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如何养殖泥鳅苗(室内怎样养泥鳅?)

养殖吧 2023-02-28 03:18 编辑:admin 90阅读

一、室内怎样养泥鳅?

1、准备一个不用而不破损的脸盆,规格大概20cm直径长15cm深。将脸盆放到水池水龙头底下装六七分满的清水。

2、到水稻田地里面去挖一些泥土,或者最好到池塘里面挖一些池塘泥土,将挖来的泥土倒入之前装水的脸盆中使得泥土有四五厘米深。

3、将买来的泥鳅放入脸盆中,一个脸盆最好养殖五至六条泥鳅。然后将脸盆放到水池中将水龙头打开,让水龙头能够滴水就行。之后再放一些泥鳅喜欢吃的食物如米糠,麦麸,剩余下来的米饭等就行了。

二、家庭养泥鳅快速生长法?

方法:

一,养殖泥鳅前池塘消毒:

鱼鳅放养前每亩用4~5千克进行消毒,或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二,养殖防病:

1,1ppm浓度漂白粉全池泼洒防病。

2,用含60%有效氯的“二氯异氰尿酸钠”用量为3ppm~6ppm,全池泼洒。

3,三氯异氰尿酸三氯氢尿酸(鱼康净)含有效氯35~38%,用量0.3~0.4ppm全池泼洒。

4,二氧化氯消毒剂,使用浓度为0.5ppm~2ppm,使用时将A、B袋分别溶解后搅混在一起3~5分钟后全池泼洒。

5,每公斤饲料添加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均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防止泥鳅气泡病时,要保证饲料充足防泥鳅吞食水泡,并捡测池中水泡饱和度。若泥鳅已发生水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盐水全池泼洒,并采用排出部分老水,加入新水的办法。也可以用每立方米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比2)溶水全池泼洒。

三,鱼池建设:

用三合土或水泥制做鱼池,池水深约50~60cm为佳,池底垫20cm左右厚的肥沃泥土,池塘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面积为佳。池塘要排灌方便。泥鳅很会逃跑的,要在进水口、出水口设网防止逃跑。另外可在出水口附近,或池中心建一集鱼坑以便日后捕捉。

四,生活水温:

生活水温摄氏10~30度,最适水温25~27度,属温水鱼类。水温高于30度时钻入泥中度夏,低于5度寸钻入20~30cm深的污泥中越冬。

五,亩饲养量:300尾/千克的泥鳅种苗,每亩可投放280~300千克,大约8万~9万尾/亩。投放前可用3%~4%的食用盐水,水温掌握在10~15度,浸泡消毒15~25分钟,再放养大池中。

六,饲料: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对池塘进行有机和无机肥料的投放,培养肥水质,利于浮游生物繁衍,为泥鳅提供天然饲料;每天可投放3次饵料,种类为: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肤、菜饼等;可根据池塘大小建3~4个饵料台,饲养量以2~4小时吃光为宜;每隔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鱼病发生。

三、泥鳅在家怎么养活?

可参考以下方法及注意事项:

1、在房前屋后、庭院中挖设鱼池,或放置水缸养殖泥鳅,在养殖池或水缸的底部放上一层土。

2、以便泥鳅钻潜栖息,水深保持在5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放养1公斤仔鳅,养殖过程中可投喂菜叶、水草、米饭、糠、豆饼、菜饼及动物下脚、蚕蛹粉鱼粉等动物性饵料。

3、有条件的最好做成配合饵料并搅成块状投喂,在饲养的小水体中有微量的水流刺激,泥鳅就能产卵繁殖。

4、养殖成鳅时不宜投喂太多的动物性饵料,因为泥鳅吃得太多不容易消化。

四、泥鳅苗怎么养在家里?

准备一大个点的容器家里如果有鱼缸的话可以把泥鳅放在中大型鱼缸里面,注意鱼缸不能太浅,不然泥鳅容易跳出来,如果是养在盆里面一定要在上面盖过盖子,另外泥鳅属于底栖类物种,可以在水箱底部放一些干净的细砂石2。

在家里水缸里养殖泥鳅时,需要在水缸底部铺上30厘米厚的泥塘土,再往水缸中注入在太阳下晾晒35天的自来水,然后把泥鳅放入水缸中,并且要将水缸放置在能够照射到阳光的地方,而且要每隔510天更换一次清水,避免泥鳅死亡。

五、家庭养泥鳅怎么养?

1、准备工作:使用鱼缸作为容器,铺放一层沙壤土。

2、食物选择:投喂鱼虾、青菜以及动物内脏。

3、水质管理:间隔5-10天换一次水,保证水质清洁。

4、养殖环境:提供荫蔽的生活环境,在水缸中放入水草、浮萍等植物。

六、室内养泥鳅,应注意哪些?

  室内养殖泥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需要在放泥鳅的容器里面放点泥巴就可以了,它靠水里的微生物就可以活,泥巴最好是河里或是池塘里的,有腥臭味的泥巴 ,  2、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3、一般来说,泥鳅属于淡水里寿命较短的,大约3~6年。  室内养泥鳅的养殖方法及技术:  一、建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有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待干后放进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种。   二、放种:池子砌好后,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计算投放鳅苗。苗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样,都应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雌雄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三、投食: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四、施肥: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五、捕获: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注意:  1、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一池,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养鳝池投放泥鳅的目的是避免黄鳝互相缠绕在一起。  2、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因泥鳅好动,以防窜逃。  3、城市居民和没有条件建池的家庭,也可用缸、盆喂养。  4、“夏至”是养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时间投放种苗。

七、邻居家送来几条泥鳅,想知道在在室内如何观赏养殖?

泥鳅能在室内养殖,作为养殖泥鳅放置在室内养殖主要的目的是控制水体温度,生活在15—30℃范围内,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农家建池养泥鳅,投资少,收益快,简单易行,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泥鳅苗入池前喂1-2次熟蛋黄或饲料酵母,其成活率或成长速度都比不喂的有明显提高。泥鳅苗运到后,先用网箱喂饵,再重新过数入池。在网箱内取苗时,上风头的泥鳅苗一般体质较强,个体较大,下风头的泥鳅苗体质较差,个体较小,这样就可将体质强弱有别、个体大小不同的鳅苗基本分开,在饲养过程中逐渐形成大小分化。

八、家庭泥鳅繁殖的最佳方法?

若想让家里养殖的泥鳅进行繁殖,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给它们提供合适的帮助,让它们的繁殖过程进行得更加顺利。泥鳅繁殖一般都有合适的季节,家里养殖的泥鳅也可以让它们在这个阶段内繁殖,一般来说是每年的四五月份。此时,可以先挑选合适的亲鱼,雄性和雌性的比例控制在2:1比较好。然后,需要人工给它们注射催产的物质。

然后就是给它们提供合适的繁殖环境。上文已经介绍过,水温、水中溶氧量、饲料、淤泥等因素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当周围环境比较合适的时候,雄性泥鳅就会将精子产下,雌性泥鳅会产下卵子。而受精卵也会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更好被孵化出来。水温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可以一直保持在20度左右。

九、水缸养泥鳅最佳方法?

1、铺上泥土

泥鳅是底栖鱼类,喜欢生活在有淤泥的环境中,在家里水缸里养殖泥鳅时,需要先在水缸里放入30厘米厚的泥塘土,再往泥塘土中施加腐熟的家畜粪便和饼肥,促进微生物生长与繁殖,为泥鳅提供食物。

2、注入清水

在家里养殖泥鳅时,需要往水缸里注入半米深的清水,最好使用无污染的井水或者湖泊水,如果要使用自来水时,需要先将自来水放置在太阳下晾晒3-5天,除去其中的氯气,以免对泥鳅的生长造成影响。

3、适宜环境

泥鳅喜光照,但是不耐强光照射,养殖泥鳅时,需要将其放置在能够照射到阳光的地方,让泥鳅接受适宜的光照,并且要在环境温度高于30度时,为泥鳅做好降温措施,可以在水缸上搭建遮阳网,避免水温过高。

4、饲养方法

水缸面积较小,水质容易浑浊,在水缸里养殖泥鳅时,需要每隔5-10天更换一次清水,且每次换水量要达到三分之一,而且在给泥鳅饲喂时,可以给其提供红虫、轮虫、动物尸体等食物,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