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又名?(墨竹郑燮注释)

养殖吧 2023-04-30 02:07 编辑:admin 269阅读

一、郑燮又名?

郑板桥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二、郑燮的燮字该怎么读?拼音郑燮郑板桥?

郑燮读作zhèng xiè。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扩展资料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

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既题诗又题画,是书也是题,是画也是诗,是诗也是画,欣赏每幅画中题画诗,既是绝妙的书法再现,也是将书画相映成趣的综合艺术,书题与画面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统一的诗情画意,给人以综合的完美的艺术享受。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

三、郑燮人称什么?

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郑板桥集》等。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四、郑燮号什么?

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五、郑燮又称什么?

郑燮,又称板桥先生。

他是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六、芭蕉郑燮赏析?

咏芭蕉

清代:郑板桥 朗读: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译文

芭蕉叶是那样多情,一片叶子才舒展开一片叶子又生长了。(芭蕉叶初生多卷曲,到一定程度才舒展开,诗人认为就像相思之情那样绵绵不断。)芭蕉自己相思之情舒卷不尽,倒也罢了,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 这是一首咏物诗。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认为“一叶才舒一叶生”,将芭蕉写得缱绻多情。诗人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于芭蕉的摧残,益发增加了芭蕉哀怨的情致。

七、郑燮中“燮”的读音是什么?

燮(xiè)

1)谐和,调和:~,调(tiáo)~。

(2)大熟。

1.详细解释

(1)(会意。从言,又从炎。表示用言语调和。本义:协和;调和)同本义 [ harmonize; regulate ]

燮友柔克。--《书·洪范》

(2)又如:燮理阴阳(协调各部门工作);燮和(协和;亦指宰相的政务);燮务(燮理政务)

有关名人:郑燮(郑板桥)

(3)和也。从言从又炎。籒文?从?。读若湿。稣叶切〖注〗?,音饪。臣铉等案:?字义大孰也。从炎从又。卽孰物可持也。此燮盖从?省。言语以和之也。二字义相出入故也。

2.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è,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八、郑郑燮生平及艺术成就?

郑板桥(原名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郑板桥集》等。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九、借花论道郑燮?

郑板桥的诗很多都是以花为喻,借花论道的。如:《题画兰》

身在千山顶上头,

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

来不相知去不留。

赏析:

兰花也是被称为君子花,它与梅花、竹子、菊花,一起并称为四君子,更是精神的象征,以至于受到了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毕竟这么一种看似不起眼的植物,却是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郑桥桥一生也是画过了很多兰花,虽然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是他的竹子,应当说他笔下的兰花,那也是一绝,不仅画得好,另他也经常在自己的画作上题诗,而这首《题画兰》,也正是题写自己的画作上,短短的四句,诗人更是借用兰花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也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

十、郑燮画的特点?

郑燮又名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

主张不泥古法,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 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