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莲种植密度(凤眼莲种植密度是多少)

养殖吧 2023-05-08 05:51 编辑:admin 156阅读

一、凤眼莲栽植密度?

1.1挺水植物:

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12-16株/m2,

泽泻(Alismaorientale)16-25株/m2,

窄叶泽泻(A.canaliculatum)25株/m2,

野芋(Colocasiaantiquorum)16株/m2,

紫杆芋(C.tonoimo)16株/m2,

香蒲(Typhaorientalis)36-49株/m2,

花叶芦苇(

Phragmitesaustralisvar.iegatus)50株/m2,

芦苇(Ph.australis)36株/m2,

蜘蛛兰(Hymenocallisamericana)9-16株/m2,

二、生姜种植密度?

高肥水田:指水源充足,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含碱解氮100ppm以上,速效磷40ppm以上,速效钾120ppm以上的田块,可采用行距50厘米,株距19厘米,每亩种植6500~7000株。

三、芦笋种植密度?

沿直线挖定植沟,沟宽40厘米,沟深40--50厘米,按株距25厘米,植于定植沟间,笋苗鳞茎盘低于定植沟表面10-12厘米。

四、月季种植密度?

月季间距保持0.5米左右,保证水分和养分充足,不能互相影响光照。

五、马蹄种植密度?

栽种的密度,如果栽种的密度太大,那么马蹄的产量也就不会高,但栽种的密度太小,土地资源有没有的到充分的利用,所以一般会按照行间距三十到五十厘米、株间距三十到三十五厘米左右进行栽种。其次就是在栽种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栽的太深同时也不能太浅,太深到时不好采收,而太浅则容易发生倒苗的现象。

六、种植油柑密度?

每组每行的理想行距和窝距为3米×3.5米到3米5×4.5米,其实每亩地就是栽种40棵到60棵之间,株距和行距大多密度为2米×3米或者2.3米×3.3米的话,算下来每亩地应该栽种85株到110株。

油柑,别名山油甘,有些地方也叫牛柑子或余柑子,成熟时为赤黄色或淡黄色,可以生吃,油柑叶常用来填充枕头,透气散热

七、花生种植密度?

花生的种植密度是决定群体叶面积大小和发育进程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种植密度应依据所种植区域的气候、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而决定。

(一)种植密度与品种

花生不同品种间的植株形态差异较大,其适宜种植密度差异也很大,各品种类型的生长习性不同,其种植密度也不同。原则上匍匐型品种宜稀,直立型品种宜密,半匍匐品种介于两者之间;生育期短、分枝少、开花早而集中、结实范围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应适当密些;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花期长、结实范围面积较大,种植的密度应稀些。

(二)种植密度与气候

花生生长发育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在确定花生种植密度时要因地制宜。一般在高温、降雨较充足的地区花生植株生长旺盛,种植密度宜稀,而低温干旱或高温干旱地区,花生植株生长较矮,种植密度应适当加大。

(三)种植密度与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对花生的植株生长影响很大。在高肥力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株高棵大,分枝多,为避免群体光合竞争,应减小种植密度;在土层较浅、低肥力条件下,花生生长受到一定限制,表现为植株矮小,分枝少,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所以,应掌握“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

(四)合理密植的范围

合理密植之所以增产,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光能。稀植时,群体叶面积总量少,因而其光合总量低,以致产量降低。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加大,虽然光合生产率因群体面积增长而有所降低,但其光合产物下降的数量低于因叶面积增长而增加的数量,所以群体的光能利用率高,总光合量增加,产能亦能相应地提高。

种植的密度要综合考虑品种、土壤肥力、气候等因素。北方春播花生区的疏枝中熟丛生型大花生适宜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O,密枝丛生型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18~24万株/hO,蔓生型品种一般种植密度为12万~21万/hO,而珍珠豆型早熟品种种植密度为27万~30万株/hO。在上述范围内,如地力肥力、供水条件良好应取种植密度的下限,晚播者应适当增加密度。

八、杉木种植密度?

杉木商品林在山洼、山脚造林密度一般为每公顷栽种1400-1800株,而在山腰、山坡每公顷栽种1800-2500株。具体密度跟种植地区、种植方法等有关。杉木有栽植、插条及分蘖苗造林栽种方法,其中栽植造林成活率高,早期生长快;而插条造林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但是成活率较低;分蘖造林来源少,造林效果差。

栽植造林一般在12月至翌年2月份,当间伐杉木生长发育进入速生阶段后就要及时自然整枝和自然稀疏。

九、箭竹种植密度?

研究结果表明: 1)2003年箭竹生长季节内,3个不同箭竹密度的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呈现持续增长的现象,地上部分总生物生产量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率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3个箭竹群落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在生长季节内均表现为增加、减小、再增加的过程,但箭竹密度较低(D_2和D_3)的群落地下部分生物量下降时间相对滞后。

且不同箭竹密度下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百分比在箭竹生长季节内各时期也不尽相同。

2)截至2003年10月下旬, 3个箭竹群落总生物量分别为D1(11.77±0.62) kg -m~(-2),D2(6.41±0.19) kg -m~(-2)和D_3(3.55±0.35) kg -m~(-2)。2003年箭竹生长季节内3个箭竹群落平均生物生产量分别为D1 (3.22 kg -m~(-2))、D2(1.19 kg -m~(-2))和D3(0.71 kg -m~(-2))。

单株平均生物量也以D1最大(53.49 g)、D_2(45.78 g)略大于D_3(44.43 g)。

箭竹群落生物量增长主要由群落中小于14龄的箭竹生长贡献,而大于14龄的箭竹生长几乎停滞。

3)箭竹叶与地下部分以及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不同密度下箭竹枝叶不同层次生物量分布显著不同,在箭竹群落下层(0 ~ 150㎝),枝叶所占比例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十、茄子种植密度?

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平均行距60至65厘米时,早熟品种的株距多为35至40厘米,密度为每亩2300至2500株;晚熟品种株距40至45厘米,密度为每亩1500至2000株。起垄作畦时,可依据上述参数进行组合,但采取大小行种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