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对虾技术(什么是日本对虾养殖技术措施?)

养殖吧 2023-02-24 20:24 编辑:admin 258阅读

一、什么是日本对虾养殖技术措施?

1.池塘要求及放苗前的准备

目前一般养虾池塘均可养殖日本对虾,考虑到日本对虾有潜沙的习性,养殖池应选择沙质或沙泥质土壤为好,泥质次之。虾池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生产后,池底会沉积一些淤泥和有机碎屑。如果不清理掉,就会逐渐恶化虾池底栖环境,使对虾生长缓慢,甚至得病死亡,降低养殖成活率。因此,每年进水前1个月左右,要对虾池进行清淤消毒、固堤整池,同时使池底得到充分的晾晒。池塘消毒可选用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用量每亩50~100千克,既可进行消毒,又可提高土壤的pH值。漂白粉对原生动物和细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使用时选择进水前,虾池放少量水,用量3×10-5~5×10-5混水泼撒。使用茶籽饼清除害鱼,用量一般1.5×10-5~2×10-5。

进水施肥,培育基础饵料。一般在放苗前10~15天,虾池进水80厘米左右,选择晴天进行施肥,每亩施尿素2~3千克,以后每周视池水肥度情况进行追肥。天然基础饵料较好的虾池,对虾养殖前期体长在3厘米前,基本可以不投饵料。

2.虾苗放养

(1)虾苗的选择和运输。日本对虾的养殖苗种,应选择全长在0.8厘米以上、个体差异较小、体表清洁无寄生物、健壮活泼、弹跳力强的虾苗。同时应对培育池水质、使用的饵料、亲虾来源及状况,进行认真了解和观察。

虾苗的装运使用无毒的塑料薄膜袋较好,一个容积为30升的薄膜袋,在水温20℃情况下,运输时间在5小时左右时可装苗1.5万尾;10小时左右时可装苗1.2万尾;15小时左右时可装苗0.8万尾,最好不超过20小时。

(2)放苗条件。

①池水深度:1米左右,不宜太浅,水色呈黄绿,肥而清爽。

②水温:放苗时虾池水温最好在18℃以上,温度低时生长缓慢,养殖池与育苗池水温温差不超过2℃。

③pH值:虾池pH值应在7.7~8.8,最低不应低于7.5。

④盐度:虾池盐度应在10‰~30‰,与育苗池盐度相差不能超过5‰。

(3)放苗密度。养虾放苗密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虾池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现实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确定放苗数量。一般条件较好的池塘,每亩放苗在1.5万尾左右,也可进行双茬或多茬养殖。第一次放苗6000~8000尾/亩,7月中旬捕获后再进行第二次放苗,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提高经济效益。注意应在虾池顺风一端放苗,避免逆风将虾苗刮到堤坝边上;尽量避免放苗时将池水搅浑。

3.饵料投喂

(1)日投饵量的确定。养殖前期可以用小吊网、中后期用旋网定量法,测定池中虾的总重量,然后确定投饵量。一般情况下,虾体重1~5克时日投饵量按总虾重的7%~10%投喂,虾体重5~10克时按4%~7%投喂,虾体重10~20克时按3%~4%投喂(均指人工配合饲料干重)。

(2)投饵时间和数量。日本对虾白天潜伏在池底很少活动,日落后出来摄食,而在午夜饱食之后又逐渐恢复潜沙。根据这一习性,饵料投喂应在日落后进行,而于午夜时结束。其中,日落后一个多小时内为日本对虾摄食最盛期,此时可投喂日饵料量的50%,3小时后再投35%,午夜时投15%,视日本对虾摄食数量再作调整。

4.水质调控

(1)水温。日本对虾在水温18~28℃时生长较快,超过28℃对虾易患病死亡,而低于18℃时则生长缓慢,13℃以下摄食量减少。为使日本对虾养殖过程能保持合适的水温,首先必须合理安排好养殖生产时间,尤其是北方双茬养殖更应注意生产季节。其次,要做好水温的调控,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当池水出现高温或低温时,要及时提高虾池水位至1.5米以上,有条件的可达到2米以上,同时注意进水量的增加或减少。

(2)溶解氧。池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多少,是反映虾池水质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日本对虾正常生长的池水溶氧量一般在4毫克/升左右。为了保证在养殖过程中有足够的溶氧量,应合理安排放苗密度,合理投喂,注意换水量调节,机械增氧,使用增氧剂救急。

(3)盐度。日本对虾适宜盐度为15‰~35‰,低于7‰将会逐渐死亡。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盐度进行调控。

(4)pH值。养殖期间,池水pH值应控制在7.8~9,pH值偏低的虾池可放生石灰进行调节,一般每次用量为2×10-5~2.5×10-5混水后施用。

(5)水色和透明度。养殖池水的透明度,前期应控制在30~40厘米,中后期可控制在40~50厘米。

较好的水色有黄绿色、茶绿色、茶褐色等。不良的水色有黑褐色和酱油色、乳白色、清色等。

改善水色和透明度的措施,有换水、施肥、施用药物等。出现有害水色可以使用5×10-7~7×10-7的硫酸铜曾发生过对虾死亡的虾池,应施用5×10-6~6×10-6漂白粉进行消毒。

5.日常观测

(1)对虾摄食情况。摄食情况反映投放饵料是否适当,底质和水质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健康情况。

(2)对虾生长情况。生长情况的观测主要有成活数和平均体重的估测,体长测定和蜕壳情况等。

(3)对虾活动情况。根据日本对虾生活习性观察其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如对虾不潜沙、活动力降低、反映迟钝、浮头或在水面打转等,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虾池底质和水质情况。包括池底颜色和气味,水质指标的日常观测等。

二、对虾养殖技术方法?

2

池塘在放养前必须做到清於、消毒、暴晒。池塘清除底泥后,用生石灰70—80kg/亩化浆均匀泼洒,以杀灭池中有害生物和病原生物;经3—4天晒池后冲洗池塘,将石灰水冲掉;再进水5—10cm,使池水PH值为8.0­—8.6,然后按200—250g/亩用量全池泼洒长效水体消毒剂、溴氯海因等,彻底杀灭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

3

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8—8.5,透明度30—40cm,池底H2S浓度不超过0.01ppm。

4

对精养池、半精养池的池塘一定要配备增养机。配备数量根据计划单产指标来定,如亩产指标400kg,每亩配置1.1千瓦电机频率50赫0.5台,如亩产指标600kg,配置0.8台.在具体生产中1.1千瓦的增养机可供4亩养虾水面的增氧。

5

虾苗入池前,培养足够的基础饵料生物是养虾前期提高虾苗成活率,增强虾苗体质,加速虾苗生长的关键性措施,同时饵料生物对净化水质,吸收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少虾病病害,稳定水质将起重要作用

三、明虾养殖技术和要求?

一、实行以水控温调氧。

随着水温升高和对虾体的成长,要不断增加水深,尤其是在养殖中后期,水位一定要增至1.8~2米,高温期要保持2.2米以上。为此,在大潮期,要每天排水一次;在低潮和枯水期,则要进行机械排灌,使每天换水量达到50%左右。高温期则全排全灌,这样可有效地把水温控制在30℃以内,使水的透明度达到35厘米,溶氧量稳定在5毫克/升左右,有利于对虾旺食快长,优质高产。但在换水时,要防止携带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毒的微小活体侵入,最好在进水口使用60目网片滤水。

二、分阶段科学投饵。

当对虾体长4厘米以上时,以投喂螺蚬等低值小贝类饵料为主,每天每万尾投喂6~8公斤;当体长8厘米时,每天每万尾投喂50公斤;当体长12厘米以上时,每天每万尾投喂100公斤。如小贝类饵料不足,可投喂配合饲料。体长4厘米以上时,每天每万尾投喂1.5公斤,以后体长每增加0.5厘米,

每天每万尾增投0.3~0.5公斤;体长10厘米以上时,

每天每万尾增投0.7~0.8公斤。如用冰鲜小杂鱼,则按1公斤配合饲料折用2.5公斤冰鲜小杂鱼替代。对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活动频繁,食欲旺盛;白天潜伏,食欲减弱。因此,饵料要在日出前和日落后两次投喂,早晨投1/3,傍晚投2/3。饵料要投在虾池四周平台上,使体质强弱的虾都能吃到。投饵时要坚持“四少四多”,即前期少投,后期多投;早晨少投,傍晚多投;低潮时少投,大潮时多投;对虾大量蜕皮时少投,正常生长时多投。“两不投”,即变饵料不投,环沟和深水不投。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三、谨防虾病危害。

盛夏高温季节,对虾活动摄食能力差,机体的代谢水平下降,加之水体环境恶化,病原生物滋生,容易引起虾病。为此,首先,要注意投饵量不宜过多和过于集中,以免饵料变质发臭,致使水质变污。尤其是鲜活饵料,在高温天气极易变质,造成对虾中毒死亡。为减轻虾池水质污染,要经常换水。其次,要注意疏养。在盛夏高温季节,要合理调节虾群密度,以保持虾群有一定的活动水体。

四、养对虾需要什么技术什么条件?

1、需要给其提供好的水质,水的质量会影响虾的生长发育。养殖时水的透明度必须要保持在30-40cm,同时还要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撒入生石灰溶液来调节水质,避免虾出现脱壳不畅或其它病害。

2、一定要合理投喂饲料,因为虾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虾一般是吃动植物饲料,其中植物性饲料主要包括小麦、水草和菜籽饼等,动物性饲料为杂鱼、杂肉和牲畜内脏等。

3、一般幼虾在适宜温度和饲料充足的情况下,60-90天就可以长到商品规格。如果是在3月份放苗,6月份就可以开始轮捕,注意一定要捕大留小,这样可以提高回捕率,达到高产高效。

五、虾养殖最新技术?

1、水质适宜

(1)养虾时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虾的健康发育,养殖期间一定要将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左右,透明度为30-40cm。

(2)平常一定要注意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消毒,这样可以调节水质防止病害发生。

2、合理饲喂

(1)虾在饥饿和食物不足的情况下,虾会出现自相残杀的情况,因此平时的投喂量必须要足。

(2)食物主要以杂鱼、家禽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为主,偶尔给虾提供一些植物性饲料,比如小麦、水草、菜籽饼等,早上和傍晚各投喂1次。

六、淡水对虾养殖技术?

1、建塘清塘

想要养殖好淡水对虾,就要选择无污染、水质较好的地方建塘,而且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让对虾生长的更快,建塘应该保证水深3m左右,并设置合理的进排水口,合理的增加投料和增氧设备,清除掉池塘的杂物和垃圾之后,暴晒一个星期,然后泼洒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

2、池塘进水

池塘消毒后,要往池塘注入肥水,一般往新水中投放适当的稀粪肥,保持池水为碱性环境,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批次加水,合理的控制池水的透明度,这样对于养殖对虾是有很大好处的。

3、虾苗投放

一般每公顷投放75~100万对虾苗,这样合理的放养密度,利于对虾快速育肥,放养过多,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在引进虾苗之前,要对虾苗进行严格的筛查,避免虾苗携带病毒。

4、水质管理

虾苗生长到5cm之前,主要通过培水育肥方式管理水质,水质比较透明时,需要投放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的控制水的透明度,可以提升虾苗的生长速度。

5、投料管理

虾苗想要快速育肥,就要做好饲料的投喂工作,根据对虾的进食情况喂食。并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出现投喂过剩或者水中缺氧的现象,就要及时的控制南美白对虾的饲料投喂量,而且要及时更换水质。

七、超市对虾养殖技术?

1、水源:养虾的时候,需要先养水。自来水是不能直接用来养虾的,否则水中的氯会影响虾的生长。自来水可以在阳光下晾晒,这样就可以消除水中的氯。养殖小虾的时候,还需要把水的PH值控制在5-7左右,如果PH值大于7的话,小虾可能会中毒。  

2、容器:养虾的时候还需要准备一个供虾生长的容器,最好选择容积较大的鱼缸,然后对鱼缸进行消毒杀菌处理。鱼缸较大的话,水的动荡比较小,就不会受到惊吓,对虾的生长是比较好的。  

3、喂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都是可以吃的,也可以投喂一些专用的虾粮了。  

4、换水:在养殖的时候,最好不要随意地换水。如果水特别脏的话,就可以按照正确的换水方法来换水,在换水的时候不要把水都倒掉换成新水,需要一点一点地换点,这样才不会影响生长。

八、龙虾对虾养殖技术?

1、水质适宜。养虾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虾的健健康发育,养殖期间,应该将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间,透明度为30-40厘米,平常注意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消毒,以调节水质,防止病害发生。

2、合理饲喂。虾在饥饿和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自相残杀的情况,因此平时的投喂量一定要足,食物以杂鱼、家禽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植物性饲料,例如小麦、水草、菜籽饼等,每天早上和傍晚各投喂一次。

3、科学捕捞。在养虾的过程中,幼虾在温度适宜、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60-90天即可长到商品规格,如果3月份放苗,6月左右就要开始捕捞,坚持捕大留小、轮捕轮放的原则,以提高回捕率,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4、注意事项。养虾之前,注意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为20-50克的虾苗作为亲虾,投喂量按照虾体重的10%计算,而且放养幼虾时,建议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以消毒,虾池周围安装好防逃网。

九、白对虾养殖方法?

养殖白对虾要用水源充足、没有污染,同时排灌方便的池塘。底部要有泥沙,周围需要用薄膜围起来,防止天敌入侵。放养密度为每亩3万到5万尾。养殖期需要加水和换水,保持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投喂饲料多选择福寿螺和小杂鱼,每天要喂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