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褐化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有下面两种原因:
①非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是由于细胞受胁迫或其他不利条件影响所造成的细胞程序化死亡或自然发生的细胞死亡,即坏死形成的褐变现象,并不涉及酚类物质的产生.诸多不利条件都可以造成细胞的程序化死亡。但这种褐变若采取适当措施或者愈伤组织适应了胁迫环境就不再发生。
②酶促褐变--多数认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主要是由酶促褐变引起的,即由多酚氧化酶作用于天然底物酚类物质而引起的。
二、虎耳草是什么类植物?
广义的虎耳草是一个科名和一个属名,也是多种植物名称,即虎耳草科我国有28属,虎耳草属我国有203种,在南北各地都有分布;狭义的虎耳草仅指虎耳草一种,这里就谈谈这种植物。
虎耳草是正式中名,这个名称来源于《本草纲目》;别名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为石荷叶;在《生草药性备要》中记载为金钱吊芙蓉、老虎耳;在《现代实用中药》中记载为天荷叶、金丝荷叶;在《中国药用植物志》中记载为丝棉吊梅;在《闽东本草》中记载为耳朵草;在陕西汉中和甘肃武都叫猫耳朵、通耳草;在云南叫天青地红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虎耳草科虎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三、松树苗杆褐化如何办?
答:松针褐斑病主要危害各种松科植物,比如我们常见的黑松、油松、日本五针松等。
1、早春可以喷施石硫合剂1-2次;
2、发病初期或之前感病过,可以喷施扫斑+势赢+光合素,间隔10天,连续喷雾3次;
3、新栽苗木可以根部浇灌杀菌剂,定期喷双加杀菌剂预防。
四、虎耳草为什么叫虎耳草?
是因为叶子偏平,形状极像虎耳,也因此被称为虎耳草。
虎耳草的茎和叶都是长满了毛毛,这些毛毛也成为了可爱之处,小巧的植物非常适合种植在我们自己的家中,具有很好的绿化效果。虎耳草在古代就有很多人种植,那是因为虎耳草自身带有的药效,很多时候都是被人们作为中药药材的,根据古人的记载,我们种植的虎耳草也可以在不时之需作为药材使用,这是两全其美的做法,既起到了绿化的作用,又可以起来治疗病状的作用。
五、叶面有红毛像虎耳草的植物叫什么?
叶面有红毛像虎耳草的植物叫紫苏,可以食用的
六、兰科组织培养防止褐化的方法?
(1)选择适当的外植体
不同时期和年龄的外植体在培养中褐变的程度不同,选择适当的外植体是克服褐变的重要手段。避免在夏季高温季节取材,选择幼苗、褐变程度轻的品种和部位作为外植体。
(2)外植体预处理
对较易褐变的外植体可采取预处理措施,即先用流水冲洗外植体,然后放置在5℃左右的冰箱中低温处理12-14h。消毒后先接种到只含蔗糖的琼脂培养基中培养3-7d,使组织中的酚类物质部分渗入培养基中,取出外植体用0.1%的漂白粉溶液浸泡10min,然后再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上。
(3)筛选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降低盐浓度,减少BA和KT的使用,采取液体培养,初期黑暗或弱光条件下培养,保持较低温度(15-20℃)也是降低褐变的有效方法。
(4)添加抗氧化剂和系缚剂
在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或用抗氧化剂进行材料的预处理或预培养,可预防醌类物质的形成,对易褐变材料的培养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常用的抗氧化剂有抗坏血酸、聚乙烯吡咯烷酮、牛血清蛋白、硫代硫蛋白等。添加1-5g/L的活性炭对酚类物质的吸附效果也很明显。
(5)连续转移
对易发生褐变的植物,在外植体接种后1-2d立即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可减轻酚类物质对培养物的毒害作用,连续转移5-6次可基本解决外植体的褐变问题。
七、虎耳草多高?
它是典型的多年生草本,虎耳草的高度通常在10厘米左右,有些虎耳草可能有45厘米高,但这些的虎耳草比较少,它的叶片基本为近心形、肾形至扁圆形,叶片长度在5厘米左右,叶柄长1.5-21厘米,被长腺毛,花果期4-11月。
八、植物的木质化,角质化,栓质化?
木质化:木质素渗入细胞壁内填充于纤维素分子的微纤丝之间。木质化的细胞壁硬度增加,增强了机械支持力量。
角质化:角质层可增加细胞壁的不透水性。
栓质化:栓质渗入细胞壁内可逐步使细胞壁不透水、不透气,最终使细胞死亡,原生质体消失,仅留栓质细胞壁。
它们的鉴别区别:
木质素在间苯三酚和盐酸的作用下成玫瑰红色反应。取苜蓿等草本植物老茎做徒手横切,选取较薄切片置于载玻片上,先加一滴间苯三酚酒精溶液,然后再加一滴25%HCL溶液封片,封片时注意擦干切片上外溢出的HCL,以免腐蚀镜头。观察可见木质化的细胞壁被染成玫瑰红色。
角质在苏丹Ⅲ作用下呈红色反应。取夹竹桃叶或角质比较厚的草本植物的叶片,作徒手横切片,用苏丹Ⅲ染色15分钟,再用水洗去多余染料,封片观察可见到在表皮细胞壁的外侧有厚而红色发亮的一层均匀的物质,即角质层。
栓质在苏丹Ⅲ作用下呈橙红色反应。取马铃薯块茎作徒手切片,用苏丹Ⅲ染色15~30分钟,用水洗去多余染料,加水封片,观察可见块茎靠外几层细胞的壁被染成橙红色。
九、生褐和熟褐哪个用得多?
熟褐。
生褐和熟褐颜色统称为“棕土色”,是指艺术家主要使用的两种含锰和氧化铁的棕色土质色料,煅烧过的生褐便是煅赭石,也就是熟褐色。
生褐和熟褐都属于永固色料,拥有很好的覆盖力;因其优越的颜料特性,与白色调配后,能产生出各类微妙而明快的浅棕色。
十、小褐菇与大褐菇区别?
大褐菇个头大,菌肉肥厚,香味更加浓郁,味道也更加鲜美。褐菇又名洋松茸、波多黎各菌、牛排菇、贵啡菇、香啡菇、牛舌菌、猪肝菌、猪舌菌、菇肉质松软、多汁、红褐色、短柄式或无、香味浓,是寒温带至亚热带地区一种珍稀的食用菌。起源于意大利,是蘑菇类的一种大型褐色品种,其盖大柄粗、菌肉肥厚,口感比白蘑菇更细嫩鲜美,香味比香菇更加浓郁适口,同时 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医疗价值。商品价值高,可以大面积生产。出菇温10-30℃,以栽培方法与代料灵芝相似。浸泡使之发软,然后彻底焖煨,肉质细嫩,滑腻松软, 软而多汁、久煮不烂并带有可口的清香味、甜味及舒适的胶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