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叶地锦的入药部位图片及功效(五叶地锦的入药部位图片及功效与作用)

养殖吧 2023-05-21 22:49 编辑:admin 276阅读

一、五叶地锦的扦插方法?

1 种条采集

根据五叶地锦容易生根的特点,在 10 月下旬以后,选取生长健壮、通直、芽饱满、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作为种条。

2 插穗制作

2.1 剪穗

自下而上剪截成 20~25cm长的插穗,上带 3~5个对生芽眼,最下端剪口要在基部芽眼以下 0.5cm处,以利生根,顺理成捆,计数捆牢,

2.2 贮藏、覆土

插穗剪截成捆后,最好当日剪当日入坑埋藏。插穗贮藏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背阴处平地挖深 60cm、宽 100cm、长度随种条数量多少而定的贮穗穴,采取河沙贮藏催根,用0.03%的高锰酸钾对河沙消毒。底层铺 5cm 厚河沙,插穗基部朝下,成捆的插穗可一捆挨一捆地直立码放,然后在插穗顶部回覆潮润的河沙,约 5cm厚,不使插穗顶部暴露。在贮藏堆中每隔 1m 竖一草把进行透风。以后根据气温的渐低变化进行分次覆土,到 1 月份最低气温到来前,其覆土总厚度达 50~70cm。

3 圃地准备

3.1 圃地选择

扦插圃应选在交通便利、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通风和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要求透气性好,中性或微碱性。

3.2 整地施肥

选择确定的育苗地在前一年秋季人工除草,用机械深耕 30~35cm,土壤暴晒两个月以上。在立冬前灌足冬水,翌年 4 月中下旬扦插前,每 667m 2 撒施熟化羊粪 5m 3 及磷酸二氢铵 50kg,后旋耕作业,使肥料和土壤均匀混合。

3.3 覆膜建苗床

扦插前 3d 进行覆盖,覆膜时建平地苗床,宽90cm,长按扦插地的长度,作业带宽 30cm,无需遮阴设施。地膜要紧贴床面,做到严密无隙。

二、五叶地锦的栽培繁殖?

五叶地锦是一种常见的室内观叶植物,其栽培繁殖方法如下:

1. 繁殖方法:五叶地锦可以通过扦插、分株和种子繁殖。

2. 扦插:选择健康的枝条,将其剪成5-10厘米长,去掉底部的叶片,插入潮湿的沙土或腐叶土中,放置在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3. 分株:当五叶地锦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其分株。用手轻轻将其拔出,将根系清洗干净,然后将其分成2-3个小苗,每个小苗都要有足够的根系和茎叶。将小苗移植到新的花盆中,浇透水。

4. 种子:五叶地锦的种子很小,种植时需要在土壤表面撒上种子,然后轻轻拍压土壤,保持土壤湿润。种子发芽需要较长时间,一般需要3-4周左右才能发芽。

5. 养护:五叶地锦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避免日晒和寒冷。定期施肥可以促进其生长,建议每隔2-3周施一次肥。

总之,五叶地锦的栽培繁殖方法简单易行,只要注意适宜的环境和养护方法,就可以轻松地让其生长茁壮。

三、五叶地锦的叶形?

五叶地锦,落叶攀援木质藤本。

叶互生,具长柄,掌状复叶具5小叶,稍革质。圆锥状二歧聚伞花序较疏散,与叶对生,花轴及花梗皆无毛;萼近5齿,截形;花瓣5,黄绿色;雄蕊5;雌蕊1,子房2室。浆果球形,成熟时呈蓝黑色、稍带白霜。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原产于北美。辽宁各地栽培。

垂直绿化的好材料,生长健壮、迅速,适应性强,可覆盖墙面、山石,给庭园、假山、建筑增添色彩。

四、五叶绞股蓝与五叶地锦的区别?

1)首先,性质不同,绞股蓝为草本;五叶地锦为木本,其茎干生长到一定程度可木质化。

2)叶形不同:前者鸟足状复叶,绞股蓝叶片整体为绿色,两面均疏被短硬毛,中叶片与其它叶片等大或稍大,小叶柄短。

后者为普通掌状复叶,5个小叶的小叶柄都长在一个点上。

3)卷须不同:绞股蓝的卷须生于叶腋,也就是说和叶子是在茎的同侧。五叶地锦卷须总状5-9分枝,卷须顶端嫩时细尖且微卷曲,遇附着物可扩大成吸盘,吸附在依附物上。

五、五叶地锦、三叶地锦和地锦的区别是什么?

五叶地锦:掌状复叶,有5个小叶(就是5个张在一起的叶子),又叫美国爬山虎

三叶地锦:掌状复叶,有3个小叶子

地锦:又叫爬山虎,1个叶子上有3个裂片

六、五叶地锦的生活环境。?

五叶地锦喜欢温暖的气候,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耐荫、耐贫瘠,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更强,在干燥的环境中也能存活。生长于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中。五叶地锦耐寒、耐旱、耐贫瘠,决定了五叶地锦的分布范围广,无论北、南、墙边、树下都能生长五叶地锦。

五叶地锦最大的用途是做绿化植物用,五叶地锦的攀缘能力很强,给它一个支点,他就能爬满荒山,爬满边坡,爬满屋壁,想一想,这要是做绿化使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沙固坡,五叶地锦的顽强生命力是多么强大,如果用来做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还可以起到防沙固坡的作用。

七、五叶地锦的果实怎么吃?

不吃的,五叶地锦的果实人们一般不吃的。因为五叶地锦的果实一方面是口感不怎么好,其次就是果肉的部分非常的少,所以人们一般不会去吃五叶地锦的果实,大多数情况都是给一些禽类食用的。

五叶地锦的果实呈球形,直径大概1到1.2厘米左右,里面有种子1到4颗,种子是呈倒卵形。五叶地锦的花期是在6到7月,果期在8到10月。

八、知了的部位名称及图片?

简笔画表现了知了的各部分名称,希望对你有帮叻。

九、五叶地锦的果实能种么?

五叶地锦的果实能种植!

五叶地锦的果实种植方法:

9月份当浆果成熟呈紫兰色时立即采下,经过清洗、阴干,用0.05%的多菌灵溶液进行表面消毒,沥干后即进行湿沙层积贮藏。至翌年3月上旬,用45C温水浸种两天,每天换水两次,然后以湿沙*2:1的比例拌匀,置于向阳避风的地方,上盖草包,常喷细水保持湿润。约经20天,待有20%的*露白时即可播种。

2、播种。先把播种床整细理平,浇透水,土和沙一起播于床面,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00克。上覆1厘米厚疏松的林下腐殖质土,上搭小拱棚,覆盖聚乙*塑料薄膜。

3、幼苗管理。子叶出土后,薄膜在晴天要昼揭夜盖,阴雨天全天覆盖,以提高土温,促使出苗整齐,并可预防金龟子的危害。另外,要常洒水保持土壤湿润。

4、移栽与后期管理。

待真叶展开三片后,选阴天或下午三时以后,以1×1尺密度移植。植后立即浇清粪水(1:8)一次。梅雨季节切不可积水过久。两个月后,藤蔓一般长60厘米以上,此时可进行第一次摘心,以防止藤蔓互相缠绕遮光,并可促使藤苗粗壮。每月摘心一次,结合辅养。采取以上措施,到落叶时期,实生藤苗平均粗度可达0.5厘米以上,就可以出圃栽种。

五叶爬山虎耐寒耐旱,喜阴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气候适应性广泛。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压条,压条可于春季进行,将老株枝条弯曲埋入土中生根。第二年春,切离母体,另行栽   植。硬枝扦插于3-4月进行,将硬枝剪成10-15厘米一段插入土中,浇足透水,保持湿润。嫩枝扦插取当年生新枝,在夏季进行。

五叶爬山虎的生命力极强,故而繁殖极易成活。小苗成活生长一年后,即可移栽定植。栽时深翻土壤,施足腐熟基肥。当小苗长至1米长时,即应用铅丝、绳子牵向攀附物。 在生长期,可追施液肥2-3次。并经常锄草松土做围,以免被草淹没,促其健壮生长。五叶爬山虎怕涝渍,要注意防止土壤积水。五叶爬山虎耐修剪,在生长过程中,可依情修剪整理门窗处的枝蔓,以保持整洁、美观、方便。

十、猪肉的分割部位名称及图片?

猪肉分割图

1、猪头。包括眼、耳、鼻、舌、颊等部位。猪头肉皮厚,质老,胶质重,宜用凉拌、卤、腌、熏、酱腊等方法烹制。如酱猪头肉、烧猪头肉。  2、猪肩颈肉。凤头皮肉.也称上脑、托宗肉,前排肉。猪前腿上部,靠近颈部,在扇面骨上有一块长扁圆形的嫩肉。此肉瘦中夹肥,微带脆性,肉质细嫩。宜采用烧、卤、炒、熘,或酱腊等烹调方法。叉烧肉多选此部位。  3、颈肉。也称槽头肉、血脖。猪颈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与猪头相连处,此外是宰猪时的刀口部位,多有污血,肉色发红,肉质绵老,肥瘦不分。宜做包子、蒸饺、面臊或用于红烧、粉蒸等烹调方法。  4、前腿肉。也称夹心肉、挡朝肉。在猪颈肉下方和前肘的上方。此肉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强。宜做馅料和肉丸子,适宜用凉拌、卤,烧,焖、爆等方法。  5、前肘(又称前蹄膀)。也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常带皮烹制,肥而不腻。宜烧、扒、酱、焖、卤、制汤等。如红烧肘子、菜心扒肘子、红焖肘子。  6、、前脚(又称前蹄、猪手)。质量好于后蹄,胶质重。宜于烧、炖、卤、凉拌、酱、制冻等。  7、里脊肉。也称腰柳、腰背。为猪身上最细嫩的肉,水分含量足,肌肉纤维细小,肥瘦分割明确,上部附有白色油质和碎肉,背部有薄板筋。宜炸、爆、烩、烹、炒、酱、腌。如软炸里脊、生烩里脊丝、清烹里脊等。  8、正宝肋。又称硬肋、硬五花。其肉嫩皮薄,有肥有瘦。适宜于熏、卤、烧、爆、焖、腌熏等烹调方法。如甜烧白,咸烧白等。  9、五花肉。又称软五花、软肋、腰牌、肋条等。肉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故名。其肉皮薄,肥瘦相间,肉质较嫩。最宜烧,熏、爆、焖,也适应卤、腌熏、酱腊等。如红烧肉,太白酱肉。  10、奶脯肉。又名下五花、拖泥、肚囊。其位于猪腹底部,质呈泡状油脂,间有很薄的一层瘦肉,肉质差。一般做腊肉或炼猪油,也可烧、炖或用于做酥肉等。  11、后腿肉。也称后秋。猪肋骨以后骨肉的总称。包括门板肉、秤砣肉、盖板肉、黄瓜条几部分。  ①门板肉。又名无皮后腿、无皮坐臀肉。其肉质细嫩紧实,色淡红,肥瘦相连,肌肉纤维长。用途同里脊肉。  ②秤砣肉。又名鹅蛋肉、弹子肉、免弹肉。其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宜于加工丝、丁、片、条、碎肉、肉泥等。可用炒、煸、炸收、氽、爆、溜、炸等烹调方法。如炒肉丝、花椒肉丁等。  ③盖板肉。连接砰砣肉的一块瘦肉。肌纤维长。其肉质、用途基本同于“砰砣肉”。  ④黄瓜条。与盖板肉紧相连接的一块瘦肉,肌纤维长。其肉质、用途基本同于“秤砣肉”。  12、后肘。又称后蹄膀。因结缔组织较前肘含量多,皮老韧,质量较前肘差。其烹制方法,和用途基本用于前肘。  13、后足。又名后蹄。因骨骼粗大,皮老韧、筋多、质量较前足略差,其特点和烹饪运用基本同于前足。  14、臀尖。又称尾尖。其肉质细嫩,肥多瘦少。适宜用卤、腌、酱、熟炒、凉拌等烹调方法。如川菜回锅肉、蒜泥白肉多选此部位。  15、猪尾。也称皮打皮、节节香。由皮质和骨节组成,皮多胶质重,多用于烧、卤、酱、凉拌等烹调方法。如红烧猪尾、卤猪尾等。   【16.坐臀肉: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但向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17.夹心肉又名夹缝肉、前夹肉: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制馅,制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汤。   18、腰柳肉:是与秤砣肉连结的呈条状的肉条。肉质细嫩,水分较重,有明显的肌纤维。适宜切丁、条、肉末等。宜做炒、炸、汤等。   19,眉毛肉:这是猪胛骨上面的一块重约一斤的瘦肉,肉质与里脊肉相似,只是颜色深一些,其用途跟里脊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