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蛙无水养殖方法 牛蛙无水怎么养殖
1、成蛙养殖场地面积也可大些,如各种天然积水池、坑塘、鱼池、杂草丛生的洼地、稻田等,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瓜棚、树荫、庭院的葡萄架下建池,或者空房、猪舍、地下人防设施等进行室内养殖。牛蛙的饲养对水的需要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
2、成蛙的后腿发达有力,不仅善于跳跃,还会掘土打洞,爬墙上树。因此无论室内或室外的养蛙池,都要有防逃设施。牛蛙之善于跳跃,是基于站在可供用力的陆地或其他硬物之上,若在水中,则无用力之处,便无法跳起。因此,为了减少防逃设施的成本,在蛙池周围不留可立足的陆地,水深至少要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以上,则防逃设施只要高出水面50cm左右,或在建池时,池壁高出水面30~40cm,再在池壁上围一圈向内倾斜的纱窗布即可。
3、适于牛蛙生存的水的pH值为68。一般未被严重污染的池塘、江、河、湖泊、溪水等的水源都能满足上述要求。废水、粪便的流人会引起水质腐败,因有机物过多,溶氧不足,尤其晚上氧化分解不充分,会使水体中有机酸蓄积、pH值降低。水体中常常含有硝酸盐、铵盐、硫酸盐、碳酸盐等,构成水体的盐度,盐度主要通过影响水的密度和渗透压对牛蛙产生影响。牛蛙在高盐度的海水和碱水中不能生存。无论是成蛙还是幼蛙在含有1%盐分的水域中都是无法生存的。盐度对蝌蚪和孵化中的卵影响更大。一些农药、化肥等若随雨水流入养蛙池,将会严重威胁蛙的生命。
二、牛蛙怎么养
牛蛙,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动物,学名Rana catesbeiana。独居的水栖蛙,因其叫声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故名牛蛙,为北美最大的蛙类。养殖方法池塘选择 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充足。蛙池建造 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厘米埋入土中,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进、排水口设置在大池的对角,每个池子放4块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并用黑色遮阳网遮阳。苗种放养 放苗前,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进行消毒。清塘消毒后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养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20分钟。放养密度:幼蛙期60~80只/平方米,成蛙期30~40只/平方米。饲养管理 (1)巡池检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每天换水率达到300%,排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发现牛蛙摄食雨活动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2)饲料以浮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水泡湿,促使软化膨胀。日投喂量为在池蛙总量的7%~15%,并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3)分级饲养,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将规格较大的个体分级筛选,把规格相近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塘进行养殖。疾病防治 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泼洒消毒,分池后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挑出隔离饲养,并适时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成蛙养殖场地面积也可大些,如各种天然积水池、坑塘、鱼池、杂草丛生的洼地、稻田等,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瓜棚、树荫、庭院的葡萄架下建池,或者空房、猪舍、地下人防设施等进行室内养殖。牛蛙的饲养对水的需要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
成蛙的后腿发达有力,不仅善于跳跃,还会掘土打洞,爬墙上树。因此无论室内或室外的养蛙池,都要有防逃设施。牛蛙之善于跳跃,是基于站在可供用力的陆地或其他硬物之上,若在水中,则无用力之处,便无法跳起。因此,为了减少防逃设施的成本,在蛙池周围不留可立足的陆地,水深至少要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以上,则防逃设施只要高出水面50cm左右,或在建池时,池壁高出水面30~40cm,再在池壁上围一圈向内倾斜的纱窗布即可。
适于牛蛙生存的水的pH值为6-8。一般未被严重污染的池 塘、江、河、湖泊、溪水等的水源都能满足上述要求。废水、粪便的流人会引起水质腐败,因有机物过多,溶氧不足,尤其晚上氧化分解不充分,会使水体中有机酸蓄积、pH值降低。 水体中常常含有硝酸盐、铵盐、硫酸盐、碳酸盐等,构成水体的盐度,盐度主要通过影响水的密度和渗透压对牛蛙产生影响。牛蛙在高盐度的海水和碱水中不能生存。无论是成蛙还是幼蛙在含有1%盐分的水域中都是无法生存的。盐度对蝌蚪和孵化中的卵影响更大。一些农药、化肥等若随雨水流入养蛙池,将会严重威胁蛙的生命。
来源:百度百科
三、娃娃鱼喂养方法
饵料生物与投喂方法
1.娃娃鱼(大鲵)的饵料生物 大鲵为肉食性动物,在野外娃娃鱼(大鲵)主要捕食螃蟹、蛙类、小鱼虾类等。人工驯养娃娃鱼(大鲵)的饵料生物以鱼块为主。目前,比较经济的饵料生物是白鲢,并适当投喂一些龙虾或青蛙等。
2.饵料生物的形状一般切成长方形,以利于大鲵吞食,因为大鲵胃为长筒形。
3.驯化娃娃鱼(大鲵)摄食的方法 鱼类要除去不可消化的鱼骨、刺、鳍后再进行投喂,并用2%~3%食盐水消毒处理,投喂时要将鱼块切成娃娃鱼(大鲵)适口的大小,块不要过大。刚开始驯食时,用铁丝串在娃娃鱼(大鲵)头口前摆动进行诱食,要多进行几次,一般驯化15天~30天后娃娃鱼(大鲵)会主动摄食。下午5点定时投喂,次日将残饵捡出,防止残饵腐烂变质而污染水质。
4.投喂量与频率 娃娃鱼(大鲵)的摄食量与摄食频率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和季节性变化,应该按照不同个体加以调整和增减。每次投喂量相当于大鲵体重的2%~5%,冬季(水温8℃~10℃)每隔4天~7天投喂1次,春季(水温11℃~18℃)每隔3天~5天投喂1次,夏季(18℃~24℃)每隔2天~3天投喂1次,秋季(15℃~20℃)每隔2天~5天投喂1次。在保证正常投喂的同时,每月要在饵料生物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每次1片,每月2~4次。
养殖条件:在建立娃娃鱼养殖池的时,最好选择遮阴、避光、方便水进出的场所。池子高度最好在1米以上,池子底部最好可以放一些石板形成空隙
观赏鱼只是指那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的鱼类。世界的鱼类,据说有3万-5万种,其中可供观赏的包括海水鱼,淡水鱼有2-3千种,而实际普遍饲养和常见的只有500种左右。
它们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有的来自温带地区,有的来自热带地区。它们有的以色彩绚丽而著称,有的以形状怪异而称奇,有的以稀少名贵而闻名。
在世界观赏鱼市场中,它们通常由三大品系组成,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
观赏鱼主要包括海水鱼、热带鱼、我国金鱼、锦鲤鱼、其它淡水鱼、在分类上依照习惯叫法,分类不一定正确。
热带鱼:包括脂鲤科、鲤科、鱼科、慈鲷科、攀鲈科、鳅科、鲶科等
龙鱼:属热带鱼中的古代鱼类
七彩神仙鱼:本属热带鱼中的慈鲷科
我国金鱼:本属我国的“国粹”,但已在国外培育出许多新品种。
锦鲤鱼:许多国家均有培育,但以日本产的品种最好。
海水鱼:品种极多,能在水族箱中饲养的只有数百种。
其它鱼类:冷水鱼和汽水鱼
金鱼
观赏鱼
金鱼的家化经历了池养和盆养两个阶段,经过数代民间艺人的精心挑选,由最初的单尾金鲫鱼,逐渐发展为双尾、三尾、四尾金鱼,颜色也由单一的红色,逐渐形成红白花、五花、黑色、蓝色、紫色等,体形也由狭长的纺锤形发展为椭圆形、皮球形等,品种也由单一的金鲫鱼,发展为现在丰富多彩的数十个品种,诸如龙睛、朝天龙、水泡、狮头、虎头、绒球、珍珠鳞、鹤顶红等。据史料记载,我国金鱼是在明朝首次传入日本,并于1615-1623年再次传入日本。
日本锦鲤的原始品种为红色鲤鱼,早期也是由我国传入日本的,经过日本人民的精心饲养,逐渐成为现在驰名世界的观赏鱼之一。日本锦鲤的主要品种有红白色、昭和三色、大正三色、秋翠等。
海水鱼
海水观赏鱼主要来自于印度洋、太平洋中的珊瑚礁水域,品种很多体型怪异,体表色彩丰富,极富变化,善于藏匿,具有一种原始古朴神秘的自然美。常见产区有菲律宾、南海、日本、澳大利亚、夏威夷群岛、印度、红海、非洲东海岸等。
热带海水观赏鱼分布极广,它们生活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中,许多海域人迹罕至,还有许多未被人类发现的品种。热带海水观赏鱼是全世界最有发展潜力和前途的观赏鱼类,代表了未来观赏鱼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