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苗越冬养殖(海参苗越冬养殖交流吧)

养殖吧 2022-12-01 20:41 编辑:admin 241阅读

1. 海参苗越冬养殖交流吧

1)控制保苗密度。保持合理的密度,是提高保苗率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2~4毫米的稚参,每立方米水体保苗密度为⒛万头。随着个体的增大要不断稀疏密度,否则密度过大稚参在附着基上活动空间减少,不能吃到足够的饵料,造成稚参营养不良、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疏苗方法是将附苗密度过大的附着基在水中冲刷,一部分稚参冲到空附着基上;或将波纹板或塑料薄膜隔一去一,然后在空当处再插上空波纹板或塑料薄膜,数日后海参苗又可附着均匀。

(2)投喂合适的饵料。保苗初期以投喂新鲜海泥为主,后期可采用新鲜海泥及鼠尾藻磨碎液混合投喂,每天投饵4~6次,日投喂量一股在10~⒛克/米3。到了冬季可以单独投喂鼠尾藻干粉,每天两次,日投喂量在5克/米3左右。水温高于25℃或低于5℃时不必投饵。

(3)水质管理。夏季高温季节日换水2~3个全量,有条件的最好长流水;冬季日换水一个全量。夏季高温季节4~6天倒池一次,冬季1Q天左右倒池一次,倒池后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方可使用。水温是海参保苗期间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必须加强调控。在夏季要盖好草帘,减少棚内光照,降低温度。冬季在阳光充足时要拉开草帘,增加光照,提高棚内温度。另外要有塑料大棚预热池,提前对海水进行预热,避免连续阴雨天水温过低。无海水井的地区,应备有锅炉等加热设备。六、刺参的池塘养成池塘养殖刺参,一般是利用水源、水质、底质条件好的虾池对其进行改造,或者是新开挖的池塘来进行。池塘养殖刺参具有建池投资少、管理方便、养殖成活率和回捕率高、养殖周期短、收益大、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现在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刺参养殖的主要方式,养殖规模逐年扩大。

2. 越冬海参苗长得慢

病因一:由海参自身粪便、残饵污染中毒所致。

此病因主要多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常伴有霉毒以及寄生虫的继发性感染,不同地区病参的致病菌种类不同,即病原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特点。海参是底栖生物,长期生活在养殖池底部,而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又恰恰都集中在池底。

同时,养参池也是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及有害物质等浓度高的处所,尤其是养参多年的池塘,海参的粪便、残饵、池内大型藻类、海草腐烂后,在池底形成了较深的沉积物,很容易造成池底局部缺氧,再加上海参行动缓慢,又有夏眠、冬眠的生活习性,不能迅速逃离不良环境,使海参长期生活在被污染及含量很高的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之中。而硫化氢又是一种导致海参呼吸停止和死亡的化合物,为窒息性和刺激性合体,无色有臭味,其毒害作用敏感的组织是海参脑粘膜接触部位。

硫化氢主要是由蛋白质分解产生,污水中的淤泥、有机物都会产生硫化氢,水体中含硫化氢0.5毫克/升就会引起水生动物急性中毒,0.1毫克/升以上则会引起慢性中毒,久而久之,侵害海参的肌体,使其抵抗力下降,继而引发起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危害,遇到天气突然变凉或变暖条件的改变,就会导致爆发海参极为严重的腐皮综合症。

病因二:由池内的藻类死亡所致。

海参养殖池内往往因温度适宜,营养丰富,繁殖生长了大量的藻类。这些藻类有些是浮游生物,有些是池底生的藻类,这些海藻对海参的养殖具有双重作用。其一是,在高温季节可遮阴可降低池水温度,有利于海参安全渡夏;其二是,吸收池中和池底中有害物质,减少对养海参的危害,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但是,它又具有很大的不利因素,当水温逐渐降低后,藻类就会大批死亡,从而沉于池底腐烂变质,又会滋生大量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当水温降低后,由于池内没有藻类的充氧作用和吸收功能,海参免疫力又处于下降时期,所以海参发生疾病就有所对难免。

病因三:由于海参机体虚弱所致。

自然海区生长的海参发病率很低,主要是因为它可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能够吸收大自然中不受任何污染的,含有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使自身体内始终保持一个营养平衡的状态,因而抗病能力就强。而池塘养殖的海参则不同,由于放养密度大,其活动范围狭窄,可摄取吸收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受到限制,尤其是自然海区有利于海参生长的物质,海参不能及时吸收进入肌体,这就会造成海参营养失衡,再加上冬季温度较低,海参停止摄食,肌体虚弱给细菌和病毒创造了入侵条件。比如海参缺乏维生素C就会直接造成肌体生物氧化过程的紊乱和抗毒作用降低,使肌体难以应对各种应激反应,从而引发肌体组织病变。

病因四:池内溶解氧缺乏所致。

池养参与自然海区生长的海参其栖息的环境和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冬去春来气温低于水温,到气温逐渐超出水温,就会产生表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池内水温分层。由于冬季潮差较小,水质循环受到限制,再加上海参粪便、残饵污染及藻类大量死亡腐烂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导致了池底层形成了低氧区和无氧区,导致海参体能、神经、消化、排泄等系统新陈代谢功能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海参发生腐皮病。

海参化皮病是海参对于外界变化的一种应激反应,细菌、敌害生物、水质严重恶化都可能导致化皮病的发生。其中以水质恶化为原因,细菌性化皮也是重要的病害之一。

3. 海参幼苗的养殖技术

海参苗饵料和海泥的配比是1:10到1:15之间。海参育苗和养殖所使用的饵料是不同的,海参育苗所选择的饵料一般是海洋红酵母、浓缩单胞藻、光合细菌、海参健胃消食素、海参开口饵料、稚参饵料、幼参饵料、鼠尾藻粉、马尾藻粉。而海参养殖所需的饵料是成参饵料。

4. 冬季海参苗养殖注意事项

1、潮间带沉笼、沉箱养殖

选择风浪小、无淡水注入、潮流畅通、滩面平缓、管理方便的内湾,作为养殖海区。沉箱、沉笼可以是水泥制作,也可以是钢筋网衣编制而成,均须牢固的固定于海底。优点是养殖海参的安全系数较高,便于观察和管理,但需要不断的疏散,否则对生长有一定限制作用。此种方式目前大面积应用的较少,具备此种养殖环境条件的海区,是海参中间培育的理想方式。

2、室内控温养殖

根据海参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使养殖水温始终保持在适宜生长的范围内,以便加快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黄海水产研究所通过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对“刺参夏眠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参的夏眠现象是因水温而致,且海参夏眠的水温随着个体的增长而降低,即个体越大夏眠水温越低。同时显示,经过夏眠的海参体重明显下降,平均失重为原体重的1/3至1/2,这也是自然水域中海参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在高温期间,采用控温可以解除海参的夏眠,使海参始终处于正常的活动、摄食、成长的状态,从而完全可以避免养育海参夏眠对养殖造成的弊端。

养殖设施:养殖池不宜太大,以长条池为好,便于流水。池内设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多层或多孔的海参“隐蔽物”,以便于管理和清理;水温:适宜水温最好保持在10-13度;苗种规格和放养密度:3~5cm或更大一些为好,放养量视养殖条件而定,一般50~100头/m2 为宜;投饵:首要的是要保证饵料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投饵量以控温状况而变化,一般在日投饵量为体重的1-8%范围内,投饵量调节的主要依据是视刺参对上一次投饵的摄食情况;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观察,观察包括海参的活动是否有异常、摄食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等等。及时清池、调节水温、防病治病。

3、围网养殖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如山东长岛海域,因其自然环境的优势,大小岛屿和明暗礁石较多,可以在这些岛屿和礁石之间,加固围网养殖海参。其优点在于海参仍然像生活在自然海区一样,同时可以减少逃逸便于看管。

4、多品种混养

试验混养的品种比较多,有参虾、参鱼、参贝(如扇贝、鲍鱼)、参蜇等混养方式。在混养中,应根据实际养殖条件,确定主导的养殖种类,其他的为附属养殖品种。从而决定不同养殖品种的放养数量、规格等,真正达到养殖生物、生态及效益的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在混养中,海参作为附属养殖品种,是非常好的环境清道夫。

5、大菱鲆废排水养殖

近几年,大菱鲆养殖在山东半岛成为海水鱼类养殖的亮点,由于该品种养殖的特点,必须在夏、冬季保持一定的温度,以保证其存活和快速生长,而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海水深井水的养殖模式使大菱鲆的养殖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利用大菱鲆的废排水养殖海参既使废水得到了二次利用,节省了能源,又使废水得到一次净化处理,同时,废排水的水温基本可以使刺参常年保持在比较适宜生长的水环境中,延长了生长时间,缩短了养殖周期。

注意海井水的盐度,不是所有的海井水都适于海参养殖,盐度须在26以上,最好30%0左右。盐度过高或低,也许海参尚可生存却未必可以正常生长。

6、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目前辽宁、山东沿海非常普遍的主要的海参养殖方式。池塘可以依自然的海岸条件,以水泥、石块等筑坝围池,可以在潮间带完全由人工新建池,也可以由养虾池改造建成;水的交换有自然纳潮和动力提水,或二者兼有;养殖池大小不一,从几亩到上百亩不等。

5. 海参苗养殖技术要点

用肉眼观察体表无损伤、干净、无粘液,肉刺完整、尖挺、细而高,身体自然伸展、活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将参苗放在手上来回颠几下,参苗收缩较快、管足附着力强,所排粪便较干,呈粗长条状。

透明度较大,底部吸盘很突出,发泡率要高于人工参苗,但刺多且粗,刺与刺间的小突起也相对较多,成长周期慢,易携带病体,颜色有浅有深。

6. 海参越冬苗买多大苗

海参在我国的北方,黄渤海区域分布较广,这与它的适温范围 较广有很大关系。它能在一2°C?30°C的温度范围内生活。通常 在自然海区,成海参生活的海区均在5米以下,但幼海参多生活在 水较浅的潮下带或潮间带,这些区域在退潮时由于水较浅,会有短时间的结冰,但涨潮时,结成的薄冰会被潮水浮起。

因此,这些小 海参会安全越冬。

池塘养殖的海参在严冬时,池水表面都会结冰。冰期长短及 结冰的厚度则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冰层厚度也因年份的不 同而有所区别,一般为10?30厘米。由于池塘水深多为1。 5?2 米,有的达2米以上,池底的水温为2°C?4°C,最低时可降至 0°C?2°C。

这样,养殖的海参在冰下生活的时间可长达3?4个 月。通常,在5°C以下,海参的摄食量下降,在2°C以下则很少或基 本停止摄食,活动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可以认为此时的海参,是 在非正常的状态下艰难度日,因此应尽可能人为地创造一些有利 条件,使海参在冰下安全越冬,使其成活得更好。

7. 养网箱海参苗怎样越冬

采用传统保苗技术培育出来的海参,保苗成活率及产量不稳定。育苗场一年四季不停歇的生产中,病害反复出现,依靠化学药物治疗,即使苗种保留下来,但治标不治本,后期病害不断反弹,影响参苗生长发育。苗种抗病力低,抗应激力下降,常常出现厌食不长、缩水、肠道病、腐皮综合症等情况,导致苗种入塘后成活率低。

近年来,研发运用“植物能量活性物质技术”推广营养免疫,环境修复,稳水净水为一体的健康综合保苗技术,使参苗免疫力提高,抗逆性增强,参苗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下面详细介绍保苗技术方案:

1.剥离后稚参营养免疫,水环境修复净化:每次倒池前,先在备水中投入“全效倍力健3-5毫升/立方水体+免疫应激灵1克/立方水体”后,再将参苗入池。

使用剂量原则:夏季高温选择下限剂量,冬季低温选择上限,单位水体载苗密度大选择上限,密度小选择下限。残饵粪便积累多,水质老化时选择一周期中间时段,补加一次“全效倍力健1毫升/立方水体+免疫应激灵1克/立方水体”。拟定冬季保苗一周期为10-15天,夏季8-12天。

2.饵料日常营养添加及发酵:日常拌料取“全效倍力健0.5毫升/立方水体”,兑水拌入搅匀的合成饲料及自配料中,发酵2小时后投喂。混饲25天后,再用“解毒修复液”替换5天拌料使用。30天为一个混饲周期。

3.稚幼参非感染性疾病调治:病因与重金属超标、水质理化指标超标、底部硫化氢中毒、饲料污染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关。前期症状表现为:拖便、厌食、肿嘴、活力弱。建议泼洒“全效倍力健3毫升/立方水体+解毒修复液1毫升/立方水体”,连续2天。

4.肠道感染性疾病治疗:病因与变换饲料和饲料污染,海参附着基污物过多,长久没有更换消毒,细菌繁殖导致肠道感染,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关。前期出现症状为扭劲摇头,拖便,厌食,不能吞水摄食,炎性半黄肠,活力弱。可泼洒“全效倍力健3毫升/立方水体+抑菌多肽3毫升/立方水体+整肠生10克/立方水体”,连续2天。

5.腐皮综合症疾病治疗:病因与海参免疫力低,水质底质环境负荷过重,饲料污染,换季气候变化应激等综合因素有关。出现症状为摇头,肿嘴,吐炎性黄肠,呼吸树后口虫,表皮细菌伴有寄生虫混合感染,化皮。可泼洒“全效倍力健3毫升/立方水体+德国V508消毒1毫升/立方水体+解毒修复液2毫升/立方水体,连续使用2天。

8. 海参越冬苗的喂食比例是多少

刺参的采捕时间一般在4-5月、11-12月潜水捞取。

海参海上网箱生态育苗即是在自然海区利用网箱进行海参育苗、越冬,培育商品苗种,基本上克服了育苗室越冬的缺憾,这样不仅节省成本,且培育出来的苗种具有体质健壮,不易得病,成活率高,接近于生态苗的特点,深受广大养殖户喜爱。

9. 海参育苗室越冬技术

海参苗越冬管理工作,都有哪些“侧重点”需要我们注意和防控的呢?

首先,关注换水引发的变量

每年的立春节气前后,可以说是海参育苗室的越冬保苗期,是产量上好与坏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到了这个时间节点时,海参越冬苗,迎来了最艰难的一个时期——发病高峰期。

在以往再平常不过的日常换水管理工作,也因为节气、天气的变化而产生了不小的变量。

1、要格外注意换水的盐度变化。通常的盐度差值要控制在正负千分之二以内,防止由于盐度的波动过大,引发渗透压剧烈变动,导致海参苗体承受较大应激反应。

2、要考虑换水量的轻重缓急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对于没有换热器或锅炉的育苗场来说,决定换水量的大小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水温的变化幅度。换水量过大,会直接导致水温下降过快,温度的突变会导致海参状态的突变。对于有加温设备的苗场来说,虽然可以通过起炉、换热等方式提高换水温度,但是如果新水加入的比例过高,由于季节转换期水质组成的不同,会引起水体内容物之间例如菌群之间的较大变化。如果海参换水以前状态较好,说明它已经习惯并适应了当时的“老水”环境,较大量的“新水”进来反而对海参苗造成了新的刺激。通常在停炉、换季时的换水周期为3-5天/次,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总水量的30%为宜。

3、倒池子期间注意事项。如果新鲜水源与车间内水源差别过大,也可以采用50%原池中层以上的老水配合20%新水的方式,低水位过渡倒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