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河蟹养殖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养殖吧 2023-02-25 03:45 编辑:admin 106阅读

一、目前我国河蟹养殖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成蟹养殖根据不同水体和人工控制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池塘养蟹

在池塘内养成蟹,人工可控制养殖的全过程,回捕率较高,但出塘规格和肉质逊于大水体养蟹。按养殖方式又可分为:

①池塘单养以蟹为主,搭配一些鱼类:一般每亩产成蟹50~75千克,高产池塘可产成蟹200千克。

②鱼蟹混养以鱼为主,搭配一些蟹种:一般每亩产成蟹15千克左右,高产池可达40千克。

(2)湖泊、水库、河沟河蟹增养殖

蟹种在天然水体中养成成蟹,其环境条件较好,天然饵料充足,成本低,成蟹上市规格大,品质好。但回捕率较低。根据目前养殖方式可分为:

①湖泊网围养蟹:在湖泊中选择水草茂盛、水质良好、水流平缓、水深适中的水域,用网片围拦成一定的面积,根据河蟹生长要求,投饵精养。这种养殖方式吸取池塘和湖泊养蟹的优点,其水质好,活动空间大,饵料充足,密度较稀,出栏的河蟹规格大,品质好,回捕率可达40%~60%,成本低,效益高。通常每亩可生产成蟹15~30千克,高产网围养蟹每亩可达65千克以上。

②湖泊、水库、河沟蟹种放流:这种养殖方式已有几十年历史,20世纪60~70年代湖泊、水库、河沟放流蟹苗;80年代改为放养仔蟹或放养1龄蟹种,均有明显效果。但这种养殖方式通常不投饵料,其生产结果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尚属粗养方式。放养的水体要求水质良好,水草茂盛,流速平缓,与外界相通的水口少才有较好的效益,一般成蟹的回捕率仅0.5%~5%。

③草荡、芦苇滩地养蟹:草荡、芦苇滩地适合河蟹生长的生态要求,生产成本低,上市规格大,品质好,但其回捕率较低。

(3)稻田养蟹

稻田养蟹,既可以使稻田少施肥料,杀灭虫害,清除杂草,又增加了水稻的千粒重,稻田环境稍加改造,也适应成蟹生长。一般养蟹稻田的水稻比不养蟹的稻田稍有增产,每亩产成蟹20~30千克,高产稻田每亩产成蟹可达50~75千克。由于稻田养蟹周期短,河蟹规格一般较小。

二、河蟹多少钱一斤?

截止2020年2月2日,阳澄湖河蟹一斤80元左右。影响大闸蟹价格的因素:

1、运输成本上升影响阳澄湖大闸蟹价格

在西北一些内陆地区,远离大闸蟹的起源,而大闸蟹是新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对储存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运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导致大闸蟹的价格有所上涨波动。

2、养殖成本也将使大闸蟹的价格波动。

湖区的养殖面积非常有限,养殖成本很高,而且大闸蟹的年产量也非常有限,每年的价格也有上升的趋势。

常规上市时间:

6月黄蟹:一般。

六月黄大闸蟹是没成年的螃蟹,阳澄湖六月黄蟹虽没成年大闸蟹个大,但阳澄湖六月黄蟹的黄已经肥得快要流出来了,品阳澄湖六月黄大闸蟹已成为夏季的一道风景,俗话说:忙归忙勿忘六月黄。说明阳澄湖六月黄蟹还是值得一尝。

9月―10月:

9月中旬至12月是阳澄湖大闸蟹的成熟季节,其中农历九月雌蟹壳凸黄满,肉质细嫩;十月雄蟹膏脂厚腻,肉丰味美,最是食蟹佳期。

11月:

真正品尝阳澄湖大闸蟹的季节,11月,阳澄湖大闸蟹比其它湖里产出的大闸蟹晚,但是阳澄湖大闸蟹的鲜美远非一般湖里产出的蟹可比。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河蟹

二两母的23一斤?太便宜了吧,肯定是二两以下的!我前两天批发的,在盘山鱼市。二两的(以下)大概20多,二两以上二两五以下的34。批发买河蟹讲究太多了!一定找个明白人,不然被涮没商量!

2016年10月份盘锦河蟹稻田蟹母蟹一两25元左右,一两半40元左右,二两55元左右;野生蟹一两半母蟹40元左右,二两母蟹60元左右,二两半母蟹90元左右,三两母蟹180元左右。公蟹价格同规格比母蟹稍低一等

不好说。苏州这里目前有40元一斤的。小一点的20出头也有。到了十月份80到100。九月底阳澄湖大闸蟹一只三两半的,可能就要100元。

看大小,一斤4个的,野生的60元/斤 精养的30元/斤

三、蓝色农业的中国蓝色农业

中国是渔业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了渔猎活动,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渔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预言:“三山六水一分田,渔业大有可为”。

1985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要求各地“象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水域的开发利用”。经过50多年的恢复与发展,改革与创新,中国渔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为新世纪加快蓝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水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平衡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同期世界最高的发展速度。2002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由1978年的465万吨增加到4565万吨,增加8.8倍。

从1990年起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

在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成功地对中国渔业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由天然捕捞为主转向人工养殖为主,养殖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捕捞与养殖的比重由1978年的71:29到2002年调整为36.3:63.7,这一时期水产品增加的绝对量中有60%以上来自养殖业,成为世界主要渔业国家中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2002年,全国渔业总产值达到3109.9亿元。

从事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增加了1000多万,渔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93元提高到2002年的5051元,增加了53倍。

渔业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促进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近2000艘各种作业类型的远洋渔船分布在世界三大洋和36个国家(地区)从事远洋捕捞作业,外派人员4万多人,成为中国境外投资最成功的产业项目之一。

水产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02年全国水产品出口额46.9亿美元,居农产品首位,占农产品出口额的1/4以上,贸易顺差24.2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8%。

各地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实践看,普遍重视开发蓝色农业资源,推动了水产养殖业和远洋渔业的发展,带动了水产品储藏、加工、保鲜、运输、出口和渔用饲料以及渔船、渔网、渔机具等二、三产业的发展。江苏、四川等地发挥区位优势,加高田埂,放水养鱼。

在粮食较充欲阶段实行“休稻养鱼(蟹)”,调整快,成本低,效益高,农民增收明显,一般一亩稻田养鱼(蟹)比种稻收入高四、五倍,又不破坏稻田的基础,需要种稻时将水排干即可恢复。据分析,近几年东部沿海种植业调减下来的空间很大部份被水产养殖业占领了。

发展蓝色农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