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菇种植技术配方林下(茶树菇的种植方法)

养殖吧 2023-05-10 21:05 编辑:admin 238阅读

一、林下灵芝种植技术?

林下灵芝的种植技术。

栽培期确定→砍树→截段→装袋→常压灭菌→冷却→接种→接种→培养→脱袋→筑畦、搭荫棚→人畦→出芝管理→芝体采收(收集孢子)→烘干→贮藏。

二、林下苦参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与施肥

       苦参为深根性植物,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向阳的黏壤土、沙质壤土或黏质壤土栽培。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堆肥或厩肥3000kg捣细撒匀,深翻40~50cm耙平整细,作成1.3m宽的高畦。

        2、繁殖

       苦参用种子繁殖,也可分株繁殖。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封冻之前。

        种子繁殖:播前先将苦参种子放入50℃左右的水中浸泡10—12小时。然后按行株距65×50厘米点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3公斤。每穴放3—5粒种子。

        分根繁殖:将苦参芦头按芽眼多少切成数块;每块有芽眼2—3个,作为繁殖材料。待伤口愈合后按行株距65×5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3、田间管理

        天旱及施肥后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要注意排涝防止积水烂根。

        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保持田间无杂草和土壤疏松、湿润以利苦参生长。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5月中、下旬进行,每亩施稀粪水2000kg;第2次在8月上、中旬进行以磷、钾肥为主。贫瘠的地块要适当增加施肥次数。

         除留种地外要及时剪去花薹以免消耗养分。

          4、采收加工

          根可在栽种2~3年后的8~9月茎叶枯萎后或3~4月出苗前采挖。刨出全株按根的自然生长情况分割成单根,去掉芦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烘干即成。鲜根切成1cm厚的圆片或斜片,晒干或烘干即成苦参片。

三、林下菌类种植技术?

林下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以为例。 1 菌棒的运输和摆放 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

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 ℃以下,高于35 ℃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 ℃超过2 h菌丝将烧死。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 d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几天滚动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滚动。

此间温度管理适温22 ℃ ~ 26 ℃,要及时掀膜通风降温,中午前后可适当喷水降温,一般要求少量即可。 2 养菌转色 2.1 管理。经过15 ~ 20 d,当白色菌丝基本长满菌棒,菌棒全部转白并有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气,以加快菌丝的生理成熟,一个菌棒可扎100个左右微孔。

此时应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将孔减小、减少,不使之过分失水。扎眼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 ℃ ~ 22 ℃;12 ℃以下不利转色,大于30 ℃会造成菌丝伤害,此时菌龄已达80 d以上,正处于转色及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期。扎眼后5 ~ 7 d,浇水闷棚2 ~ 3 d。

当菌棒内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黄水时,大通风,使白色绒毛倒伏黄水变干,菌棒即转变成棕褐色,转色完成。 2.2 注意问题 2.2.1 高温高湿条件下,链霉菌发生较多应及时用柴油或机油浸蘸,以防止扩散传染。

     2.2.2 只有在白色菌丝长满后才可进行扎眼放气,促进菌丝向生理生长转化,不可过早,否则不利转色。 2.2.3 浇水闷棚的2 ~ 3 d内,不可见大风,否则不利转色。

色度以棕褐色为宜,浅则产量低品质不佳,深则产量低但品质好。 2.2.4 养菌转色期内菌袋内有出小菇现象。 3 脱袋排场 3.1 当整个菌袋内2/3以上转成棕褐色时,可脱袋排场。菌棒于棚内架上交错摆放,菌棒间距10 cm,4个延长米140个菌棒,每延长米35个左右。 3.2 注意事项 3.2.1 转色必须完全,否则不应急于脱袋。 3.2.2 菌棒码放距离不应少于10 cm,否则出菇后由于空间较小,易造成香菇互相挤压,影响产量和品质。 3.2.3 脱袋后,湿度以85% ~ 90%为最好,温度为21 ℃ ~ 35 ℃,适温为21 ℃ ~ 23 ℃,昼夜温差最好在10 ℃左右。 3.2.4 脱袋时可用木棒适当拍打震动加强刺激,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加快出菇。 3.2.5 一般第1潮菇不需注水即可出菇,特殊情况如菌棒失水过多,则必须注水方可出菇。 4 出菇前期管理 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突然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干湿交替、昼夜温差、外来震动),菌丝开始相互交织,扭结成盘状组织,并不断分化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形成的特征是菌膜破裂,不规则的菌丝露出,继而变成浅褐色,从裂口逐渐隆起,隆起部分慢慢增大而分化成菇蕾或从爆裂处直接形成小菇蕾。

此时应注意水分和通气管理,如遇上高温或过于干燥的环境,会致使菇蕾枯萎死亡,此期湿度应控制在85% ~ 90%,温度22 ℃ ~ 28 ℃,此条件下,菇蕾长成成品菇只需3 ~ 4 d,反之则需1周或更长时间。温度在22 ℃ ~ 25 ℃,光线适中,则菌肉厚、菇柄短、色深、质量好,为所谓厚菇;当温度在4 ℃ ~ 8 ℃,湿度50% ~ 60%时,菇顶出现龟壳状裂痕,此菇质量最佳,为所谓花菇。 5 出菇期管理 菌丝分化成小菇蕾后即进入出菇阶段。湿度控制在85% ~ 90%,温度以不高于30 ℃为好,此间早、中、晚各喷水1次;早晚喷水增加湿度,中午喷水降低温度。正常天气情况下,促进出菇,白天基本覆盖,晚上小对流通风,人工制造较大的温湿度差,以利于菇蕾形成长出。出蕾后白天早、中、晚均需通风1次,以利于菌丝呼吸,夜间温度不低于18 ℃则通对流风。 6 采菇 当香菇菌盖直径6 ~ 8 cm,成伞形,菌盖未展平,盖下菌膜开裂为适宜采收期,早则产量低,晚则开伞质量差。菌棒出厂时,一般2 kg左右,每出一潮菇,重量减少1/3 ~ 1/2。所以每潮菇采收完后,需养菌丝15 ~ 20 d,使菌丝休养生息,恢复生长,然后利用注射针进行补水,全生育期补水4 ~ 6次,多的可达8次,第1次注水使菌棒恢复到2 kg,不超过4 kg,以后每注水一次重量均较前一次轻一些。 7 注水管理 夏季第1批注水第3 d开始出菇,第6 d即可采收,采收期3 ~ 5 d,所以第2批注水应较第1批晚注水3 d,即第1批注水3 d后开始注第2批,依此类推,直到全部注完,等最后一批注完后,使第1批注水的正好采收后已养菌20 d左右,随即可进行第2潮菇的生产。以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出菇变得缓慢,分批注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缩短间隔期,达到均衡上市连续采收。所注水应为无污染的地下水,且水温越低对菌丝刺激越大,越有利于出菇。

四、树林下南瓜种植技术?

一、南瓜种植技术要点

(一)南瓜品种及播期

1.南瓜品种的分类

按成熟期分: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果实大小分:大南瓜、小南瓜;果实形状分:圆南瓜、长南瓜;用途分:食用品种、观赏品种、嫁接品种。

2.南瓜的适宜播种期

不同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育苗设施条件、栽培方式、定植时期以及市场需求确定。

3.南瓜的播种量

要根据种发芽率、种子纯度、定植密度等条件来确定,此外要增加10%~20%的备用苗以备补苗。一般情况,如种子发芽率高,纯度好,用种量为每公顷4.5~13.5千克(每亩0.3~0.9千克)。

4.南瓜育苗的苗龄

露地栽培:苗龄一般20~25天并具有2~3片真叶;保护地栽培:苗龄30天左右,此时幼苗3~4真叶。壮苗的标准:苗龄25~35天,株高10厘米左右,茎粗0.4~0.5厘米,有3~4片真叶。

(二)栽培技术

南瓜可以直播或育苗移栽。地温稳定在12℃~13℃以上时,开始露地直播,要使幼芽在断霜后出土。

1.整地与施肥

南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沙壤土、壤土最为适宜。若是爬地栽培南瓜(西葫芦除外),行距为2~3米,株距0.5~0.7米;若是搭架栽培行距为1.5~2米,株距0.7~1.0米。栽培西葫芦行距为1.2~1.5米,株距0.7~0.9米。栽培南瓜播种前,要进行深翻,并施入圈肥做底肥,一般每亩施基肥2500~4000千克。

2.播种与育苗

南瓜栽培可以育苗移栽,也可以直播。

育苗移栽,先准备好苗床或育苗杯,浇透水,将种子平播于土上或芽尖朝下每个育苗杯中播1粒种子。播种后覆土2~3厘米。保持床温或育苗杯温度在20℃~25℃,3~5天就可出苗。南瓜出苗期间,注意随时轻轻摘掉种壳,以利子叶展开。苗期,要适当控制土壤湿度、苗间温度,防止苗徒长。为了促进南瓜根系发育,利于蹲苗,可进行1次移植,当秧苗有2~3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直播,每穴播种2~3粒,要防止老鼠将种子吃光,造成缺苗。补苗后,由于苗生育时间不一致,不利于田间管理与操作。

3.定植

由于云南各地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南瓜的定植时间也不一致,只要能保证南瓜苗不要受低温冻害,正常生长,就可以定植或直播。注意定植时不宜过深,以子叶露出地面为宜。浇定根水时,苗叶上不要沾水和泥土,以免影响缓苗和成活。

4.中耕与除草

结合除草进行中耕,由浅入深。注意在除草时,不要移动苗和伤着苗或根系。为促进根系发育,中耕时,要往根上培土。整个南瓜生育期间,一般要进行中耕除草2~3次。无论那次进行操作,都要注意在操作时不要将南瓜植株及叶搞坏。

5.灌溉与追肥

南瓜定植后,如果墒情好,一般不需要灌水。应在这个阶段,应多次进行中耕,同时,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以利壮秧。伸蔓后,距根15~20厘米处,开沟施肥,每亩可施500~1000千克的腐熟粪肥,或15~20千克的速效氮肥,施肥后要灌水,防治速效氮肥烧根。肥料的追施要做到少施、勤施,并在肥后要注意预防烧根及肥害。

6.整枝与压蔓

栽培西葫芦一般不进行打顶整枝。栽培南瓜时,有时,由于枝叶过旺,易引起化瓜。因此,一般在真叶出现6~8片时,进行摘顶,促进发生侧枝。一般南瓜的侧蔓最多留3~4条,留3条最佳,若是有特殊栽培需求,则根据需要进行整枝打蔓、留侧蔓。

7.授粉

若是在设施中栽培南瓜或露地栽培南瓜(花期遇雨天),为提高南瓜座瓜率和产量,预防僵蕾与僵果,可以进行人工授粉或放蜂辅助授粉。南瓜花都是在早晨6点以前就开放,为提高授粉效率和座果率,授粉要在早晨9点以前完成。

五、茶树菇种植技术?

朋友你好!茶树菇的种植技术主要是以下几步:

一、栽培茶树菇的季节

茶树菇属于中文偏高型的菌类,因此一般是在春季、秋季栽培出菌。1月—3月或8月—9月生产菌袋,4月—7月或9月—11月出菇。

二、茶树菇菌袋制作

1、制作茶树菇菌袋原料主要有棉籽壳、阔叶树木屑,或木质疏松树木如桐树、柳树、杨树等木屑。在培养料中若添加茶壳粉,对促进菌丝生长和提高产量有较好的作用。

配方一:木屑40%,棉籽壳38%,麸皮20,石膏粉1%,糖1%,含水量65。

配方二:木屑65%,细米糠或麸皮18%,茶壳粉15%,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

2、装袋、灭菌、接种和培养。茶树菇常采用直立排放菌袋出菇。故装料的塑料袋不宜过大,以(15厘米至17厘米)×35厘米为宜。

三、茶树菇出菇管理

1、排袋催菇。将菌袋直立排放在床架上或地面上,用散射光照射并通风换气,诱导子实体原基形成。

2、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把封口纸和颈圈去掉,拉直塑料袋使之成筒状,然后覆盖报纸(或塑料薄膜)保湿催菇。每天喷水1次—2次(保持地面潮湿和报纸湿润),给予光照,诱导原基形成。当菇蕾长到接近报纸时,去掉报纸进行温度调节、保湿、通风换气和光照管理(温度控制在16摄氏度—24摄氏度之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范围内,通过喷水保湿(不要将水喷入菌袋内,以免造成烂菇)。晴天每日喷水1次—2次,阴天或雨天少喷或不喷水,同时加强通风换气。子实体长到4厘米—5厘米时,适当减少通风量,促进菌柄加快生长,抑制菌盖展开。此外,要保持菇房内有散射光照。

四、采收茶树菇

菇蕾形成以后,那么10-15天以后就可以采收了。采收第一茬菇后,将培养料表层整平,盖上报纸(或塑料薄膜)继续喷水。经过7天—10天,又可长出一茬菇,一般可收三茬或四茬。若在第二茬菇采收后转入脱袋埋土栽培,补充菌筒内水分,可提高产量,一般每袋产量可达200克—300克。

六、林下参盆栽种植技术?

人参盆栽如何种植?以及种植期间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一、选盆

 人参盆栽花盆选择至关重要,尽量选择那些透气性强的紫砂盆或者陶土盆,这样的花盆透气性好,是最适合人参生长的花盆,如果家里没有紫砂盆或者陶土盆,也可以使用纸质花盆,但是纸质的花盆由于材质脆弱,容易开裂。

 二、土壤

 人参喜欢松软透气养分充足的土壤,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腐殖土种植,也可以直接使用购买的营养土种植,如果有人参生长地的土壤最好。不论使用什么土壤,保证土壤松软透气养分充足不易积水就行。

 三、选苗

 人工培育的人参小苗价格十分的便宜,一般一元一颗的居多,也有年份较长价格稍微贵一点的。不论购买哪种人参苗,最好是购买已经有芽孢的人参苗,这样的人参苗,就算换个生长环境成活率也是很高的。

space

 四、浇水

 由于人参不耐积水,但又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所以平时给人参浇水时候切记不可过度的浇水,保持见干见湿原则就可,水分太多人生容易腐烂,水分太少的话又影响人参的生长,所以,给人参浇水时需要特别下工夫的一件事情,需要自己掌握好浇水的量。

 人参种植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1:人参喜欢阴凉通风环境,不耐积水不耐阳光直射,所以平时养护时候尽量选择阴凉通风处养护,切忌阳光直射,尤其是夏季。

 2:人参可以耐零下40°的气温,所以冬季时候不需要移动到室内养护,室外也可以很好地过冬

 3:人参盆栽死亡现象多发生于夏季,由于夏季气温偏高,光线强烈,如果浇水不当,人参就容易腐烂从而死亡,所以夏季需要注意环境因素,尽可能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或者树荫下进行养护。浇水不可过多,保证盆土见干见湿即可。

 4:尽量不要选择种子栽培,因为种子种植人参,由于种子破壳发芽率比较低,周期比较长,所以并不适合家里栽培,最好选择那些3年左右的人参苗进行栽培,这样成活率一般都是很高的。

 5:人生种植最好选择在气温比较凉爽的季节进行种植,虽然夏季也可以种植,但是由于温度环境因素,人参容易腐烂,成活率会偏低。而春季和初冬种植由于气温适宜,人参腐烂情况较少,成活率相对会比较高。

总结:人参盆栽,土壤选择应该放在首位,最好不要完全使用田园土栽培,适当的腐殖土,腐叶土为最好。浇水时候切记不可太多,水分太多人参极易腐烂死亡。夏季需要注意遮阴通风。

七、林下食用菌种植技术?

林下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以为例。 1 菌棒的运输和摆放 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

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 ℃以下,高于35 ℃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 ℃超过2 h菌丝将烧死。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 d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几天滚动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滚动。

此间温度管理适温22 ℃ ~ 26 ℃,要及时掀膜通风降温,中午前后可适当喷水降温,一般要求少量即可。 2 养菌转色 2.1 管理。经过15 ~ 20 d,当白色菌丝基本长满菌棒,菌棒全部转白并有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气,以加快菌丝的生理成熟,一个菌棒可扎100个左右微孔。

此时应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将孔减小、减少,不使之过分失水。扎眼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 ℃ ~ 22 ℃;12 ℃以下不利转色,大于30 ℃会造成菌丝伤害,此时菌龄已达80 d以上,正处于转色及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期。扎眼后5 ~ 7 d,浇水闷棚2 ~ 3 d。

当菌棒内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黄水时,大通风,使白色绒毛倒伏黄水变干,菌棒即转变成棕褐色,转色完成。 2.2 注意问题 2.2.1 高温高湿条件下,链霉菌发生较多应及时用柴油或机油浸蘸,以防止扩散传染。

2.2.2 只有在白色菌丝长满后才可进行扎眼放气,促进菌丝向生理生长转化,不可过早,否则不利转色。 2.2.3 浇水闷棚的2 ~ 3 d内,不可见大风,否则不利转色。

色度以棕褐色为宜,浅则产量低品质不佳,深则产量低但品质好。 2.2.4 养菌转色期内菌袋内有出小菇现象。 3 脱袋排场 3.1 当整个菌袋内2/3以上转成棕褐色时,可脱袋排场。菌棒于棚内架上交错摆放,菌棒间距10 cm,4个延长米140个菌棒,每延长米35个左右。 3.2 注意事项 3.2.1 转色必须完全,否则不应急于脱袋。 3.2.2 菌棒码放距离不应少于10 cm,否则出菇后由于空间较小,易造成香菇互相挤压,影响产量和品质。 3.2.3 脱袋后,湿度以85% ~ 90%为最好,温度为21 ℃ ~ 35 ℃,适温为21 ℃ ~ 23 ℃,昼夜温差最好在10 ℃左右。 3.2.4 脱袋时可用木棒适当拍打震动加强刺激,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加快出菇。 3.2.5 一般第1潮菇不需注水即可出菇,特殊情况如菌棒失水过多,则必须注水方可出菇。 4 出菇前期管理 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突然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干湿交替、昼夜温差、外来震动),菌丝开始相互交织,扭结成盘状组织,并不断分化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形成的特征是菌膜破裂,不规则的菌丝露出,继而变成浅褐色,从裂口逐渐隆起,隆起部分慢慢增大而分化成菇蕾或从爆裂处直接形成小菇蕾。

此时应注意水分和通气管理,如遇上高温或过于干燥的环境,会致使菇蕾枯萎死亡,此期湿度应控制在85% ~ 90%,温度22 ℃ ~ 28 ℃,此条件下,菇蕾长成成品菇只需3 ~ 4 d,反之则需1周或更长时间。温度在22 ℃ ~ 25 ℃,光线适中,则菌肉厚、菇柄短、色深、质量好,为所谓厚菇;当温度在4 ℃ ~ 8 ℃,湿度50% ~ 60%时,菇顶出现龟壳状裂痕,此菇质量最佳,为所谓花菇。 5 出菇期管理 菌丝分化成小菇蕾后即进入出菇阶段。湿度控制在85% ~ 90%,温度以不高于30 ℃为好,此间早、中、晚各喷水1次;早晚喷水增加湿度,中午喷水降低温度。正常天气情况下,促进出菇,白天基本覆盖,晚上小对流通风,人工制造较大的温湿度差,以利于菇蕾形成长出。出蕾后白天早、中、晚均需通风1次,以利于菌丝呼吸,夜间温度不低于18 ℃则通对流风。 6 采菇 当香菇菌盖直径6 ~ 8 cm,成伞形,菌盖未展平,盖下菌膜开裂为适宜采收期,早则产量低,晚则开伞质量差。菌棒出厂时,一般2 kg左右,每出一潮菇,重量减少1/3 ~ 1/2。所以每潮菇采收完后,需养菌丝15 ~ 20 d,使菌丝休养生息,恢复生长,然后利用注射针进行补水,全生育期补水4 ~ 6次,多的可达8次,第1次注水使菌棒恢复到2 kg,不超过4 kg,以后每注水一次重量均较前一次轻一些。 7 注水管理 夏季第1批注水第3 d开始出菇,第6 d即可采收,采收期3 ~ 5 d,所以第2批注水应较第1批晚注水3 d,即第1批注水3 d后开始注第2批,依此类推,直到全部注完,等最后一批注完后,使第1批注水的正好采收后已养菌20 d左右,随即可进行第2潮菇的生产。以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出菇变得缓慢,分批注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缩短间隔期,达到均衡上市连续采收。所注水应为无污染的地下水,且水温越低对菌丝刺激越大,越有利于出菇。

八、广西茶树菇种植技术?

准备好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副产品下脚料,茶饼粉、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都可以,一般陈旧的木屑比新鲜的好,未经堆积的木屑,栽培茶树菇菌丝生长慢,产量低。而且制作出来的培养基透气性要好,这样产量会很高。

2、拌料装袋

先将棉籽壳粉碎成米粒大颗粒状,用1-2%石灰水浸泡10-14小时,茶籽饼需粉碎成粉末状,然后装袋灭菌。而且要注意覆盖薄膜,然后再加入辅料,充分拌匀,含水量应掌握在70-75%以内。料拌好后,即可装袋,然后放到灭菌灶内灭菌。

3、接种培养

要选择质量好,菌龄不超过80天的适龄菌种,否则容易烧死菌种,在30℃以下时,将菇筒放入接种箱内,并对接种箱进行消毒,然后将大部分菌种放在培养基表面,扎紧袋口,接种后速将菌袋放入培养室的菇架上培养,要做好消毒工作,光照不能太强,以免一面发菌,一面出菇的现象出现,培养60左右后,就可以开袋出菇。

4、出菇管理

菌袋长满菌丝后,再过10天左右,然后用刀片在接种口即菌袋顶部割开一寸左右小口,盖上薄膜,保持温度在20-28℃左右,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菇,第一期出菇时不须过多喷水。管理得到,每袋可出鲜菇3-4两。

5、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呈半球形的时候,孢子尚未大量散发时及时采收。孢子成熟散发,落在菌盖上,会降低商品价值。采收的时候,旋转菌袋,整丛采下,不要损伤菌盖和菌柄。

九、茶树菇林下种植亩产量?

茶树菇常规栽培条件下,茶树菇的亩产量约为6.2万公斤左右。具体产量与种植管理技术有关。

茶树菇种植要挑选优良的菌种,制作好栽培基质。栽种后控制好温度以及湿度。温度要控制在二十三度左右。相对湿度不可以超过百分之六十五。一般经过六十天左右,就可以出菇了。

十、林下黄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1.按行距12-15厘米均匀撒播到畦面的浅沟内,盖土约1.5厘米,稍压,浇水,盖一层草。

2.出苗前去掉盖草,苗高6-9厘米时,过密处可适当间苗,1年后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