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蝎子养殖技术(蝎子养殖实用技术)

养殖吧 2022-12-04 13:32 编辑:admin 150阅读

1. 蝎子养殖实用技术

一、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喜群居,好静不好动, 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昼伏夜出进行捕食、饮水和交尾活动。  在4℃~20℃的条年下,4~5个月不饮食也不会死亡。  出生后的幼蝎在7~10天内可以不吃食物,靠卵黄供应营养照样生长。  4~6天开始第一次蜕皮,蜕皮后呈棕黄色,称为二龄蝎。

  刚蜕皮的仔蝎明显增大,在母蝎周围活动,母蝎乘仔蝎离开自身的机会, 用尾刺将自己背上仔蝎蜕下的皮开掉。  待清理干净后, 仔蝎又重新爬到母蝎背上由母蝎继续背负。  再过4~5天后,仔蝎离开母背而独立生活, 仔蝎在母背上约十天左右。 在这期间母蝎很少活动,也不外出寻食。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仔蝎,寻找安全环境。 在这期间如若母蝎受惊, 母蝎就会将仔蝎抛弃或吃掉而逃走。  蝎子从生到能繁殖需经过6次蜕皮,成为7龄蝎即为成蝎, 在自然环境中需要三年时间,恒温和半恒温人工养殖需要1~2年时间。  成蝎可以连续繁殖5天,寿命可达8年。

 二、 家庭养蝎技术:  家庭养蝎技术适合于城乡居民和下岗职工利用闲置的房屋室内小规模养蝎者应用。

  1、室内池养池:  室内池养法就是在室内建池养蝎, 选择或建一个适合蝎子生活习性的蝎房。  在选择或建造蝎池和蝎房时,应首先考虑, 蝎池蝎房周围是否安静、通风、保温、排水是否良好,光照是否充足等。  蝎子虽然白天栖息暗处,害怕强光照射和阳光曝晒,但也需要一定的光照。 蝎池的建造,可根据蝎房的大小和高低在室内用砖砌成一排池子。  池子的长度多少可根据养蝎多少而定。宽为0.9米,高为0.5米, 这样操作人员即能伸手够到对面,又能弯腰够到池底。池底不用水泥抹或砖砌, 要用没被农药或化肥污染的风化土摊平压实即可。  但池壁一定要用水泥抹光,而且池壁上端四周要贴上0.2米高的玻璃或塑料膜,以防蝎子爬出外逃。池内用砖或瓦片垒成蝎子栖息的假山。

 高度可略高出池上口, 但四周必须离池壁0.2米的距离,以防蝎子掉到池外,并在垒假山的砖与砖或瓦片与瓦片之间要留出适当的蝎子活动和进出的缝隙。 利用池养法的湿度易于控制,但要经常清理并严防鼠害、蚁害和杂物污染。

   2、室内层架盆养法:

  室内层架盆养法是在室内靠近墙壁用2.5 厘米的三角铁或其它材料搭起高2.1米,宽0.5米,层与层之间0.3米的多层架子。

  在架子的各层放内径为0.56米,高为0.15米的塑料盆。 塑料盆内壁必需光滑,以免蝎子爬出盆外而逃。在盆底放一层3厘米厚无农药和没被化肥污染的风化土,摊平压实。

  在盆内距盆边8厘米的盆中央颠倒叠放玻璃钢瓦片,瓦片叠放的高度可略高过盆上口,这样可增大饲养面积。

  3、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一般是根据蝎子的龄期而定。每平方米放养2~ 3龄仔蝎8000条;4~5龄青年蝎4500条;成蝎为3000条;种孕蝎为1000条。

  4、温度:  温度对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温度在8℃~10℃时蝎子开始冬眠,温度在10℃~12℃时蝎子开始起蜇活动;温度在22℃~35℃之间,生长发育正常;温度在33℃~36 ℃时活动最旺盛,食欲也最强。生长发育快,蜕皮顺利,交尾现象也多, 这是蝎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佳温度。 当温度超过39℃时, 蝎子处于半昏迷状态,潜伏于窝内不吃不动。温度在18℃~20℃之间,蝎子则食欲十分缓慢。   温度低于10℃时,蝎子集聚成团,不吃不动进入休眠状态。   因此, 采用全天候人工控制恒温在33℃~36℃,不分春夏秋冬养蝎法养殖蝎子。

  母蝎每年可产仔三胎,产仔在70只以上,成活率在90%左右。第一胎仔蝎,当年可蜕 5次皮,长成为6龄成蝎,可缩短蝎子自然生长期2年,收效特别显著。

  还有一种半恒温养蝎法:  就是从3月底4月初蝎子起蜇后,开始人工升温,用7天时间,逐渐升温到33℃~36℃,始终维持到12月下旬,再用7天时间,逐渐降温到6℃~8℃,使蝎子进入休眠越冬, 躲开严寒的冬天和人工升温较难的时期,避免了蝎子的死亡难关。

  半恒温养蝎法养殖蝎子,每年可产仔2胎,产仔在50只左右,成活率高达90%以上,并减少了母蝎的死亡率50%, 既省工省力又降低了养蝎成本。

  5、湿度:

  蝎子对湿度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多数人认为蝎子喜欢潮湿,其实不然。

  蝎子是喜干怕湿的,但过于干燥是不利于蝎子产发育的,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昼湿度夜干和窝内干活动场地湿的原则, 使其池底或盆底的泥土含水量在15%~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5%为最佳湿度。

  6、食料与黄粉虫的养殖:

  (1)食料。

  家庭养蝎的食料主要是黄粉虫,有条件也可喂一些土元、蚂蚱、蚯蚓和蛐蛐等。

  (2)黄粉虫的养殖。

  黄粉虫幼虫软体多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饲喂蝎子的优质食料之一。

  黄粉虫生活力强,成虫产卵量大,繁殖快, 极易养殖,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两个月即可完成一代。

  幼虫可在塑料盆中养殖,盆内放麦麸子。

  最好再经常喂些菜叶瓜果皮等。

  当幼虫变成蛹时应及时挑出来,放到另一个盆中或其它器皿中, 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5~7天即可变为成虫。  将成虫放入产卵盒内, 加上适当的麦麸和菜叶喂养使其产卵繁殖。

  产卵盒可用木板钉成方形木框,木框内壁贴上透明胶布,以防成虫爬出外逃,框底钉上40目不锈钢纱网(好象一个筛子),纱网上入一层纸,纸上撒一薄层麦麸子供成蛹食用,成虫就可透过纱网将卵产在纸上。

  这样每隔7天可将带有虫卵的纸卷起另放入盛有麦麸子的容器里孵化。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5天左右即可孵化出小幼虫。

  幼虫一生需蜕6次皮后再变为蛹。幼虫的生长过程中可选择不同大小的幼虫来喂不同龄期的蝎子。

  

2. 蝎子的养殖设备及养殖形式

天生的

蝎子天生胆小警觉性很高,全蝎养殖场人工饲养蝎子禁忌惊吓。在室内温室恒温养殖蝎子很容易干扰蝎子生活。灯光对蝎子刺激很大,饲养员的活动声响对蝎子都有影响。蝎子养殖加温设备对蝎子影响也不小,一氧化碳等气体污染环境,空气不净化,喂虫子时候对蝎子惊扰不可避免。孕蝎在繁殖阶段有很多死亡的,一定程度就是惊吓致死的。

3. 蝎子养殖技术资料大全

小蝎子脱皮互相残食是避免不了的,要想提高成活率,只能从密度和蝎窝抓起,专业养蝎子五六年,蝎子就是这种本性,改变不了的

4. 养蝎子的子技术

1、蝎子需要经过交配方能繁殖。野生蝎子一般在5~8月份交配,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蝎群可随时进行交配。1条雄蝎1次只能和1条雌蝎或2条雌蝎交配,特别强壮的最多也只能交配3条雌蝎。之后,雄蝎要待3~4个月后,才能再次同雌蝎交配。每年雌蝎可交配2次,雄蝎可交配4次,最佳繁育期有3年左右。

2、蝎子的交配行为特殊,与外界关系很大,对温度、湿度、光照、风力大小及地面状况等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得到满足,则交配的成功率就大。

5. 蝎子养殖实用技术视频

CCTV军事农业电视台 有个节目是教你们怎么养殖蝎子和蛇 那个综艺节目叫致富经。

6. 蝎子养殖实用技术与管理

环境问题要控制好,土壤要潮湿,并且有可以隐蔽的地方,食物上面包虫,蟋蟀就可以饲养鱼缸就可以。

就近引种: 远距离引种会由于环境、气温、湿度等方面的差异,蝎子水土不服,引起死亡。初养者一定要到就近的蝎场去引种。

避免惊吓: 蝎子怕动又识窝,随意翻动它的窝,会使它受惊吓,而四处乱窜不归窝,不吃不喝,慢慢就会死去。

食物新鲜: 蝎子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但如果有足够的鲜活昆虫(如地鳖虫、黄粉虫等)供应,它们就很少互相残食。因而饲料是个关键,一定要先解决好饲料问题。

.孕期护理: 蝎子一般在7~8月间产仔,如公母蝎混养在一起,母蝎会因找不到安静的地方产仔而流产,产出的小蝎也会被公蝎吃掉,不能繁殖足量的小蝎。所以孕蝎产仔时一定要单独饲养,保持安静。

产期护理 :孕蝎产仔后,小蝎要爬到母蝎背上呆4~6天才能下来自己走动,小蝎不在母蝎背上蜕第一次皮,是很难生存几天的。如让母蝎和仔蝎呆在一起10多天,又不供应饲料和水,母蝎饿了、渴了,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仔蝎吃掉。

7. 蝎子养殖关键技术

一、把握蝎子的生活习惯:

蝎子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小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喜独居的习惯。假如不能满足蝎子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就会出现生长极慢甚至死亡的现象。人工养殖时应尽量模拟蝎子的自然生存环境,根据养蝎规模及投蝎数量,建造大小适宜的养蝎池,并在池中用石头、砖块或瓦片垒成有缝隙的墙体,使蝎子有宽松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同时还能增加单位面积的饲养量,达到立体养殖的效果。

二、选好种蝎,密度适宜:

选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种蝎要挑选个体中等、体质健壮、繁殖率高的公、母蝎。因蝎子具有互相残杀本性,个体大的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脱皮的。在饲养过程中,应注重放养适宜的密度,按大小尺寸分养,规格一致有利于蝎子同步生长。

三、采用恒温饲养:

蝎子是变温动物,具有冬眠的习性,其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为了提高人工养蝎的繁殖率,使蝎子快速生长,就必须解除蝎子的冬眠期,进行恒温饲养。蝎子在28-30摄氏度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发育最快。因此,冬季应在蝎场内安装加温设备,如塑料大棚,或采用煤炉加热等,使室内温度在60%-80%的范围,但应注重室内通风换气。

四、避免饲料单一:

蝎子是食肉动物,喜食质软多汁的昆虫,投喂时就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目前人工养殖普遍使用黄粉虫作饲料,但假如长期使用单一饲料喂养,势必造成蝎子营养不良,因此应配制多种饲料,如添加蚯蚓、地鳖虫、麸皮等,西瓜皮也是蝎子的很好的辅助食物。总之,饲料复杂,越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五、蜕皮期科学治理:

蝎子出生后经过6次蜕皮才达到性成熟,若蝎不能蜕皮,生长发育就会停止,随时可能死亡。

雏蝎出生后即爬到母蝎背上,5天后蜕第一次皮,这次蜕皮时间比较一致,蜕皮后再经过5-7天,雏蝎离开母背,40天左右进行第2次蜕皮。由于生活环境差异,个体间生长发育不一致,导致第2次蜕皮时间各不相同。以后每隔50-60天蜕皮一次。

蜕皮期间日平均气温应控制在25-30摄氏度,蝎窝的土壤含水量在15-20%,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蝎在蜕皮前一周进入半休眠状态。蝎蜕皮后,新蝎身体柔软有光泽,体形明显增大,肌肉鲜嫩,反抗力弱,极易受天敌或其它蝎的侵袭和蚕食。

蝎蜕皮后供食既要注重营养丰富,又要注重适口性及壳采食性,做到少投勤投,防止蝎因饥饿而互相蚕食,供食以黄粉虫幼虫为主,辅以替代品。替代品用25%牛奶、25%生蛋白、45%面粉(炒香)、3%的红糖、2%的生油、拌成糊状,用手搓成小颗粒,置于嫩菜叶上即可。可在替代品中加入少量的复合维生素,以加快雏蝎的生长。

实践证实,蝎蜕皮的时间早晚与体内胱氨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因此给孕蝎、雏蝎适当添加鼠肉是很必要的。也可在平时饲喂的黄粉虫等饲料中喷适量的胱氨酸溶液,间接增加蝎体内胱氨酸的含量。假如将胱氨酸和维生素类药物均匀的洒在新鲜的西瓜皮或嫩叶上,让蝎自由采食效果更好。但要注重及时清理残食,以防止腐烂变质。

六、做好蝎场的治理工作:

蝎场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养蝎的成败。因此在养殖上应有严格的治理制度,天天要定时观察蝎子的活动情况,并具体记录蝎子的饮食、蜕皮、产子、病虫害及死亡情况,注重气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经常打扫残食及蝎粪,保持蝎场清洁卫生,以利于提高人工养蝎的成活率。

沂蒙全蝎因具有药用、保健等作用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掌握好科学的饲养技术,加强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有效提高沂蒙全蝎的养殖效益。

8. 养蝎蝎子技术资料

我们都知道蝎子它是一种毒物,但同时它也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药材,它的药用价值极高,其次就是蝎子的营养价值也是比较高的,它有解毒、止痛等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毒攻毒,其次就是它还能治疗肝癌、肠癌等,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但蝎子的养殖并不是那么的简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蝎子养殖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

1、环境

蝎子虽是毒物但并不代表随便什么样的环境中它都能生存,它非常的怕光照,所以我们在一些电视情节中阴暗的地方看到蝎子的出现,所以在修建养殖场的时候我们要主要选择光照不是很强的地方,其次就是排水要好,还有就是蝎子它很容易受惊,所以要选在比较安静的地方进行养殖,不然会将蝎子惊跑,如果是母蝎子在产卵时受惊,那么会直接导致停产,所以养殖的环境一定要安排妥当。

2

2、温度

蝎子对温度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适合蝎子生长的温度通常是二十到二十五度左右,但是蝎子养殖的温度是很难控制的,尤其是养殖的场地越小温度越难把控,现在大多数的蝎子养殖场还是通过炉子来进行温度管理,但是炉子加热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通常我们在修建养殖场的时候会修建两个炉子进行合理控温,这样才能是温度维持在同一个范围之内。

3

3、湿度

很多样子蝎子的朋友往往会忽略了养殖场的湿度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的南方,一年四季的湿度都是比较大的,尽管很多的专家说养殖室就是需要高温高湿,这样蝎子长的比较快,其实事实是有一定差距的,通常情况下养殖场中湿度最好是保持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即可,如果不注意湿度的管理,到时蝎子会引发很多的疾病。

4

4、密度

养殖的密度也会一般能影响蝎子养殖的成功与否,很多的人觉得养的越多那么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蝎子它是一种攻击力比较大的动物,养殖的密度过大的话,尽管你喂养的饲料足量都会发生争斗问题,使蝎子受伤。养殖的密度最好是控制在每只蝎子至少还有一定的活动范围的密度为宜。

5

5、饲料

蝎子它对饲料的要求比较高,幼蝎子的营养更不上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喜爱你想,同时生长的速度极为缓慢,而成年的母蝎子营养不良则会影响产卵。饲料主要是以一些其他的虫子为食,其次就是辅助性的投喂一些专门针对蝎子生长的饲料,同时要注意的是喂养的时间、喂养的用量以及喂养的次数,一般来说是每天投喂三到四次,每次的用量必须要让蝎子吃饱,在每天的早中晚分别进行喂养。

6

6、管理

蝎子的管理部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防止蝎子逃跑,所以我们要在养殖场中做好防逃跑的防护措施,其次就是要注意养殖场中的卫生环境,不定期的进行卫生清理,还有就是要保持养殖场中的空气流通,最后就是蝎子也有很多的病虫害,要不定时的给它们进行疫苗管理。

9. 蝎子人工养殖技术

一、就近引种

由于不同地区的温度、土壤等环境因素不同,如果引种的距离跨度太大,蝎子水土不服,引起死亡。因此如果是初次养蝎,一定要到就近的蝎场去引种。

二、少惊吓

蝎子虽然有着威力十足的尾巴,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胆小的动物,如果经常翻动蝎子的窝,会让它受到惊吓,这样蝎子会四处乱窜还会不归窝,最后会不吃不喝的死去。

三、食物要新鲜

蝎子有互相残食的习性,其实这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如果能给蝎子提供新鲜鲜活的昆虫,蝎子就很少出现互相残食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先解决好饲料问题。

四、孕期护理

蝎子通常会在盛夏季节产仔,如果这时候还把公母蝎混养在一起,母蝎会因为找不到安静的地方生产而流产,而且公蝎还会把刚生产的小蝎吃掉,所以孕蝎产仔时一定要单独饲养,保持安静。

五、产期护理

母蝎生产过后,小蝎需要爬到母蝎背上待上一段时间,直到第一次脱壳后才能正常下地生存。如让母蝎和仔蝎呆在一起10多天,又不供应饲料和水,母蝎饿了、渴了,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仔蝎吃掉。

六、幼蝎的饲养

幼蝎在经历过第一次脱皮后会从母蝎身上下来,此时幼蝎的食欲会大涨,每天需要吃掉一只小昆虫,但由于幼蝎的自我捕食能力很弱,如果喂得饲料过大,幼蝎无法杀死的话,幼蝎便会互相残食。如果没有足够的小黄粉虫或其它小昆虫,幼蝎是很难长成成蝎的。

七、母仔分离

在仔蝎处于28℃一35℃的温度条件下,8天左右开始在母背上蜕第一次皮,蜕皮后爬下母背开始活动,这时小蝎全身呈乳白色,10小时以后开始变为粉红色,最后变成褐红色。母蝎和仔蝎此时都食欲大振,应当立即进行人工分离。具体做法是:先把产仔后的母歇夹出放到原来的成蝎池内和公蝎混放一起并加强饲养,使其尽早吃肥恢复体质后并提前交配,然后再把瓶内的小蝎子连同沙土一起轻轻倒到入小蝎池内进行饲养。这样分离出的仔蝎基本上是无一伤亡。

八、防逃措施

虽然蝎子不能飞,但是它的爬行能力很强,无论采取何种饲养方式,都要在四周用宽边透明胶或玻璃条或塑料布围好贴好,不能让蝎子趁机跑掉。

九、防止水浸

蝎子的呼吸和生殖系统都在身体的下部,因此千万不能水浸,平时加水要选在白天,加水一次不要太多,泥土有些湿润就行。给蝎子提供饮用水,用小盘盛几块吸水海绵或棉花就行,一般一周换一次新水即可,不要长期让蝎子喝到变质的水,否则蝎子会病死。

十、防鼠害

蝎子由于本身有毒,因此敌害不多,但如果冬季蝎子处于冬眠状态,它对老鼠基本上是没有抵御能力的;夏天老鼠同样也会会抢吃黄粉虫或地鳖虫等饲料。因此一定要做好防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