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蜜蜂蜂箱尺寸?
十框标准蜂箱为意蜂标准蜂箱又称郎氏蜂箱、标准蜂箱,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为普遍的蜂箱,是由箱盖、副盖、巢箱和继箱、箱底、巢门档、巢枢、隔板和阐板、隔王板等部分构成的。 (1)箱盖。又称大盖,由15~20毫米厚的木板制成框架,框架上钉厚15毫米的顶板,框架高75毫米,箱盖内围长516毫米,宽430毫米。 (2)副盖。是用几块木板拼成,板厚10毫米,长、宽和箱身的外围尺寸相同,即 487毫米×424毫米。副盖的四周也可做成木框,中间以铁纱网代替木板,制成铁纱副盖。 (3)巢箱。箱身四壁各厚22毫米,内围尺寸为长465毫米,宽380毫米,高245毫米。 (4)继箱。四壁各厚22毫米,内围尺寸为长465毫米,宽380毫米,高243毫米。 (5)箱底。活动箱底用左、右、后三块底沿和若干箱底板制成;底沿高都是54 毫米,箱底板厚22毫米。箱底两面深浅不同:一面底沿高22毫米,供夏季或炎热时用;一面底沿高10毫米,供冬季和天气不热时用。箱底长590毫米,宽424毫米。 (6)巢门档。采用活动箱底时,巢门档是22毫米 × 22毫米的方条木。方条木的一面上开有高9毫米、宽165毫米的大巢门;另一面开有高8毫米、宽50毫米的小巢门。采用固定箱底时,巢门档为厚10毫米、高10毫米、长380毫米的木板条。 (7)巢枢。是支撑、固定巢脾的长方形框架。巢框的外形尺寸为长448毫米,高232毫米。内围尺寸为长428毫米,高202毫米。巢框上梁长480毫米,宽27毫米,厚20毫米。装上两侧条后,两端留有长16毫米、宽20 毫米、厚10毫米的框耳。 (8)隔板。用一块或几块薄板制成,厚10毫米,长宽和巢框相同。
二、一般蜂箱的尺寸规格是多少?
中蜂标准箱是由具有10个巢框的巢箱、10个继箱框的浅继箱、副盖、箱盖等组成。
巢箱:内围长440毫米,宽370毫米,高270毫米,板厚20毫米。
巢框:外围长420毫米,高250毫米。上梁宽25毫米,厚20毫米,长456毫米,框耳长28毫米。边条长240毫米,宽25毫米,厚10毫米。下梁长400毫米,宽15毫米,厚10毫米。
浅继箱和继箱框:内围长440毫米,宽370毫米,高135毫米,板厚20毫米。浅继箱框外围长420毫米,高125毫米。上梁厚15毫米,长456毫米,宽25毫米。
副盖:分板盖和铁纱盖两种,大小与箱体外围尺寸一致。
箱盖:内围长490毫米,宽420毫米,边高85毫米,板厚15毫米。
三、养蜜蜂多大的箱子好?
养蜜蜂一般是25x25x10厘米的箱子好。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格子箱每层长宽高为25x25x10,一共5层,总高50厘米。不过最好根据地方确定尺寸,比如说长江以北建议长宽30厘米的内空,长江以南建议长宽25厘米的内空。如果是强群的话,可以增加到35厘米的内空。
四、养蜂蜂箱,格子箱的制作尺寸?
一、格子箱养蜂最佳尺寸
1、方型格子箱板厚2厘米左右,脾中心距为3.4厘米,那么内空尺寸长×宽就为20.5厘米×20.5厘米、24厘米×24厘米或者27.5厘米×27.5厘米,每层的高为8-12厘米,分5-6层左右比较好。
2、养蜂的格子箱口径不要过大,每层的高度不要过高,口径太大会导致蜜蜂造脾不满格子,每层高度太高割蜜的时候容易割到蜂。
3、养殖蜜蜂在春季的管理非常重要,春天是蜜蜂生产繁殖期,所以要做好春季的管理,主要就是要给蜜蜂供给充足饲料,加强巡查,发现蜜蜂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4、春季蜜蜂管理要注意加强保暖,还要防止蜂螨,发现蜜蜂出现蜂螨,每半个月要掏出死蜂,如果发现有蜂脾残渣堆积,要及时开盖检查,一般这种情况是有老鼠,需要及时更换被老鼠咬坏的蜂脾。
5、在春天的时候,蜜蜂飞出的越多就说明蜂群越健康,如果蜂箱很少有蜜蜂飞出,应该及时处理,选择天气状况比较良好,温度在8℃以上的中午开箱检查。
五、中蜂蜂箱怎么做尺寸比较合适?
1、FWF型中蜂蜂箱
这种中蜂箱底箱内围尺寸为336×400×235(长×宽×高)mm,继箱内围尺寸为336×400×210(长×宽×高)mm;每个箱体可容巢框12个,巢框内围尺寸为300×175(宽×高)mm。采用这种蜂箱中蜂可双群同箱继箱饲养、采蜜和产浆。
2、GN式中蜂箱
其底箱内围尺寸为 330×400 ×182(长×宽×高)mm,继箱内围尺寸为 330×400×157(长×宽×高)mm;巢框10个,巢框内围尺寸为290×132(宽×高)mm。采用这种蜂箱中蜂可继箱饲养、采蜜和产浆。
3、从化式中蜂箱
其长 402mm、宽10mm、厚 7mm,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或是把蜂路间隔成10mm,或是把蜂路间隔成 7mm。采用蜂路条把框间蜂路的上部封住,冷天有利保温,夏天有利保湿。
4、高仄式中蜂箱
巢框呈高窄型,内宽 244mm、高为 309mm。其上、下梁均采用较薄的木条制成;侧条上部扩大至33mm,提供蜂路自动间隔装置。
目前,我国虽有多种中蜂箱出现,但大多数中蜂仍采用朗氏十框蜂箱饲养。
由于朗氏蜂箱是西方蜜蜂蜂箱,饲养中蜂,其容积和脾面都过大,中蜂难以布满脾面保温,越冬和早春蜂群往往保温不良,导致越冬期间死亡率高,早春弱小蜂群发展缓慢。
5、中华蜜蜂十框蜂箱
内围长440毫米,宽370毫米,高270毫米,板厚20毫米。两侧壁后下方各有3。5个圆孔巢门。前后壁内面中央开有宽12毫米、深3毫米的浅槽,供闸板插入。
前壁下沿有两个长120毫米、宽20毫米的缺口,前壁前面插入一块长386毫米、高50毫米、厚15毫米的巢门板;该板一边开10个圆孔巢门,另一边开两个各长60毫米、高10毫米的舌形活动巢门。
六、蜂箱的标准尺寸是多少?
1巢箱:内围长440mm、宽370mm、高270mm、板厚20mm,前后壁内面中央留有宽12mm、深3mm的浅槽,前壁下沿有两个长120mm、宽20mm的缺口,箱体外围上沿加保护条。
2、巢框:巢框外围长420mm、高250mm,上梁长456mm、宽25mm、厚20mm。
七、蜜蜂的蜂箱标准尺寸是多少?
中蜂标准蜂箱的尺寸,巢箱内围长要有440毫米、宽370毫米、高270毫米、板厚20毫米,前后壁内面的中央要留有宽12毫米、深3毫米的浅槽,前壁下沿要有两个长在120毫米、宽20毫米的缺口,整个箱体外围上沿加宽到20毫米、高25毫米的保护条。
八、一般蜂箱的尺寸是多大?
巢箱内围长440毫米、宽370毫米、高270毫米、板厚20毫米,前后壁内面中央留有宽12毫米、深3毫米的浅槽,前壁下沿有两个长120毫米、宽20毫米的缺口,整个箱体外围上沿加宽20毫米、高25毫米的保护条。
九、蜂箱标准尺寸?
各种标准蜂箱的尺寸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地饲养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使用。
1.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的结构和规格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由巢箱、浅继箱、副盖、箱盖组成,各部位的尺寸规格如下:
1.1 巢箱
内围长440mm、宽370mm、高270mm、板厚20mm。两佃(1壁后下方各有3~5个圆孔巢门。前后壁内面中央留有宽12mm、深3mm的浅槽,供隔离板插入。前壁下沿有两个长120mm、宽20mm的缺口,前面插入一块长386mm、高50mm、厚15mm的巢门板,该板一边开10个圆孔巢门,另一边开两个长60mm、高10mm的舌形巢门,后壁上部开有两个80mmXllomm的铁纱 窗,并各有一块100mm宽可左右移动的木板供开闭。整个箱体外 围上沿加保护条,条宽20mm、高25mm。
1.2 巢框
外围长420mm、高250mm。上梁宽25mm、厚20mm、长456mm、框耳长28mm,边条长240mm、宽25mm、厚10mm。下梁长400mm、宽15mm、厚10mm。上梁底面不留巢础沟,隔板的尺寸与巢框外围一致。
1.3 浅继箱
内围高135mm、宽370mm、长440mm、板厚20mm。浅继箱巢框外围长420mm、高125mm。上梁厚15mm、长456mm、宽25mm(各地可根据群势状况灵活采用)。
1.4 副盖
分板盖和铁纱盖二种,大小与箱体外围尺寸一致。板盖由A、B两块组成。
1.5 箱盖
内围长490mm、宽420mm、高85mm、板厚15mm。箱盖里面的四角附钉上一块长40mm、宽和厚均为20mm的木板。或在前后各钉一条长420mm、宽和厚均为20mm的木条。使箱盖浮搁在副盖上。箱盖上面加钉镀锌铁皮或油毡。两侧各有二个长100mm、高20mm的舌形通风口。
2.2 技术要求
a.所用之木材需经干燥处理以防变形。
b.标准蜂箱加工完后应涂以白色油漆。
c.所用木材可用泡桐或类似木材代替。
2.3 箱盖
a.箱盖应平整不得歪曲扭斜。
b.有条件尺量于箱盖上钉牢一层0.30mm厚马口铁板。
c.四个舌形孔对称,舌形巢门应转动灵活。
d.箱帮为榫接,榫头尺寸15X15,顶板及木条用3/2英寸的铁钉钉合。
2.4 副盖
a.木材要经干燥处理,制作平整不得翘曲。
b.去棱角
2.5 纱盖
a.木材应干燥处理。
b.制作平整不可翘曲,四框以铁钉钉合。
c.铁丝网以360×10×10,450×10×10木条用铁钉固定。
2.6 浅继箱巢框
a.巢框放入继箱内,应移动平滑无阻。
b.四框用铁钉钉合。
2.7 浅继箱
a.放置巢框之铁压条用铁钉固定。
2.9 巢箱
a.放置隔板槽应光滑平整。
b.放置纱窗拉板槽应光滑平整。
c.放置巢框之铁压条用铁钉固定。
d.铁丝网用245×15×10,80×15×10的木条及铁钉固定。
e.巢箱榫头尺寸为20×20。
2.10 巢箱巢框
a.巢框放入巢箱内,应移动平滑。
b.四框用铁钉钉合。
2.11 巢门板
a.两舌形孔的活门应转动灵活。
b.巢门板应平整,不得翘曲,保证平滑放入巢箱。
2.12 纱窗拉板
a.倒棱。
b.拉板放入巢箱内应拉动自如。
2.13巢箱隔板
a.倒棱。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中蜂标准箱研究协作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冠煌、段晋宁、吴永中、肖洪良。
本标准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