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苇的花语是什么(蒲草的典故?)

养殖吧 2023-04-24 23:02 编辑:admin 185阅读

一、蒲草的典故?

这个典故阐述了蒲苇的花语就是: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信念与决心,同时向往自由奔放的爱情。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在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妇女刘兰芝被休之后,又被兄长逼婚的境况下,忽闻听丈夫焦仲卿将娶新妇,决意投水自尽前,刘兰芝对丈夫焦仲卿所发出的爱情誓言。其大意是说,我俩虽然迫于社会压力而分手,但我俩的爱情是坚不可摧的,今天,我们为了爱情,仲卿你要像磐石一样坚守不移,我兰芝也要像蒲苇一样坚韧难断。这时发出这样的誓言,既是表达了刘兰芝与焦仲卿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与自主的坚定信念,也是他们再用生命捍卫爱情的决心。

观看着这一簇簇美丽的蒲苇花序,点缀在河边绿地上的蒲苇既自成一体,又与周边的环境深度融合,那一枝枝密集盛开的毛绒绒的花穗,让人想起西洋油画中古典妇人夸张的羽毛头饰,又似拖曳的绿色纱裙的少妇,静静伫立在水岸边,既不卑不亢又落落大方!所以才有了《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刘兰芝发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这样美丽的誓言!这也就是“蒲苇韧如丝”的秉性之外,还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落落大方气质吧!

二、蒲苇的花的描写?

蒲苇花草:

蒲苇花穗长而美丽,庭院栽培壮观而雅致,或植于岸边入秋赏其银白色羽状穗的圆锥花序。也可用作干花,或花境观赏草专类园内使用,具有优良的生态适应性和观赏价值

每到入秋时节,在公园,河边就可看到一簇簇,一丛丛高大的蒲苇,伸出了无数微黄或银白色的大型圆锥花序,在秋风中轻盈飘扬,宛如刚出浴的素净少女婀娜多姿,清丽婉约,风情万种,令人无不驻足观赏,生出颇多感慨。

蒲苇为禾本科蒲苇属的多年生、丛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茎秆高大粗壮,可达2-3米,叶聚生基部,如丝状弯垂。每到夏末初秋,蒲苇便伸出长长的花序,长度可高达1米,微黄色、银白色花序自成一把,宛如羽毛状的刷子,颇为壮观。

在我们说蒲苇象征着坚贞不渝的爱情,源于千百年来流传的爱情故事

在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之后,被兄长逼婚,闻听丈夫焦仲卿将娶新妇,决意投水自尽前对丈夫焦仲卿所发出的爱情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 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意思是说,我们虽然迫于压力而分手,但我们之间的爱情是坚不可摧的,为了爱情,你要像磐石一样坚守不移,我要像蒲苇一样坚韧难断。这样的誓言,表达了刘兰芝与焦仲卿追求爱情、向往婚姻的自由的坚定信念,表达了用生命捍卫爱情的决心。

因此,蒲苇的花语就是: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信念与决心,向往自由奔放的爱情。

蒲苇花穗修长而美丽,壮观而优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三、蒲苇寓意及诗句?

蒲苇寓意: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在古代诗词中,有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诗句。

蒲苇有关诗句:

故园多珍木,翠柏如蒲苇。—— 宋 · 苏轼《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 柏》

渺渺帆樯遥见海,冥冥蒲苇不知村。—— 宋 · 陆游《故山四首 其三》

蒲苇村深地,风霜岁晚天。—— 宋 · 陆游《家居三首 其三》

四、磐石和蒲苇的寓意?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出处:孔雀东南飞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用来比喻两个人的爱情天长地久,永远不变。

君:你。妾:我,古代女子的谦称。你要象磐石一样,而我应象蒲苇一样:蒲苇如同丝一样坚韧,磐石则不会自己挪动。意思是说,我们虽然迫于压力而分手,但我们之间的爱情是坚不可摧的,为了爱情,你要像磐石一样坚守不移,我要像蒲苇一样坚韧难断。这样的誓言表达了刘兰芝与焦仲卿追求爱情与婚姻的自由与自主的坚定信念和用生命捍卫爱情的决心。

五、蒲苇花语?

蒲苇的花语象征着坚贞不渝的爱情,在古代流传的爱情故事中,把蒲苇比作女子,磐石比作男子,磐石无转移,蒲苇韧如丝,表达了两个人之间坚定不移的爱情,对爱情自由的向往和坚持。

六、磐石蒲苇什么意思?

用来比喻两个人的爱情天长地久,永远不变。是形容爱情坚贞不渝的相守。

出自“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出处《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全文: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翻译: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

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像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违反我用来使我烦忧。”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扩展资料:

《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

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

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

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