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宫可以地栽吗(广寒宫对仗词?)

养殖吧 2023-04-22 06:27 编辑:admin 285阅读

一、广寒宫对仗词?

答:广寒宫对仗词有:

银色界里,同载,嫦娥几组,广寒宫中,

又添,玉免一双,灵宵殿外,才到,

英雄三位,牛女二星,河左边,

参商两曜,斗西东

二、桂花载酒典故?

传说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酒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天寒地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汉子,看样子是个乞丐。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我是个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仙酒嫂子为难了,常言说,"寡妇门而是非多”,像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话的。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啊!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

  果不出所料,关干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后来,人家都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老人闭着双日,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荒山坡上那来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 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 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 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 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 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这瘫汉子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

  这事一传开,远近都来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荣光。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便他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酒向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三、长方盆怎样种多肉好看?

1、唐印

唐印这种多肉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叶片比较大,最大的唐印可以长一米左右,叶片就像是扇子一般,如果可以地栽养护,唐印的生长会更迅速,枝干粗壮,就像是一棵树一般。

养护唐印别用小花盆种,养不出状态,最好种植在大花盆里,少浇水,盆土微微有潮气就可以了,并且多晒晒太阳,加上温差,唐印叶片变成火红色,看上去霸气侧漏。

2、广寒宫

广寒宫是一种仙气十足的多肉植物,叶片上一层薄粉,植株比较大,叶片有35厘米左右,广寒宫的植株比较特殊,所以不建议种植在小花盆里,最好用大一些的花盆养护,这样看上去更霸气漂亮。

广寒宫喜欢充足的日照,日照不足叶片会变得细长,白霜也比较薄。充足的日照和适度的控水可以令叶片宽、短且肥厚,叶片也不会徒长。土壤的颗粒比例可以稍微大一些,有利于控型。每次浇水一定要注意,不要浇到叶片上,更不要用手去摸,被蹭掉白霜后,广寒宫的颜值将大打折扣。

3、白凤

白凤也是一种冠幅比较大的多肉植物,所以最好种植在大一些的花盆里,种植白凤需要用盆口大的花盆,但不要太高,因为白凤是比较怕积水的,太深的花盆水分呢难以及时蒸发,浅一些大一些的花盆更容易将白凤养出好状态,叶片纷纷嫩嫩的,仙气十足。

白凤喜欢生长在光照比较充足的环境之中,而且它们的叶片颜色也会变成红色。再加上上面覆盖着一层白色粉末,植株看上去白里透红,显得非常好看。正常为绿色,日照时间增多后会变红色。

4、晚霞

晚霞花如其名,因其叶片排列错落有致,叶边缘发红,叶片呈微蓝粉色和浅紫粉色,尤其是成年的晚霞,个个棱角分明,颜色如晚霞一般艳丽,所以才有了如此梦幻的名字,也是颜值最高的多肉之一,也正是因为高颜值,成为很多年轻女孩子必养的多肉之一。

四、云崖寺聚仙桥的由来?

八仙曾游崆峒山,至今真迹有人传。”

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一天,崆峒山下来了一位满身脓疮的疯癫老头。他手执打狗棍,一走三摇,肩搭臭羊肺,引得苍蝇嗡嗡乱飞。

偏巧这天是朝山的日子,很多善男信女都来到泾河边对着崆峒山叩拜。因为泾水流经崆峒山下时,谷深水猛,既不能架桥,又无法行舟,人们只好隔河焚香,算是尽了善心。正当人们虔诚祈祷之时,一股奇臭几乎把高诵神佛宝号的人熏倒。善男信女们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满身脓疮疯疯癫癫的老头站在上风。人们顿时恼怒,大声呵斥,要他滚开。谁知老头不但不滚,还把肩上的臭羊肺提在手里,在人前任意乱抖,奇臭味儿刺鼻钻心。善男信女们全都恶心呕吐,疯癫老头乐得哈哈大笑。

善男信女们被彻底激怒了,他们拾起石块,开始打老头。老头在善男信女们飞掷的乱石面前,挥舞臭羊肺向后倒退。退着退着,一脚踩空,栽进河水中,连句“救命”也没有喊出来,就沉到水底去了。

人们大惊,跑到河边去看,只见打狗棍和臭羊肺漂浮在水面,疯癫老头不见踪影。善男信女们一见出了人命,唯恐连累自己,全都四散溜走。

谁知事有凑巧,正当老头落水的时候,南山坡上有个十四五岁的放牛孩子,他站在高处,把这里发生的事看得一清二楚。他看到老头落水后,人们全都溜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这些人成天信神拜佛,却见死不救,烧香叩头有啥用!”他立即飞身下山,脱去破衣,丢下放牛鞭跃入水底去救老头。这孩子从小在泾河边长大,水性蛮好,他反复在河底摸索多时,不见落水的老头,只好爬上河岸。忽然,他看见河面上盛开着朵大如车轮的金色莲花,那落水的老头正坐在莲花蕊上向他微笑呢。牧童十分惊奇,再次跃入水中,向那朵金莲游去。当快接近的时候,金莲放射出朝霞一样的光彩,使他头晕目眩,无法靠近。只听老头在莲蕊上唱道“一朵金莲九条根,根根都和九州通。谁识真人真面目?世人认假不认真。”唱罢,只见金莲就地旋转,老头与金莲全都不知去向。牧童正在吃惊,一片小莲花瓣漂到他身边,他一把抓住,回到岸上。

牧童上岸,把那花瓣捧在手上玩。花瓣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用舌一舔,甘甜如饴。他把花瓣放入口中,美滋滋地吃了下去。顿时,他感到遍身清爽,两眼放光,连白云上边的飞鸟是什么颜色,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他快活极了,躺在草丛中,望着天上的白云傻笑......

一阵“嘚嘚”的驴蹄声由远而近,牧童一看,惊得几乎叫出声来,七个神态各异服色鲜美的人,同乘一头小毛驴,来到泾河边,他们有的倒骑,有的侧坐驴背,其中一人横握铁拐,铁拐两头蹲着两位白须老头。另外,驴背上还有一个人,撑着柄花伞,伞顶花枝上站着一位飘飘欲飞的美女。看那小黑驴,走路轻快,毫无沉重之态。

只听伞顶的美女说:“呵,今年八仙会,湘子老兄已经早到了,水面上不是他给咱们搭的桥吗?”

一个老道样的人说:“对啦,何仙姑睿目如电,一眼就认出湘子那根打狗棍,咱就从他这棍上过吧!”

那驴子也真神奇,只一跃,便踩着漂浮在水面的棍子,平平稳稳过了河。

牧童十分惊喜,心想该不是遇上了传说中的八仙?他赶快跑到河边,看那根浮在水面的棍子。棍子细如拇指,长不过丈,并无奇特之处。他想试试这个奇怪的独木桥,便一跃踩了上去。谁知棍子被踩进水里,他也跌了个倒栽葱。好在他会水,几下就游到了对岸。回头再看水面,那根棍子依然浮在原来的地方,水流再急,棍子却不移动一分一寸。

过了泾河,牧童被好奇心驱使,想看看七位仙人要干什么,便紧紧追寻。但直到天黑,却毫无踪迹。

繁星眨眼,晚风生凉,崆峒山隐没在神秘的夜幕中。牧童仍不死心,继续在崆峒山的沟壑石峡中寻找。忽然,他听到一个山沟里传出美妙的笙箫歌吟之声,便立即循声找去。他终于找到了,那是一座新盖的茅舍。他从门缝里望进去,看见茅舍内灯烛辉煌,各种叫不出名儿的仙果美味摆满桌,桌旁坐着那七位仙人和落水后乘金莲而去的疯癫老头。现在,老头不但不疯,连身上的脓疮也全都消失。他面前只放着一个美丽的百花篮——原来,他搭在肩上的臭羊肺,就是这个百花篮,那些跟着嗡嗡飞舞的,并不是苍蝇,而是蜜蜂蝴蝶,只是凡人无法辨认而已。

八位仙人个个谈笑风生,一群绰约绝代的仙女,在莲台上翩跹起舞,她们歌喉如莺啭,舞袖似惊鸿,彩裙灿然,光彩照人。歌舞结朿之后,八仙邀请众仙女同座吃茶。

牧童扒在门缝正看得入神,不提防夜凉受寒,打了个喷嚏。湘子仙人知道牧童正在门外偷看,便对大家说:“门外是个有缘的好人,但仙凡有别,月宫诸姊妹请先回月宫。

何仙姑说:“我来送众姊妹回月宫。”只见她用手在空中一点,茅屋内便悬起一轮皓月。众仙女向八仙道了别,飘飘然进入月轮,明月渐渐消隐......

送走仙女之后,牧童被传进茅屋。湘子仙人将七位仙人逐一介绍给牧童:“这是八仙之首铁拐李,那是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为了使牧童不再来打搅八仙聚会,湘子递给牧童一枚小枣说:“我叫韩湘子。咱们有一面之缘,今晚你就暂不要回家,帮我们去煮一锅羊肉吧。”他说着一招手,一只兔子大小的羊羔到了牧童身边。湘子接着说:“你拿到山顶去煮,那里有锅,你把羊肉煮烂,我们就去会餐。”

牧童不敢多问,抱起小羊就往山顶走去。他果然找到了一口铜锅,就在那里生火煮羊。他用猛火直煮到天亮,羊肉不但没有煮烂,而且越煮越硬,像生铁疙瘩一样。看看红日东升,他急忙下山,找到昨晚遇到八仙的地方,只见怪石嶙峋,芳草萋萋,茅屋和桌椅无影无踪。他又跑到河边,那根打狗棍仍浮在水面,只是不见了仙人。再摸摸自己的衣袋,仙人给的小枣犹在,昨晚的经历似梦非梦,回想起来,实在有点恍惚。

这事很快就传开了,许多人跑到泾河边,想看看浮在水面的仙棍。那天曾追打过湘子仙人的善男信女,差点后悔死了!他们说:“早知道那是湘子仙人,就是把他身上的疮舔干净,咱们也是乐意的,谁知好机会错过了......”

有几个善男信女,说既然仙人已走,这根仙棍泡在水里,就是对神仙的大不敬。他们准备捞起来供在自己家中。于是,他们请人打捞那根棍子。

谁知正在他们择好吉日,就要捞取棍子的时候,一夜之间,那根棍子长得又粗又长。棍子的两头扎进河两边的石岸,而且变成了石头,成为连接两岸的一座天然石桥。去崆峒山的路通了!人们欢呼雀跃,几个善男信女好生遗憾。

后来,有人在八仙夜会的地方修造了庙宇,起名八仙庵;牧童煮羊不烂的山头被叫作羊不烂山;由仙棍变的石桥,因为是八仙聚会时走过的,所以就叫聚仙桥。那遇仙的牧童,由于吃了仙家的莲瓣和仙枣,活到一百多岁还耳聪目明,像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不知过了多少年代,有人造出几句谣言,说:“有了聚仙桥,平凉年年出神仙,大官出十万,还有三石六斗芝麻官。”这谣言传得很远,直传到皇帝的耳中,他想,平凉出那么多的官,朝廷不是要乱了套吗?于是立即派钦差大臣来到崆峒山下,宣旨毁桥,聚仙桥就这样被毁掉了。

听说,自从聚仙桥被毁以后,平凉既没有出过大官,更没有出过神仙,就连芝麻官也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