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鸪鸪鸟
鸪鸪鸟即鹧鸪鸟,又名石鸡、红腿小竹鸡,在我国多分布于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及安徽。为常见候鸟。
栖于低地至海拔1600米的干燥林地、草地及次生灌丛。喜群居生活。鹧鸪既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观赏鸟,又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美食珍禽。
岩鹧鸪分布在意大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地中海国家;野鹧鸪 分布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塞浦路斯、伊朗、尼泊尔、印度、俄罗斯、蒙古和中国的内蒙古、西藏。
扩展资料:
鹧鸪的生态与形态在野生状态下,鹧鸪栖息于灌木丛和疏树的山地,这种鸟鸣叫时常立于山巅树上、体长约30厘米,羽色大多为黑白相杂,背上、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点极为显著,足橙黄王红褐色,主要食谷物增,豆类植物的种子以及昆虫、蚯蚓等,分布于我国南部及沿海地区,以山区较多。
鹧鸪好斗。由于鹧鸪驯化时间短,仍有野性。雌鹧鸪性稍温驯,雄鹧鸪性好斗。性成熟后的雄鹧鸪,在繁殖季节,常因争夺母鹧鸪而发生激烈的啄斗,直到头破血流。
鹧鸪有趋光性。在黑暗的环境中如发现有光,就会向光亮处飞窜。鹧鸪生长快。尤其是12周龄前生长较快,刚出壳的雏鹧鸪,体重为14~16克,10周龄时,公鸪体重达500克,相当于初生重的33~38倍。
鹧鸪食性广,是杂食性鸟类。不论杂草、籽实、水果、树叶、昆虫或人工配合的混合饲料,均能采食,且觅食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广。
鸪鸪鸟即鹧鸪鸟,英文名:Chukar 鹧鸪,又名石鸡、红腿小竹鸡,俗名:赤姑、花鸡、怀南、越雉、鹧鸪、鹧鸪鸟、中国鹧鸪,在我国多分布于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及安徽。为常见候鸟。栖于低地至海拔1600米的干燥林地、草地及次生灌丛。喜群居生活。鹧鸪既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观赏鸟,又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美食珍禽。
当前鹧鸪在世界的品种与分布大致如下:
1.法国和西班牙红腿鹧鸪 分布于法国和西班牙。
2.岩鹧鸪 分布在意大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地中海国家。
3.野鹧鸪 分布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塞浦路斯、伊朗、尼泊尔、印度、俄罗斯、蒙古和中国的内蒙古、西藏。
4.巴勃雷鹧鸪 分布在阿尔及利亚。
5.大红腿鹧鸪 分布在中国西南部。
6.阿拉伯红腿鹧鸪 分布在沙特阿拉伯南部和也门。
7.菲尔比红腿鹧鸪 分布在沙特阿拉伯的中部。
你说的鸪鸪鸟,就是珠颈斑鸠。我们当地叫鸪鸪灯
你说的有可能是布谷鸟,学名杜鹃
还有一种可能是方言的猫头鹰,陕西方言猫头鹰叫“咕咕喵儿”(只有声音,没有字),呵呵,至于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鹧鸪是什么鸟?诗词中代表什么?
一种鸟,古诗里经常出现。
鹧鸪是鸟类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部各省,一般为中华鹧鸪,属省级保护动物。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300克左右,多生活在丘陵、山地的草丛或灌木丛中。雄性鹧鸪好斗,叫声特殊,有人拟其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鹧鸪以谷物、豆类和昆虫为食。3至6月间繁殖,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做巢,每窝产卵3至6个,多十七八个,卵呈梨形,白色或乳白色。鹧鸪肉味在雉鸡之上,是野味上品。此外,也可作斗禽。另有相关名称词牌名和乐器。
中华鹧鸪(学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是鸡形目、雉科、鹧鸪属的鸟类。雄鸟的体长为282-345毫米,体重292-388克;雌鸟体长为224-305毫米,体重255-325克。它长得比石鸡更为俏丽,头顶黑褐色,四周围有棕栗色,脸部有一条宽阔的白带从眼睛的前面开始一直延伸到耳部,在这条白带的上面和下面还镶嵌着浓黑色的边儿。身体上的羽毛除颏、喉部为白色外,黑黑的体羽上点缀着一块块卵圆色的白斑,上体的较小,下体的稍大,下背和腰部布满了细窄而呈波浪状的白色横斑;尾羽为黑色,上面也有白色的横斑,色彩对比十分鲜明。虹膜为暗褐色,嘴黑色,腿和脚为橙黄色。 [1]
主要是丘陵地带的鸟类,在高山或森林内未遇到过。栖息于满被草丛、矮树或小松林覆盖的起伏不平的小山坡上,有时也在光秃的岩坡上,喜在干燥地区活动,清晨和日暮时下降到山谷间寻食。夜间栖于草丛中,多在矮小山岗的灌木林中活动,有时候3-5只结群寻找食物。遇惊时很快地匿藏在灌木丛深处,很难发现。脚爪强健,善于在地上行走,虽不常飞行,但飞行速度很快。主要以蚱蜢、蚂蚁等昆虫为食物。分布于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
鹧鸪是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
据说鹧鸪的叫声嘶哑,但也有认为其叫声婉转悠扬,不管怎样,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哥哥,哥哥,你别走)”,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故在古代诗词创作中经常被用来作为一种烘托离愁别绪与思乡怀人之情的意象。
鹧鸪是鹧鸪鸟,又名石鸡、红腿小竹鸡,俗名:赤姑、花鸡、怀南、越雉、鹧鸪、鹧鸪鸟、中国鹧鸪,在我国多分布于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及安徽。为常见候鸟。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