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品种的蝗虫好养殖,效益最大
现在养殖的大多为东亚飞蝗。
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昆虫,据统计蝗科总共有 223个属,859个品种,东亚飞蝗是其中较优良的可食品种之一。
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人工繁育的情况下山东各地可生长三代。东亚飞蝗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适应性强,从孵化到幼蝗大约要7-15天,再经35天的饲养过程即可为成虫,从卵到出售50天左右,所以时间短,回报快。饲养成虫一万只可达40斤左右,按目前的市场价格15—25元一斤,其经济效益是很可观的,并且购种只一次。自繁数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多年饲养,不断创利,一只雌蝗一生可产卵60—120多粒。飞蝗之所以受人青睐,是由于它肉质松软,鲜嫩,营养丰富,经专家分析测定: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
量77%,此外还富含钙、磷、铁、铜、锰、维生素A、B和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
据『本草纲目』记载,蝗虫单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咳嗽、气短、破伤风、麻疹不出、发热、哮喘、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降压减肥、滋补强壮、健脾益胃的保健功能。
中华角剑蝗养殖技术
中华剑角蝗,又名中华蚱蜢、东亚蚱蜢。成虫体长30—81毫米,绿色或褐色。体形细长,头圆锥状。中华剑角蝗,学名:Acrida cinerea。又名中华蚱蜢、东亚蚱蜢。直翅目、剑角蝗科昆虫。
雄性 体型中等,头顶宽短,顶钝。眼间距宽度为触角间颜面隆起宽的1.5—2倍。头侧窝明显,宽平,具粗大刻点,在头顶顶端相距较远。颜面侧观向后倾斜,颜面隆起较宽平,在触角基部间的宽度,约等于触角第一节宽度的3倍。复眼小,卵形,复眼纵径为横径的1.5—1.6倍,而与眼下沟等长或略长于眼下沟。触角丝状,到达前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宽平,侧隆线间最宽处颇大于最狭处;沟前区长度大于沟后区。前翅发达,超过后足股节顶端,翅顶宽圆。前翅肘脉域宽,其最宽处为中脉域最狭处的5倍。后足股节下膝侧片顶端圆形。肛上板长三角形,侧缘中部向上卷起;下生殖板锥形;阳具基背片冠状突向上突起,桥部平浅。
雌性 体型较雄性大,较粗壮。头顶钝而宽短。头侧窝宽平,具大刻点。颜面隆起较宽,在触角基部的宽度,约等于触角第一节宽度的4倍,颜面隆起在中单眼之下消失。触角丝状,不到达前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后横沟较直,中部略向前突出。前翅略超过后足股节的中部,翅顶狭圆;亚前缘脉域中部较宽,肘脉域宽,约为中脉域宽的两倍。产卵瓣粗短。
体色 体暗黄褐色。前胸背板侧隆线处具淡色纵纹。后翅几乎全部为黑褐色。后足股节内下侧红色。内侧具三个黑色横斑,外侧具明显淡色膝前环,膝部黑色。后足胫节红色,基部黑色,近基部具淡色环。
体长:♂24—28mm,♀30—39mm;前胸背板:♂6.6—6.8mm,♀8.0—8.2mm;
前翅:♂24—27mm,♀15—19mm;后足股节:♂17—20mm,♀20—2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