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和蛐蛐有什么区别

养殖吧 2023-04-25 16:33 编辑:admin 166阅读

蟑螂和蛐蛐有什么区别

一、形态不同

1、蟑螂: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翅平,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前后翅基本等大,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不善飞,能疾走。

2、蛐蛐: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

二、分布

1、蟑螂: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者室内。

2、蛐蛐: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

三、生活习性

1、蟑螂:喜暖爱潮,喜暗怕光,昼伏夜出。有群居的习性,属杂食性昆虫。

2、蛐蛐: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生性孤僻,都是独立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蟑螂 (蜚蠊目昆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蟋蟀 (昆虫纲动物)

形态不同

蟑螂: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翅平,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前后翅基本等大,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不善飞,能疾走。

蛐蛐: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

       

       

分布

蟑螂: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者室内。

蛐蛐: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

       

       

生活习性

蟑螂:喜暖爱潮,喜暗怕光,昼伏夜出。有群居的习性,属杂食性昆虫。

蛐蛐: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生性孤僻,都是独立生活。 拓展资料:

蟑螂(拉丁学名:Blattodea),又称黄嚓、醍h、小强,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是常见的医学昆虫。 蟑螂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最早是由海底的海蝎、螃蟹等节肢动物进化而来。它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室内。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昼伏夜出。

       

       

蛐蛐(学名:Gryllidae),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动物,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今已有1.4亿年的历史。 其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全国各地皆有分布。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蟑螂和蛐蛐有什么区别?可以从三个层面区别哦,一形态不同,二分布不同,三生活习性不同。

据我观察,如果是大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是蟑螂还是蛐蛐儿了;但是如果还是幼虫,那么,蟑螂的脚都是差不多粗细的,蛐蛐儿却有两条明显很粗壮的后肢。

蛐蛐是蟋蟀啊。蟑螂后面是圆的,蛐蛐儿是后面是尖的。

螳螂和蟑螂有啥区别

螳螂和蟑螂主要从生物学种类、体态外观、生活习性、种类和分布情况以及对人们的影响等方面区别。

一、生物学种类

螳螂: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是益虫。

蟑螂: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螳螂目昆虫的总称,是害虫。

二、体态外观

螳螂:身体中型或较大,头部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体呈黄褐色、灰褐色或绿色。胸部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节上生有钩状刺。

蟑螂:体形很小,长约10-15mm,成虫为棕黄色。

三、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螳螂:有些种类是孤雌繁殖,如美国大草螳等。螳螂是肉食性昆虫,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

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它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

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

螳螂的寿命一般是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六至八个月左右.。就算没有头,螳螂还是能存活十天左右。

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

蟑螂 :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我们发现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从煤炭和琥珀中发现的蟑螂,与你家橱柜中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繁衍到今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  

蟑螂善于爬行,会游泳,危机时也可飞行。蟑螂的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的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条件不好,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亡。蟑螂如上的特点,使其数量与日俱增,分布范围日趋扩大,已跃居成为头号家庭害虫。 

蟑螂喜暗怕光,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偶尔可见。一般在黄昏后开始爬出活动、觅食,清晨回窝。温度在24-32℃最为活跃,4℃时完全不能活动。在热带地区,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动。北方地区,冬季有取暖设备的室内,温度适宜,蟑螂可照常活动、繁殖。

多数蟑螂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内,可以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也不易被药剂杀死,条件适宜时即可孵化出幼虫。 

蜘蛛,蝎子,蚂蚁,寄生蝇,寄生性胡蜂,蟾蜍,蜥蜴,鸟类,老鼠等都是蟑螂常见的天敌。 

 四、种类

螳螂: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蟑螂:它们大多数长相都差不多,但是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到有所不同。当前的分类学者将蟑螂分成6000种左右,其中约有50种是害虫。

例如大家所常见的亚洲蟑螂。此外美洲蟑螂(美洲大蠊)、德国蟑螂(德国小蠊)、棕色蟑螂和澳洲蟑螂的分布也十分广泛。我国约有200余种,常见的室内蟑螂有10种左右,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  

五、对人类的影响

螳螂:螳螂可捕食40余种害虫,如蝇、蚊、蝗、蛾蝶类及其幼虫和裸露的蛹、蟋蟀等小型昆虫,蝉、飞蝗、螽斯等大型昆虫。

通过人工反季节培育,可以使人们周年欣赏到螳螂,螳螂也是建设小小动物园、野生昆虫园的良好素材。

蟑螂:生活于野外的蟑螂种类,大多以腐败的有机质或枯枝败叶等为主食;而栖身于屋舍的蟑螂,喜欢淀粉性的食物,在它们爬过的食物上,往往会把所携带的病原生物留下而传播疾病。蟑螂进食时有个坏习惯:边吃、边吐、边排泄,因此污染食物,传播多种疾病,如痢疾、副霍乱、肝炎、结核病、白喉、猩红热、蛔虫病等。 

无论是什么品种的蟑螂,其所传播的病原生物有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肺结核菌、炭疽杆菌、癞病菌等及条虫类、蛔虫类、血吸虫类的卵等等。蟑螂还分泌和排泄出有异臭的物质,使人闻到后感觉恶心甚至呕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螳螂

百度百科-蟑螂

1、种类不同:

(1)螳螂:世界已知螳螂种类有2000多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

(2)蟑螂:分类学者将蟑螂分成6000种左右,其中约有50种是害虫,例如大家所常见的亚洲蟑螂。我国约有200余种,常见的室内蟑螂有10种左右。

2、定位不同:

(1)螳螂: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是一种益虫。

(2)蟑螂:蟑螂是一种重要的卫生害虫,传播疾病。

3、形态不同:

(1)螳螂: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以黄绿色为主;腹部肥大。

(2)蟑螂: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翅平,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前后翅基本等大,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不善飞,能疾走。不完全变态。

4、所属目不同:

(1)螳螂属于螳螂目。

(2)蟑螂属于蜚蠊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螳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蟑螂

螳螂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螳螂体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1年1代,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

螳螂亦称刀螂

螳螂,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螳螂目昆虫的总称。身体中型或较大,头部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体呈黄褐色、灰褐色或绿色。胸部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节上生有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故为益虫。后足的基部具有听器。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鞘中药称“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我国常见的有中华绿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俗称“大刀螂”,体长约8厘米,绿色或黄褐;斑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a)体长5~6.5厘米,灰褐或暗褐色。

蟑螂

⒈〖昆虫〗

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我们发现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从煤炭和琥珀中发现的蟑螂,与你家橱柜中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繁衍到今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

曾经有生物学家根据蟑螂的生态习性下了一个定论: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发生了全球核子大战,在影响区内的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和甚至鱼类等都会消失殆尽,只有蟑螂会继续它们的生活!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人类身体所能忍受的放射量为5rems,一旦总辐射量超过800rems则必死无疑。而德国小蠊可以忍受9000-105000rems,美洲大蠊则达到967500rems!所以即使有核子爆炸蟑螂也可以幸存下来。现在美国政府用来消灭蟑螂一年的费用就达到15亿美元,大约是用在防治艾滋病预算的两倍。

它们大多数长相都差不多,但是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到有所不同。当前的分类学者将蟑螂分成6000种左右,其中约有50种是害虫,例如大家所常见的亚洲蟑螂。此外美洲蟑螂(美洲大蠊)、德国蟑螂(德国小蠊)、棕色蟑螂和澳洲蟑螂的分布也十分广泛。我国约有200余种,常见的室内蟑螂有10种左右,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

德国小蠊,体形很小,长约10-15mm,成虫为棕黄色,是北方地区常见的优势种。除分布于住房之外,在饭店、饮食店、医院及舰船、火车、客机上都是优势种。

美洲大蠊,体形较大,体长约30-40mm,成虫为红褐色,在南方地区为室内优势种,其它地区分布于下水道、暖气沟、厕所、浴室及酿造厂、酱品厂等阴暗潮湿的环境。

蟑螂的学名叫蜚蠊。它有咀嚼式的口器,能啃吃东西。蟑螂的食物非常复杂,从普通食品到擦鞋的刷子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电线胶皮,硬纸板,肥皂,油漆屑,枯叶,纺织品,皮革,头发等等。昆虫学家发现有12种蟑螂可以靠糨糊活一个礼拜,美国蟑螂只喝水可以活一个月,如果没有食物也没有水仍然可以活3个星期。蟑螂在食物短缺或者空间过分拥挤的情况下,会发生同类相残的行为。

蟑螂善于爬行,会游泳,危机时也可飞行。蟑螂的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的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条件不好,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亡。蟑螂如上的特点,使其数量与日俱增,分布范围日趋扩大,已跃居成为头号家庭害虫。

蟑螂喜暗怕光,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偶尔可见。一般在黄昏后开始爬出活动、觅食,清晨回窝。温度在24-32℃最为活跃,4℃时完全不能活动。在热带地区,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动。北方地区,冬季有取暖设备的室内,温度适宜,蟑螂可照常活动、繁殖。多数蟑螂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内,可以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也不易被药剂杀死,条件适宜时即可孵化出幼虫。

蟑螂的繁殖能力很强。雌雄蟑螂交配后,雌蟑螂的尾端便长出一个形如豆荚状的东西就叫卵鞘,卵就产在其中。一只雌虫少则可产10多个、多则可产90多个卵鞘;一个卵鞘中,少则可孵出10只、多则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这同蟑螂种类有关。在美国东部,平均一个房子种居住着一千只以上的蟑螂;而一对德国小蠊,一年只有可以繁殖为十万只后代!蟑螂的卵在卵夹内孵化,大约需要15天的时间。刚孵化出来的蟑螂是乳白色的若虫,没有翅膀。象其它种类的昆虫一样,随着它慢慢长大必须蜕皮。经过3-4次蜕皮之后就可以看到翅芽。德国小蠊需要6-7次蜕皮才能达到性成熟的成虫期,而美洲大蠊则需要10-12次。蟑螂的生长、蜕皮的次数和气候因素,食物的获得都有密切关系。通常这一过程在两个月内完成。

蜘蛛,蝎子,蚂蚁,寄生蝇,寄生性胡蜂,蟾蜍,蜥蜴,鸟类,老鼠等都是蟑螂常见的天敌。

生活于野外的蟑螂种类,大多以腐败的有机质或枯枝败叶等为主食;而栖身于屋舍的蟑螂,喜欢淀粉性的食物,在它们爬过的食物上,往往会把所携带的病原生物留下而传播疾病。蟑螂进食时有个坏习惯:边吃、边吐、边排泄,因此污染食物,传播多种疾病,如痢疾、副霍乱、肝炎、结核病、白喉、猩红热、蛔虫病等。无论是什么品种的蟑螂,其所传播的病原生物有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肺结核菌、炭疽杆菌、癞病菌等及条虫类、蛔虫类、血吸虫类的卵等等。蟑螂还分泌和排泄出有异臭的物质,使人闻到后感觉恶心甚至呕吐。泰国政府宣布,今后不在允许以宠物的名义出售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巨型蟑螂”,也禁止普通个人拥有。

蟑螂个体适中,容易饲养,繁殖能力强,长久以来一直是生物学家喜爱的实验品。

螳螂

螳螂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螳螂体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1年1代,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

--------------------------------------------------------------------------------

螳螂亦称刀螂

螳螂,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螳螂目昆虫的总称。身体中型或较大,头部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体呈黄褐色、灰褐色或绿色。胸部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节上生有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故为益虫。后足的基部具有听器。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鞘中药称“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我国常见的有中华绿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俗称“大刀螂”,体长约8厘米,绿色或黄褐;斑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a)体长5~6.5厘米,灰褐或暗褐色。

蟑螂

⒈〖昆虫〗

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我们发现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从煤炭和琥珀中发现的蟑螂,与你家橱柜中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繁衍到今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

曾经有生物学家根据蟑螂的生态习性下了一个定论: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发生了全球核子大战,在影响区内的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和甚至鱼类等都会消失殆尽,只有蟑螂会继续它们的生活!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人类身体所能忍受的放射量为5rems,一旦总辐射量超过800rems则必死无疑。而德国小蠊可以忍受9000-105000rems,美洲大蠊则达到967500rems!所以即使有核子爆炸蟑螂也可以幸存下来。现在美国政府用来消灭蟑螂一年的费用就达到15亿美元,大约是用在防治艾滋病预算的两倍。

它们大多数长相都差不多,但是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到有所不同。当前的分类学者将蟑螂分成6000种左右,其中约有50种是害虫,例如大家所常见的亚洲蟑螂。此外美洲蟑螂(美洲大蠊)、德国蟑螂(德国小蠊)、棕色蟑螂和澳洲蟑螂的分布也十分广泛。我国约有200余种,常见的室内蟑螂有10种左右,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

德国小蠊,体形很小,长约10-15mm,成虫为棕黄色,是北方地区常见的优势种。除分布于住房之外,在饭店、饮食店、医院及舰船、火车、客机上都是优势种。

美洲大蠊,体形较大,体长约30-40mm,成虫为红褐色,在南方地区为室内优势种,其它地区分布于下水道、暖气沟、厕所、浴室及酿造厂、酱品厂等阴暗潮湿的环境。

蟑螂的学名叫蜚蠊。它有咀嚼式的口器,能啃吃东西。蟑螂的食物非常复杂,从普通食品到擦鞋的刷子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电线胶皮,硬纸板,肥皂,油漆屑,枯叶,纺织品,皮革,头发等等。昆虫学家发现有12种蟑螂可以靠糨糊活一个礼拜,美国蟑螂只喝水可以活一个月,如果没有食物也没有水仍然可以活3个星期。蟑螂在食物短缺或者空间过分拥挤的情况下,会发生同类相残的行为。

蟑螂善于爬行,会游泳,危机时也可飞行。蟑螂的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的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条件不好,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亡。蟑螂如上的特点,使其数量与日俱增,分布范围日趋扩大,已跃居成为头号家庭害虫。

蟑螂喜暗怕光,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偶尔可见。一般在黄昏后开始爬出活动、觅食,清晨回窝。温度在24-32℃最为活跃,4℃时完全不能活动。在热带地区,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动。北方地区,冬季有取暖设备的室内,温度适宜,蟑螂可照常活动、繁殖。多数蟑螂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内,可以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也不易被药剂杀死,条件适宜时即可孵化出幼虫。

蟑螂的繁殖能力很强。雌雄蟑螂交配后,雌蟑螂的尾端便长出一个形如豆荚状的东西就叫卵鞘,卵就产在其中。一只雌虫少则可产10多个、多则可产90多个卵鞘;一个卵鞘中,少则可孵出10只、多则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这同蟑螂种类有关。在美国东部,平均一个房子种居住着一千只以上的蟑螂;而一对德国小蠊,一年只有可以繁殖为十万只后代!蟑螂的卵在卵夹内孵化,大约需要15天的时间。刚孵化出来的蟑螂是乳白色的若虫,没有翅膀。象其它种类的昆虫一样,随着它慢慢长大必须蜕皮。经过3-4次蜕皮之后就可以看到翅芽。德国小蠊需要6-7次蜕皮才能达到性成熟的成虫期,而美洲大蠊则需要10-12次。蟑螂的生长、蜕皮的次数和气候因素,食物的获得都有密切关系。通常这一过程在两个月内完成。

蜘蛛,蝎子,蚂蚁,寄生蝇,寄生性胡蜂,蟾蜍,蜥蜴,鸟类,老鼠等都是蟑螂常见的天敌。

生活于野外的蟑螂种类,大多以腐败的有机质或枯枝败叶等为主食;而栖身于屋舍的蟑螂,喜欢淀粉性的食物,在它们爬过的食物上,往往会把所携带的病原生物留下而传播疾病。蟑螂进食时有个坏习惯:边吃、边吐、边排泄,因此污染食物,传播多种疾病,如痢疾、副霍乱、肝炎、结核病、白喉、猩红热、蛔虫病等。无论是什么品种的蟑螂,其所传播的病原生物有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肺结核菌、炭疽杆菌、癞病菌等及条虫类、蛔虫类、血吸虫类的卵等等。蟑螂还分泌和排泄出有异臭的物质,使人闻到后感觉恶心甚至呕吐。泰国政府宣布,今后不在允许以宠物的名义出售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巨型蟑螂”,也禁止普通个人拥有。

蟑螂个体适中,容易饲养,繁殖能力强,长久以来一直是生物学家喜爱的实验品。

螳螂是益虫,蟑螂是害虫,螳螂在野外常见,一般是绿色的比较多,螳螂前段有两把“砍刀”,\猫警长里的动画有放到;蟑螂棕褐色的比较常见,白色的我也看见过,一般住在一楼都比较常见到的,晚上出来活动的,白天躲在下水道里,你如果想捉它,在空酒瓶里放一滴猪油放在墙上角上,口要贴住墙,要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