一、稻蟹养殖模式的优缺点?
稻田养蟹,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一项具有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对于稳粮保供,增产增收,引导农民致富,振兴农村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其优点是:
(1)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不减产,又提高品质、增效
河蟹摄食稻田中的杂草、绿萍、底栖生物,并大量消灭稻叶蝉、螟虫等害虫,其排泄物可肥田,据测定,连续几年养蟹的稻田,耕作层的土壤有机质提高了1倍左右。这就促进了水稻生长,提高了水稻产量,在种植上采用大垄双行技术,水稻栽插“一行不少,一穴不缺”,利用水稻的边际效应,水稻增产5%~17%,而且是“有机稻”,每千克售价增加0.2元,成本下降10%以上。
(2)稻田为河蟹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促进河蟹生长
稻田水浅、遮光,有利于河蟹隐蔽和蜕壳,浅水饵料生物多,有利于河蟹生长。在后期采用强化营养措施:在第4次蜕壳后,增投动物性饵料,使稻田中河蟹规格明显增大,雌蟹100克以上,雄蟹150克以上,而且品质改善,稻田成蟹产量25~30千克。
(3)稻蟹共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每亩稻田可收稻谷400千克左右,收获成蟹25千克以上,可提高纯效益1000~1500元。
(4)综合效益极为显著
稻田养蟹将种植与养蟹密切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稳定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了河蟹和水稻的品质,不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而且生态效益显著。
(5)一水二用,一地双收,符合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缺点:蟹容易逃跑。
二、稻田养蟹的效益?
河蟹的摄食行为,还除去了稻田中的害虫,减少水稻栽培过程中除虫灭害的费用,也减轻了农民喷施农药的劳动强度。
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稻虱、浮尘子、叶蝉、卷叶虫、稻螟蛉等,这些害虫正好都是河蟹喜食的对象。
河蟹还能摄食稻田中的摇蚊幼虫、蜻蜓幼虫、龙虱幼虫、红娘华等。据试验,河蟹还能消灭水稻茎、叶、穗上的害虫。河蟹的这种生物防治作用,既有效地减轻了虫害对水稻的危害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极大地改善了稻田及农村的生态环境。增加1万元左右收益。
三、稻田养蟹的优点和缺点北方?
一、从经济效益来讲
一是稻田养蟹可以实现双收益,即稻米和蟹。二是节省成本。比如,传统池塘养殖需要开挖鱼塘,基础工程量大;水、电、路三通也是一笔费用,稻田养殖不需要通电;渔药也是一项开支,稻田里养螃蟹具有除虫、除草的作用,稻田的生态环境又能让螃蟹少生病,这笔费用也可以省下来;还有,饲料成本也能大大节制。
二、从生态效益来讲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稻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和池塘生态系统一样,受人为干扰性强。养了螃蟹后,稻田生态系统的成分就又多了一个,稳定性比原来更强。别小看这一改变,它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有效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流动,促进优势种群生长,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有效减少农田环境污染。
三、从社会效益来讲
搞农业周期长、见效慢,所以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愿意去做。稻田养蟹能充分利用起土地的立体资源面,扩展收入渠道,可以吸引更多人去从事农业。
四、蟹稻共生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不减产,又提高品质、增效
(2)稻田为河蟹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促进河蟹生长
(3)稻蟹共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不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而且生态效益
(4)一水二用,一地双收,符合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缺点是:农药的使用。因此稻田养蟹应注意水稻病虫害防治用药,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在管好稻田水层的前提下,选择允许使用的农药,正确掌握用药方法,这样对螃蟹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喷施农药时,稻田水位要抬高,减少农药对螃蟹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