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是否能养殖?

养殖吧 2023-02-12 08:05 编辑:admin 108阅读

水蛭养殖方法:

水蛭是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体。水蛭到养殖方法有很多,而且很难。水蛭养殖是一项新兴事业,过去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计划从事水蛭养殖业的人员,最好要参加学习培训,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到养殖场实地参观学习,经过自己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再动手养殖,尽量避免盲目性,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任何一项养殖业的兴起、巩固和发展,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因此,首要的准备工作是培训人才,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才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确保水蛭养殖成功。

水蛭:

体长稍扁,乍视之似 圆柱形,体长约2~15厘米,宽约2毫米~1.5厘米。背面绿中带黑,有5条黄色纵线, 腹面平坦,灰绿色,无杂色斑,整体环纹显著,体节由5环组成,每环宽度 相似。眼10个,呈∩形排列,口内有3个半圆形的颚片围成一Y形,当吸着动物体时,用此颚片向皮肤钻进,体大型,体长60-120mm,宽13-14mm。背面暗绿色,身体各节均有 排泄孔,开口于腹侧。雌雄生殖孔相距4环,各开口于环与环之间。吸盘较易见,后吸盘更显著,吸附力也强。

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因此发展水蛭养殖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收益。

水蛭养殖是利用野生水蛭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生物,目前有金钱宽体水蛭、菲牛蛭等野生水蛭生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饲料等生物转变为生物能,以取得水蛭的机体和药材等生物产品的生产。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水蛭养殖是现代农业新生事物,也是发展中医药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有更好的EM菌技术来进行水蛭养殖,提高水蛭的养殖效益和成活率。

因素一:致病生物对水蛭的侵袭

一些水蛭的疾病是由于致病的生物传染或侵袭到蛭体上而引起的,这些致病生物称为病原体。能引起水蛭生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真菌、病毒、细菌、霉菌、藻类、原生动物以及蠕虫和甲壳动物等,这些病原体是影响水蛭健康的罪魁祸首。例如水蛭发生的白点病就是由小瓜虫寄生在水蛭体表上而发生的。 能抑制这些病原体的就需要好旺农EM菌来进行预防和保护,原理也是非常的简单,就是通过em菌中的益生菌来吞噬这些病原体,减少得病的概率。

另外一些动物类敌害生物如老鼠、水蛇也会捕杀水蛭,有时也能将一些疾病直接传染给水蛭,有时也会将水蛭咬伤,而这些伤口也是其他病原菌侵入蛭体的通道,会引起水蛭的继发性疾病。

因素二:温度不稳定

水蛭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尤其是水体的水温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说对水蛭的生活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温度。当气温过低或昼夜温差较大,或者是当水温发生急剧性变化,如水温突然上升和下降时,水蛭的机体和体温由于适应能力不强,不能正常随之变化,就会发生病理反应,导致抵抗力降低而患病。

例如在寒冷时未及时采取降温防暑措施,导致水温过高,造成水蛭食欲减退,甚至死亡。在水蛭亲本进入温棚进行保种越冬时,进温室前后的水的温差不能相差过大而导致水蛭发生应激反应,甚至大批死亡。

因素三:水质不好

水蛭生活在水环境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蛭的生长,好的水环境发生变化,就可能不利于水蛭的生长发育,当水蛭的机体适应能力逐渐衰退而不能适应环境时,就会失去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在水蛭生长旺盛时期,如果不及时换水,池水就会腐败,严重时发黑发臭,有害病菌大量繁殖,极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好旺农EM菌就是在水体中调节水质,同时促进水蛭的生长,EM菌在水质调节的表现是非常抢眼的,适合用于各种的水质问题。

因素四:水蛭自身的体质弱

水蛭自身体质的好坏也是抵御外来病原菌的重要因素,一尾自身健康的水蛭能有效的预防部分水蛭疾病的发生。水蛭对外界疾病的反应能力及抵抗能力随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营养、大小等的改变而不同。

例如当水蛭的身体一旦不小心受伤,又没有对伤口进行及时消炎处理时,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

因素五:密度过大

水蛭放养密度不当和混养比例不合理,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水蛭的养殖密度,一般和外界温度有关,温度低时,密度可适当增大些,温度高时,密度可适当小些,如果放养密度过高,必然造成水蛭活动空间相对减小,水体溶解氧减少,再加上饵料不足或分配不均,排泄物过多,有可能发生互相残杀,或引起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另外在集约式养殖条件下,高密度放养已造成水质二次污染、病原传播,加上饲养管理不当等,都为病害的扩大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素六:营养不良

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

一是养殖密度过大,饵料分配不均,使弱者更弱,而逐渐消瘦体质下降,感染疾病或死亡;

二是饵料营养配比不合理,投喂不当、或饥或饱及长期投喂单一饲料、饲料营养成分不足、缺乏动物性饵料和合理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这样导致水蛭摄食不正常,就会缺乏营养,造成体质衰弱,就容易感染患病;

三是投饵不遵循“四定”和“三看”原则,水蛭时饥时饱,有时吃了不清洁或腐败变质的食物,也会造成发病或死亡。

一种室内高产水蛭的养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室内高产水蛭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育池搭建;2)幼苗养殖;3)成长期养殖;4)收获。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育池小,饲养管理方便,采用纯螺蛳生态喂养及严苛的管理,产量高,采用网兜纯天然捕捞,方便快捷。

【专利说明】一种室内高产水蛭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高产水蛭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水蛭是一种避光喜阴、耐饥群居性动物,针对水蛭在自然界中的生活习性、行为习性、生理习性、生长习性和气候环境。水蛭是一种国内外紧俏的名贵中药材原料,可以治疗跌打损伤、高血压、冠心病和肿瘤等。其药用价值决定了其未来的市场状况,从消费市场来看,我国是利用水蛭最早的国家,随着国内医学的发展以及对水蛭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水蛭的需

[0003]现有的水蛭在养殖过程中,通常养殖在外部池塘内,此类方法在养殖时通常会因为外部天气影响和外部的各种禽类对水蛭进行捕杀,而造成水蛭的增产和减产,影响较大。而且密集的养殖水蛭的大小不一,质量较差。饲养时通常会给水蛭各类饲料,吃的驳杂,不稳定。而在捕捞时,往往需要通过外部投药来捕捞水蛭,使得水蛭的质量下降,降低了水蛭的销售价格,同时现有技术中养殖的水蛭每亩亩产500-700斤左右,产量较低。

水蛭的养殖方法 1、场地:首先,挑选一个场地,将其改造成饲养池,并在周围装上隔离网。

2、密度:水蛭的养殖密度不宜过大,最多投放8万多条水蛭。

3、喂养:水蛭为杂食性动物,喂养时可投放螺类、贝壳、猪血等。

4、环境:水蛭喜温暖环境,它的适宜生长温度在15~30℃,平时需把控好周围环境温度。

水蛭养殖注意事项

水质:水源可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哪种水源,一般应选择在水量丰富,水质良好、以及周边环境无污染的地区。

空气: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不会对池塘水质产生直接影响,但也会间接影响,比如有毒空气中的有毒物通过空气流动溶于水中,虽然不会造成水蛭的死亡,但会影响水蛭的品质。有的还会对水体的水质直接产生影响,如二氧化硫溶入水中就会降低水的pH值,造成对水蛭的影响。

天敌:水蛭的天敌主要有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采用徽电网防治及工具诱捕。 水蛭的管理技术

1、种水蛭的选择

选择种水蛭的时候一定要挑选个体又肥又大的,一般每一条的重量在12克以上是最好的。而且要活动力比较强,水蛭的体表要光滑,颜色鲜艳,而且身体上要没有伤痕。一般水蛭的放养密度大约在每亩20~25公斤,大约在2000~2500条左右。

2、孵化

水蛭一般是在十一摄氏度以上就可以产卵,然后经过16~25天就可以孵出来小水蛭。小水蛭孵出来三天以后就可以自己来找食物了,会吸食和螺丝的血。在每1000条的水蛭里边放20公斤的螺丝或者,一般每一个星期还要给水蛭吃一次禽畜的血块儿。要注意的是随时清理里边的残余食物保持水质的清洁。

3、饵料

宽体金线蛭通常以吸取动物的血液为生,也吸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小昆虫、软体动物幼体和泥面的腐殖质等。但每年的4 月中旬至5 月下旬,是幼水蛭生长初期,此时可向水面泼洒猪、牛、羊等脊椎动物血液,供幼水蛭吸食,但要根据幼水蛭的密度,确定血液的投放量,要少量投、多次投,防止投食过多,造成不良影响。5 月下旬可向水池中投放活的田螺、、蚯蚓等软体动物,供水蛭吸食,投放量不宜过多,不足部分可用人工饵料作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