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会冬眠吗

养殖吧 2023-01-10 01:38 编辑:admin 90阅读

一、斑鸠会冬眠吗

斑鸠会冬眠。斑鸠在冬天一般当气温低于零下10°C的时候会被冻死。所以斑鸠会冬眠。

斑鸠一般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中,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活动,且通常会集结数只组成小群体进行活动,秋冬季节会迁至平原,常与珠颈斑鸠结群栖息。

生活习性

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秋冬季节迁至平原,常与珠颈斑鸠结群栖息。飞行似鸽,常滑翔。鸣声单调低沉,警惕性甚高。觅食高粱、麦种、稻谷以及果实等。

有时也吃昆虫的幼虫。巢筑在树上,一般距地面高3到7m,用树枝搭成,结构简单。巢形为平盘状,外径约30乘40cm,内径约8.0乘8.5cm。每窝产卵2枚。卵白色,卵径33乘24mm。孵化期约18天,雏期约18天。

斑鸠的上体羽以褐色为主,头颈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额部和头顶灰色或蓝灰色,后颈基两侧各有一块具蓝灰色羽缘的黑羽,肩羽的羽缘为红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至腰部为蓝灰色,尾的端部蓝灰色,中央尾羽褐色,颏和喉粉红色,下体为红褐色。雌雄羽色相似。

二、杜鹃鸟与斑鸠的区别

一、形态不同:

(1)布谷鸟(大杜鹃)体长约32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雄鸟上体纯暗灰色;两翅暗褐,翅缘白而杂以褐斑;尾黑,先端缀白;中央尾羽沿着羽干的两侧有白色细点;颏、喉、上胸及头和颈等的两侧均浅灰色,下体余部白色,杂以黑褐色横斑。雌雄外形相似,但雌鸟上体灰色沾褐,胸呈棕色。

(2)斑鸠鸟中等体型(30厘米),不会误认的黑色鹑类。枕、上背、下体及两翼有醒目的白点,背和尾具白色横斑。头黑带栗色眉纹,一宽阔的白色条带由眼下至耳羽,颏及喉白色。雌鸟似雄鸟,但下体皮黄色带黑斑,上体多棕褐色。

二、生活习性不同

1、斑鸠生活习性: 斑鸠的生态与形态在野生状态下, 斑鸠生活在灌木丛和稀疏的山区。这种鸟经常站在山顶上,大约30厘米长。它的羽毛大多是黑白相间的。背上、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点极为显著,足橙黄王红褐色,主要食谷物增,豆类植物的种子以及昆虫、蚯蚓等。

2、布谷鸟生活习性:性孤独,常单独活动。快速有力地飞行,通常沿直线飞行。飞行时,机翼的振动幅度很大,但没有声音。繁殖期间喜欢鸣叫,常站在乔木顶枝上鸣叫不息。

三、分布范围不同:

(1)布谷鸟分布于中国西部和南部、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

(2)斑鸠鸟产于我国云南、贵州南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及安徽黄山也有分布

三、斑鸠的种类

1、火斑鸠别名红鸠、红迦追,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国至东南亚及菲律宾。在中国为华南、华东等开阔林地和较平坦的沿海林地与次生植被条件下的留鸟,雌鸟较浅且暗,头暗棕色。

2、山斑鸠在中国为常见种。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几乎遍及中国各省区。秋冬季节迁至平原,常与珠颈斑鸠结群栖息。

3、珠颈斑鸠别称“中斑”、“珠颈斑”,常见并广泛分布于东南亚,雌雄同色,尾略显长,外侧尾羽前端的白色甚宽,飞羽较体羽色深,体羽大多为灰褐色。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秋冬季节迁至平原,常与珠颈斑鸠结群栖息。飞行似鸽,常滑翔。

鸣声单调低沉,警惕性甚高。觅食高粱、麦种、稻谷以及果实等,有时也吃昆虫的幼虫。巢筑在树上,距地面高3~7m,用树枝搭成,结构简单。

巢形为平盘状,外径约30×40cm,内径约8.0×8.5cm。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约18天,雏期约18天,卵白色,卵径33×24mm。

斑鸠属于鸟纲、鸽形目(Columbiformes)、鸠鸽科(Columbidae)、斑鸠属(Streptopelia)的欧洲和北非鸟类,英名:Turtle Dove、拉丁文:Streptopelia turtur 、亦作turtle dove、亦译欧斑鸠。 学名Streptopelia turtur。体长28公分(11寸)。体淡红褐色,头蓝灰色,尾尖白色。在地面觅食,吃大量小型种子。候鸟,在非洲北部越冬。

火斑鸠

中文名:火斑鸠、别名:红鸠、红迦追、英文名:Red collared Dove、拉丁学名:stroptopelia、分布: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国至东南亚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在中国为华南、华东得开阔林地和较平坦的沿海林地与次生植被条件下的留鸟。并越青藏高原南部及东部到华北、华东及汉南的大多数地区。

习性:在地面急切地边走边寻找食物。 体长约30厘米。叫声为深沉的Ceu-u-u-u-u并连续重复数次,重音在第一音节。体小得酒红色斑鸠称红为颈部黑色半领圈前端白色,雄鸟头部偏灰、下体偏粉、翼覆羽棕黄、初级飞羽近黑、青灰色的尾羽羽像及外侧尾端白色,雌鸟较浅且暗、头暗棕色、体羽红色较少。虹膜褐色、嘴呈灰色、脚为红色。

山斑鸠

山斑鸠在中国为常见种。体中型,体长27~35厘米;两翅无金属羽色,第2和第3枚飞羽最长;脚短而强壮,跗跖较中趾为长。上体羽以褐色为主,头颈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额部和头顶灰色或蓝灰色 ,后颈基两侧各有一块具蓝灰色羽缘的黑羽,肩羽的羽缘为红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至腰部为蓝灰色;尾的端部蓝灰色,中央尾羽褐色;颏和喉粉红色 ;下体为红褐色 。雌雄羽色相似。 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几乎遍及中国各省区。秋冬季节迁至平原,常与珠颈斑鸠结群栖息。飞行似鸽,常滑翔。鸣声单调低沉。警惕性甚高。觅食高粱、麦种、稻谷以及果实等,有时也吃昆虫的幼虫,冬天常吃樟树的籽核。巢筑在树上,一般高距地面3~7米,用树枝搭成,结构简单。斑鸠数量较多,是有经济价值的猎禽。

珠颈斑鸠

别称“中斑”、“珠颈斑”、属于鸽形目、鸠鸽科、人们所熟悉的中等体型(30厘米)的粉褐色斑鸠。

雌雄同色、尾略显长,外侧尾羽前端的白色甚宽,飞羽较体羽色深,体羽大多为灰褐色。明显特征为颈侧满是白点的黑色块斑。 上背褐色,下背至腰部为蓝灰色;尾的端部蓝灰色,虹膜为橘黄;嘴为暗黑褐色;脚为紫红色。 叫声:轻柔悦耳的“咕-咕咕-咕咕” 反复重复,最后一音为加重。 分布范围:常见并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经小巽他群岛引种其他各地远及澳大利亚。分布状况:中国东部及台湾省及沿海各省得常见留鸟和笼养鸟。常见于华中、西南、华南及华东各地开阔的低地及村庄。亚种Tigrina于云南西南部的怒江以西;Vacillans于云南其余地区及四川南部;Hainana于海南岛;Formosana于台湾;指名亚种见于其分布区域内的其他地区。习性:珠颈斑鸠与人类共生,栖于开阔的稀疏树林中以及村庄周围及稻田,地面取食,喜食颗粒状硬食,如小螺蛳、樟子内核、谷粒等,常成对立于开阔路面。受干扰后缓缓振翅,贴地而飞。

上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