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和田鸡有什么区别?
1、青蛙和田鸡的形态区别
青蛙:青蛙的体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很窄,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背面的表皮呈黄绿、深绿或者是灰绿色,表皮比较光滑。
田鸡:田鸡个头长得魁梧壮实,雌性比雄性大,体长可超过12厘米,体重250-500克,皮肤较为粗糙,头部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背部呈黄绿色略带棕色,有十几行纵向排列的肤棱,肤棱间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规则的斑纹,咽部和胸部还有灰棕色斑,前后肢有横斑,趾端尖圆,趾间具全蹼,前肢粗壮,指垫发达,呈灰色,雄蛙具外声囊一对。
2、青蛙和田鸡的繁殖区别
青蛙:青蛙的繁殖期为4-7月,产卵的高潮在4月间,一般在降雨前后和黄昏时开始鸣叫,引诱雌蛙抱对产卵,卵多产于秧田、早稻田或其他静水域中,偶尔也在缓流水中产卵,每1卵块有卵2-3.5千粒,多浮于水面,卵径1.7-2.0毫米,蝌蚪体笨重,尾肌弱,尾鳍发达,尾末端尖圆,约经2个多月完成变态。
田鸡:田鸡的繁殖期为5-8月,冬眠苏醒后,立即进行繁殖活动,在水中进行体外受精,卵孵化后成为蝌蚪,具有一系列适应水中生活的幼体特征,而且随着发育阶段的不同,形态特征也随之而变化,蝌蚪经过变态发育为蛙,然后再转移到陆地生活,生活史包括卵、蝌蚪和蛙三个阶段。
3、青蛙和田鸡的产地区别
青蛙:青蛙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山东、山西、河北、四川、重庆、贵州、福建、广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等地。
田鸡:田鸡的分布范围较广,中国在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台湾、云南、江西、海南、上海、河南、重庆、四川和陕西南部等地均有分布,在国外还见于南亚和东南亚容一带。
4、青蛙和田鸡的食性区别
青蛙:青蛙是杂食性动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只占食谱的7%左右,动物性食物约占食谱的93%,主要食物有稻卷叶虫、稻螟、稻苞虫、粘虫、玉米螟、棉红铃虫、萍灰螟、眉蚊夜蛾、稻眼蝶、稻负泥虫、稻象鼻虫、金龟子、瓢虫、白背飞虱、灰背飞虱、稻黑蝽象、褐背飞虱、稻潜叶蝇、萍摇蚊、果蝇、蚊等。
田鸡:田鸡的食物种类很多,其中主要以鞘翅目昆虫为食,约占食物量的36%,其他包括有蜘蛛、蚯蚓、多足类、虾、蟹、泥鳅以及动物尸体等,令人难以致信的是它还吃泽蛙、黑斑蛙等蛙类和小家鼠,而且它们在虎纹蛙的食物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扩展资料:
青蛙是背部颜色大多青色或有条纹的蛙,田鸡大多数地区是指一种类似于懒蛤蟆的蛙类,叫虎纹蛙,比青蛙要大。虽然它们的习性很相似,但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品种。从价格上来说,青蛙价格低,田鸡价格高。田鸡野生数量要比青蛙少的多,市场价格也高出很多,是目前人工养殖青蛙中的好品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蛙 百度百科-虎纹蛙
青蛙
无尾目(学名:Anura)是属于两栖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这两类动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有的一科中同时包括两种。一般来说,蟾蜍多在陆地生活,因此皮肤多粗糙;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两种体形相似,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
田鸡
虎纹蛙又叫水鸡,田鸡,青鸡,虾蟆,它的个头长得魁梧壮实,鸣声似犬,有“亚洲之蛙”之称。雌性比雄性大,体长可超过12厘米,体重250―500克。皮肤极为粗糙,头部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背部呈黄绿色略带棕色,有十几行纵向排列的肤棱,肤棱间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规则的斑纹,咽部和胸部还有灰棕色斑。前后肢有横斑。由于这些斑纹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趾端尖圆,趾间具全蹼。前肢粗壮,指垫发达,呈灰色。雄蛙具外声囊一对。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田鸡只是青蛙的一个亚种。不是完全一样的。
青蛙是学名,田鸡是俗名! 其实是一个动物,才外蟾蜍也可以叫田鸡, 田鸡是俗名,所以没有那么严格,,不过青蛙就是青蛙,是比较严格的学名称谓
蟾蜍与青蛙的区别
(一)外表不同:
1.蟾蜍就是癞蛤蟆,体表有许多疙瘩,全身灰黑色,腹部白色,体形肥大,背部有疣状突起,有毒囊在头部两侧。蟾蜍多在陆地日子,因此皮肤多粗糙。
2.青蛙皮肤比较光滑,头上有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舌头很长。身体的背上是绿色带有深色条纹,腹部是白色。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脚趾间有蹼。蛙体形较修长,多长于游水。
(二)卵不同:
1.蟾蜍的卵排成串状。
2.青蛙的卵堆成块状。
(三)蝌蚪不同:
1.蟾蜍的蝌蚪呈黑色,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青灰色;其次,蟾蜍蝌蚪身体有些长,尾巴比较短,其颜色比身体稍浅,口在头的前端腹面;蟾蜍蝌蚪经常成群游在一起。
2.青蛙的蝌蚪颜色较浅、身体近似圆形,尾巴很长,口在头的前端。青蛙蝌蚪经常都是单独分散在水里活动。
扩展资料
(一)蟾蜍的生活习性:
1.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皮肤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潜伏隐蔽,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内或陆地潮湿土壤下越冬。停止进食,以体内贮布在肝糖来维持最低的新陈代谢,到翌年气温回升到10~20℃时,才结束冬眠。
2.夜间捕食、活动,以甲虫,蛾类,蜗牛,蝇蛆等为食。人工饲养繁殖比其他蛙类容易。
3.雄性蟾蜍接生员身上,背着许多刚刚产出的蟾蜍卵。它的责任就是保护这些蟾蜍卵不被其他捕食者吃掉。
(二)青蛙的生活习性:
1.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有人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 000只。
2.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带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繁殖期间,许多雄蛙常聚到一个共同的区域,高声鸣叫,连续不断,这就是所谓的“哈蟆吵坑”。其实这是雄蛙的一种求偶行为,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结成配偶。
3.配对以后,雌蛙便开始向水中排卵,每次排卵约3 000―6 000粒;与此同时,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精、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经4―5天的孵化发育成为蝌蚪。
4.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以尾游泳,用鳃呼吸,并取食矽藻、绿藻等植物性食物。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之后,蝌蚪变态成为幼蛙,尾部逐渐消失,体长大为缩短,并开始上陆生活,食性也开始转变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从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蟾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蛙
蟾蜍和青蛙的区别:
1、比较皮肤和体色
青蛙从眼的后方直至后肢的基部有2条纵行的皱褶,呈金黄色或浅棕色。中央有一条浅色纵纹。后肢上有很多横列的黑色斑纹。青蛙背部是褐色或黄绿色,腹面呈白色。蟾蜍皮肤粗糙,全身密布大小不等的疣状突起。背面暗褐色,腹面乳黄色。
2、观察毒腺
蟾蜍有丰富的毒腺,分皮肤腺和耳后腺。皮肤腺分布在躯体的背面,所处的表皮局部增厚成“疣粒”。耳后腺在头侧鼓膜的上方。小心用针刺破耳后腺,就流出乳白色具有毒性的浆液。青蛙是没有毒腺的。
3、观察声囊
雄蛙口角的后面有一对声囊,发声时口腔内气体压进声囊,使它扩大成球状,雌蛙没有声囊。而蟾蜍无论雌雄都没有声囊。
4、比较齿和舌
青蛙上颌边缘有一排细小的上颌齿;在口腔顶部犁骨上也有两排并列横生的瘤状小突起,叫犁骨齿。而蟾蜍的上下颌都没有齿。拉出青蛙的舌,它的舌尖是分叉的;而蟾蜍的舌尖是不分叉的。
5、观察输尿管和泄殖腔的连结
青蛙的2条输尿管分别跟泄殖腔相连,在泄殖腔壁上有2个开口;而蟾蜍的2根输尿管则先合并成一条总输尿管,再进入泄殖腔在泄殖腔壁上只有1个开口。
6、观察输卵管跟泄殖腔的连结
青蛙的2条输卵管也是分别跟泄殖腔相连的;而蟾蜍则是先合并再跟泄殖腔相通的。
7、比较肩带
青蛙的两块上乌喙骨是紧密平行连接而不重叠,不能交错活动,叫做固胸型肩带;而蟾蜍两侧的上乌喙骨则彼此重叠,能交错活动,叫做弧胸型肩带。青蛙两锁骨内端的前方,有一棒形的肩胸骨,在肩胸骨前方还有一半圆形的软骨,这是上胸骨。而蟾蜍是没有这两骨的。
8、比较椎体
青蛙的前7个椎体都呈圆柱形,前端凹入后端凸出,叫做前凹型,而第8个椎体却呈双凹型;而蟾蜍前8个椎骨都是前凹型。
蟾蜍表皮角质化,所以比较耐旱,可以在离水较远的干燥环境中活动。青蛙和蟾蜍的体色虽不相同,但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都有保护作用,且受环境的影响变异很大。蟾蜍的跳跃能力远不如青蛙,但是毒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它免于被食肉动物吞食,这类器官是保护性的器官。雄蛙具有一对声囊,是发声的共鸣器。青蛙上颌齿都是同型齿,这些齿没有咀嚼机能,只有防止小动物从口中滑脱的作用。齿的有无及着生位置,舌尖是否分叉,肩带和椎体的类型,都是无尾两栖动物的分类依据。对于青蛙和蟾蜍的输尿管和输卵管跟泄殖腔联结方式上的差异,常常是解剖中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不同点。
9、卵的鉴别
(1)用一根竹杆,把粘附在水草上的蛙卵钩到池边,捞起一团放在玻璃瓶中观察。
(2)青蛙的卵由卵胶膜包围形成单独的小球形,再集合成一团团的卵块。蟾蜍的卵由卵胶膜围成一条连续的线状长带,带内的卵排成2行,个别也有排成3行或3行以上的,看上去活像一串珠子。
(3)青蛙和蟾蜍在产卵的时间上也有前后,以上海地区为例,蟾蜍产卵在2月底,而青蛙则在4~7月。
10、蝌蚪的鉴别
(1)观察在水中游动的蝌蚪,是密集成群的,还是较为分散的。前者往往是蟾蜍的蝌蚪,后者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2)用捕捞网把蝌蚪捞上来,放在玻璃瓶中观察,或者放在手掌上观察。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圆形、尾巴长、口长在头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形呈椭圆形、尾巴短、口在头部前端腹面的则是蟾蜍的蝌蚪。
(3)用放大镜观察蝌蚪头部前端,它们角质细齿排列方式也不同,它们下唇的下方都长有3排角质细齿,但青蛙的上排齿中断,而蟾蜍的3排细齿都不断开。
(4)在清明前后所看到的绝大部分是蟾蜍的蝌蚪;青蛙的蝌蚪约在五月中旬才能看到。
扩展资料:
蟾蜍,也叫蛤蟆há ma(蟆单独读má)。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们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蟾蜍水陆两栖,皮肤布满小孔具有渗透性,外加它们从出生就没有羊膜和壳等结构的保护,致使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类群,两栖动物被认为是检测环境变化的风向标。
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
全球只有10至12种青蛙进化至体内受精,部分会把受精卵排出体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动物学上特指的是黑斑侧褶蛙。青蛙一向被认为是卵生动物,不过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雨林的青蛙能够产下蝌蚪。这种青蛙是全球6000多种青蛙中唯一一种能够“下蝌蚪”的青蛙。
参考资料: 青蛙_百度百科 蟾蜍_百度百科
蟾蜍与青蛙的区别有:
1、蟾蜍是青蛙的一种:青蛙主要包括蛙和蟾蜍两类动物。蟾蜍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
2、分布不一样:蛙类分布在除了加勒比海岛屿和太平洋岛屿以外的全世界。蟾蜍主要分布在除了马达加斯加、波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区。
3、外形不一样:蟾蜍多在陆地生活,因此皮肤多粗糙,青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4、价值不一样:青蛙肉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多种激素。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其全身是宝!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药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青蛙
百度百科-蟾蜍
1.比较皮肤和体色
青蛙从眼的后方直至后肢的基部有2条纵行的皱褶,呈金黄色或浅棕色。中央有一条浅色纵纹。后肢上有很多横列的黑色斑纹。青蛙背部是褐色或黄绿色,腹面呈白色。蟾蜍皮肤粗糙,全身密布大小不等的疣状突起。背面暗褐色,腹面乳黄色。
2.观察毒腺
蟾蜍有丰富的毒腺,分皮肤腺和耳后腺。皮肤腺分布在躯体的背面,所处的表皮局部增厚成“疣粒”。耳后腺在头侧鼓膜的上方。小心用针刺破耳后腺,就流出乳白色具有毒性的浆液。青蛙是没有毒腺的。
3.观察声囊
雄蛙口角的后面有一对声囊,发声时口腔内气体压进声囊,使它扩大成球状,雌蛙没有声囊。而蟾蜍无论雌雄都没有声囊。
4.比较齿和舌
青蛙上颌边缘有一排细小的上颌齿;在口腔顶部犁骨上也有两排并列横生的瘤状小突起,叫犁骨齿。而蟾蜍的上下颌都没有齿。拉出青蛙的舌,它的舌尖是分叉的;而蟾蜍的舌尖是不分叉的。
5.观察输尿管和泄殖腔的连结
青蛙的2条输尿管分别跟泄殖腔相连,在泄殖腔壁上有2个开口;而蟾蜍的2根输尿管则先合并成一条总输尿管,再进入泄殖腔在泄殖腔壁上只有1个开口。
6.观察输卵管跟泄殖腔的连结
青蛙的2条输卵管也是分别跟泄殖腔相连的;而蟾蜍则是先合并再跟泄殖腔相通的。
7.比较肩带
青蛙的两块上乌喙骨是紧密平行连接而不重叠,不能交错活动,叫做固胸型肩带;而蟾蜍两侧的上乌喙骨则彼此重叠,能交错活动,叫做弧胸型肩带。青蛙两锁骨内端的前方,有一棒形的肩胸骨,在肩胸骨前方还有一半圆形的软骨,这是上胸骨。而蟾蜍是没有这两骨的。
8.比较椎体
青蛙的前7个椎体都呈圆柱形,前端凹入后端凸出,叫做前凹型,而第8个椎体却呈双凹型;而蟾蜍前8个椎骨都是前凹型。
蟾蜍表皮角质化,所以比较耐旱,可以在离水较远的干燥环境中活动。青蛙和蟾蜍的体色虽不相同,但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都有保护作用,且受环境的影响变异很大。蟾蜍的跳跃能力远不如青蛙,但是毒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它免于被食肉动物吞食,这类器官是保护性的器官。雄蛙具有一对声囊,是发声的共鸣器。青蛙上颌齿都是同型齿,这些齿没有咀嚼机能,只有防止小动物从口中滑脱的作用。齿的有无及着生位置,舌尖是否分叉,肩带和椎体的类型,都是无尾两栖动物的分类依据。对于青蛙和蟾蜍的输尿管和输卵管跟泄殖腔联结方式上的差异,常常是解剖中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不同点。
蟾蜍和青蛙的区别: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上颌有齿,一般有犁骨齿。肩带固胸型,椎体参差型,荐椎横突柱状;指趾末端二骨节间没有间介软骨。鼓膜明显隐于皮下,皮肤光滑或有疣粒。舌一般长椭圆形,后端大多具缺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