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蛙可以养殖吗,怎么养
青蛙是可以养殖的,但是如果想要大量养殖的话,需要办理好证件。需要的证件有养殖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动物防疫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畜牧兽医资格证等等。只要这些证件齐全,就可以大量养殖青蛙的。养殖青蛙首先要准备2个池子,一个产卵池、一个青蛙池,产卵池最好是既温暖又潮湿的,这样能提高繁殖成功率。 一、青蛙可以养殖吗 青蛙可以养殖的,一般家庭饲养是不需要证件的。但是如果想要大量养殖,需要办理养殖证、动物防疫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畜牧兽医资格证、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等,取得这些证件后才可以大量的养殖。
二、青蛙怎么养 1、场地:养殖青蛙需要2个池子,一个是孵化池,一个成蛙池。池子四周最好用水泥,池底保留泥土。池子上面需要用遮阳板盖上,环境最好选择温暖潮湿的地方。
2、喂食:刚孵化的小蝌蚪不需要喂食,大概4天后可以喂熟蛋黄水,每天喂1-2次即可。10天左右可以喂豆浆、豆腐渣、米糠、或鱼粉等,20-30天之后就可以喂红虫、水蚤、蝇蛆等食物。成年以后的青蛙可以吃的食物就比较多,可以喂小鱼、小虾、动物内脏、水蚤、面包虫等。
3、驯养:蝌蚪经过变态期后就会变成青蛙,饲养者可以集中圈养,在水面上设置饵料台,养殖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进食。时间久了它们就会自动上饵料台进食或休息了。
二、青蛙怎样养殖 青蛙如何养殖
1、选择水源充足的地方,在清塘消毒后再引进种蛙,并做好孵化工作,在生长期间合理投喂,并控制好水质,做好防病等措施。
2、场地的选择,青蛙养殖的场地应选在地势较高、水源充足、没有污染的地方。确保水源充足,换水方便,水中不含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水源及池水的ph值应在6.5-8.5。
3、清塘,如果是老池,应清除池底的污物,然后用生石灰(150-200斤/亩)或者漂白粉(60斤/亩)进行清塘。如果是新塘,直接用上述方法清塘。然后检测ph值是否正常。Ph值偏低,可以适量泼洒生石灰,调节ph值;ph值偏高,换几次水,直到ph值正常。
4、解毒,Ph值正常后全池泼洒百乐得(5-8亩/瓶)解毒
5、进水,进水时要特别注意在进水口处放密网,防止敌害生物的幼体进入养殖池。
6、种蛙,种蛙的选择应选用健康的,个体大的,品质优良的亲本,不要在发过病的池里选择种蛙。种蛙产卵的池子需定期进行消毒,每周用香连溶液(1ppm)消毒一次。产卵池水应保持干净,避免泥浆、青苔等导致受精卵缺氧死亡。
7、孵化,孵化池应建在地势较高、水源充足、没有污染的地方。水中不含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池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为好。孵化池应定期消毒,全池泼洒香连溶液(1ppm)或好易洁(1ppm),每天一次。孵化池水应保持一定的流动性,确保水中的溶氧充足。池中受精卵应尽量散开放置,避免受精卵缺氧死亡。遇恶劣气候,池中缺氧时可投撒粒粒氧。
8、四、蝌蚪养殖,肥水,在放蝌蚪前应进行肥水。肥水可使用百乐得(5亩/瓶)+肥。定期调水百乐得+多合素或本草益生素,交替使用,每7-10天使用一次。拌料内服保健公斤饲料拌芪黄素0.5克+果根素2.5毫升+多合素5毫升+多维5克,每半月一次,每次连续投喂5天。定期消毒每5-7天全池泼洒香连溶液(1ppm)。抗应激:遇天气变化前后用应激素(0.2ppm)全池泼洒
9、成蛙养殖,定期消毒:每7-10天全池用香连溶液(1ppm)全池喷洒。定期拌料投喂每公斤饲料拌芪黄素0.5克+果根素2.5克+多维5克+多合素5毫升,每半月一次,每次连续投喂5天。合理投喂饲料:投放的饲料应在40-60分钟吃完为好,宜少量多次,否则容易发生肠胃疾病。高温防暑抗应激。气温在37度以上时,每公斤饲料拌应激素2.5克,每天投喂一次。勤换水:水质变差时及时将池水换掉,以避免有害物质对蛙的伤害。
三、亳州青蛙养殖技术及场地建造有什么注意事项?
亳州青蛙养殖技术:
(1)育苗技术:
① 种蛙选择: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作种用,通常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就会膨胀起来。
② 种蛙放养:种蛙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③ 抱对产卵:种蛙在平均气温达到16~20℃时开始自由抱对,抱对3~4天就会产卵,产卵时间一般会在早上5~6点、中午11点至1点。
④ 卵块采收:青蛙受精卵采集回来后放入到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孵化,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极,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极,必须朝下。
(2)蝌蚪的养殖技术:
① 蝌蚪孵出后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前4~5天一般不食东西,主要是以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第4天卵黄囊消失后开始人工投饵。
② 蝌蚪孵出第5天起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家畜养料或米糠及鱼粉等家畜养料,每天喂1~2次,家畜养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③ 蝌蚪孵出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④ 蝌蚪养殖时如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⑤ 蝌蚪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一阶段时期靠吸收尾部能量,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3)幼蛙的养殖技术:
① 巩固驯养:幼蛙高密度养殖每平方米100~150只,饲养在内壁平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② 诱饵驯食:幼蛙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家畜养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最后过渡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
③ 投料时间:幼蛙投料时间春、秋季在午时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④ 分级饲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分级饲养有利于提高黑斑蛙养殖的经济效益。
(4)成蛙的养殖技术:
① 饵料供应: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为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供应充足的饵料最为关键,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黄粉虫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② 饲养蚯蚓:成蛙在饲养的时候可以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同时适量喂些配合饲料。
③ 分养上市:成蛙在饲养的时候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过短期饲养即成为商品蛙上市。
场地建造的注意事项:
(1)种蛙池: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湿度保持80%。
(2)孵化池: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蝌蚪池: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4)幼蛙池: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关于青蛙的知识延展:
概述:
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种青蛙进化至体内受精,部分会把受精卵排出体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动物学上特指的是黑斑侧褶蛙。青蛙一向被认为是卵生动物,不过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雨林的青蛙能够产下蝌蚪。这种青蛙是全球6000多种青蛙中唯一一种能够“下蝌蚪”的青蛙。
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最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现今最早有跳跃动作的青蛙出现在侏罗纪。因为青蛙是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因此必须栖息於水边。中国的蛙类有130种左右,它们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
形态特征:
青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 3 部分。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可以使它隐藏在草丛中,捉害虫就容易些,也可以保护自己。它的皮肤还可以帮助它呼吸。它的气囊,只有雄蛙有。青蛙用舌头捕食,舌头上有黏液。
(1)头部
青蛙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口宽大,横裂,由上下颌组成。上颌背侧前端有 1 对外鼻孔,外鼻孔外缘具鼻瓣。眼大而突出,生于头的左右两侧,具上、下眼睑;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的瞬膜。当眼睑闭合时,眼球位置有何变动?两眼后各有一圆形鼓膜(蟾蜍的鼓膜较小。在眼和鼓膜的后上方有 1 对椭圆形隆起称耳后腺,即毒腺)。雄蛙口角内后方各有一浅褐色膜襞为声囊,鸣叫时鼓成泡状。
(2)躯干部
鼓膜之后为躯干部。蛙的躯干部短而宽,躯干后端两腿之间,偏背侧有一小孔,为泄殖腔孔。
(3)四肢
前肢短小,由上臂、前臂、腕、掌、指 5 部组成。 4 指,指间无蹼。生殖季节雄蛙第一指基部内侧有一膨大突起,称婚瘤,为抱对之用。后肢长而发达,分为股、胫、跗、跖、趾 5 部。 5 趾,趾间有蹼。在第一趾内侧有一较硬的角质化的距。
栖息环境:
由于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
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青蛙用肺来呼吸,但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一般是夜晚捕食。
生活习性: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有人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 000只。因此,青蛙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应提倡保护。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带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繁殖期间,许多雄蛙常聚到一个共同的区域,高声鸣叫,连续不断,这就是所谓的“哈蟆吵坑”。其实这是雄蛙的一种求偶行为,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结成配偶。配对以后,雌蛙便开始向水中排卵,每次排卵约3 000―6 000粒;与此同时,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精、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经4―5天的孵化发育成为蝌蚪。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以尾游泳,用鳃呼吸,并取食矽藻、绿藻等植物性食物。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之后,蝌蚪变态成为幼蛙,尾部逐渐消失,体长大为缩短,并开始上陆生活,食性也开始转变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从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要三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