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文与可(墨竹 文同)

养殖吧 2023-04-30 00:17 编辑:admin 121阅读

一、题文与可墨竹中墨竹的特点?

柯九思

湖州放笔夺造化①,此事世人那得知②。

跫然何处见生气③,仿佛空庭月落时。

【注释】

①湖州:指宋代画竹名家文同,他曾做过湖州知州。②此事:指文同画竹“夺造化”的深湛造诣。③跫(qiong)然:猛然,突然。生气:生动的气韵。

【评说】

本诗选自顾嗣立《元诗选三集·丹丘生稿》、陈衍《元诗纪事》卷一七。

柯九思(1290—1343),元代画家,字敬仲,号丹丘生,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受元文帝宠信,特授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文帝死后,便流寓江南,归老松江。他工诗、善书、擅画,常画墨花墨竹,将书法笔法融于画法,独具特色。有《丹丘生稿》。

苏轼的抒情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写一个月满空庭的夜晚,他与友人张怀民信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柯九思这首题画诗,便是用苏轼诗一样的散文文意,赞誉文与可画竹的气韵和风神。诗的前三句,纯是议论。首句是说文同的画笔超越造化,他创造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次句是说普通人还不知道、不懂得这个道理,无法体识文同艺术造诣之深湛。第三句,虚作设问,何处才能见到它的生动气韵呢?结句方才落到画面上,落到文与可的画竹形象上。画面上的竹枝,摇曳在一派空明中,风神绰约,宛如月照空庭,洒下无数清影。柯九思得笔法于文同,人称“丹丘写竹师老可”(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九引瓠斋诗),自己善于画竹,生意飞动,犹如龙翔凤翥,所以他对文同画艺深有体识,才能写出这样的好诗来。

二、文同墨竹图赏析?

《墨竹图》乃文同代表作,绢本水墨,纵113.6厘米,横105.4厘米。画一枝低垂而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用凝重圆浑的中锋画竿,节与节虽断而意连;小枝用笔迅疾坚挺,左右顾盼;竹叶则八面出锋,挥洒自如,浓淡相间,在叶尾折转处提笔露白,以示向背之势,聚散无定,疏密有致,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

三、与水墨竹有关的成语?

画疆墨守

【读音】:huà jiāng mò shǒu

【解释】:比喻树立门户或固守门户之见。

笔饱墨酣 笔力饱满,用墨充足。形容诗文酣畅浑厚。

笔墨官司 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笔诛墨伐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四、文与可相关的成语?

胸有成竹 [释义]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

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语出]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五、筼筜谷文与可?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分三段。第一段从文与可的画竹理论写起,突兀不凡,生面别开,起首就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第二段叙述作者和文与可交往中的趣事;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这篇散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泪泪,毫无滞碍,所用语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泼流畅。

六、墨竹植物?

墨竹,学名紫竹,禾本科刚竹属,又名黑竹、乌竹,散生竹,原产中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 耐寒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光耐阴,可供观赏、药用及制作小型家具或鱼竿、手杖和乐器等物品,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阴、忌积水、适合砂质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对气候适应性强。

七、文与可的成语是什么?

没有带文与可的成语,有关成语:

文人墨客 [ wén rén mò kè ] 泛指文人、文士。

文武全才 [ wén wǔ quán cái ]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的人才。

文人学士 [ wén rén xué shì ]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墨士 [ wén rén mò shì ]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雅士[ wén rén yǎ shì ] 有学问和处事修养的孤高的人。

八、文与可画竹记原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⑾。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⑿,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九、有关文与可的成语故事?

胸有成竹。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与可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他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与可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与可说:“文与可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十、墨竹子作品?

墨竹作品上古众神系列:《仙魔劫》《琉璃碎》《焚情炽》

其中《仙魔劫》:《连玉》《无名》《白昼》

《琉璃碎》:《琉璃碎》《梦中仙》《苍龙怒》

《焚情炽》:《焚情炽》《情天裂》《炽烬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