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侧柏主要分布在热带还是亚热带?
侧柏生长在环境亚热带,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属阳性;湿润型;喜温;耐瘠薄;喜纯林孤立木;花期3-4月;果期10-11月。有性繁殖(种子繁殖)。侧柏耐旱,常为阳坡造林树种,也是常见的庭园绿化树种,木材可供建筑和家具等用材,叶和枝入药,可收敛止血、利尿健胃、解毒散瘀;种子有安神、滋补强壮之效。
二、侧柏叶长在什么树上?
侧柏的叶子当然长在名叫“侧柏”的树上。
侧柏是柏科侧柏属乔木。其鳞叶交互对生,排成一平面,小枝扁平;孢子叶球单性同株,球果当年成熟,开裂,种子无翅。 因古人认为万木皆向阳而生,唯独柏树树枝向西,五行之中西方属金,其色为白,故名“柏”;又因柏树入药时,“取叶扁而侧生者”,故名“侧柏”。
三、侧柏主要分布地区及气候特征?
侧柏属常绿乔木。树冠广卵形,小枝扁平,排列成1个平面。叶小,鳞片状,紧贴小枝上,呈交叉对生排列,叶背中部具腺槽。雌雄同株,花单性。雄球花黄色,由交互对生的小孢子叶组成,每个小孢子叶生有3个花粉囊,珠鳞和苞鳞完全愈合。球果当年成熟,种鳞木质化,开裂,种子不具翅或有棱脊。
侧柏为中国特产,除青海、新疆外,全国均有分布。寿命很长,常有百年和数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被选为北京市的市树。
侧柏耐旱,常为阳坡造林树种,也是常见的庭园绿化树种,木材可供建筑和家具等用材,叶和枝入药,可收敛止血、利尿健胃、解毒散瘀;种子有安神、滋补强壮之效。
别称:黄柏、香柏、扁柏、扁桧、香树、香柯树
一、侧柏的形态特征
侧柏是乔木,高达20余米,胸径1米;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枝条向上伸展或斜展,幼树树冠卵状尖塔形,老树树冠则为广圆形;生鳞叶的小枝细,向上直展或斜展,扁平,排成一平面。
侧柏叶鳞形,长1-3毫米,先端微钝,小枝中央的叶的露出部分呈倒卵状菱形或斜方形,背面中间有条状腺槽,两侧的叶船形,先端微内曲,背部有钝脊,尖头的下方有腺点。
侧柏雄球花黄色,卵圆形,长约2毫米;雌球花近球形,径约2毫米,蓝绿色,被白粉。
侧柏球果近卵圆形,长1.5-2(-2.5)厘米,成熟前近肉质,蓝绿色,被白粉,成熟后木质,开裂,红褐色;中间两对种鳞倒卵形或椭圆形,鳞背顶端的下方有一向外弯曲的尖头,上部1对种鳞窄长,近柱状,顶端有向上的尖头,下部1对种鳞极小,长达13毫米,稀退化而不显著。
侧柏种子卵圆形或近椭圆形,顶端微尖,灰褐色或紫褐色,长6-8毫米,稍有棱脊,无翅或有极窄之翅。花期3-4月,球果10月成熟。
二、侧柏的生态习性
侧柏喜光,幼时稍耐荫,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轻盐碱土壤中均可生长。耐干旱瘠薄,萌芽能力强,耐寒力中等,耐强太阳光照射,耐高温、浅根性,在山东只分布于海拔900m以下,以海拔400m以下者生长良好。抗风能力较弱。
侧柏栽培、野生均有。喜生于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耐寒、耐旱、抗盐碱,在平地或悬崖峭壁上都能生长;在干燥、贫脊的山地上,生长缓慢,植株细弱。浅根性,但侧根发达,萌芽性强、耐修剪、寿命长,抗烟尘,抗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分布广,为中国应用最普遍的观赏树木之一。
侧柏能适应于冷气候。但在本地区(云南省砚山县)的一些年份幼苗有一定程度的抽干现象,抗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抗盐碱力较强,含盐量0.2%左右亦能适应生长。
三、侧柏的分布情况
侧柏产于中国内蒙古南部、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及广西北部等省区。西藏德庆、达孜等地有栽培。在吉林垂直分布达海拔250米,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达1000-1200米,在河南、陕西等地达1500米,在云南中部及西北部达3300米。河北兴隆、山西太行山区、陕西秦岭以北渭河流域及云南澜沧江流域山谷中有天然森林。淮河以北、华北地区石炭岩山地、阳坡及平原多选用造林。朝鲜也有分布。
四、侧柏的树形特点和生长环境?
1 侧柏的特性
1.1 形态特征
侧柏属于常绿乔木植物,能生长到20 m左右,主干离地表面胸高处的直径1米左右。侧柏幼树的树冠呈尖塔状,老树呈广圆状。树皮呈淡灰褐色且较薄,有条状的纵向裂痕。生鳞叶的小枝呈直展状或斜展状,扁平生长形成一个平面。侧柏为雌雄同株,雌球的花类似球形,直径2 mm左右,颜色为蓝绿色,被白粉。雄球花是黄色的,形状为卵圆形,雄球长度2 mm左右。侧柏球果类似于卵圆形长度1.5-2.5 cm左右,成熟前为蓝绿色近肉质,成熟后为红褐色开裂木质。种子形状为顶部略尖的卵圆形,颜色为灰褐色,种子长度为6-8 mm。花期3-4个月,球果10-11月成熟。
1.2 生态学特征
侧柏是喜光植物,抗旱、耐高温能力强,抗寒能力中等。对于土壤的要求不高,在酸性、中性、石灰、轻盐碱土壤均可生存,年降水量300-1600 mm、年平均气温8-16度的地方可以生长。幼年侧柏需要在微酸性、碱性的环境下生长,幼苗有耐阴耐寒能力,不耐水淹,在侧柏幼苗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阳光照射,增加一定的透光度才能正常生长。
1.3 生物学特征
侧柏的根相比于其他植物不算深,侧柏的根主要生长在土壤的25-30 cm,侧柏根的长度和宽度是树冠的1-1.5倍,侧根水平伸直状态生长,须根密集的分布在根基的周围。虽然侧柏的生长速度缓慢,但侧柏的寿命很长,有些侧柏树龄数百年或者上千的时候,还保持着枝繁茂密的形态。
2 侧柏的栽培技术
2.1 育苗技术
在培育侧柏的过程中,育苗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选择一块适合培育侧柏的地非常重要,要选择地势平坦无积水,土壤排水效果良好,肥沃的土壤。第二,在播种之前为了使侧柏育苗能够快速生长需要先进行催芽处理,先用水浸泡,把空芽捞出来,再用0.3%~0.5%的硫酸铜浸泡1到2 h加快出芽速度。第三,由于各个地方的差异,每个地区适合种植侧柏的季节不同,在适宜的季节尽早播种是最好的。在播种时,由于种子已经催熟过,所以在播种之后的10 d左右就会发芽出土,播种20 d左右出苗旺盛,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出土。
2.2 栽植技术
在栽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步骤:第一,坑的大小要根据侧柏土球的大小而定,坑的直径要比土球的直径大40 cm-100 cm,然后在坑中放置10-15 cm的碎石,起到过滤的作用。第二,在栽植过程中,检查育苗是否有伤口,如果有需要用清水冲洗伤口脏物,再用剪刀将伤口剪平整,之后再用“伤口涂补剂”涂抹到植物的伤口上。第三,在种植前,向坑内撒入适量消毒剂,可以杀灭土壤中的病毒,防止幼苗感染病毒。第四,在种植过程中,首先将幼苗正放在坑中。其次将生根粉均匀的洒在土球上,帮助幼苗生长。最后覆土,覆盖厚度约为5 cm的土。要注意的是生根粉需要根据树的大小来控制用量,例如,在种植10 cm胸径大小的幼苗时,需要放2包左右的量,幼苗覆土之后,需要定期浇水,准备一个一米长的钢管,绑在浇水的管子上,把管子插在幼苗旁,这样浇水不但可以直接浇在幼苗的根部,还可以让水慢慢往根部流的过程中把整个幼苗浇透。浇水之后的泥土会变得松散,需要压压土把幼苗扶正,防止幼苗受到损坏[吉山花瑶]。
五、侧柏树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
侧柏树在我们这里叫柏树,生长慢,叶子和树枝有浓郁香味,一般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阳坡,半阳坡,以及盐碱地和砂地,在我们这里找它并不难,山坡,地边和路边随处可见。
侧柏树在我国分布很广,从南到北以及西北地区都有生长,是园林绿化树种,也是墓地常用树种,因为它四季常青。我们这里有老人去世后,都要用侧柏树枝。
六、侧柏哪里最多?
侧柏在以下地方最多:
中国内蒙古南部、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及广西北部等省区。西藏德庆、达孜等地有栽培。
特别多的地方:
在吉林垂直分布达海拔250米,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达1000-1200米,在河南、陕西等地达1500米,在云南中部及西北部达3300米。河北兴隆、山西太行山区、陕西秦岭以北渭河流域及云南澜沧江流域山谷中有天然森林。淮河以北、华北地区石炭岩山地、阳坡及平原多选用造林。朝鲜也有分布。
七、侧柏叶产地?
侧柏叶产于中国内蒙古南部、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及广西北部等省区。
西藏德庆、达孜等地有栽培。在吉林垂直分布达海拔250米,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达1000-1哗珐糕貉蕹股革瘫宫凯200米,在河南、陕西等地达1500米,在云南中部及西北部达3300米。河北兴隆、山西太行山区、陕西秦岭以北渭河流域及云南澜沧江流域山谷中有天然森林。淮河以北、华北地区石炭岩山地、阳坡及平原多选用造林。朝鲜也有分布。
八、侧柏树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侧柏栽培、野生均有。喜生于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耐寒、耐旱、抗盐碱,在平地或悬崖峭壁上都能生长;在干燥、贫脊的山地上,生长缓慢,植株细弱。浅根性,但侧根发达,萌芽性强、耐修剪、寿命长,抗烟尘,抗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分布广,为中国应用最普遍的观赏树木之一。
侧柏能适应于冷气候。但在本地区(云南省砚山县)的一些年份幼苗有一定程度的抽干现象,抗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抗盐碱力较强,含盐量0.2%左右亦能适应生长。
分布中国内蒙古南部、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及广西北部等省区。西藏德庆、达孜等地有栽培。在吉林垂直分布达海拔250米,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达1000-1200米,在河南、陕西等地达1500米,在云南中部及西北部达3300米。河北兴隆、山西太行山区、陕西秦岭以北渭河流域及云南澜沧江流域山谷中有天然森林。淮河以北、华北地区石炭岩山地、阳坡及平原多选用造林。朝鲜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