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病害 大全

养殖吧 2023-04-29 12:43 编辑:admin 174阅读

一、兰花病害图片大全及防治?

1、黑腐病,又称腐烂病,危害心叶,最先出现紫褐色斑,逐渐显水渍状并扩大。

2、褐斑病,又称炭疽病或黑斑病,危害兰叶,初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显椭圆形或半圆形的稍为凹陷的轮纹状斑痕。

3、霉菌病,又称白绢病。危害球茎。土壤表面,兰茎颈部附着白色菌丝。

4、褐锈病,危害兰叶,出现淡褐色或橙黄褐色的细斑点。

5、细菌软腐病,又称细菌褐斑病,危害新草球茎,初出现水渍小斑点,逐渐由暗绿色变成褐色或黑色,患部常有分泌物流出。

二、兰花拉丝病害图片?

兰花拉丝病害,就是兰花的叶子出现长条形斑纹,折断后用力拉长有丝状体,

兰花拉丝病害,与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的调节不当,有一定的关系。

三、兰花常见的病害?

1、兰花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绢病、炭疽病、叶枯病。

2、兰花白绢病:浇水过湿或通风不良时发病最重,尤其刚栽种不久的幼苗最易受害。感染部位会产生褐色病斑,高温多湿的环境下会迅速扩大,最终呈现黑褐斑。应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予以预防,发病后可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即可。

四、新会柑病害大全?

柑橘疮痂病危害特征:是柑桔重要真菌型病害之一,在中国的柑桔种植区都有发生。

叶片染病:初期为黄色油浸状小斑点,后渐扩大成蜡黄色病斑,后期病斑木质化凸起,叶背突出,叶面凹陷,成漏斗状,发生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

新梢染病:嫩枝梢染病后变短小,有扭曲状,但病斑不明显。

幼果染病:初期产生茶褐色小斑,后在果皮上形成黄褐色圆锥形,木质化的瘤状突起。果实小,皮厚,味酸,发育畸形

五、铁树病害图谱大全?

炭疽病,常发生于叶尖或叶缘,颇大,甚至扩大可占叶的大部分,褐色或棕褐色,后期病斑具暗褐色的边缘,中央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

叶斑病,苏铁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毫米,病斑中央为暗褐色至灰白色,边缘呈红褐色。多发生于小叶的中下部。

六、铁树病害大全图谱?

炭疽病,常发生于叶尖或叶缘,颇大,甚至扩大可占叶的大部分,褐色或棕褐色,后期病斑具暗褐色的边缘,中央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

叶斑病,苏铁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毫米,病斑中央为暗褐色至灰白色,边缘呈红褐色。多发生于小叶的中下部。

七、兰花病害对照表?

第一:碳蛆病,病原:真菌(刺盘孢),兰花碳蛆病的发生,首先与天气有关,高温高湿天气最容易发生,初夏时节雨水多、温度高、发病重,尤其是闷热环境更容易发病;初现时叶片出现黑色斑点,之后面积逐渐扩大,呈凹陷状,常见有轮纹,与健康组织交接处呈黄色或灰绿色,发病后期叶尖或叶边缘干枯,干枯部分一般为灰白色,可随风,随病苗、植料、兰盆等传播,传染性强,虽然不会致兰花死亡,但会大大降低兰草的观赏价值,气温高于25℃时要遮阴,注意通风,不要喷叶面水,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剪去受害部位,以免成为传染源。

第二:茎腐病,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常发生于假鳞茎,老苗,新苗,最先是叶子基部出现水渍状,然后逐渐变褐变黑,从心叶开始发黄,由叶面基部往叶片上方蔓延,同时,假鳞茎萎缩并发黄直至干枯,且病菌可随病苗、植料、兰盆等传播,传染性强,应注意控制植料湿度,并注意栽培环境通风,15-30天喷一次多菌灵或百菌清等杀菌药剂,茎腐病一旦发病,如不立即采取措施,其结局一般是“全盆覆没”,应立即切除被感染的假鳞茎(芦头)并用多菌灵或百菌清进行消毒,兰盆也需要进行消毒,然后更换新的植料种植,之前用的植料应该舍弃,如不愿意舍弃可以高温蒸煮后使用。

第三:白绢病,病原:半知菌亚门真菌又称白丝病、菌核病。发病时间为4至5月开始侵染,6至8月发病高峰期,病害发生迅速,导致被害兰株烂枯死亡,发病始自兰株近地茎部,初呈黄色至淡褐色的流水病斑,后变褐至黑褐色腐烂,并在根际土壤表面及茎基部蔓延,破坏茎部并感染幼叶和根部,叶鞘、根群产生白色菌丝;被害部位呈水渍状,腐烂变软,发黑,直至叶片枯萎,病菌扩散至假鳞茎,菌核由白色变为赤褐色至茶褐色坏死,严重时整株叶丛枯死,有传染性,可借流水、灌溉水、雨水溅射和施肥传播,土壤偏酸,发病最严重,高温多湿天气易诱发病害,防止方法:注意通风,调高植料的酸碱度,通过撒草木灰可以解决,也可以用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高锰酸钾等杀菌剂。

第四:软腐病,病原:细菌(软腐欧氏菌),多发生于当年新发的幼苗上,发病时先是兰草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点,然后迅速扩大,最后出现有恶臭味的深褐色腐烂斑块,用手轻轻一拉就掉,也是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发生,主要是通过伤口感染,应注意通风,避免伤口感染,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切除被感染的假鳞茎(芦头),经消毒后更换新植料重新上盆;防治兰花软腐病应避免或减少伤口的出现,如分苗切口,海底芽,虫害等伤口

八、兰花如何区别药害和病害?

炭疽病:病原菌为兰刺孢菌,以菌丝在病叶或土壤中越冬,由病株和带菌土壤传播,一般经伤口侵入。病菌分生孢子在11-38℃的气温下均可萌发,最适宜温度22-28℃,空气湿度70-90%,借风雨传播。通风不良,高温高湿,连续阴雨条件下利与病菌的传播蔓延。

35℃以上慢慢进入半休眠状态,活性减弱。栽培环境过湿,叶面喷水过度,盆植摆放过密,均可增加感染发病。发病初期呈圆形或椭圆形黑色小斑,后逐渐扩大,后期病斑中央呈淡褐色或边缘暗褐或黑褐色,病、健部界限清楚。病斑的扩展常受叶脉限制,叶尖上的病斑常呈三角形,从叶尖部位向下扩展蔓延。叶边缘病斑往往呈半圆形,病部质脆,有时纵向破裂。病灶发展到后期呈灰白色,质脆易碎。严重的则可以使整张叶片坏死。

针对炭疽病的生物防治切实可行,自来水存储24-48小时,配入300-500倍的益兰菌进行浇灌,或以同样的配比量进行叶面喷雾,长期可以有效地实现增施有益菌抑制有害菌孳生,同样还可以抑制其它有害真菌的孳生,可以实现一用多途的作用。

有机磷杀虫剂过量使用导致的药害:不因季节与温度,当药量超过叶片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在7-10天左右逐渐显现出针尖大小的暗红色或锈红色微小斑点,药液通过叶片呼吸孔渗入,故以点状呈现。

药量越重病斑显现速度加快,并且密集度越高,渐渐蔓延成点与点的扩展成块状坏死,严重的会导致全株像疫病一样发作。斑点易在质薄的叶片上发生,这与炭疽病有着质的区别。

药害轻时斑点细密,还容易被误当成锈病,这一定要引起爱培者的重视。当药害发生时无任何措施可以舒缓,只有吸取教训避免再次发生。

九、茄子叶片病害图谱大全?

1、茄子早疫病:前期会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有同心轮纹。

2、茄子绵疫病:发病初期出现水浸状、圆形、凹陷、黄褐色病斑,具有轮纹。3、茄子黄萎病:苗期可染病,多在坐果后表现症状,一般自下而上或从一侧向全株发展。

4、茄子褐纹病:先在下部叶片上出现圆形水浸状小斑点,扩大至边缘为褐色。

十、辣椒常见病害图片大全?

种植辣椒一般常见的病虫害有软腐病、疫病、炭疽病、青枯病、病毒病。详细介绍及防治方法可以参考下列:

辣椒软腐病:软腐病发生时果实病斑初期呈水渍状,后腐烂脱落,有臭味,腐烂后的果实只剩下一层皮,经日晒变白,此病多发于高温多雨季节。辣椒软腐病防治方法:一、避免连作,包括茄子番茄等茄科作物。二、50PPM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全株喷施及灌根。

辣椒疫病:苗期、成株期均可以发生,而在早春育苗期间极易发生。疫病发生时,幼苗茎杆病部呈水渍状,叶片萎焉,然后发生软腐,折到枯死,而成株则表现为茎叶局部发生褐色病斑,引起落叶甚至枯死,果实表现为发生水渍状病斑,而后软腐。

辣椒疫病防治方法:

一、苗期浇水不要太多,田间不要太湿,特别是雨天注意排水。二、定植前全地喷施75%百菌清1000倍液后及时铺地膜密封杀菌。三、定植后可以喷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以保护,15天一次,发病初期可喷洒40%已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亩施药液40公斤,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辣椒碳疽病:叶片染病,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逐渐变为褐色,中间淡灰色,病斑上轮生小黑点。果柄有时受害,生褐色凹陷斑且不规则,干燥时干裂。果实被害,初现水浸状黄褐色圆斑或不规则斑,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并生有许多黑色小点,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红色粘稠物。果实上的病斑易干缩呈膜状,有的破裂。

辣椒碳疽病防治方法:

一、选用抗病品种,无病株留种。二、种子处理:用凉水预浸1-2小时,然后用55度温水浸10分钟,再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也可先将种子在冷水中浸10-12小时,再用1%硫酸铜浸种5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1小时,捞出后用草木灰或少量石灰中和酸性,再进行播种。三、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棚室适时通风、避免高温高湿,注意排水,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及残体,实行与非同种蔬菜2-3年轮作。四、发病初期可喷洒70%甲基托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喷洒,或50%碳疽福美可湿性粉剞300-400倍液或1:1:200倍的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防2-3次。

辣椒青枯病:植株发病时,个别枝条可能先出现萎焉,后扩展到整个植株,特别是雨后骤晴天气。辣椒青枯病防治方法:一、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络氨铜,二、拔除田间的病株,并在株窝内撒施石灰。

辣椒病毒病:主要有两种类型,花叶坏死型,由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病叶出现不规则褪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症,有的叶上出现褐色坏死斑,自叶片主脉沿茎部出现黑褐色坏死条斑,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以及整株死亡,叶片奇形丛生,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引起植株变形,表现为病叶增厚,变小或呈蕨叶状,叶脉褪绿,皱缩,凹凸不平呈线状,茎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枝叶呈丛簇状,病果呈现花斑或坏死斑,奇形、易脱落。在栽培中如果采用银黑地膜覆盖栽培并配合药剂杀蚜等,则发病率低,一般粗放栽培则要做好杀灭蚜虫的工作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