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菌是茶树菇吗(茶树菇菇帽薄是什么原因?)

养殖吧 2023-04-22 13:26 编辑:admin 105阅读

一、茶树菇菇帽薄是什么原因?

茶树菇菇帽薄原因,因为温度过高生长过快或未及时采收开伞。

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

二、茶树菇品种有那几个?

茶树菇品种很多,各地的品种都是自己编号。所以比较混乱。从颜色来说的话,有褐色的,有白色的。比较常见的有古茶2号,茶树菇5号,黎茶1号等等。

1、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2、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

三、茶树菇种植:茶薪菇怎么样种植?

朋友你好! 我们都知道茶树菇是一种菌类食物,它有野生的,也有人工种植的。不过,对于目前市场上的茶树菇多为人工栽培的。

一、栽培茶树菇的季节

茶树菇属于中文偏高型的菌类,因此一般是在春季、秋季栽培出菌。1月—3月或8月—9月生产菌袋,4月—7月或9月—11月出菇。

二、茶树菇菌袋制作

1、制作茶树菇菌袋原料主要有棉籽壳、阔叶树木屑,或木质疏松树木如桐树、柳树、杨树等木屑。在培养料中若添加茶壳粉,对促进菌丝生长和提高产量有较好的作用。

配方一:木屑40%,棉籽壳38%,麸皮20,石膏粉1%,糖1%,含水量65。

配方二:木屑65%,细米糠或麸皮18%,茶壳粉15%,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

2、装袋、灭菌、接种和培养。茶树菇常采用直立排放菌袋出菇。故装料的塑料袋不宜过大,以(15厘米至17厘米)×35厘米为宜。

三、茶树菇出菇管理

1、排袋催菇。将菌袋直立排放在床架上或地面上,用散射光照射并通风换气,诱导子实体原基形成。

2、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把封口纸和颈圈去掉,拉直塑料袋使之成筒状,然后覆盖报纸(或塑料薄膜)保湿催菇。每天喷水1次—2次(保持地面潮湿和报纸湿润),给予光照,诱导原基形成。当菇蕾长到接近报纸时,去掉报纸进行温度调节、保湿、通风换气和光照管理(温度控制在16摄氏度—24摄氏度之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范围内,通过喷水保湿(不要将水喷入菌袋内,以免造成烂菇)。晴天每日喷水1次—2次,阴天或雨天少喷或不喷水,同时加强通风换气。子实体长到4厘米—5厘米时,适当减少通风量,促进菌柄加快生长,抑制菌盖展开。此外,要保持菇房内有散射光照。

四、采收茶树菇

菇蕾形成以后,那么10-15天以后就可以采收了。采收第一茬菇后,将培养料表层整平,盖上报纸(或塑料薄膜)继续喷水。经过7天—10天,又可长出一茬菇,一般可收三茬或四茬。若在第二茬菇采收后转入脱袋埋土栽培,补充菌筒内水分,可提高产量,一般每袋产量可达200克—300克。

四、海鲜菇栽培过程?

  三、工艺流程

  培养料配制 →拌料→装袋(瓶)灭菌→ 菌袋接种 → 发菌管理 → 搔菌→催蕾 → 出菇管理 → 采收→销售

 五、原料选择

1.木屑要选择新鲜干燥、粗细度适中、无霉变的木屑,过筛备用。无结粒,无砂石、玻璃、金属、塑料等杂质及大块木材,以杨树、柳树、榆树、榕树、油茶、栎树、山毛榉等阔叶树木屑为宜,柏、松、樟、杉等树种木屑必需在室外堆积3~5个月;棉籽壳应新鲜、干燥、颗粒松散、色泽正常、无霉变、无虫蛀、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无农药残留;麦麸、米糠和玉米芯等应新鲜,无霉变,无虫蛀,无异味。

  2.工厂化栽培时,还要求培养料颗粒大小适宜,粗细均匀,培养料颗粒太粗,则装袋(瓶)后料内空隙大,保水能力差。颗粒过细,则装料过于紧实,通气性太差。两者都会影响发菌速度和质量。

  六、培养料配制

  1.配方1. 棉籽壳30%、木屑20%、玉米芯23%、麸皮24%、石膏粉1%、石灰2%、含水量63~65%、PH值8.0~-9.0

  2.配方2. 杂木屑30%、棉籽壳40%、米糠或麦麸20%、玉米粉8%、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3~65%、PH值8.0~-9.0。

  3.配方3. 玉米芯48%、米糠8%、麦麸17%、黄豆皮17%、高粱粉8%、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3~65%、PH值8.0~9.0。

  4.配方4. 玉米芯28%、棉籽壳40%、麸皮22%、玉米粉7%、石灰1.5%、石膏粉1.5%、含水量63~65%、PH值8.0~9.0。

  5.配方5. 玉米芯40%、棉籽壳25%、麸皮23%、玉米粉8%、石膏粉2%、石灰2%、含水量63~65%、PH值8.0~9.0。

  七、拌料

  拌料方式有手工拌料和机械拌料。常规栽培一般采用手工拌料,将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主料按配方中的配比直接混合,先干拌两遍,混合均匀。再将糖、石膏、石灰等物质放入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干料中,加上麸皮再拌两遍,使料水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3~65%左右。Ph值8.0~9.0。

  八、装袋

  装料方式有袋装和瓶装两种,袋装比较普遍。在国内多采用17cm×33c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塑料袋栽培。其中聚丙烯膜袋用于高压灭菌。培养料要及时装袋,要做到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当天灭菌。装料至塑料袋的2/3处,每袋装料600g左右。中间插入木棒或塑料棒,装上套环,盖上海绵盖,装袋要求装料松紧合适,均匀,料面压平。

  九、灭菌

  一般采用自动冲压式机械装袋。聚乙烯膜袋适用于常压灭菌。常压灭菌注意火力要“攻头、保尾、控中间”,攻头就是用旺火猛烧,在5h内菌袋内部温度要上升到100℃,控空中间是将100℃保持30~36h,同时密切观察锅内水位,防止锅内烧干。灭菌时间结束,停火通气30min后卸菌袋,套上面纱手套,取出菌袋,同时仔细检查菌袋,如发现有小孔或破袋,立即用胶布封贴,以防杂菌侵入造成感染。菌袋要及时搬到已消毒好的接菌室,利用自然环境或机械设施冷却至30℃以下。

  十、接种

  培养料降到30℃以下就可以进行接菌。接种前确认栽培种质量,栽培种要求无杂菌污染,菌丝粗壮洁白,菌龄适龄。常规栽培使用接种箱手工接种。接种人员要戴口罩和一次性塑胶套。接种器具应先擦拭95%酒精,接种前30min对料袋、菌种、接种工具用66%二氯异氰硝酸钠在接种箱进行消毒。手工接种每袋接种量30~40g。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由自动接种机定量接种,每瓶菌种可接种40袋。

  十一、发菌管理 1.接种后将菌袋搬入预先消毒的培养架上培养,控制温度20~25℃。控制空气相对湿度70%~75%。通风每天2~4次,每次15~30min,培养3周后,随菌丝生长量的增加,呼吸加强,要适当增加通风。发菌期间不需要光照。培养35~40d,菌丝即可满袋。

  2.海鲜菇菌丝满袋后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后熟期,使菌丝充分分解培养基,积累养分后才能正常形成子实体。菌丝走满后熟培养期间,培养室温度不超过25℃,也不能低于15℃,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75%,无需光照,定期通风,二氧化碳控制在0.3%以下。菌丝成熟一般需要40~50d,当菌丝由稀疏变浓白,形成粗糙菌丝体,可以对菌筒进行搔菌催蕾。

  十二、搔菌

  菌丝完全成熟(约100d)及可移入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将培养袋排放于出菇床架,把海绵盖和套环去掉,袋口反卷3~4cm。轻轻除去培养料表面的老菌种,此过程要快,防止菌丝表面水分散失过多,袋口盖上覆盖物。常用覆盖物有无纺布和编织袋两种。无纺布透气性、透水性均较好,但喷水时易积水过多。编织袋透气性能不如无纺布,但成本低廉,保湿性能与无纺布相差不多,所以生产一般选用编织袋。向编织袋表面喷洒少量水分,注意编织袋表面湿度及菌袋内菌丝含水量,以菌袋内不积水为宜。降温至13~16℃,加强通风,保持培养室空气新鲜。

  十三、催蕾

  1.为了防止海鲜菇原基在老菌种块上形成,以便幼菇生长健壮。可以在海鲜菇菌袋达到生理成熟,前5d进行一次搔菌。搔菌的方法是:将菌袋口打开,用75%酒精消毒过的小钩,扒掉料面中央部位直径为3~4㎝范围内的菌种,深为1~1.5cm,。注意尽量不要伤害菌丝并迅速将袋口扎紧或套上套圈,以防料面水分蒸发。菌袋搔菌5~7d后可进入催菇管理阶段。

  2.经过5~6d,菌袋表面形成一层白白的菌层并分泌黄水。此时菌丝生理成熟进入原基分化阶段。此后需降低覆盖物及菌袋内湿度,防止形成过厚菌皮,菌皮过厚很难发生原基转化,即使发生转化产量也会很低。海鲜菇原基分化阶段需100lx左右光照刺激。经过5~7d光照刺激,培养基表面会形成瘤状突起物,在料面形成小粒状白色菌蕾。出现菇蕾后,立即揭去袋口的覆盖物,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4℃~18℃。同时向地面喷水和向空气中喷雾,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但切忌向菇蕾直接喷水。每天通风5~7次,每次15~25min,保持培养室空气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