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树底下可以栽种什么经济作物?

养殖吧 2023-07-30 23:53 编辑:admin 202阅读

葡萄树底下可以栽种什么经济作物?

葡萄树底下可以栽种草莓。

葡萄行间套种草莓,收入高、效益好,是发展葡萄园立体种植的一条好门路。其优点:

一是可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草莓结果早,产量高能以短补长;

二是草莓和葡萄栽种时间基本相同,但草莓成熟早,在葡萄开花前可基本完成收获,两者需水、肥可错开;

三是葡萄修剪较重、发芽较晚,不影响草莓通风、透光,而草莓也有一定耐阴性;四是草莓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怕高温曝晒,种在葡萄行间遮阴越夏条件较理想,可提高产量和品质。

套种草莓栽种技术:

1、选好良种。选丰产耐寒、生长势旺、品质好、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草莓品种。

2、选地整畦。葡萄园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的肥沃黑土或沙壤或壤土。在两行葡萄之间整成宽1.2米,高20厘米,两侧呈沟状,沟深20厘米,沟底宽30厘米的草莓种植畦。

3、合理套种。草莓可在春秋定植;葡萄宜在春季定植,即地温稳定在8—12℃时就可移苗定植。草莓按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栽4行,每667平方米保苗3300株;葡萄行距4米,株距2米,每667平方米保苗900株。种植葡萄和草莓时,都应选择阴雨天或雨前栽植成活率高。草莓宜浅栽,葡萄可适当栽深些,栽后压实,浇足定苗水,遇干旱须连续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促成活。

4、施肥水管。种植前园地要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000公斤,氮肥15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20公斤。同时,每年须进行1—2次追肥,第一次在开花前进行,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10—15公斤,结合中耕锄草培土;第二次在7月末进行,并结合用0.2%的尿素液进行叶面追肥,以达到促苗、促花、促果的目的。科学管水促苗健壮生长,梅雨天要注意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高温干旱季节要进行灌溉护苗。

5、搭架引蔓。葡萄架可采用南北方向的“单立式”或“双立式”篱架。葡萄栽在篱架的两侧,引导它向东生长,篱架高1.5—2米,用铁丝拉4—7条横道。第一道横铁丝离地面25厘米,再往上每道相距35厘米。其它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同一般大田。

宁夏罗山:旱海中的“绿洲”

1936年,斯诺在宁夏同心县采访期间,在罗山东麓的预旺堡拍下了这张被命名为“抗战之声”的小号手照片。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979年三联书店版《西行漫记》封面。资料图片

罗山东麓的下马关城遗址。李鹏摄/光明图片

罗山脚下的亘古荒漠如今已变成万亩良田。红寺堡区委宣传部供图

肉牛养殖成为罗山西麓红寺堡区的支柱产业,图为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海小荣在喂牛。本报记者 王建宏摄/光明图片

乔文生操持着罗山脚下的葡萄园。本报记者 王建宏摄/光明图片

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种质资源监测调查。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罗山戴帽”的奇特景致。丁半农摄/光明图片

中华大地,峰峦无数。以“罗山”为名的,就有好几个,且知名度都不算高。

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也有一座低调内敛的“罗山”。

罗山与贺兰山、六盘山一起,并称“三山”,但即使在宁夏,真正去过罗山、了解罗山的人也不多。这与罗山全境属自然保护区有关。

贺兰山往东,宁夏中部的中宁、同心、盐池一带地势平缓,少有高山,如果你正好看到一座山像倒扣的“贝壳”,孤零零挺立在一片塬上,那就是罗山了。

单从体量上看,罗山算是个“微缩版”。其由大罗山和小罗山组成,大罗山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7.5公里,主峰海拔2624.5米,小罗山西北至东南向长20公里、东北至西南向宽8公里,主峰高2201米。

“小”与“大”从来都是辩证的,小体量的罗山,分量却不轻。

自东南而来的暖湿气流沿着缓坡丘陵、戈壁荒漠一路西行,迎面碰上一个“螺”一样的突兀山体,气流被迅速抬升1065米,遇冷凝结,加之茂盛林木形成的小气候影响,便有了“一年七十二场巡山雨”的气象奇观。

“罗山戴帽,大雨来到,长工睡觉。”当地民谚中的“罗山戴帽”,说的就是云山雾罩、环绕山体的景象――这在三大沙漠包围中的旱海地带,极为罕见。

在宁夏中部,年平均降雨量只有200毫米,而罗山降雨量则是这个数字的2倍。

可以说,罗山就是西北焦渴大地上一个集雨的“盆”,捕捉了数千公里外海洋上的水汽。这些降水大部分补给到山中的基岩裂隙,并在一些地方涌出,形成泉眼45处。

从卫星地图上看,罗山在褐黄的西北大地上如一个绿色的“大脚印”。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地标,罗山既是一个自然“绿岛”,也是同纬度上的生命“方舟”,活化传承着418种高等植物、221种脊椎动物和1008种无脊椎动物的遗传基因,这在区域生态演替研究中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

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洪积扇荒漠草原、灌丛草地,针阔混交、山地森林,针叶纯林、高山草甸……丰茂的植物资源,使“罗山叠翠”自古便是宁夏大地上的著名景致。

为欣赏“罗山叠翠”的美景,朱元璋第十六个儿子庆靖王朱旃,在罗山脚下的王府南门城上修了一座“拥翠楼”。这位从16岁到宁夏就藩的藩王,在山下的韦州城住了9年后,奉命迁居到当时的宁夏城(今银川)。朱旃一直割舍不下罗山,多次向皇帝上书要求迁回韦州城,但未得准许,只允每年夏天回山脚下小住。

“构亭高在古城端,拥翠万山还。四面轩窗高启,关河千里平看。珠帘画栋,金铺文础,与问平安,记得当年雨霁,常时坐对西山。”朱旃对罗山情有独钟,以至于将长眠之所也选在了罗山脚下。与他同眠于明王陵墓群的,还有庆康王等九世亲王,真宁王、安化王等诸王以及嫔妃们。墓群原有“墓疙瘩”72座,遗憾的是大部分遭到了破坏。

在明代,罗山一带是明王朝与元朝残余势力的对峙地带。下马关,明朝“九边”之一固原镇的重要关隘,建于万历五年。宁夏府总兵与固原总兵至同心一带换防时,常在此地休息,下马关由此得名。

1936年8月,埃德加・斯诺结束了在陕北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采访后,来到了下马关一带采访西征红军指战员,在这里走访的一个月时间里,完成了《西行漫记》的近三分之一内容,并在预旺堡的城墙上拍下了这本纪实文学封面上的经典照片――“小号手”(即“抗战之声”)。

2021年6月,考古人员的系统调查,将罗山地区有人类活动的 历史 提早到距今1万年以前。

然而,随着后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级不断提升,人为活动给罗山周边的生态带来巨大影响。到了近代,罗山西麓已是一片荒漠戈壁。

乔文生2000年前一直生活在罗山脚下的关口村。“那时候,实在太困难了。只有挖些野生甘草能挣点钱,春天挖一个月,秋天挖一个月。要不就是养羊,最多的时候养了200多只。”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看来,“过去的生存方式,对生态都是一种破坏。”

新世纪以来,随着红寺堡易地扶贫移民开发区的建设,乔文生和村里人一起搬到了距罗山约10公里的中圈塘村,在政府引导支持下,用扬黄工程引来的黄河水种起了酿酒葡萄。

“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元代诗人马祖常《灵州》一诗中描述的景致得以再现。

如今,罗山西麓,大片戈壁荒原变成23万移民的美丽家园,10万亩酿酒葡萄已成为西北绿色屏障的一部分。

乔文生搬离了罗山,他家的羊圈、庄院都还给了自然,成为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近年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为宁夏的重要使命。包括罗山在内的“三山”,作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单元,其构筑西北、华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屏障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高度重视。

按照罗山生态区域向四周延展的目标要求,宁夏编制印发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除了自然保护区,还设置了生态关联区、生态延伸区。

也许不远,当我们再次翻开卫星地图,那个绿色的“大脚印”周边,已是“绿肥黄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