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泥鳅要放水吗为什么(泥鳅奄奄一息放水里能活吗?)

养殖吧 2023-02-25 23:57 编辑:admin 276阅读

一、泥鳅奄奄一息放水里能活吗?

可以泥鳅的生命力很顽强

二、养泥鳅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接受,但由于养殖泥鳅的池塘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放养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并不是说没有要求,泥鳅池水质要求总体如下:“肥、活、嫩、爽”,水的PH值在6.5-7.5之间。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除了要有足够的水量之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水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含适量的溶解盐类;溶氧丰富,几乎达到饱和;含适量植物营养物质及有机物质;不含有毒物;pH在7左右。

泥鳅的生长好坏和水中溶氧量呈正比,水中溶氧量高时,泥鳅摄食旺盛,泥鳅的耗氧量也随着增加,新陈代谢随之加快,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三、为什么泥鳅放到水底会很快死去?

水质环境不对。泥鳅比较适合静止的水环境,而且用自来水养的话,需要将水困几天,待水中的氯气等挥发掉了,才能使用。

氯气等消毒物质对鱼有伤害,新水往往就容易死鱼。

再就是鱼缸内可能有某种病菌,鱼会感染某些疾病而死亡。这样的话,就建议整缸消毒,全部换新水。

四、泥鳅养殖环境?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

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

泥鳅人工饲养

分类:其它实用技术/养殖 适用范围:不限

(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稻田养鳅。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锹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在 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 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万—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千克。

此外,在种藕、植莲、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养鳅。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幽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膳、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五、泥鳅苗培育期间水质如何管理?

泥鳅苗期水质管理非常重要,养殖中很多养殖户培育成活率不高,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水质出了问题。小苗期间培养天然饵料需要培肥,这就需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投放泥鳅水花苗下塘后,注意池塘肥度的变化,如果水体有变瘦的趋势,应及时补充泼洒培水产品,否则轮虫、小球藻等单胞藻较少,水体变清,将会严重影响水花苗的成活率。

所以,池塘水体肥度不够时应注意适当泼洒豆浆、肥水膏等刺激性小的培水产品。由于池塘下苗前采取了培水,养殖户往往过分地培肥,使用大量的培肥产品,急于培育丰富的浮游动物,一味注重培肥而没有把握好度。

这样不仅泥鳅苗下塘后成活率受到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注意调节水质,泥鳅苗出现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慢性中毒等,陆续出现死亡。 特别是在天气异常、天气变化较大时泥鳅苗很容易出现浮面死亡。

所以,从池塘开始培水时就应加以重视,培水需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不能过量使用培肥产品,宁可池塘水稍淡一点,也不要将塘培得过肥。在池塘杀虫和消毒后,适当使用培水产品,特别是向池塘中抽人了老塘水时,更应控制培水产品的使用,在培水过程中和投入泥鳅苗以后的时间里,注意观察水质状况,若池塘水偏瘦,应酌情泼洒黄豆浆以培水。

在泥鳅苗培育期间,凡发现水色有变浓趋势、透明度有所降低时,应泼洒光合细菌调节,一般每亩池塘泼洒5千克光合细菌。如果池塘水色较浓、水体透明度较低,应及时加入新水,换掉部分老水,以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对池塘水质认识不足、把握度不够时,可以辅助使用水质测试盒检测水质,通过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溶解氧指标加以判定。 水体溶解氧应保持在5〜8毫克/升,至少应保持3毫克/升以上;氨氮的浓度不超过0。

02毫克/升;亚硝酸盐含量必须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硫化氢的浓度应该地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泥鳅水花人池时的首要工作是培肥水质,同时又要加喂适口饵料。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施肥和投饲相结合的方法。

① 施肥培育法:根据泥鳅喜肥水的特点,鳅苗在天然环境中最好的开口饵料是小型浮游动物,如轮虫、小型枝角类等。采用施肥法,施用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粪、堆肥、绿肥等有机肥和无机肥培育水质,以繁育鳅苗喜食的饵料生物。一般在水温 25 ℃ 时施人有机肥后 7 - 8 天轮虫生长达到高峰。轮虫繁殖高峰期往往能维持 3 - 5 天,之后因水中食物减少,枝角类等侵袭及泥鳅苗摄食,其数量会迅速降低,这时要适当追施肥料。轮虫数显可用肉眼进行粗略估计,方法是用一般玻璃杯或烧杯,取水对阳光观察,如估计每毫升水中有10个小白点,轮虫为白色小点状,表明该水体每升含轮虫10000个。

水质清瘦可施化肥快速肥水。在水温较低时,每 100 立方米水体每次施速效硝酸按 200 - 250 克,而在水温较高时则改为施尿素 250 - 300克。一般隔天施 1 次,连施 2 - 3 次。以后根据水质情况进行追肥。在施化肥的同时,结合追施鸡粪等有机肥料,效果会更好。水色调控以黄绿色为宜。水色过浓则应及时加注新水。除施肥之外,尚应投喂麦数、豆饼粉、蚕蛹粉、鱼粉等。投喂量占在池鳅苗总体重的 5 %- 10 %。每天上、下午各投喂 1 次,并根据水质、气温、天气、摄食及生长发育情况适当增减。

② 豆浆培育法:豆浆不仅能培育水体中的浮游动物,而且可直接为鳅苗摄食。鳅苗下池后每天泼洒 2 次。用量为每 10 万尾鳅苗每天用 0 . 75 公斤黄豆的豆浆。泼浆是一项细致的技术工作,应尽量做到均匀。如在豆浆中适量增补熟蛋黄、鳗料粉、脱脂奶粉等,对鳅苗的快速生长有促进作用。为提高出浆量,黄豆应在 24 一 30 ℃ 的温水中泡 6 - 7 小时,以两豆瓣中间微凹为度。磨浆时水与豆要一起加,一次成浆。不要磨成浓浆后再对水,这样容易发生沉淀。一般每公斤黄豆磨成 20 升左右的浆。每公斤豆饼则磨 10 升左右浆。豆饼要先粉碎,浸泡到发粘时再磨浆。磨成浆后要及时投喂。养成 1 万尾鳅种约需黄豆 5 - 7 公斤。

以上两种方法饲喂 2 周之后,就要改为以投饵为主。开始可撒喂粉末状配合饲料,几天后将粉末料调成糊状定点投喂。随泥鳅长大,再喂煮熟的米糠、麦数、菜叶等饲料。拌和一些绞碎的动物内脏则会使鳅苗长势更好。这时投喂量也由开始占体重的 2 %- 3 %逐渐增加到 5 %左右,最多不能超过 10 %。每天上、下午各投喂 1 次。通常凭经验以泥鳅在 2 小时内能基本吃完为度。

六、泥鳅不杀怎么做?

1、将活泥鳅用水洗净表面的脏物。

2、选一个干净的大盆放入清水,根据泥鳅的多少来添加清水,一般要多放一些为好。

3、二十四小时内根据泥鳅吐在水里的杂质来确定是否有必要继续换水。

4、最后确定泥鳅能不能吃的标准,就是看水的清澈程度。如果水很干净,泥鳅也一定很干净,可以放心的吃了。

材料

豆腐,泥鳅,姜,蒜,腐乳,青蒜段

做法

1.热油爆香姜,蒜(都是拍破);

2.另取大盆倒进凉水,下豆腐(整块)和泥鳅慢慢加火;

3.煮开捞干净浮沫,倒入爆香的姜蒜油,撒盐大火烧开转中火;

4.两片腐乳加少许水捣成汁倒入汤中转小火熬煮20分钟;

5.餐桌上电磁炉把泥鳅豆腐端上去,小火伺候,撒上青蒜段就可以开动了。

七、家养泥鳅放什么土?

自来水就可以养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如有流水,可增加放养量。投喂蚯蚓、豆渣、豆饼、酒糟、麦麸等饲料,经常加水或换水

八、泥鳅用水养多久才能繁殖?

一年。

泥鳅一年可以繁殖两到三次,它们的繁殖能力是比较强的,一般在两年左右它们就达到了性成熟,或者是度过一次冬天就可以进行繁殖了。

泥鳅繁殖4 月上旬开始繁殖, 5 一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 9 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 18 一 30 ℃ ,最适水温为 22 一 28 ℃ 。

泥鳅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可于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即可。

九、泥鳅在深水中能长期存活吗?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

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

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

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

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