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浆草 日珥

养殖吧 2023-05-13 06:52 编辑:admin 141阅读

一、什么是日珥?日珥有什么特点?

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日珥是突出在日面边缘外面色球层, 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它们比太阳圆面暗弱得多,在一般情况下被日晕(即地球大气所散射的太阳光)淹没,不能直接看到。因此必须使用太阳分光仪、单色光观测镜等仪器,或者在日全食时才能观测到。日珥出现时,大气层的色球酷似燃烧着的草原,玫瑰红色的舌状气体如烈火升腾,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如浮云,有的似拱桥,有的像喷泉,有的酷似团团草丛,有的美如节日礼花,而整体看来它们的形状恰似贴附在太阳边缘的耳环,由此得名为“日珥”。

二、日珥迷信说法?

日珥,俗称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阳光通过云层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形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日晕的出现,一般预示着天气要变,所以民间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意思是说:出现日晕的话,到了晚上三更半夜将有雨;出现月晕的话,明天中午会有风。

在古代由于不能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认为出现日晕、日食、月食等是一种不祥之兆,预示着可能会发生灾害,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三、日珥日冕层吗?

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

光斑、临边昏暗、米粒组织等现象也发生于光球层。暗条、日珥、谱斑(太阳耀斑)位于色球层。太阳风是在日冕层形成并发射出去的。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太阳色球层,太阳风从太阳核反应区内刮出,遍布内、外太阳系。太阳的自转搅动磁场,导致太阳表面温度不均,形成太阳黑子,太阳黑子中伸出由磁力线构成的日珥,日珥的相互撞击形成耀斑,抛出带电粒子。太阳风从太阳冕洞中刮出。

四、quark 日珥镜原理?

专门用于观察日珥的望远镜。因为地球白天亮度很大,所以不能在正常情况下看见低亮度的日珥,所以观察日珥的望远镜都是放在太空看的。

五、日珥镜使用方法?

日珥镜使用时先望远镜左右目镜的正负屈光度刻度调整至O刻度,双手分别握持望远镜的左右镜身,搜寻远处目

六、日珥分别分布在哪里?

日珥在太阳南、北两半球不同纬度处都可能出现,但在每一半球都主要集中于两个纬度区域,而以低纬度区为主。

低纬区日珥的分布与黑子的分布相似,按11年太阳活动周不断漂移。在活动周开始时,日珥发生在30度至40度范围内,然后逐渐移向赤道,在活动周结束时所处的纬度平均约为17度。高纬度区的日珥并不漂移,都在45度至50度范围内。日珥的数目和面积都与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有关,随黑子相对数而变化。但变化幅度没有黑子相对数那样大。日珥的上升高度约几万千米,大的日珥可高于太阳表面几十万千米,一般长约20万千米,个别的可达150万千米。日珥的亮度要比太阳光球层暗弱得多,所以平时不能用肉眼观测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直接看到。日珥是非常奇特的太阳活动现象,其温度在4726摄氏度至7726摄氏度之间,大多数日珥物质升到一定高度后,慢慢地降落到太阳表面上,但也有一些日珥物质漂浮在温度高达199万摄氏度的日冕低层,即不降落,也不瓦解,就像炉火熊熊的炼钢炉内居然有一块不化的冰一样奇怪。而且,日珥物质的密度比日冕高出1000倍至10000倍,两者居然能共存几个月,实在令人费解。科学家的解释 有科学家解释,太阳磁场具有隔热作用,它包裹住日珥,使两者无法进行热量交换。但是,人们发现,有些日珥并非是从大气层的低层喷射上去的,而是在日冕高温层中“凝结”出来,而有些日珥还在顷刻间就烧完乃至全无踪影,这种凝结现象和突变现象让人无法解释。此外,空无一物的日冕怎么会突然出现日珥呢?据计算,全部日冕的物质也不够凝结成几个大日珥的,它们很可能是取自色球的物质。但这些猜测尚未得到证实,所以关于日珥的一切还是个谜。日珥分布

七、日珥发生在日冕层吗?

色球层 日珥是发生在色球层的太阳活动,它就像太阳面上的“耳环”一样。它们比太阳圆面暗得多,一般情况下会直接被日晕淹没,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只有使用太阳光分仪、单色光观测镜等仪器或者在日全食的时候才可以看见。

比较大的日珥会有高于太阳面几十万千米,还有很多的针状体的高温等离子小日珥,针状体

八、为什么说日珥在日冕?

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太阳本身有着数不清的谜,日珥之谜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发生日全食时,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色球层中不时有巨大的气柱腾空而起,像一个个鲜红的火舌,这就是日珥。

早在几百年前人们就观测到了日珥。1239年,天文学家在观测日全食时就观测到了日珥,并称其为“燃烧洞”;1733年观测日珥时,将其称作“红火焰”;1824年观测日珥时,日珥又被想象成太阳上的山脉。1868年,法国的让桑和英国的劳基尔分别引进了光谱技术,人们对日珥的外形才有了明确的认识。

日珥一般长达20万千米,厚约5000千米,其腾空高度可达几万到几十万千米,甚至百万千米以上,日珥可分为三类:宁静日珥、活动日珥和爆发日珥。

宁静日珥喷发速度达每秒10多千米,能存在几个月之久;而爆发日珥的喷射速度每秒钟可达几百千米,但存在时间极短。

由于日珥腾空高度有时达数百万千米,实际上它已进入日冕层。

日冕层的温度极高,甚至可达100万摄氏度以上,日珥的温度也很高,在1万摄氏度左右。

它们不仅温度差别悬殊,密度差别也很大,日珥的密度是日冕的几千倍,令人奇怪的是,当日珥冲入日冕层时,既不坠落,也不消融,而是能和平相处在一起。

有科学家解释,太阳磁场具有隔热作用,它包裹住日珥,使两者无法进行热量交换。

但是,人们发现,有些日珥并非是从大气层的低层喷射上去的,而是在日冕高温层中“凝结”出来的,而有些日珥还在顷刻间就烧完乃至全无踪影,这种凝结现象和突变现象让人无法解释。 此外,空天一物的日冕怎么会突然出现日珥呢?

据计算,全部日冕的物质也不够凝结成几个大日珥,它们很可能是取自色球的物质。

但这些猜测尚未得到证实,关于日珥的一切还是个谜。

九、日冕日珥日环有何区别?

一、观测不同

1、日珥:必须使用太阳分光仪、单色光观测镜等仪器,或者在日全食时才能观测到。

2、日冕:日冕辐射的波段范围很广,从X射线、可见光到波长很长的射电波,因此必须采用不同的仪器进行观测。通过X射线或远紫外线照片,可以看到日冕中有大片不规则的暗黑区域,这称为冕洞。

二、结构不同

1、日珥:在结构上,它们显示出巨大的差异。静止日珥在太阳高纬度处可延续数月,典型的可达40000千米高、200000千米长。活动日珥相对来说存在时间较短,并且可在几分钟内改变形状。

2、日冕:日冕的精细结构有:冕流和极羽、冕洞、日冕凝聚区等。日冕的结构一般随时间缓慢地变化。人们认为,观测到的不同结构可能是同一结构在不同时期的表象。

三、特点不同

1、日珥:比太阳圆面暗弱得多,在一般情况下被日晕(即地球大气所散射的太阳光)淹没,不能直接看到。

2、日冕:其形状随太阳活动大小而变化。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的形状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则呈椭圆形。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一种天文现象。 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近,月影本影能到达地面,则本影下的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十、日珥在太阳大气层哪个地位?

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

日珥是通常发生在色球层的,它像是太阳面的“耳环"一样。大的日珥高于日面几十万千米,还有无数被称为针状体的高温等离子小日珥,针状体高9000多千米,宽约1000千米,平均寿命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