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泥鳅吃什么

养殖吧 2023-04-23 12:54 编辑:admin 275阅读

一、人工养殖泥鳅吃什么

在饲养时,可投喂麦麸、米糠、花生饼、豆饼、菜饼及浮萍等植物性饲料,适当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等。 另外,还可通过施粪肥、绿肥来促进水生生物饵料的繁殖。 泥鳅和其他鱼类混养。

二、家里如何养泥鳅?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温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20~25℃,经10~20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个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很好。每升水放卵400~600粒为宜。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10-6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用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1500尾为宜,过密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增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过1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中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植物性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体重量的3%~5%。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8~10厘米,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三、人工养殖泥鳅与天然泥鳅 营养价值有差异吗

没有差异。或许人工养殖更好。

【营养成分】

泥鳅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钙、磷、铁等矿物元素以及大量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比鱼、黄鱼、虾高出3~4倍,而维生素A、维生素C和铁的含量也比其他鱼类要高。

【药性功效】

泥鳅性平,味甘,具有暖脾胃、袪湿、疗痔、壮阳、止虚汗、补中益气、强精补血之功效,是治疗急慢性肝病、阳痿、痔疮等症的辅助佳品。此外,泥鳅皮肤中分泌的黏液即所谓“泥鳅滑液”,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治小便不通、热淋便血、痈肿、中耳炎。

【宜食】

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体虚盗汗以及癌症患者放疗化疗后、急性黄疸型肝炎、阳痿、痔疮、皮肤疥癣瘙痒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此外,泥鳅维生素B1含量丰富,风味独特,肉质细嫩松软,易消化吸收,是肿瘤病人理想的抗癌食品;其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且含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同时,泥鳅能够醒酒,并能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因此,常喝酒的人应多吃泥鳅。

四、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

是全人工还是半人工?全人工是注射催产素(HCG,A2,DOM)后雄性取精巢研磨和雌性人工挤卵全人工受精的。半人工是注射催产素后,亲鳅自然交配产卵,再进行孵化育苗的。泥鳅繁殖技术主要是水花到寸片的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