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棚种养结合技术
鲜香菇大棚栽培技术
一、香菇的生长生活条件
香菇是一种木腐菌,原来为野生,后经人工栽培驯化而成。它的生长生活条件包括:营养、水分、温度空气、光照、酸碱度(PH值)等。
1、营养
营养是香菇子实体形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香菇的生长主要依靠菌丝分泌各种酶,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吸收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无机盐、维生素等。因此,香菇生长的营养包括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
(1)碳源 碳源是香菇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源。栽培香菇的碳源有:糖类、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我们用以栽培香菇的木屑、棉籽壳等就是提供碳源。
(2)氮源 氮源是合成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物质所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香菇菌丝可吸收利用某些有机氮,能直接吸收氨基酸、尿素等小分子氮源。我们添加的麦麸、米糠主要就是提供氮源。
碳源和氮源的比例即碳氮比(C/N)是香菇生长发育中的一个重要营养指标。在菌丝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保持在25~40∶1为好;在生殖生长阶段,最适宜的碳氮比是63~73∶1,氮含量过高会抑制原基的分化。
(3)矿质元素
香菇所需的矿质元素主要有磷、硫、钙、镁、钾等,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硼、钴、钼等需求量甚微,但也是香菇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4)维生素类
因香菇菌丝自身可以合成一般维生素,但不能合成维生素B1,只能从培养基中吸收利用。
在代料栽培中,培养基的营养组成不仅要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满足栽培后期子实体发生发育的需要。
2、水分
香菇生长对水分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基内的含水量;二是生长环境的。适宜菌丝生长的含水量为60%~65%,出菇时以52%~60%为宜,应不低于85%。但在菇蕾发生后,在较低的(如55%~68%)的条件下,只要其他条件适宜,则可长成品质更优的花菇。
3、温度
香菇属低温和变温结实性菌类。香菇生产上的“温度”包含三方面含义,即气温、菌温和堆温。气温是指自然的室内或室外温度;菌温是指培养基质内菌丝活动的温度;堆温指在菌棒堆叠时堆内小空间的温度。
(1)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香菇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5~32℃,最适为24~27℃,在此最适温度下,香菇菌丝生长旺盛,色泽洁白而粗壮。总的来说,香菇菌丝耐低温,不耐高温。
(2)温度对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
适宜香菇原基分化的温度为8~21℃,以10~15℃分化为最适,分化最适温度因香菇菌株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差异。子实体发育温度条件为5~24℃,适温为15~20℃。一般来说,低温性品种在低温条件下发生的子实体质量好,高温性品种则在高温条件下出菇好;同一品种,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较低时,子实体发育较慢,不易开伞,质量较好。当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突遇外界较短时间的低温刺激,造成温差,将使菌丝生长速度变慢,促使营养物质集中运输,积贮成聚点,以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迫使“盘状”组织扭结,从而形成原基,使子实体发生多而整齐。在恒温条件下,多数香菇品种难以形成子实体。
4、空气
香菇属好气性需氧真菌,新鲜而充足的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当空气新鲜、氧气充足时,进行完全,能释放大量的能量,保证菌丝良好生长。若空气不流通、不新鲜,菌丝体的生长繁殖和子实体的发育将受抑制,甚至导致死亡。缺氧时,菌丝借酵解作用可暂时维持生命,但需消耗大量营养,菌丝易衰老死亡。
5、光照
香菇为需光性真菌,光强度适合的漫散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环境条件。菌丝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相反光照还会抑制菌丝生长。长时间光照后,菌丝会产生褐色菌膜,使原基早现,随着的提高,生长速度变慢。但在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不能分化子实体,即使勉强长出子实体也是色泽不佳、肉薄柄长、畸形菇多。最适宜子实体分化的为50~100勒克斯,这仅是原基分化的必要光照度,而不是子实体发育适宜的光照度,在温度较低时,较强一些的散射光对形成肉质肥厚、柄短、盖面颜色深的香菇有利。
6、酸碱度
香菇菌丝生长需要酸性环境,pH值在3~7范围内均可生长,以pH4.5~5.5最为适宜。菌丝开始生长后,由于产生了醋酸、琥珀酸、草酸等有机酸,使pH值下降,所以最适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的pH值为3.5~4.5,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积累的有机酸,至少有一部分可以通过酸化培养基来促进子实体更好的发生。
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要求,合理地协调和控制这些因子,尽量创造最佳生长环境,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二、鲜香菇大棚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
鲜香菇大棚栽培一般选用的是中熟和早熟的香菇品种,目前生产应用的主要品种有: 939、庆科20、868等。栽培时间一般为7月中下旬到9月下旬,对于中熟的香菇品种,其接种一般应在8月底之前完成。
2、菌种选择
香菇菌种必须选择具备高产、优质、抗逆性强,以及菌丝生活力强、无杂菌、无虫害的双重特性。鉴定一个菌种好坏的重要指标有:纯度、形态、长势、色泽、均匀度等。
(1)纯度:优质菌种必须是没有感染任何其他杂菌的纯菌丝体培养。
(2)长势:菌种的长势包括菌丝生长的状态和速度,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健壮,视为优良菌种,而菌丝生长稀疏、参差不齐,速度又缓慢的菌种被视为不良的菌种。
(3)色泽:优良的香菇菌种其色泽洁白。
(4)均匀度:菌种的均匀度取决于菌种的纯度和培养基的均匀度。菌种纯,均匀度就好。
3、场地环境
(1)发菌场所
发菌场所要求弱光、通风、调温排湿性好,可利用空闲房屋、院落发菌,也可在出菇棚发菌,但用于发菌的菇棚要求有良好的遮荫、防雨;大规模生产则需要建造专门的发菌荫棚。
(2)出菇场所
菇场宜选择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近水源、排水性好、地势平坦之地。菇棚坐北朝南,呈东西走向搭建。
作为鲜香菇栽培的出菇场所,应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其出菇管理用水、土壤质量、空气质量必须达到相应标准。
5、菇棚构造
鲜香菇大棚栽培一般为菇稻轮作,出菇完成后可拆去遮荫物,用于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出菇大棚一般分为内棚和外棚,外棚用于遮荫和防雨保湿、内棚为保湿和保温。菇棚一般宽4-6米,长度应30米以内,以利通风。搭建物一般为竹条或木条,遮荫物一般用遮阳网,也有用草帘。大棚内用铁丝或竹条搭好畦架,用于摆放菌棒。
6、菌棒生产与管理
(1)配料
①培养料配方:
常规配方:杂木屑78%、麦麸20%、红糖1%、石膏1%,含水量58~60%。
②原料要求:严把原料质量关,杜绝使用掺假伪劣原材料,特别是含有害物质残留的原材料。杂木屑要求用优质阔叶树种粉碎而成,细度在5mm以下,色泽新鲜,无霉烂,无结块,无异味,无油污,含水量14%~60%,PH值8.0左右,总氮含量在0.3%以上;麦麸要求优质、新鲜、干燥,没有结块、霉变、虫蛀、掺假现象;
③拌料:做到“三均匀”,即原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干湿搅拌均匀,酸碱度均匀。用半生料配方的拌料有特殊的要求。
(2)装袋
培养料配制完成后,应及时装袋,拌料之后至装袋结束的时间间隔不超过6小时,要做到当天拌料,当天装袋灭菌,不能堆积过夜。每袋装湿料为1.8千克左右。袋口要清理干净并扎紧。
(3)灭菌与冷却
在料温达到98~100℃温度下保持10~12小时,在洁净处冷却至常温即可接种。
(4)接种
接种是菌棒制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在整个接种过程都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做到严和快,以减少杂菌污染。接种可在接种箱、接种室或帐式塑料蓬中完成,包括消毒、打穴接种和套外袋等环节。
①消毒
消毒剂主要有75%~78%的酒精、气雾消毒盒等。接种室、接种箱的空间消毒选用气雾消毒盒,消毒时间为20~30分钟。接种用具、菌种外表处理、接种用具及接种者双手的消毒则多采用75%~78%的酒精擦洗消毒。
②打穴接种与封口(套外袋)
接种早的每个料棒接种3穴,迟的接5-6穴。接种穴直径1.5厘米左右。打穴要与接种相配合,打一个穴,接一孔菌种。接种动作要迅速干练,可用手分块塞入接种穴,种块必须压紧压实,不留间隙,让菌种微微凸起,以加速菌丝萌发封口,避免杂菌感染。需要注意的是,高温时选在清晨或晚上进行。接种后,即时套袋封口。
(5)、培菌管理
接种后的菌棒要移至适温、通风、避光的培养场所培菌,做好翻堆及发菌检查、刺孔通气、控温、通风降温等工作。
①翻堆、散堆及发菌检查
翻堆及调节菌棒的堆叠方式是调节温度和改善通风条件的重要措施。应以 “井”字形或三角形堆放,高温时每个平方米的堆放量不超过50个菌棒,发现污染的及时剔除、处理。
②刺孔通气
若选用的是中熟的香菇品种,在培菌过程一般需进行2次刺孔通气。早熟品种则可进行一次刺孔通气。刺孔通气的时间和方法:当接种口菌丝生长至直径6~8cm大小时进行第一次刺孔通气,刺孔方法是用约5厘米(1.5寸)长的铁钉或竹签在每个接种孔的菌丝生长末端以内2厘米处刺孔一圈,孔数4~6孔,整段菌棒的刺孔总数20孔左右。第二次刺孔一般在菌丝长满全袋后的5~7天时进行,用一个钉耙状刺孔器进行刺孔,一次可在菌棒上刺15个,共刺四排。早熟品种则只进行第二次刺孔通气。
在刺孔通气操作后4~8天菌丝生长都会非常旺盛,呼吸显著增强,并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堆温和室温明显升高,因此,每次刺孔通气后都必须及时散堆,并加强通风散热,避免烧堆。
③通风降温
在培菌期间,由于菌丝的呼吸作用会放出大量热量,菌棒堆温一般比室温要高3~5℃,特别是每次刺孔通气后,这一现象会十分明显,因此随着菌丝生长量的增加和外界气温的升高,应十分注意培菌房的通风换气,并减少每个培菌房的菇木存放量。一般要求每天通风1~2次,气温在25℃以上时,则必须昼夜打开门窗通风降温,有必要时,还必须进行强制通风。此外,培菌室一般应保持弱光条件,严禁阳光直射菌棒。
(7)转色
转色是代料栽培香菇应有的正常生理现象,当菌丝长满袋后,具备一定的成熟度,在一定的气、光、温、湿条件下,表面的气生菌丝开始倒状,分泌色素,吐出黄水,颜色由白色转为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具有保湿、保温、避光、抗杂菌作用的菌膜,这一过程称为转色。
中熟品种,一般转色速度较快,应促进菌棒在袋内转色,早熟品种一般要在脱袋后进行强制转色。
7、出菇管理技术
(1)脱袋期选择
对于鲜香菇标准化大棚栽培,适宜脱袋期一般在菇棚内的最高温度降到25℃以下时。一般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高海拔地区可提早到10月中旬。
(2)脱袋与转色
脱袋应选择在晴天的早上或阴天进行,雨天温差小,脱袋后菇木容易受雨淋而感染杂菌不宜脱袋。脱袋时用锋利的小刀轻轻将塑料袋划破后剥去即可,需注意的是,划袋时要轻,只要划破塑料袋即可,切不可将菇木菌皮划破,不然很容易造成霉菌污染。
对于早熟品种,脱袋后应盖膜保湿3天,促进气生菌丝生长,然后,通风降湿,使气生菌丝倒伏,转成褐色的菌皮。
(3)秋菇管理
根据秋季气候特点及大棚式菇床对光照、温度、湿度、空气的影响,秋季管理重点做好控温、保湿、防霉工作。
秋季气温较高,最高温度接近30℃,有时棚内温度超过30℃,而空气相对湿度低。要防高温、保湿度,做好转色管理工作。转色完成后,要采取温差刺激方法催蕾,具体方法只需白天关闭棚膜,棚内畦床盖小膜,使温度上升,傍晚打开棚门,通风1~2小时,降低棚温,连续3~4天,就会有大量菇蕾发生,菇蕾形成后,要保持较为稳定的温度、湿度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具体可在早晨或傍晚对菇木喷水1次,并打开棚膜通风换气,待菇木游离水蒸发后盖好薄膜。
若温度超过23℃,白天可以在大棚一端升启棚门膜,以降低棚温。傍晚则开启两端棚门膜,对菇木喷水1次,然后通风30分钟,待菇木表面游离水蒸发后,再盖薄膜,这样既降低了温度,通了风,增了氧,又保持较高湿度。喷水量的多少要视菇场的保水性能和天气而定,稻田湿度大的可少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保湿差的旱地要多喷。
第一批菇长至7~8分成熟后要及时采摘。采摘第一潮菇后菇木含水量较多的,每天要掀膜通风8~12小时,让菌丝休息养菌7天左右,积累营养,然后仍然采取拉大温差、湿差,6~8天后,即可发生第二潮菇。采摘第一潮菇后,若菇木较轻(原重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养菌7天左右后,采取注水补充水分,使菇木含水量达58%~62%,直观标准可掌握注水至菇木表面有淡黄色水珠涌出为止,经6~8天的保湿管理后,就会形成第二潮菇。
大棚式菇床增温快、保湿好,秋季气温较高,易造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引起绿霉污染,导致菇木局部霉烂。若数量不大的,可采取人工抠除结合药物进行防治,先用小刀或竹签将霉烂部分抠除干净露出菇木正常部位,不留任何霉烂物,然后用50%多菌灵200~300倍进行擦洗或涂抹,能有效地抑制烂筒。
(4)冬菇管理
冬季气温低,菌丝新陈代谢活动弱,营养积累慢,原基分化、形成子实体过程缓慢。晴天棚温上升快,保温、保湿效果好。提高冬菇产量的另一有效措施是,选择合理的催蕾方法,缩短菇蕾形成的时间,增加菇蕾形成的数量,尽量多长几潮菇。由于气温低,菌丝代谢强度低,常规的白天盖膜、傍晚掀膜拉大温差的方法效果不理想,必须采用刺激强度更大的方法,例如日照保湿催蕾法、蒸气催蕾法。
冬季出菇管理关键要设法增加大棚温度,具体可选用以下操作方法:⑴把遮阳网与大棚膜内外对调使阳光更多射入棚内提高棚温;⑵在气温低时,把遮阳网撤掉,移入大棚内,直接覆在小拱膜上;⑶选晴天把遮阳网收拢,增加透光,提高棚温,晚上打开收拢的遮阳网,增加保温效果。管理上每天结合采菇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选在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通风前要喷水保持棚内湿度,待菇木表面水珠风干后,再盖好薄膜。
(5)春菇管理
春天气温逐渐升高,温差大,降雨多,管理的重点是控好湿度、做好通风防霉工作、及时补充水分、抓转潮管理,争取多出菇,后期结合补水添加适量营养物,提高产量。
前期气温不高,主要是抓好菇木补水工作,冬菇采后,菇木休养复壮6~8天后及时补水,促进菇蕾发生,出菇后要及时把遮阳网位置恢复原位,每天通风1次,每次30分钟,视天气状况决定喷水量,直至采收,采收后及时养菌补水催蕾。后期气温高、湿度大,重点要抓降温、控湿,要加强通风,防止霉菌污染。降温方法有:(1)加厚遮阳网;(2)大棚外喷水降温;(3)开启一端棚门膜以降低白天棚温;(4)早晚喷水通风各一次,每次30分钟,以达到降温、增氧、保湿的作用。采收后打开两端棚膜门养菌6~8天,在补水中加入0.1%尿素与0.3%过磷酸钙、三十烷醇1.5ppm或0.2%的磷酸二氢钾,0.01%~0.02%的柠檬酸,调节酸碱度,增加养分提高产量。
8、病虫防治:
①环境卫生:出菇应保持干净、通风。
②木霉防治:在菌丝培养、转色和出菇阶段均应防止高温高湿,创造通风干燥的生态环境。在非出菇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托布津防治,浓度1:500。
③链孢霉:培养场所温度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发现感染及时隔离,并用湿报纸包裹后拿出填埋处理。
④烂筒综合防治:选择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0℃的地方为最适栽培地;具有与栽培数量相应的菌段培养场所,并有通风设备条件,及时排除黄水,防止积水造成烂筒。
⑤虫害防治:栽培场四周用塑料网隔离,防止蚊蝇进入;用布条沾农药挂在栽培场空间驱赶,不许直接向菇体喷撒杀虫剂,农药使用按GB4285执行。
2. 大棚种养殖结合
养养殖大棚是专门搞一些家禽或水产养殖,种植大棚是来种蔬菜、瓜果为主之类的。
3. 大棚种植技术与管理
1、大棚搭建与消毒
搭建好棚架后,在棚内地面铺 1 层厚 6 cm 的新砖。在立体挂袋前,用 10% 浓度的火碱上清液,将大棚内部地面、四周及棚上的塑料布喷雾消毒 1 次。
2、挂袋设施准备
在消毒后挂袋大棚上方每根螺纹钢上,每隔 20~25 cm的地方按品字形系紧两根细尼龙丝绳,底部绳头打成活结,或者每隔 40cm 处直接挂上钢丝套串备用,每串挂袋底部离地面距离 15~20 cm。同事在地面每根钢筋上分别到两头绑好双股尼龙丝绳备用。
二、栽培管理新技术
1、菌丝复壮与菌袋消毒
夜间平均气温在 -5~10 ℃时,结合人工快速增温,待温度达到 10 ℃后,菌袋开始进棚,使运输时袋料受伤的菌丝体重新愈合复壮,菌丝长满袋后增加 3~5 天光照,以诱导木耳子实体形成。当料袋上出现棕色米粒状耳基时,将手提料袋放入 0.2%的多菌灵或 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进行表面消毒。
2、菌袋打孔
当大棚温度达到 15 ℃时、菌袋表面菌丝全部变白后,可将菌袋开口育耳。选小孔打眼出耳技术,购买小孔打眼机时要重视割口刀头质量,小孔割口机选择 16 排,刀头与刀头之间距离以 2 cm 为宜。在料袋上打孔开出“V”字形耳孔,深度为 0.8~1cm ,孔口长度为 1 cm ,孔与孔间距 5~6 cm,每个料袋上开 6~9 个孔。
4. 大棚种养结合技术规范
对于大棚与大棚之间的间距,与大棚的高度,是没有法律定义。
对作物的要求不同,对大棚是可以自由调整的。比如在北方种植南方的热带植物,大棚的高度往往会超过五米以上。
5. 大棚养殖技术
1)养鱼池分几种类型:大棚水泥池塘、农村水库、山区池塘、深水湖泊、河流网箱等,都是高密度养鱼必备的环境。
(2)养鱼池怎样建造呢?鱼池占地面积10-200亩,水深需1.5-2.5米。鱼池的占地面积为5-20亩。长方形的鱼池很合适。池底部是平的,底面稍微向出水处倾斜,池埂边缘要用水泥密封,防止鱼塘池被鱼损坏。
(3)进水口、排水设施齐全,排水灌溉能力最好为每日水量变化的30%左右。
(4)水源充足(最好是农村的长流水),水质新鲜,无污染,配备曝气机、饵料饲养机等必要的机械设备
6. 种养结合大棚模式
大棚菜种养结合模式首先需要进行猪粪的干湿分离,将干粪进行发酵制作有机肥,分离出的污水排到沼气池,可以产沼气或用于沼气发电。沼液可直接抽到藕田或者蔬菜种植区作为优质的肥料,变废为宝。根据需要,藕田可以套养小龙虾,场区周边种植区可种植大棚菜,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收增效。
7. 种养结合大棚设计大棚
种植大棚每个地区的补贴标准和政策都不一样。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个补贴金额和面积:中高档温室1.5万元/亩,简易温室1万元/亩,钢架大棚0.4万元/亩。
一、补助验收标准
1、两区两带多群落和百村万户一户一棚新建设施农业必须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其中:温室必须完成三面墙体建设和钢结构的安装,钢架大棚必须完成骨架的安装;单栋温室作业间(操作间)面积不得超过15平方米。
2、连栋温室(大棚)必须用于农业(种植业)生产且已投入生产,吸纳当地农民就业率达80%以上。
二、补贴标准
两区两带多群落日光温室和大棚建设项目
中高档温室和简易温室分类标准
1、中高档温室:纯砖墙+钢架结构、内外墙包砖+钢架结构。
2、简易温室:纯土墙+钢架结构、干打垒外贴石棉瓦+钢架结构、土墙单面贴砖+钢架结构、其他墙体+钢架结构。
8. 大棚种养结合技术要求
大棚种植蔬菜在我们这里满眼皆是,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百里大棚三条线,万亩蔬菜连成片",就是对我们这里最好的形容。大棚栽培蔬菜,将蔬菜的一季栽培变为四季栽培,实现了蔬菜全年生产,淡季不淡,四季常鲜。
题主说大棚丝瓜如何栽培和管理,我不知道你想用什么样的大棚,在哪个季节里栽培,所以不好回答。那我就介绍一种冬暖大棚闲置期栽培丝瓜的方法吧。
总则
此茬丝瓜可称之为越夏延秋茬丝瓜栽培,主要是利用5–10月份冬暖大棚闲置期而进行生产。这一时期温度高,c光照强,白粉虱,烟粉虱,斑潜蝇等害虫危害重,不太适合丝瓜的生长,必须配合遮阳网,防虫网等辅助设施进行越夏秋延栽培,但市场缺少丝瓜,符合淡季供应市场的好处。
一,育苗
选择丰产性好,品质优良,对短日照不敏感的品种。如雅绿1号,夏绿1号,绿旺丝瓜等。
因为此茬丝瓜得在7月前后上市,持续采收到9月中下旬,所以正常的播期应该在4月上旬。
播种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我们这里采用的是一次播种育成苗的方法,就是将催出芽的种子播种在营养钵中,不再分苗。
二,整地施肥
丝瓜对土质肥沃,湿润,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或黏壤土尤为喜爱,所以你的棚里就得结合耕翻,亩施优质圈肥5000公斤以上,整平耙匀后,沿种植行开沟,亩施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或腐熟饼肥100公斤,然后封沟起垄,准备栽植。
三,定植
丝瓜植株达到7–8片叶子时可移栽,大苗移栽可有效控制丝瓜的前期徒长,促进生殖生长,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栽培株行距一般是80x35–40厘米,浇足定根水,埋土深度以埋住土坨为准。
四,管理
5月上旬揭除棚室前裙膜,同时除去天窗通风膜,换上防虫网,保持大棚昼夜通风,使丝瓜结果多品质好。
6–8月份在大棚膜上覆盖遮阳网,阴雨天光线弱时,卷起遮阳网。
肥水管理方面,丝瓜根系发达,需水量大,特别是在盛果高温伏旱期,一定要浇足水,水分供应必须保持均匀一致,防止忽干忽湿。干旱会导致丝瓜结果少,化瓜多,畸形瓜多,在高温干旱的季节尤为突出。浇水要在早晚进行。
越夏丝瓜易徒长,生长前期避免偏施氮肥,开花结果期加强追肥。第一次追肥在丝瓜的第一雌花出现后进行,一般亩追20公斤左右的复合肥,到丝瓜开花结果后,再重施肥一次,一般亩追复合肥30公斤左右。
在采收丝瓜期间,一般每采收2–3次瓜追肥一次,每次每亩追25公斤左右的复合肥。
此茬丝瓜的茎蔓发达,需要及时吊蔓。当丝瓜甩蔓时,用塑料绳吊蔓,当爬到棚顶时,要放蔓,同时摘除底部老叶。落蔓后的丝瓜植株呈南高北低的倾斜状,以利采光。
丝瓜的分枝性强,为防止出现郁闭,一般大棚栽培丝瓜不留侧蔓,只留主蔓结瓜。丝瓜基部节位的雄花可保留以提供花粉,其他的全部摘除,同时摘除卷须,以集中营养供给雌花生长,促进结瓜。
冬暖大棚的丝瓜注意要人工授粉,特别是在蜜蜂活动少的阴雨天,每天的上午8–10点进行。也可以采用早瓜灵等生物调节剂涂抹幼瓜,防止化瓜,促进瓜条的膨大,效果很好。
五,病虫害防治
丝瓜在此期间主要发生的虫害是白粉虱,瓜蚜,斑潜蝇,瓜亮蓟马,黄守瓜,螨类,及霜霉病,疫病,炭疽病,褐斑病,角斑病,病毒病等。注意温湿度的调控,化学药品要注意预防第一,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总之,越夏丝瓜正处于高温多雨或干旱季节,比其他大棚管理有一定的难度,但此茬丝瓜也正处于淡季,也是大棚的闲置期,生产好的话,可获得不错的收益。
9. 大棚种养结合技术视频
1 棚址选择
棚址宜选择在远离村庄,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水源充足,便于管理,坡度在 25 度以下的山坡为佳。要求棚的位置坐北朝南,东西向开门,南北向开窗。
2 棚的建造
塑料大棚的建造以经济实惠、 方便灵活、 就地取材为原则。以毛竹、 塑料薄膜、 遮阳网等为主要建筑材料,一般搭建占地 132 平方米的鸡舍,鸡舍长 22米,宽 6 米,高 2.0~2.5 米,鸡舍内部以毛竹作成支撑架,四周用塑料薄膜、 遮阳网围绕,每批可饲养 2 000羽,也可因地制宜造择鸡舍的大小。
3 满足棚内湿度与通风条件
采用塑料大棚养鸡,一般湿度相对偏高,地面具有较大潮气,因此地面要铺设细沙,表面铺上谷糠等,并经常更换垫料。中午棚舍内的温度较高,所以中午时间要进行通风换气,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促进棚内通风,另一方面又可维持正常湿度及温度。根据空气刺激强度与棚内温度,夏季的早、 中、 晚时期卷起塑料薄膜边底并且开通风孔进行换气。
冬季通风换气时间为上午 7~8 时与下午 2~3 时,注意换气前的 1 小时将炉火调旺。通风时间控制在 10~20 分钟。幼雏在饲养阶段会产生较少的水汽与有害气体,所以通风换气时间保持 10 分钟即可,根据鸡的生长情况,逐渐增加换气时间。因本地鸡逐渐成长,加上棚舍内偏高的饲养密度,容易产生升高棚内湿度与氨气,所以这一时期必须不定时地通风换气。
4 日常管理
雏鸡苗必须挑选行动灵活、 叫声洪亮、 羽毛有光泽、 不挤堆的健康鸡苗。出壳后,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在 24 小时内运到鸡舍,雏鸡进入棚内的育雏室后必须做好保温工作,给予雏鸡充足的光照,每平方米饲养雏鸡 40~50 羽。雏鸡应先饮水后喂料,应喂给雏鸡全价颗粒饲料,并在饮水中加入抗生素,连用三天,以增强雏鸡体质,提高抗病率。保持棚内室温在32~35℃,以后每星期下降 2℃。25~30 天后逐渐脱温放牧饲养,晚上进塑料大棚饲养。
塑料大棚饲养本地鸡,其实是舍饲结合放牧的饲养方式,主要根据气温高低、 鸡群大小、 天气晴雨因素决定。若本地鸡在 1 月龄,应舍饲为主,辅以放牧,加强保温;待本地鸡 1 月龄后,放牧为主,辅以舍饲。在前期饲养全价饲料,后期放牧后可改为主食玉米等粗饲料。放牧并喂粗饲使本地鸡适应性好、 抗病力高、觅食性强的优势充分发挥,并可减少饲养成本,提高肉品质。在多雨高湿的南方地区,即使是鸡已脱温,也需要加强舍饲,此时通风换气与密度问题是饲养的关键,若处理好这些问题,由呼吸道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均可以有效避免。
5 疾病防控
塑料大棚饲养本地鸡,虽然疾病发生较少,但也必须以综合防治、 防重于治为原则,按本地鸡的免疫程序,并结合当地疫情发生的情况注射疫苗。另外,应根据山地放养本地鸡的实际情况,在 15~60 日龄时交替使用抗球虫药或中药以防治球虫病。在放养前与放养后的第 15~20 天和以后每隔一个月服用驱虫药,防止本地鸡线虫病的发生。
塑料大棚内养鸡湿度高,流通量大,因此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首先,出售完成鸡后,将大棚内的垫料与粪便彻底清除,进行清洗消毒,之后采用福尔马林、 高锰酸钾给予必要的熏蒸消毒。消毒结束后,应用浓度为 2%~3%的火碱水喷洒于大棚内外。雏鸡在进入鸡舍之前,使用生石灰粉适量撒于地面,然后将已消毒后的干燥材料垫在地面上。定时清洗并且严格消毒水槽与料槽,做好防鼠工作。
10. 种植大棚的技术
冷棚是温室大棚的一种,是一种覆盖单层薄膜的一种种植大棚,其样式建造简单,在北方地区不能够进行越冬生产,因此一般被称为冷棚。在北方地区进行蔬菜种植最主要的作用,春茬蔬菜提前上市,秋后蔬菜延后收货。和当地的露天蔬菜错峰上市,收入更高。大棚种植的蔬菜能阻挡室外灰尘、酸雨、蚊虫等,减少农药等的使用,同时提高蔬菜的品相和品质,提高蔬菜在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