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抓到蜈蚣

养殖吧 2023-02-25 06:44 编辑:admin 158阅读

抓蜈蚣,可根据其活动特点进行,方法是:

蜈蚣是食肉性动物,在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3点为其觅食时间。此时,可在它隐栖的场所,用电筒或避风油灯寻找,发现蜈蚣即用竹夹或镊子夹起,放入准备好的竹篓或布袋内(一般说来,容器不宜太小,最好放些青草在容器内,以防其中的蜈蚣相互残杀。)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a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

蜈蚣的药用作用能促进免疫力,提供人体机能反应。蜈蚣泡酒能治跌打,对于跌打造成瘀血未破、肿痛,用蜈蚣酒擦之,能快速消肿、止痛,同时对毒疮和无名肿毒也有良好效果。蜈蚣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作用。

扩展资料:

蜈蚣有与全蝎相似的搜风通络止痛作用,用于风湿顽痹,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治疗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可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蜈蚣可以以毒攻毒,味辛散结。以本品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颇佳,如不二散。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可治毒蛇咬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蜈蚣

一、野生蜈蚣捕捉:

1、捕捉时间

捕捉蜈蚣一般在春末夏初,尤以惊蛰至清明捕捉,此时期蜈蚣异常活跃,容易捉到,再加上这时蜈蚣腹内无卵,捉回后不久,便可交配和产卵,当年就能增加蜈蚣数量,为次年发展蜈蚣生产打下基础。若立夏过后,多数雌体潜到隐蔽的地方产卵和蜕皮,较难捕捉。

2、捕捉方法

(1)挖窝诱捕捕捉蜈蚣时,可根据其昼伏夜出的活动特点 进行,白天用单齿耙、铁铲等在蜈蚣栖息的地方翻挖土层,掀起 石头、砖块,或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3点为其觅食时间,在其隐栖的场所,用电筒或避风油灯寻找。

发现蜈蚣之后迅速用长镊子或竹夹将蜈蚣夹住,把捕捉到的蜈蚣放人准备好的竹萎、塑料 袋、小竹篓或广口玻璃瓶内。这种人工捕捉方法虽然简单,但每次所捕捉到的蜈蚣数量不多。

(2)引诱捕捉为了一次捉到更多蜈蚣,可用诱捕法。在蜈蚣经常出入的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小沟,沟内放鸡骨头、鸡毛、 鸡血或鸡肠、猪骨、猪皮等动物残渣,上面覆以少许的松土或碎石。

如果松土太干则洒点水,保持湿度30%左右。当蜈蚣闻到 这些动物残渣散发出来的腥味之后,就会聚集栖息,约每隔10 天将沟内残渣翻开捕捉一次,每次捕捉后需要再添加新的食物, 覆盖上新的松土、碎石后,洒水保湿。这样,每次可以捕捉到数量较多的蜈蚣。

二、购买蜈蚣

目前蜈蚣养殖一般作为药材,宠物市场很少见有卖活宠物蜈蚣的,可以到当地农村去收购,或者在购物网站上(如:淘宝)进行购买。

扩展资料:

1、捕捉注意事项:

蜈蚣的头部两侧有一对毒颚,捕捉时要尽量避免被咬伤。捕捉时,可以用钉耙或竹片轻轻压住蜈蚣身体,然后用食指准确地按住头部,迫使毒颚张开而不能合拢,再以拇指与中指配合,捏住头部捕获放人篓里。

2、捕捉后种蜈蚣的暂养:

刚从野外捕捉回来的蜈蚣,身体带菌也很多,若不进行消毒处理,发病率和死亡率将大大提高,在驯化过程中,最终半年成 活率一般在1/5左右。在放养时,则应按大小不同分级放人一个缸或是池内暂养。

若是大小不同的几十条放在一个缸内,由于过于密集而容易发生相互残杀,因此,应该在池内先做好窝,放人蜈蚣后喷少许酒,并放一些多汁的蔬菜、瓜果及肉类等伺料,最好放黄粉虫,尽量避免发生互相残杀的现象。

由于野生蜈蚣的攻击性较强,若是个体较大的蜈蚣,两条放一容器就会有一条被吃掉的危险。因此,野性及个体较大的蜈蚣,捕捉回来时最好分开单个饲养,驯养一段时间后再合并一起词喂,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另外需注意的是,由于野生蜈蚣活体攻击性极强,如果不是自己捕捉,而是采取购买野生蜈蚣方式的话,一定要注意核算成本。一般捕捉者都是在捕到当时就把蜈蚣处死,因为活体野生蜈蚣攻击性强。所以捕捉者一般不愿意捕捉活蜈蚣销售,除非价格提高一倍。

还有很多捕捉者因为怕蜈蚣跑掉等各种原因,使用各种不适合的工具。用不恰当的力道对蜈蚣进行捉拿,导致蜈蚣内伤。若购买这样的活体蜈蚣,成活率一般在百分之几。所以自己不具备捕捉能力的农户最好直接购买优良驯化的种蜈蚣,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及成功率。

参考资料:蜈蚣-百度百科

抓蜈蚣方法:

一、捕捉时间

捕捉作种用的野生蜈蚣,最好选择在清明至立夏这段时间,因这时雌蜈蚣尚未产卵。捉回后不久,便司交配和尸卵,当年就能增加蜈蚣数量,为次年发展蜈蚣生产打下基础。

二、捕捉方法

1、在蜈蚣经常出入的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坑,里面放些鸡肠、鸡骨和其他杂物等作诱饵,上面覆盖些碎砖、破瓦片和烂草等。过几天后,待到坑内发出一种特殊的腥气,即可在每天早晨掀开覆盖物,将赶来聚餐的蜈蚣一齐捕获。

2、在山坡、地坡、坟包、黄土岗岭,不论什么方向,只要是阴蔽潮湿、无积水的地方均可捕捉。清明节前后,在这些地方用小铁锹挖成横沟,进口处高9厘米,口宽12厘米,深15厘米,从口到尽头底部对齐形成一条线(因蜈蚣经过一夜的活动,到天亮时就要找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躲藏)。

把窝挖好后,口外切一块能遮住窝口的小草渣把口掩遮好,只要窝内透不进阳光就可以了。同时将窝内的草根、杂虫和粗土除尽,在每天早上5―6时,把草渣揭开看里面有无蜈蚣。如此循环捕捉,直到季节过后,待次年只要将窝内清扫一下仍可使用。

3、在乱石堆、山坡的石块和阴暗潮湿处及蜈蚣较多的地方,用铁搭扒捉。此法效率低,易伤害蜈蚣。

4、杀l一2只鸡(杀鸡数应根据诱捕点的多少和大小灵活掌握),将其毛、肉、骨、血、内脏混合下锅焖煮。煮烂后,将其混合液与稻糠相拌,湿度以抓在手里能挤出水,抛在地上撤得开为宜。

饵料做成后,在山凹中,找一块碎石、树叶混杂的地方,扒开一个深8厘米左右的长形沟,沟底平坦。然后,在沟中铺上饵料,厚度约7厘米,上面盖以树枝、树叶和草渣。几天后在投饵处就会聚集很多蜈蚣,这时就可捕捉。

5、根据蜈蚣夜间活动的习性,也可在夜间捕捉。还可在大雾天、雷雨前后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蜈蚣纷纷出洞觅食、活动,这时进行捕捉也可捉到。

三、捕捉注意事项

蜈蚣的头部两侧有一对毒腭,捕捉时要尽量避免被咬伤。捕捉时,可用钉耙或竹片轻轻压住蜈蚣身体,然后用食指准确地按住头部,迫使毒腭张开而不能合拢,再以拇指与中指配合,捏住头部捕获放人篓里。

或用竹片夹子夹进篓内或瓶罐里,动作要迅速。有人将捕捉到的蜈蚣毒腭掰掉,虽然这样可以避免咬伤,但去掉毒腭的蜈蚣,药性受到影响,品质降低。

捕捉到蜈蚣后应及时把蜈蚣投放到养殖池内饲养,以免相互挤压造成残伤。同时,投放的个体大小要均匀,尽量做到雌、雄,大、小分开饲养。

残伤或病态的个体,要挑出来另养。投放前要将各类蜈蚣用纸烟喷上几口,以防止不同的生蜈蚣放在一起相互咬伤。

扩展资料: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a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

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

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黄色,体型更小。上述三种以红头蜈蚣最佳,体型大,产量高,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快。一般在农村较为多见,常位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

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本草纲目》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通常身体很长,并且有许多对步足。《本草衍义》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

参考资料:蜈蚣百度百科

抓蜈蚣,可根据其活动特点进行,方法是:

①蜈蚣是食肉性动物,在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3点为其觅食时间。此时,可在它隐栖的场所,用电筒或避风油灯寻找,发现蜈蚣即用竹夹或镊子夹起,放入准备好的竹篓或布袋内(一般说来,容器不宜太小,最好放些青草在容器内,以防其中的蜈蚣相互残杀。)

②选择蜈蚣隐栖的场所用尖嘴锄或钉耙翻挖土层,掀起石头、砖块,发现蜈蚣即用上述方法捕捉。

③挖窝诱捕。在蜈蚣经常活动的栖息地,于立春前后选择阴湿山野处,挖一“十”字形长坑,坑长1~2m,宽0.5m,深15~20cm,内放鸡毛、杂骨、马粪或鸟粪及一些腐败草类,上面覆盖树枝、土块或砖瓦片,引诱蜈蚣爬进缝隙,翌晨检查,若有蜈蚣入坑即可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