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鲤鱼技术指导方案最新(如何大规模养殖锦鲤?)

养殖吧 2023-02-27 05:49 编辑:admin 57阅读

一、如何大规模养殖锦鲤?

大规模养殖锦鲤大都是在室外鱼池,每天定点投喂,定点巡视,并有技术人员每天检测水质,寄生虫等,随时消杀工作。这就是大规模养殖锦鲤的一些日常工作。

二、北方养殖鲤鱼和鲫鱼方法?

鲤鱼的养殖技术

在鱼苗下塘前7至10天,应将鱼塘进行消毒,并且投入肥料培育游生动物等,在鱼苗入池后,根据采食规律进行投喂,并且每三次追肥一次繁殖水中轮虫,使鱼苗获得充足饲料,在长至一定规格后,再投喂配合饲料,在整个养殖期,应早、中、晚做好巡塘工作。

1、单养法:选2-4亩,水深1-1.5亩,经消毒的地塘,放夏花鱼种3000-6000尾/亩,投喂配合饲料或豆饼、蚕蛹、鱼粉混合物,要求饲料蛋白质35%以上,每天8-12次,投饵率5-8%。

2、混养法:将鲤鱼夏花与其它鱼种混养,可以鲤鱼为主或为辅。若以鲤鱼为主,则应加强饲料投喂,若以花白鲢为主时可适当培育水质,若以草鱼为主,则鲤鱼宜少放。

3、饲养管理

①早开食鱼苗开口越早,生长起点越早,生长就越好。应力求尽早平稳过渡到用全价配合饲料投喂。

②狠抓旺食鱼种前期(特加是寸片到25-30时间内)生长特别快,体长体重增长均快,需要的饲料也较多,此时应加强投喂,有些渔民此期投饵率超过10%。

③投料坚持定质、定时、定位、定量"四定",按鱼种采食节律予以投喂。

④日常管理做好早、中、晚"三巡四查",掌握气候、鱼情、病情,保持鱼快速生长,同时还要定期注水和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鲫鱼的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鲫鱼有喜集群、潜入淤泥和逆水跳跃逃逸的习性。主养鲫鱼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2亩左右为宜,不应超过4亩;要求池塘底质较硬,一般淤泥厚度在10厘米以内,超过10厘米时必须清淤,以利于对鲫鱼的捕捞(捉);池埂坚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要安装牢固可靠的拦鱼栅,拦鱼栅应高于池塘最高水位50厘米。

二、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鲫鱼品种较多,难免出现良莠不齐。实践证明,异育银鲫和高背体形异育银鲫(简称高背鲫)适合主养,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分别快2倍和3倍。异育银鲫和高背鲫鱼相似,异育银鲫与普通鲫鱼的区别为:异育银鲫侧线鳞为31-32片、普通鲫为28-29片;异育银鲫与高背鲫的侧线鳞数目相同,但高背鲫头短、背高体厚、腹部呈圆形。

三、放养密度

从养殖经济效益看,放养数量超过2000尾/亩,虽然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养成商品鱼个体小,销售价格低,效益不理想;放养量少于1000尾/亩,尽管商品鱼个体较大,但总产量不高,销售收入少。每亩放养体重30克的鱼种1400尾或50克的鱼种1200尾,搭配适量的鲢、鳙和夏花草鱼,搭配鱼总数不超过6

三、锦鲤养殖技术培训?

锦鲤对环境适应性较强,但不能抵抗水温急剧的变化,温度骤然下降或升高2~ 3摄氏度时,容易生病。如温度升降幅度达7~8摄氏度,则鱼匍匐于水底不食不动。若温度突变幅度更大时,锦鲤甚至会立即死亡,锦鲤最适生活的水温是20~25摄氏度,在这种水温中, 锦鲤游动活跃,食欲旺盛,体质健壮,色彩鲜艳。锦鲤适于生活在微碱性、硬度低的水质环 境中,以泉水为最好,其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和其它成分,能增加鱼体色素,使锦鲤体色更加鲜艳。

繁殖技术锦鲤繁殖适龄一般在3~8足龄,体重达1.5公斤以上。挑选外表丰满圆润,头圆,体长,无残无畸形,色泽光亮,色彩均匀,外形匀称,无损伤,无病害的鱼作为亲体。

从外观看,雌鱼身体短粗而丰满,腹部膨大,胸鳍端部呈圆形。雄鱼身体较瘦长,胸鳍端部略尖,在胸鳍的第一根鳍条和鳃盖上有若干白色“追星”。锦鲤的繁殖期与普通鲤鱼相似,一般在每年4~5月,当水温稳定在16摄氏度以上时,即可将雌、雄锦鲤按1∶2的比例挑出放入准备好的水池,在水池中预先放置消毒好的鱼巢,让其自行产卵,观察其产卵结束后,把亲鱼捕起,鱼巢则留在水池中进行孵化,5~7天后鱼苗孵出即进行培育。

饲养管理在庭院、宾馆直接以观赏为目的的可建水泥池饲养,池深以0.6~0.8米为宜,采取单养,密度可稍大些,每平方米可放养3~5尾锦鲤,水池配置喷水设施或循环微流水条 件,一般每天投喂两次,可投喂饲养观赏鱼专用的增艳料、育成料,促其增色,形成完美的体形。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10%,以20~30分钟吃完为度。  

四、鲤鱼槃殖技术?

鲤鱼是我国最重要的养殖鱼种之一,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鲤鱼的适应性很强,且品种很多,常见的品种有鳞鲤、镜鲤、红鲤等。鲤鱼一般二龄性成熟,也有一龄成熟的。产卵季节随地区而异,3-8月均可产卵(以4-6月为盛产期)为分批产卵型。产卵场多在浅水湖湾或河湾水草丛生地带,卵粘性很强,产完后即牢固粘附在水草上,怀卵量因年龄和个体大小而异,15-80万粒不等,卵子产出后在15-20℃水温下经4-6天即可孵化出苗。

  繁殖技术

  1、亲鲤饲养

  (1)选择标准

  体型好、活动力强而无伤,体长与体高之比为3:1,具有典型的品种特征。雌鱼至少2冬龄体重1.5kg、雄鱼2冬龄1kg以上为好,初次性成熟和衰老期的鲤鱼怀卵量和卵的品质均较差,故不宜作亲鱼。

  (2)性别鉴定

  ①非生殖季节:雌鱼体宽、背高、头小、腹部较大而柔软,胸腹鳍小而园宽,泄殖腔扁平或稍突出有辐射折;雄鱼体狭长、头较大、腹部小而硬、胸腹鳍大而尖长、肛门略向内凹无平行皱折。

鲤鱼怎么养?鲤鱼养殖技术

  ②生殖季节:雌鱼腹柔软呈园囊形,肛门和生殖孔较大,略红而突出;雄鱼腹部较小,鳃盖、胸、腹鳍具有明显的副性征"追星",肛门和生殖孔内凹不红肿,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3)饲养管理

  ①饲养:亲鱼培育池塘1-2亩,水深1.2米左右,避风向阳,注排水方便,每亩放150-200kg,人工繁殖时,为防止其自行交配产卵应将雌雄分开。放前用生大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②管理:强化亲鲤培育可投喂豆饼、蚕蛹、鱼粉等高蛋白饲料。有专门研发的富含ve及其它维生素的亲鱼饲料,可促进发育和提高抗应激能力。同时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水质,常加注新鲜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性腺发育。

  2、催产孵化

  (1)催产时机

  当水温上升并稳定在16℃以上便可催产。通常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寒潮过后,气温回升并稳定时即可催产。

  (3)饲养管理

  ①早开食鱼苗开口越早生长起点越早、生长就越好。应力求尽早平稳过渡到用全价配合饲料投喂。

  ②狠抓旺食鱼种前期(特加是寸片到25-30时间内)生长特别快,体长体重增长均快需要的饲料也较多,此时应加强投喂。

  ③投料坚持定质、定时、定位、定量"四定",按鱼种采食节律予以投喂。

  ④日常管理做好早、中、晚"三巡四查",掌握气候、鱼情、病情,保持鱼快速生长,同时还要定期注水和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五、无甲鲤鱼养殖技术?

通过将无鳞鱼喂养于四周及上方由遮光率为60%~70%的遮阳网笼盖的鱼塘中,并于鱼塘的水中添加EM菌,于白天喂食5~6次的方法养殖无鳞鱼,本发明可以实现无鳞鱼的日间喂养,养殖中池水溶氧量高,鱼的活动性强.

六、太湖鲤鱼养殖方法?

回答养殖鲤鱼的水塘要挑选在环境良好、水资源充裕、杜绝城区的地域修建。建好池塘之后,可以选购尺寸匀称、无病虫害、摆动工作能力强的鲤鱼苗,鱼苗的放养密度不可过大,1亩水塘养殖鲤鱼3000斤左右即可。鲤鱼苗放进水塘10天左右不需要进行喂养,因为这时水塘里的浮游生物可以保证其采食量。

一、鲤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1、鲤鱼养殖技术

(1)池塘建造:养殖鲤鱼的水塘标准比较高,鱼塘必须建在环境良好、水资源充裕、杜绝城区的地方。如果不想重新建造一个鱼塘,也可以改造废料水塘。

(2)鲤鱼选苗:鲤鱼苗一定要选择尺寸匀称、无病虫害、摆动工作能力强的品种。选购后的鲤鱼苗如果进行运送,那么在运送时要给给其补充氧气,这有利于降低鱼苗损害的几率。

(3)养殖相对密度:一般1亩水塘养殖3000斤左右的鲤鱼即可,也可以搭配300斤左右的淡水鲤鱼饲养。养殖时密度一定不能过大,否则鲤鱼容易产生病虫害,造成养殖成本提升。

(4)指定喂养:鱼苗刚放进水塘10天左右无需开展喂养,因为水塘里的浮游生物可以保证其采食量。过一段时间后给它们喂精饲料,这样就可以进行驯化饲养。

2、鱼塘管理方法

(1)中后期管理方法:观查鲤鱼的生长发育状况,如果鲤鱼胃口不太好,那么每一次喂养的食量一定要少一些,并适度调节精饲料的秘方。如果鲤鱼的胃口还是没有得到改善,就必须用药治疗。

(2)解决过冬:鲤鱼越冬非常不方便,如果在冬天池面冰冻时越冬,一定要用小工具抽出放氧的冰眼。如果在雨天越冬,可以在水塘管理中心位置开展清理,这样鲤鱼就能正常越冬了。

二、鲤鱼的养殖周期是多久

1、鲤鱼养殖周期一般为2年。第1年鱼苗会长成鱼种,第2年鱼种会长到1斤左右,第3年能长到3斤左右。养鲤鱼的水温一定要在13-15°C,每周隔2-3天喂食1次即可。

2、鲤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可将剩饭、剩菜、果皮等,加入10%左右的动物内脏、福寿螺、蛆蛹、蚯蚓等动物性饲料混合制成颗粒进行投喂。这样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可达35%左右、脂肪含量可达5%-8%。

3、鲤鱼的产卵季节会跟随地区而产生变化,一般是3-8月份产卵。鲤鱼是分批产卵型,产卵场所多在浅水湖湾或河湾水草丛生地带,卵的粘性很强,产完后可以粘附在水草上。

七、鲤鲫鱼养殖技术?

鲤鱼的养殖技术

在鱼苗下塘前7至10天,应将鱼塘进行消毒,并且投入肥料培育游生动物等,在鱼苗入池后,根据采食规律进行投喂,并且每三次追肥一次繁殖水中轮虫,使鱼苗获得充足饲料,在长至一定规格后,再投喂配合饲料,在整个养殖期,应早、中、晚做好巡塘工作。

1、单养法:选2-4亩,水深1-1.5亩,经消毒的地塘,放夏花鱼种3000-6000尾/亩,投喂配合饲料或豆饼、蚕蛹、鱼粉混合物,要求饲料蛋白质35%以上,每天8-12次,投饵率5-8%。2、混养法:将鲤鱼夏花与其它鱼种混养,可以鲤鱼为主或为辅。若以鲤鱼为主,则应加强饲料投喂,若以花白鲢为主时可适当培育水质,若以草鱼为主,则鲤鱼宜少放。3、饲养管理①早开食鱼苗开口越早,生长起点越早,生长就越好。应力求尽早平稳过渡到用全价配合饲料投喂。②狠抓旺食鱼种前期(特加是寸片到25-30时间内)生长特别快,体长体重增长均快,需要的饲料也较多,此时应加强投喂,有些渔民此期投饵率超过10%。③投料坚持定质、定时、定位、定量"四定",按鱼种采食节律予以投喂。④日常管理做好早、中、晚"三巡四查",掌握气候、鱼情、病情,保持鱼快速生长,同时还要定期注水和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鲫鱼的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鲫鱼有喜集群、潜入淤泥和逆水跳跃逃逸的习性。主养鲫鱼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2亩左右为宜,不应超过4亩;要求池塘底质较硬,一般淤泥厚度在10厘米以内,超过10厘米时必须清淤,以利于对鲫鱼的捕捞(捉);池埂坚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要安装牢固可靠的拦鱼栅,拦鱼栅应高于池塘最高水位50厘米。

二、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鲫鱼品种较多,难免出现良莠不齐。实践证明,异育银鲫和高背体形异育银鲫(简称高背鲫)适合主养,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分别快2倍和3倍。异育银鲫和高背鲫鱼相似,异育银鲫与普通鲫鱼的区别为:异育银鲫侧线鳞为31-32片、普通鲫为28-29片;异育银鲫与高背鲫的侧线鳞数目相同,但高背鲫头短、背高体厚、腹部呈圆形。

三、放养密度

从养殖经济效益看,放养数量超过2000尾/亩,虽然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养成商品鱼个体小,销售价格低,效益不理想;放养量少于1000尾/亩,尽管商品鱼个体较大,但总产量不高,销售收入少。每亩放养体重30克的鱼种1400尾或50克的鱼种1200尾,搭配适量的鲢、鳙和夏花草鱼,搭配鱼总数不超过600尾,可净产鲫鱼500公斤以上,其它鱼200公斤左右,效果理想。

四、水质管理

鲫鱼体内的钙、磷含量为其它鱼类的2倍多,因而要求水中有丰富的钙、磷以满足鲫鱼生理需要。要求20天左右施1次生石灰溶液,每亩每次用量为60公斤;每15天施1次过磷酸钙,每亩每次用量15-20公斤。施生石灰3-5天后方可施过磷酸钙,防止水体碱性过大降低磷肥效果。根据塘口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定量补充有机生物肥料,必要情况下可以配合投放培育的小球藻藻种,定期在食台和下风口投放微生态制剂菌种。上半年精养鲫鱼塘口采用全塘消毒和杀虫只有两次,一次是投放鱼种前,还有一次就是梅雨季节前,使用的种类和计量也是严格控制,要事先进行一定的预试验取得效果后在大面积使用。调水上使用有机生物肥料次数也较少,一个塘平均2次左右/半年。菌类的使用相对较多,主要是不定期的局部使用,有效的分解水体有机质、生物尸体和方便,提高养殖水体自净能力。由于合理选料和投喂,基地塘口水质保持相对稳定,上半年的养殖周期中尽量减少对养殖水体的微生态环境的刺激,维持相对的稳态,减少对鱼的应激。

五、饲料选择

饲料占据养殖成本的60~70%,选择优质的饲料不仅可以提高鲫鱼抗病力,降低养殖风险;同时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抓住鱼价高涨行情,实现赢了倍增模式。

六、投喂管理

俗话说:“人病都是吃出来的,鱼病都是喂出来的”,如何投喂?每天投喂多少?是淡水鱼塘养殖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常规的做法只知道投喂“八吃饱”,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正真量化的标准,这个“八吃饱”的含义任何理解?普通养殖户往往认为投喂相对比简单,认为只要鱼吃就给它才就可以了,投喂差不多就行,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在我们一线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实际上一些养殖户养殖失败或不赚钱的原因中,其中不合理投喂(投喂过量或投喂不足)往往是主导因素。在生产中养殖户看到鱼摄食较好往往会加大投喂量,尤其像2016年这种大好行情,想急切的拉大鱼规格,抓住良好行情,而忽视鱼内在生长规律,导致鱼机体各项机能过早超负荷消耗,又不能及时的补充修复,加上外界环境的复杂变化导致前期(5、6、7月份水温上升期)疾病的爆发。

病害防控

常见鲫鱼病害主要是水霉病、鲫爆发性出血热、肝胆综合征和红鳃病等。本文主要综述相关鲫鱼的病害的症状以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鲫鱼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水霉病

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面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棉霉。10-15℃最适合生长,25℃游孢子繁殖能力减弱,较不容易感染。鱼体因为过度拥挤、移动或者不良环境影响发生表皮损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都易引发鱼类水霉病。表现为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衰弱而死。

水霉病多发于春季,在低温季节,鱼种的转运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机械损伤,放养时应用2%-4%的食盐水浸洗,同时应控制水质,水体不应过肥。可泼洒3毫克/升美婷制剂进行预防。

二.肝胆综合征

该病近两年来比较流行,病因可能与养殖密度过大,水质恶化,饲料营养单一,鱼体营养失衡相关。病鱼以尾尖白、鳍条尖白、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并伴有烂鳃、赤皮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有:1)用漂白粉或者二氧化氯水体消毒,同时配给VC、诺氟沙星类药物。2)选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调节。3)改变饲料配方。

三.红鳃病

该病发病期在5-6月份和10-11月份,水温20-26℃为高发期。病鱼停留在距水面5-10厘米处静止不动,用物体拍打水面,病鱼下沉,但一会儿后又游到原来水面静止不动。病鱼鱼体黑瘦,鳍条尖发白,鳞片松动,鳃部出血红肿,呈鲜红色。解剖病鱼发现其肠道无食且红肿,肝脏出血并伴有肾脏出血,胆囊肿大,胆汁颜色加深。

防治措施主要有:1)放养鱼苗前应彻底清塘,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2)控制水质。3)控制饲料质量以及投喂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不得超过40%,饲料投喂量应为鱼食量的70%为佳。4)发病期可采用高氯酸锶(超强氧化剂)0.15毫克/升-0.25毫克/升的量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续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