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莲种植方法(红尾鲴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殖吧 2023-04-26 23:00 编辑:admin 157阅读

一、红尾鲴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鱼种放养。红尾鲴鱼种的放养要求在冬、春季进行,水温5~8℃间,此时鱼种起捕容易,鱼的活动力弱,鳞片不易脱落,便于运输和防止损伤。

        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红尾鲴鱼种放养前7~10天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清塘药物以生石灰为佳,采用干法清塘,用量每亩75-100千克,进水10~15米,每亩施经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100~150千克,5~8天后池中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时即可放入鱼种。

       红尾鲴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浸泡5~10分钟,注意消毒时鱼种的密度不可过大,浸泡时间不可过长,动作要轻、快,鱼种入池前剔除体表受损的个体。放养13~18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有利于提高商品鱼的规格,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完整、活力正常。

        高产池塘每亩放养量为1200~1500尾,条件一般的池塘每亩放养1000尾,养殖产量达400~500千克,产值7000~8000元。

         2、饲料。红尾鲴对饲料的要求不高,目前尚无专门的配合饲料,可用鲤、鲫鱼配合饲料代替,或自制配合饲料(粗蛋白为27%30%),在广大农村地区也可投喂经粉水、浸泡后的茶饼、菜饼、花生饼等,米糠、麦麸也可拌饲投喂。

        红尾鲴鱼种入池后2天即可少量投饲,每天的投饲量视鱼的吃食情况而定,水温15℃以上,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3%~5%,投饲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质、定点、定量。

       同时,还应根据鱼的吃食、水质、天气情况灵活调整,红尾鲴在水温5~10℃仍可少量摄食,故冬、春季的晴天可少量投饲。

        3、水质调控。适当的池水肥度对红尾鲴池塘养殖高产、稳产和降低饲料系数具有重要意义。养殖期间水体的透明度应控制在25~30厘米左右,透明度过高,水体清瘦则表明池中浮游生物的量不足,鱼的天然饵料减少必然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可在池的四角堆放适量经腐熟后的有机肥,还可投喂经充分浸泡后的茶饼、菜饼、花生饼等,这些粗饲料来源广、成本低,不仅可供红尾鲴直接摄食,还起到培育水质、增加池中的浮游生物量的作用。

       池水透明度过低,则表明池中浮游生物的量或有机物太多,特别在7~10月的高温季节,由于池中蓝、绿藻过量繁殖生长造成的透明度下降,容易出现鱼“浮头”现象,可考虑换去部分表层水或在有风的天气于下风处藻类集中的地方,喷洒硫酸铜溶液,并及时开启增氧机,当晚应提早开机并延迟关机以防缺氧。

        高温期间还应每10~15天换去部分池水,每月用1~2次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5-20千克,这既是控制水质的良好措施,又是病害防治的重要环节,水质控制还可以采用生态调控,可在池塘一角种植水葫芦等漂浮性植物以吸收池中过量的营养盐,也可定期施用光合细菌。

二、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注意防逃:要在池塘外围砌防逃墙,高度在80~90厘米以上。墙的内侧用水泥、沙子抹成麻面。

2、大量放养水生植物:以水葫芦和浮萍为主。水蛭怕阳光直射,因此大量种植水生植物既可作为田螺的饲料,又可遮光,水蛭还可以在上面产卵。

3、供给充足的饲料:每667平方米水面应投入50千克左右的田螺。另外,每周应为水蛭投放1次畜禽血块,但血块中不能含盐。为不影响水质,不能直接将血块投入水中。可将血块放在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水蛭嗅到味后便可爬上采食,血块放置时间不得超过两天。

4、引种后不得直接将水蛭投放到池塘里: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水蛭自身将产生一层黏膜作为保护膜。应在池塘周边选择一块阴凉潮湿的地方,将水蛭放到里面,让其自行爬进池塘,以减少死亡。

5、注意观察:水蛭是在覆盖物下边的泥土中,而不是在水中繁殖的。繁殖期内,如果水漫过土床7天左右,水蛭卵就会因缺氧而死亡,所以应注意察看,以确保养殖成功。

三、红尾鲴养殖?

       1、鱼种放养。红尾鲴鱼种的放养要求在冬、春季进行,水温5~8℃间,此时鱼种起捕容易,鱼的活动力弱,鳞片不易脱落,便于运输和防止损伤。

        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红尾鲴鱼种放养前7~10天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清塘药物以生石灰为佳,采用干法清塘,用量每亩75-100千克,进水10~15米,每亩施经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100~150千克,5~8天后池中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时即可放入鱼种。

       红尾鲴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浸泡5~10分钟,注意消毒时鱼种的密度不可过大,浸泡时间不可过长,动作要轻、快,鱼种入池前剔除体表受损的个体。放养13~18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有利于提高商品鱼的规格,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完整、活力正常。

        高产池塘每亩放养量为1200~1500尾,条件一般的池塘每亩放养1000尾,养殖产量达400~500千克,产值7000~8000元。

         2、饲料。红尾鲴对饲料的要求不高,目前尚无专门的配合饲料,可用鲤、鲫鱼配合饲料代替,或自制配合饲料(粗蛋白为27%30%),在广大农村地区也可投喂经粉水、浸泡后的茶饼、菜饼、花生饼等,米糠、麦麸也可拌饲投喂。

        红尾鲴鱼种入池后2天即可少量投饲,每天的投饲量视鱼的吃食情况而定,水温15℃以上,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3%~5%,投饲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质、定点、定量。

       同时,还应根据鱼的吃食、水质、天气情况灵活调整,红尾鲴在水温5~10℃仍可少量摄食,故冬、春季的晴天可少量投饲。

        3、水质调控。适当的池水肥度对红尾鲴池塘养殖高产、稳产和降低饲料系数具有重要意义。养殖期间水体的透明度应控制在25~30厘米左右,透明度过高,水体清瘦则表明池中浮游生物的量不足,鱼的天然饵料减少必然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可在池的四角堆放适量经腐熟后的有机肥,还可投喂经充分浸泡后的茶饼、菜饼、花生饼等,这些粗饲料来源广、成本低,不仅可供红尾鲴直接摄食,还起到培育水质、增加池中的浮游生物量的作用。

       池水透明度过低,则表明池中浮游生物的量或有机物太多,特别在7~10月的高温季节,由于池中蓝、绿藻过量繁殖生长造成的透明度下降,容易出现鱼“浮头”现象,可考虑换去部分表层水或在有风的天气于下风处藻类集中的地方,喷洒硫酸铜溶液,并及时开启增氧机,当晚应提早开机并延迟关机以防缺氧。

        高温期间还应每10~15天换去部分池水,每月用1~2次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5-20千克,这既是控制水质的良好措施,又是病害防治的重要环节,水质控制还可以采用生态调控,可在池塘一角种植水葫芦等漂浮性植物以吸收池中过量的营养盐,也可定期施用光合细菌。

四、乌鱼子的最佳养殖方法?

1、养殖方法

(1)池塘建设

①池塘面积根据养殖规模来决定,适宜水深为2米左右,塘埂需高出水面50厘米左右,池塘周围需做好防逃措施,避免进入雨季后乌鱼外逃。

②要求养殖场地具有充足的水源,且水质要清新,池水的溶氧含量需达到5毫克以上/升,透明度需超过30厘米。

(2)消毒处理

①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通常以干塘消毒为宜),之后注水,10天后投放鱼种。

②池塘内可种植一些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便为乌鱼提供隐避、栖息的环境。

(3)投放鱼苗

投放时间一般为7月份初,适宜投放密度为1500-2000尾/亩,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合理饲喂

①饲养期间可投喂新鲜的动物饲料(以小型野杂鱼为主),或人工配合饲料。

②投喂时要求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若投喂冰鲜的小杂鱼,需事先进行浸泡消毒(并且要切成块),等温度接近池水温度后才能喂食。

2、养殖条件

(1)养殖池塘以3-5亩为宜,水深以1.5-2米为宜,同时要求池塘方便排水、注水,期间要提供充足的水源。

(2)放养的鱼苗规格可根据市场商品鱼的规格做出调整,一般规格为75-100克/尾,具体放养密度可根据饲料来源、饲养方法等因素做出调整。

五、黑鳖怎么养?

黑甲鱼的养殖技术

1.主要是根据调节水色与遮阴来保护与控制甲鱼背上的黑色花纹深度;中华鳖苗出壳就自带黑色花纹,如不加以保护,阳光直射下黑花会消失不复。

2.养殖黑花甲鱼可以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来保护甲鱼不受阳光直射,水葫芦是最佳选择,其次是莲藕、灵果等漂浮有根类水生植物;水葫芦根是黑花可以把池塘水变黑且无害。

3.种植水生植物可以起到遮阴效果,但水质会变瘦,水质变瘦会影响到甲鱼的体质、品质,甲鱼会变得粗糙不光滑、无光泽;要解决这问题就需要调节水质,主要是肥水,可以通过使用尿素(农用化肥)、猪粪(需经过发酵方可使用)来调节水质的肥瘦程度,水质肥瘦区分,主要看水的颜色来区分;水清则瘦,水浊则肥(偏黄或偏黑);养殖过程中不定时的查看甲鱼颜色,如甲鱼不黑不亮,可使用磷肥(农用化肥)来人为改变。

4.以上的操作可以起到调节适合养殖黑花甲鱼,但水质本身也会发生变化,使用尿素会产生氨氮(溶于水的一种对甲鱼有害气体),天气的转变同样会影响到水质变化,下雨通常水质会变酸,酸度过高就会产生亚硝酸盐,这类气体对甲鱼也是有害的。

六、水葫芦水芙蓉怎么养?

水芙蓉多为水培生长,培养水质一定要干净通透,可用池塘土搅拌为淤泥用于植株定根。光照不必过多,每日6~8小时散射光滋养,温度控制在22~28℃的温暖环境,每月一次施加营养液补充肥力。

1、培养基质

水芙蓉的培养水质一定要干净通透没有杂质,在培养盆底部可添加三分之二的池塘土用于给植株定植。池塘土可以搅拌成淤泥,这样培养效果会更好。

2、光照

光照充足的水芙蓉生长发育速度快,而且开出来的花朵娇艳美丽。避免强光和强紫外线的直射外,保障每日有6~8小时光线滋养即可。

3、温度

22~28℃的温暖环境才适合水芙蓉的生长,温度过低很明显会出现发黄萎靡的情况。冬季一定要移入室内,若温度不够,可以考虑人工增温保暖。

4、施肥

池塘土在入盆前可混合基肥提高肥力,之后多用水培花卉的营养液施加补充营养。频率可控制在一月一次,频率过多反而会造成肥害。

七、水葫芦怎么养?

步骤/方式1

养殖水葫芦可以采取水培的方法,选择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株苗,将根部受损、腐烂、老化的部位剪除,然后用多菌灵药剂浸泡6小时,再将水葫芦放在水培容器中,加入静置24小时的自来水即可。

步骤/方式2

水葫芦喜光照温暖的环境,养殖的过程中,要将水葫芦放在向阳的场地,让植株每天接受6小时以上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而且水葫芦喜温暖,养殖温度不宜低于25度,以免植株生长不良。

步骤/方式3

水葫芦的长势较快、繁殖性强,养殖期间要不断修剪根部老化、感染病害的部位,减少养分的消耗,提高植株的观赏价值,而且要每隔一年为水葫芦分株一次,以免栽种密度过高,容易滋生病害。

八、水蛭人工养殖技术?

一、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应根据饲养量而定。 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 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 池底可放些不规则 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中间应建高出水平面20 厘米的土平 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 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 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二、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以金钗蛭(俗称牛蚂蟥)为好。 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选种的标准是: 健壮、无伤、规格大(20~30克)最好, 这样的水蛭产卵 量多,孵化率高。

三、繁殖 水蛭属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卵直 接在茧内发育。人工养殖的水蛭, 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 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每条水蛭一次产茧4个左右, 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幼蛭,每个茧内可出13~ 15 条。

四、饵料喂养 水蛭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 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 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 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 让其自然繁殖供水蛭捕食。动物血可每星期喂一次, 把 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水蛭 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吸食。

五、管理技术一是调节水质,保证一定的溶氧量。 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二是越冬管理。 水蛭冬 季蛰伏,捕捞时应选择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 集中 投入育种池内越冬。

九、野生黄鳝养殖技术?

一、驯养前的准备工作:

河蚌。收购鲜活河蚌置于池塘暂养贮存。黄鳝专用配合饵料。冷柜。河蚌肉使用前,先进行冷冻处理。

二、驯养方法:选用新鲜蚌肉,经冷冻处理后,用绞肉机加6-7毫米模孔加工成肉糜。

将肉糜加清水混合,然后均匀泼洒。每天下午5-7点投喂,每天一次。投喂量控制在黄鳝总量的1%范围内。这一般喂量远低于黄鳝饱食量,因此,黄鳝始终处于饥饿状态,这样便于建立黄鳝群体集中摄食条件反射。3天后,观察到黄鳝摄食旺盛,即改为定点投喂。

一般每20平方米设4-6个点,继续投喂2天,投喂量仍为1%,此时黄鳝基本能在3分钟内吃完。第六天即改为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量为鳝苗体重的2%。每天下午5-7点投喂一次。特别注意投喂量应以15分钟内吃完为度,以提高饵料利用率。这样就完成了黄鳝的驯养。

三、黄鳝人工配合饵料的调制:饲料厂生产的专用饲料不能直接投喂,必须先进行调制,用黄鳝专用饲料65%加人新鲜河蚌肉浆35%(用3-4毫米绞肉机加工而成)和适量皖龙五号(黄鳝消化功能促进剂),手工或用搅拌机充分拌和成面团状,然后用3-4毫米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3-4毫米左右、长为3-4厘米的软条形饵,略微风干即可投喂。

如此配制的饵料投喂效果极为理想。在有土的规模养殖中,饵料系数为3,在无土流水工厂化养殖中,饵数系数可降至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