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泥池养殖田螺
不可以的,最好分开养殖,混养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 泥螺养殖基地
我们觉得常见的有两种一泥螺泥螺别称泥蛳、泥糍、麦螺蛤、泥蚂等,螺科泥螺属仅有的一种动物,为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特产的种类,体呈长方形,头盘大而肥厚,外套膜不发达,侧足发达,遮盖贝壳两侧之一部分,贝壳呈卵圆形,幼体的贝壳薄而脆,成体较坚硬、白色,表面似雕刻有螺旋状环纹,内面光滑,有黄褐色外皮。二田螺田螺学名中华圆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雌雄异体,区别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右触角向右内弯曲,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卵胎生动物,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
3. 田螺泥鳅养殖
这个其实没有准确答案的,给你个数据你自己凭借自己技术把控。一亩田泥鳅产量能达到3000斤(目前技术),一斤40尾左右,螺丝可以放个10斤,这东西是辅助性的,自己也可以繁殖或者去除。然后你根据你自己技术,计算成活率,按实际情况放鱼苗。
4. 养殖田螺泥湫赚钱吗
田螺的养殖前景很不错,但是效益可能就没有理想的那么好了。
现在喜欢吃田螺的人还是很多的,而且在外面田螺的销路也是不错的,卖的也是比较贵的。现在的人的口味也是越来越高了,所以吃一般的食物已经是没有多少胃口了,总想吃点新鲜的,而且田螺也是很多农村人小时候吃过的,现在再吃的话也是一种对于农村的怀恋吧。
先来大概说一下养殖的成本和利润吧。可能就会打消很多人想养殖田螺的念头。
成本来说一亩地不是很大,但是要找到适合田螺生长的环境,水源要充足,如果是专门养殖的话,还要稍微整理一下水田。如果是附带养殖的话就没必要了。如果是专门养殖的话,一亩地的成本大概在一千块左右,买种一亩田放100KG,大概就是400块左右,然后加上饲料,饵料,还要培养一些水草等等这些成本加起来200到300怎么也是要的。然后就是人工,消毒,水电等费用加起来又是两三百,如果再加上一些不可预估的成本,那么再加一百左右应该不多。加起来也就差不多一千块左右了。
再说利润,现在田螺的收购价格在2到3块一斤。这个价格其实算和不错的了,像我们农村这边每年夏天一些收购的价格就一块多一斤。当然这些田螺都是老百姓在田里捡的,不是养殖的。也就不算成本了。如果只专门养殖的话,一亩田大概能收1000斤的田螺,那么毛利润也就是两千多到三千左右,除去成本的话,一千多差不多是比较正常的。
所以说利润不是那么高的,和很多人想的可能有点出入的。当然如果是和种粮食比起来的话,那么应该还是要好一些的。现在种水稻已经是不赚钱了。
其实现在种植水稻,然后在水稻田里养殖田螺,泥鳅,龙虾等等这样的模式,这样做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单纯的养殖田螺除非是大规模的养殖,一下子养殖几百亩的话,那么还是可以的,如果只是农村小打小闹的话,养殖几十亩的效益也没有多少,还不如在外面打工。
养殖田螺的技术不是很高,前期把水田整理好,然后消毒,放田螺,培养水草,之后就是投放饲料了,米糠,豆渣,一些烂菜叶,瓜果等等都是可以的。或者是一些动物内脏也可以的。然后就是注意田里的水草的涨势,调节水质,追肥,再就是防逃等等。所以技术不是很难。
但是说实话养殖的效益确实不是很高,所以要么就是大规模的养殖,或者是一些水稻种植户可以考虑在田里放一些,而且也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还可以发展休闲农业,养田螺,养龙虾等的孩子后吸引人过来玩,旅游,观光等等。
5. 养殖 田螺
1、养殖水质的要求
因为田螺的适应能力是很好的,很少会出现疾病的情况。只要大家不在有大量农药或者化肥的水域里面养殖田螺,在正常的水田或者池塘里面都是可以作为养殖的地方。养殖的区域要保持水底的泥厚有10cm到15cm左右,养殖的面积大小没有什么要求。如果养殖区域的面积比较大,可以在水面上养殖少量的水平或者水莲等水生植物。在养殖区域的周围可以种上一些瓜果蔬菜类,搭上棚用来作为遮阳。在投放田螺之前,先要使用生石灰清除水域当中的杂鱼和其他的螺类。在水体中堆放一些有机肥料为田螺提供食物。
2、放养
田螺放养的时间最好选择在繁殖前期之前就完成。种田螺的来源可以是大家在野外采集,也可以到市场上去收买。选择一些颜色呈淡褐色,外壳完整鲜活的田螺。养殖田螺可以单独养殖,也可以和一些草食性的鱼类混养,或者也可以和泥鳅混养。
3、饲养
在水中放养田螺只需要保持水中的肥度适合就行了,需要大家每过一段时间就在水中投入一定量的肥料。如果养殖的田螺数量多密度比较大,大家就必须选择投放一些人工制作的饵料了。
可以通过天气的变化或者是田螺吃食的变化,做出投放饵料的变化。田螺在温度适宜生长的时候,它们的食量也会增加,这时候大家就需要增加投放饲料的数量和次数了。如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时候,就可以不投或者少量的投放一些饲料。
4管理平时一定需要注意水质的安全,不能让有污染的水就到养殖的池塘当中。同时需要注意一些鸭或者鸟类的侵害。水中出现的杂草要立刻清除。在平时采用微水流的方法,让水的深度控制在30cm上下。在温度高的季节当中,需要加大水的流量来控制水的温度自己水中的氧气含量。
6. 泥螺养殖技术
泥螺是养殖的!
泥螺是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的潮间带滩涂,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养殖泥螺是个不错的养殖项目。
1、选择场地
泥螺的养殖场地以风浪小、潮流畅通、流速缓慢、地势平坦、涂面稳定、涂质为泥质、表层泥油较厚的高潮区中、下段滩涂为佳。以泥为主的泥沙质滩涂,也适宜养殖。
2、建造养殖田
在养殖场的滩涂四周挖泥筑堤,建成土塘 。堤底宽1.5米左右 ,顶宽70-80厘米,高70-80厘米,土塘面积以300-700平方米为宜,以便于养殖管理。土塘建成后,在塘的内侧四周挖一道宽30-50厘米、深20-30厘米的环塘沟。养殖的涂面要进行浅翻,翻土20-30厘米,并把翻过的涂块捣碎、耙细、耙平,捉除敌害生物,再用推板堆平推光,使涂面平坦、涂泥细腻、光滑,建成泥螺养殖田。播苗前1-2天,用药物清塘。清塘后进水1-2次,冲刷掉残留药液,然后蓄水20-30厘米,进行播苗养殖。
3、播苗
用聚乙烯单丝织成的淌袋,在半人工育苗场或自然海区泥螺密集处。轻轻刮取泥螺苗,并用海水洗净,去除杂质后即可播入养殖田养殖。播苗季节以2月中旬至3月底为宜。最好选择阴天或早晚干潮时播苗,不要在雨天播苗。雨天淡水过多,不利于泥螺生长。播苗时,将螺苗装在筐里运至养殖场地,顺风撒播,播苗密度视土质和养殖环境优劣而定,一般每100平方米播苗600-750克,苗种规格为12000-14000粒/公斤。若土质好,可适当增加播苗密度。
4、养殖期管理
每天巡塘,观察泥螺的生长情况以及塘内水色、水位、及时修补堤坝。及时换水,大潮汛的起水头开塘换新水1次。在风浪等因素引起塘内浮泥淤积过多时,要增加换水次数,并利用换水干塘露滩机会,下塘用手把表层涂泥摸细、摸匀。换水同时,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节水位,冬季气温低,蓄水要深些(30厘米左右),换水时应结合晒涂,促使底栖硅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小潮水时,通过施肥(施肥量为氮1ppm,磷0.1ppm)培育底栖硅藻,促进泥螺生长。
5、适时收获 泥螺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5月份就可开始收捕,此时,泥螺能达到200-240粒/公斤,起捕方法一般是人工拣捉。
7. 泥螺 养殖
1、选择养殖场地 泥螺的养殖场地以风浪小、潮流畅通、流速缓慢、地势平坦、涂面稳定、涂质为泥质、表层泥油较厚的高潮区中、下段滩涂为佳。以泥为主的泥沙质滩涂,也适宜养殖。
2、建造养殖田 在养殖场地滩涂四周挖泥筑堤,建成土塘 。堤底宽1.5米左右 ,顶宽70-80厘米,高70-80厘米,土塘面积以300-700平方米为宜,以便于养殖管理。土塘建成后,在塘的内侧四周挖一道宽30-50厘米、深20-30厘米的环塘沟。养殖的涂面要进行浅翻,翻土20-30厘米,并把翻过的涂块捣碎、耙细、耙平,捉除敌害生物,再用推板堆平推光,使涂面平坦、涂泥细腻、光滑,建成泥螺养殖田。播苗前1-2天,用药物清塘。清塘后进水1-2次,冲刷掉残留药液,然后蓄水20-30厘米,进行播苗养殖。
3、播苗 用聚乙稀单丝织成的淌袋,在半人工育苗场或自然海区泥螺密集处。轻轻刮取泥螺苗,并用海水洗净,去除杂质后即可播入养殖田养殖。播苗季节以2月中旬至3月底为宜。最好选择阴天或早晚干潮时播苗,不要在雨天播苗。雨天淡水过多,不利于泥螺生长。播苗时,将螺苗装在筐里运至养殖场地,顺风撒播,播苗密度视涂质和养殖环境优劣而定,一般每100平方米播苗 600-750克,苗种规格为12000-14000粒/公斤。若涂质好,可适当增加播苗密度。
4、养殖期管理 每天巡塘,观察泥螺的生长情况以及塘内水色、水位、及时修补堤坝。及时换水,大潮汛的起水头开塘换新水1次。在风浪等因素引起塘内浮泥淤积过多时,要增加换水次数,并利用换水干塘露滩机会,下塘用手把表层涂泥摸细、摸匀。换水同时,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节水位,冬季气温低,蓄水要深些(30厘米左右),换水时应结合晒涂,促使底栖硅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小潮水时,通过施肥(施肥量为氮1ppm,磷0.1ppm)培育底栖硅藻,促进泥螺生长。
5、适时收获 泥螺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5月份就可开始收捕,此时,泥螺能达到200-240粒/公斤,起捕方法一般是人工拣捉。
8. 泥鳅田螺混养
泥鳅和田螺和青哇能混养,混养后可以不用再喂其它饲料,田螺和泥鳅青哇都能正常生长,田螺使水中的浮游生物富集,一些原生动物和水生植物都可以用作水中泥鳅的饲料。 田螺产生的田螺卵是泥鳅的主要饲料。 田螺可以吃泥鳅的粪便,两者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生存方式。 有时可以人工喂养蔬菜,食物,骨头粉和鱼粉,以补充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泥鳅和田螺相互混合,彼此取食,它们可以在水生环境中生存。 通过上面的介绍,您可以知道此模型的好处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进食方式。
9. 泥螺怎么养活
将他们放在装水的盆子里,养两天,泥沙就吐干净了。
10. 泥螺有人工养殖的吗
第一名很多人经常吃的就是生蚝,生蚝又名海蛎子,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养殖贝类,野生的也有,但是野生的一般都个头比较小,我们在我国的各个海岸线都有发现生蚝,它主要附着在一些石头上面,稀缺海洋中的一些微型藻类以及一些碎屑为食物。
生蚝
第二个就是蛏子,每当海水退潮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沙滩上有一个个小孔,有很多人往小孔里面撒一点点盐,然后蛏子就从沙子里面跑到外面来,因为它以为外面就是海水了,而且海水的盐度不同,环境不适合生存,所以逃跑。所以这个时候人们就可以很省力的抓到蛏子。
蛏子
第三个就是蛤蜊,很多在海边的人叫他小贝壳,蛤蜊的体型特别的小,主要是以水中的藻类为食,而且基本生活在浅海区,如果你喜欢赶海,有可能会发现大量的蛤蜊,而且不要蛤蜊哦,有可能他的贝壳里面有小珍珠,抓到了蛤蜊如果是开了壳了就表示已经死了。
蛤蜊
第四种就是花甲,我们在海鲜市场,可以看到非常多的花甲,他的个头比较小,大概也就3cm左右,一般生活在一些浅海地区,在广东、福建等沿海的沙滩上特别的多,特别是每年10、11月是它的繁殖季节,就更多了。一般做法就是爆炒和做汤。
花甲
第五种就是青口,有的地方叫做海虹,渔民帮它煮熟然后加工之后的干制品就是我们所说的淡菜,它生命力顽强,而且繁殖能力特别的快,在我国的山东、辽宁、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基本上石头上那种黑色壳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青口。
青口
第六种就是海蚌,它的外形长得和蛤蜊有点像,但是会大了很多。我们简单的理解就是生活在海里的蚌壳和河蚌还是有一点区别的,海蚌的寄生虫少而且味道更加的鲜美。不过体质比较虚弱的人,不建议吃贝类的海鲜。另外在煮海蚌时,不要放太多的盐和味精
海蚌
第七种就是扇贝,我们仔细看他的外形,确实像一个扇子一样,上面还有花纹,扇贝柱的干制品也叫作干贝。扇贝特别好养活,包括野生的也有很多,所以在我国的各个海域都有特别多的渔民每年都会养殖大量的扇贝,如果在煮的时候开不了口,表示它已经死了。
扇贝
第八种就是海瓜子,海瓜子的体型特别的小,因为外形长得和我们平时磕的瓜子一样,所以叫它海瓜子,在广东的汕头有很多渔民喜欢养殖海瓜子,一般在9-10月份就可以采购到大量的海瓜子,只要简单的水煮一下,就能和磕瓜子一样吃它的肉。
海瓜子
第九种就是鲍鱼了,浅海地区比较少,有也是体型比较小的,一般大型的都生活在深海区域。鲍鱼的价格不按斤卖,而是按个头算得,我们平时所说的三头鲍就是一斤鲍鱼有3个,六头鲍就是一斤鲍鱼有6个。鲍鱼的头数越少,价格就越高。
鲍鱼
第十种就是象拔蚌,象拔蚌可以长非常大,目前已知最大的象拔蚌,壳长20厘米,水管可达1.3米,而且重达3.6公斤。象拔蚌的原产地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北太平洋沿海,在98年的时候引入中国。
象拔蚌
第十一种就是猫眼螺,它的外形很好看,是一个圆圆的螺壳,一般趴在沙滩上面,我们一般在赶海的时候会抓到不少的猫眼螺,它一般是把足趴在沙滩上面,然后慢慢地往泥沙里面伸,但是它没有打洞的才能,所以螺壳一般都露在泥沙外面,很容易捕获。
猫眼螺
第十二种就是花螺,花螺有些地方叫东风螺、南风螺或者叫海猪螺。花螺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因此赶海的时候白天很少碰见花螺,但是到了晚上带上头灯就能发现大量的花螺。广东这边现在已经有人工养殖的花螺,但是价格特别贵,已经100多一斤了。
花螺
第十三种就是泥螺,在浙江、宁波、辽宁的东港市能够生产泥螺,泥螺的个头小,壳也很脆,而且经常生活在一些浅海的沙滩上面,所以很多人去海边的时候经常会踩死很多泥螺,泥螺的生产速度很快,一般养殖半年左右就可以上市了。
泥螺
第十四种就是辣螺,辣螺和生蚝一样,一般都附着在石块上面,采摘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我们在广东、广西这边的海岸线下特别多的辣螺。都是等海水退潮之后,拿着一把钳子,然后把它们一个一个的从石头上面揪下来。辣螺一般都是水煮或者爆炒。
辣螺
第十五种就是香螺,香螺和猫眼螺的外形特别的像。但是肉是缩到贝壳里面的,而且螺壳更加的扁,栖息的水域比猫眼螺更加深一些,我们赶海时捡到的香螺,体内的泥沙会特别多,一般都是会放水里养殖个2-3天吐干泥沙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