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养殖吧 2023-06-05 10:43 编辑:admin 172阅读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千古最美情诗。

我们上一讲提到了与苏东坡的《江城子》并称北宋“悼亡双璧”的贺铸的《鹧鸪天》,而且就是因为贺铸的这首《鹧鸪天》,“鹧鸪天”这个词牌后来也被称为“半死桐”。也就是说,这个词牌因为这首词而获得了另外一种生命,那么我们还是先来回顾一下这首著名的悼亡之作,词云: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我们上一讲用了整整一讲的时间,来解答了、来赏析了开篇第一联中那一句“同来何事不同归”貌似无理,却极具深情的一问,从中甚至可以看出贺铸的情感特点与性格特点。那么在这么一句非常奇绝的开篇之问之后,诗词要感人肺腑,要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终究还是要回到意象与意境的塑造上。那么接下来的一个典型意象,就是这首词被后人特别称道的一个地方,在“同来何事不同归”的惊天之问之后,心如死灰的贺铸陡然写出“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的名联来,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一句影响所及,后来“半死桐”就成了“鹧鸪天”这个词牌的别名。

说到梧桐半死的意象,其实它本来倒与悼亡无关。《诗经》中最早提到梧桐,是说它是制琴瑟的良才,比如《{风・定之方中》所云:“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出自《诗经・国风・{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Q牝三千。”译文:“定星现于天正中,楚丘宗庙始动工。日影用以测方向,打好住宅地基功。种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椅梧桐,成材可做琴瑟用。登临故城丘墟上,眺望楚丘这方向。看到楚丘和堂邑,还有高丘和山岗。下山再观田中桑,占卜结果很吉利,前程美好有希望。好雨徐徐刚下完,命令管车小马倌。披着星光早驾车加鞭停歇在桑田。不仅正直为百姓,心地诚善谋虑远,种马要养到三千!”)所以《周礼・春官》中所云的龙门之琴瑟(出自《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大司乐/小师》),其实就是说用龙门的梧桐所做的琴瑟最为杰出。而到了枚乘的《七发》,开始有了“半死桐”的意象,但还是说用龙门半死梧桐来制成古琴,这样的琴声具有惊心动魄的魅力,而“半死桐”所传达的则是凄楚、悲怨的声音。这样借琴音要反衬的其实既有琴韵之高洁,又有人之品行之高洁。

所以琴为君子之音,所以它的原材料――梧桐就同样具有了一种高洁的品质。故而哪怕是半死梧桐,哪怕是被烧焦的焦尾梧桐,即便命运不济、现实无奈,但也难掩那种高洁的品质。所以天下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据《后汉书》记载,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在偶然经过江浙时,闻到“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尤焦,故曰“焦尾琴”焉。”所以不论是半死的梧桐,还是被烧毁的梧桐,其内在的声音,其内在的琴韵,其内在的精神,都是古之君子自觉地追寻。

在枚乘的《七发》之后,庾信在他的《枯树赋》里也写出了半死桐的意象,但是庾信呢,于此赋中融入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其言半死桐是说,枯树枯木的枝干虽存,但心已半空,据此来形容人生多艰,生命萧索,这是一种极其落寞而灰心丧意的心态。受庾信的影响,后之悲观派的诗人常有半死、半空、半心之说,大多体现出一种极消极、极失意的心态。比如南宋末年,一个叫方回(方回(1227~1305),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的诗人,贺铸字方回,而这个诗人就叫方回,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他就在《和陶渊明饮酒诗》中心如槁木地说,“言念半死树,类我晚节乖。”原来啊,这个名曰方回的诗人,虽为江西诗派殿军,但却生性懦弱,了无气节,元兵一至,便望风而降!后来虽为贰臣,却终被褫夺官职,晚年流离失所,贫病交加,对当年之变节虽悔恨万分,却终究不能挽回!人生事怎可反悔?所以他说“言念半死树,类我晚节乖。”正是一片萧索,了无生趣之景。

不论是在枚乘的《七发》,还是庾信的《枯树赋》里,半死桐都是指得一棵树的半死状态,是指单株梧桐的半死半生。可是我们知道,中国的诗词文学最擅抒情,最善于向自然寻找两情相依的意象典型。所以你看像梧桐、凤凰、鸳鸯、鹧鸪,这些都属于汉语里的叫雌雄复合式的合成词。像凤凰和鸳鸯,这都是雌雄双鸟,合并称一个鸟类,凤是指的雄性,凰是指的雌性;鸳是指的雄性,鸯是指的雌性。

而同样,梧桐也被认为是这种雌雄复合式的合成词,在古人认为,梧为雄,桐为雌。当然,我请教过植物学家,在植物上,其实认为梧桐是雌雄同株的。所以你看《诗经•大雅》就说,“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这里凤凰和梧桐并举,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诗里这种雌雄并举的意象。更不用说司马相如的《琴歌二首》(《琴歌二首》相传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作的七言组诗。据传这两首诗是司马相如弹唱给卓文君的歌辞,表达了司马相如希望与卓文君结成伉俪的强烈愿望。第一首诗从自己方面着笔,把自己的情况、态度和心愿传达给对方,感情炽烈而真挚地表达与卓文君结成夫妻的愿望。第二首从对方落墨,虚拟对方的心思,模仿对方的声口,与第一首诗相呼应,表现卓文君对诗人的一往情深。这组诗风格飘逸,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真切。)里头有《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要注意的是,这里虽然唱的是凤求凰,但是他是琴歌,是用古琴弹奏,梧桐所做的古琴弹奏的,所以这种雌雄并举的意象也是非常明晰的。而到了我们都熟悉的《孔雀东南飞》里,到最后,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所以诗云:“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所以到这里,梧桐和鸳鸯已经成了男女爱情的一种象征。而将半死桐用于丧偶悼亡的寓意,其实在唐朝已经是很明确的一种意象了。像李商隐的《上河东公启》三首,诗序云:“某悼伤以来,光阴未几。梧桐半死,方有述哀;灵光独存,”像白居易的《为薛台悼亡》,诗云:“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其实像苏门四学士中与贺铸关系最为交好的张耒,也有悼亡作品,其中也有半死桐的意象,比如他的《悼亡九首》其五就说“新霜已重菊初残,半死梧桐泣井阑。可是神伤即无泪,哭多清血也应干。”

但是,半死桐这个经典印象最终成为悼亡的一种标志性意象,它的节点式创作,后世的词史却公认却是贺铸的这首《鹧鸪天》,所谓“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是说诗人与发妻便如那清霜之后的梧桐,一死一生阴阳两隔,又似那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鸳鸯我们知道,它的眼睛周围都是白色的,而且有白色的眉纹,所以特别醒目,当然也特别美丽,又因之雌雄双栖,所以同样被当作爱情的经典意象。所以在写出“半死梧桐”与“头白鸳鸯”的经典意象之后,下片就关乎到整首词场景与意境的升华!

过片云“原上草,露初。”这同样是一种意象的比兴,《汉乐府》的《丧歌.薤露》云“薤上露,何易唏”,是用原本晶莹无比,却又被迅速晒干的露水来代指发妻的离世,而一句“旧栖新垅两依依。”又使得前面的“原上草,露初”,在比兴之外成为荒郊野外发妻坟前的实情实景。所以“旧栖新垅”更成为一种悲伤的对应,“新垅”是指垅上的新坟,而“旧栖”则是旧日同栖的居室。

陶潜《归园田居》其四云:“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旧栖对新垅,居所依依,却已天人永隔,这很清晰地见出诗人徘徊思念、黯然神伤的场景。而这样的场景要升华出意境来,需要一个点睛之笔,就像苏轼的《江城子》,下片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苏轼是先写出了一个经典的场景,塑造出一个升华的意境,最后再回到明月夜,短松冈,葬妻的孤坟之处!而贺铸则是先写“旧栖新垅”,先写孤坟,再去回到那个经典的场景和要升华的意境!苏轼所营造的那个经典的场景是一场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杨过念及此,在断肠崖前也不禁心痛地说:“而我三日三夜竟连梦也做不得一个”,可见这种场景、这一意境直击人心的力量。

那么,要与苏轼的《江城子》并称“悼亡双璧”,贺铸《鹧鸪天》中只剩两句的场景刻画与意境升华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他会如何塑造、如何升华呢?“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苏轼精巧地用了一个梦,而贺铸大巧不工,只回到生活的最常景、最平实处。一句“谁复挑灯夜补衣”的细节与场景,便即最沉痛地表现出对当年患难与 共、 相濡以沫之发妻的深切怀念。

你看他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多少愁绪。心中只有一声声地哀叹,今后的岁月里,还有谁能像你那样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这样于细节处极平实的一问与前此开篇“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貌似无理却又极深情的一问,前后呼应,却各具面目、各具深情。而全词凭此两问犹如空谷回音,悲伤之情、思念之情、悼亡之情,哀悔之情仿佛不绝于耳、不绝于心。所以读苏轼《江城子》,如深情人茫茫四顾,而读贺铸《鹧鸪天》,则如痴情人自问于心。

这两首悼亡双璧之作,在深情与痴情上,虽曰殊途同归,但在表现方式与创作技巧上却各具面目、各有特色。究其原因,一则苏轼是三十七岁中年之作,贺铸是五十七岁晚年之作,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当然是和东坡居士以及贺方回的,他们的性格气质迥然不同大有关系。苏轼平和旷达,虽则中年之作,但已见一代宗师气象,而贺铸生性激越,兼之人生沉浮潦倒,故而别有一种一往情深。说到贺铸的这首《鹧鸪天》与苏轼的《江城子》,这两首并称北宋悼亡双璧之作,其实贺铸与苏轼之间也别有一种交集,从某种角度上说,苏轼也是贺铸的忘年交,而且他和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也是莫逆之交。

事实上,贺铸自二十岁左右进入仕途之后,虽然才学满腹、辞彩华章,但他所任官职大多数都是武职,也就是是武官。后来,一直到了元佑年间,在已任端明殿学士(后唐天成元年(926)始置,以翰林学士担任,掌进读书奏。宋沿置,由久任学士大臣担任,元丰改制后,并以执政官担任,无职掌,仅出入侍从备顾问。)的苏轼以及名臣李清臣李邦直(李清臣,字邦直。魏人(河北大名)。七岁知读书,日诵数千言。稍能为文,因佛寺火,作浮图火解,兄警奇之。韩琦闻其名,妻以侄女。举进士,调邢州司户参军。应材识兼茂科,欧阳修壮其文,以比苏轼。治平二年,(公元一0六五年)试阁策入等,授书郎签书。神宗召为两朝史编修官,起居注,进知制诰。哲宗朝,范纯仁去位,独专中书,复青苗、免役诸法。计激帝怒,罢苏辙官。徽宗立,为门下侍郎。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卒。清臣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居官奉法,毋敢挠以私。清臣所为文,简重宏放,自成一家。)的推荐之下,才终于由武官改任文职,任承事郎。

而早在元丰元年,苏轼知徐州期间,就像秦少游所说,“我独不愿万户侯,唯愿一识苏徐州。”当时的苏轼已成年轻人的楷模与精神导师。秦少游便于此时,拜入苏轼门下,而年轻的王巩王定国,还有比他更年轻的贺铸贺方回,此时都慕苏轼之名而与之论交。而苏轼苏子瞻胸怀博大,无所不包,也特别喜欢与这些英才俊逸的年轻人论交。苏轼在徐州任上,不过一年零十一个月时间,平水患、建黄楼,再寻煤治矿,又求雨解旱,可谓政绩卓著,可谓是徐州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任市长。

就在苏轼解职徐州之后没有多久,贺铸便改任徐州,任监钱之官。虽然他依旧郁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可对前任苏徐州的风采却向往之至!而接下来苏轼深陷“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乃至终其一生,在新旧党争之中,若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贺铸期间虽经苏轼推荐,但终其一生,与东坡居士论交,在其集中我们可以见到,他和苏轼酬答之作总共有六首,但都是作于苏轼困厄、贬谪之际。对于苏轼这样的仕途恩人而言,贺铸其为酬答之作,不在其仕途风光时做锦上添花,而必于其人生困厄处做雪中送炭,可见贺铸的性格与人品。

事实上,贺铸晚年已绝意仕途,在他总共七十三年的人生旅途里,他五十七岁即辞官归隐,正因为致仕归隐于姑苏,所以他才有此年来到苏州念及亡妻,而生“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之叹。后世谈及贺铸的偏激性格,大多以为一则其本性,二则其仕途偃蹇,三则其容貌丑陋所致,其实并不尽然。值得注意的是,贺铸年轻时踏入仕途,并不是像苏东坡和苏辙他们一样,是经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的,其实他和晏几道一样,二十岁踏入官场,是以恩荫补官的方式任右班殿直。之后,在武界中辗转二十多年,只升了四小级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呢?

你看贺铸自己的诗集,自曰《庆湖遗老诗集》,庆湖是谁?我们反复说,中国文化崇拜是一种祖先崇拜,是一种先贤崇拜,而不是鬼神崇拜。所谓“庆湖”,其实就是镜湖,而镜湖则不由的让我们想起贺知章的那首著名的《回乡偶书》来,其实《回乡偶书》有两首,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只是其一,其二诗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里的镜湖就是庆湖,而“四明狂客”――大诗人贺知章则是贺铸的十五世祖 贺知止 的堂兄。

所以正是因为有这样辉煌的家世,贺铸才自称“庆湖遗老”,而且不仅有贺知章这样的杰出先贤,贺铸的六世祖名字叫贺景思,他虽然只是一名武将,不是太有名,但她生了个女儿却不得了。他的这个女儿嫁给了一位殿前都点检,这个人的名字叫赵匡胤,所以贺铸贺方回正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发妻――原配孝惠皇后的五世孙。贺铸不仅自己身世显赫,而且他所深深思念的发妻赵氏更是皇亲国戚,他的岳父赵克彰更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三弟赵廷美的重孙。(此处郦波老师解读有误)

人生就是这么讽刺,这么好的身世,这么显赫的家族,却成了贺铸心中和他命运之中不可言说的心痛,不能承受之重。一切都是因为斧声烛影,一切都是因为金匮之盟,都是因为赵匡胤那个狼子野心的弟弟、赵廷美那个心狠手辣的二哥――宋太宗赵光义。

据《宋史•后妃传》记载,赵匡胤原本其实有兄弟五人,老大和最小的一个都早夭了,只剩下兄弟三人,老三赵廷美原来也不叫赵廷美,叫赵光美,为了避老二赵光义之名讳,后来改名赵廷美。兄弟三人的母亲杜太后眼见赵家得了天下,临终之时,据说立下遗命,要太祖将来传位于弟,待赵光义、赵廷美相继为帝之后,再归位于太祖这一支,也就是贺铸的五世祖孝惠皇后所生的儿子赵德昭。像我们所熟悉的杨家将里的八贤王赵德芳,其实就是赵德昭的四弟。

可是斧声烛影之后,赵光义为弟,他心狠手辣,相继逼死了赵德昭与赵廷美。甚至,这个人有多阴险,我们在李煜里讲过,他要用牵机药毒死李煜,甚至最后也要假赵廷美之手。而赵廷美笃爱文辞,向来佩服李煜,却被哥哥暗算,亲手毒死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当然,赵廷美也不改悲剧命运,三十八岁就被自己的亲哥哥逼死了。

所以贺铸既然是赵匡胤、孝惠皇后这一支,而他的发妻赵氏又是赵廷美这一支,可以说两支虽为皇亲国戚,却都是太宗皇帝这一支的心腹大患。所以贺铸这一支,贺家固然衰落,而他岳父这一支同样凄清困窘,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以贺铸之才学,为什么不走科举之路?他自己的诗中说,“二十起丁籍,一官初为贫。”(出自贺铸《三月二十日游南台》,“晴春六十日,不与酒杯亲。吏事岂无闲,风雨复兼旬。始作南城游,时物固已陈。扫不见桃李,浓绿迷荆榛。登高暂逍遥,引目清泗滨。向田有交迳,俯城皆要津。得意属禽鱼,可爱不可驯。顾余千里客,眷此十日春。胡不念尔生,筋骸劳欠伸。二十起丁籍,一官初为贫。盼鞲炊德澄叱尽;歧繁撕挝铮管甙沧阏洹I皆坝蟹祭迹呐迨肿匀摇3づ栋自埔ィ谙胱涎粽妗Hヒ幽喜荆负跞羧恕!保T此盖自缡牛业览Ь剑夏赣胁≡谏恚抑衅肚钪运坏靡远饕竦姆绞讲构俳胧送尽6庠谥乜凭佟⒅亟砍錾淼乃未饧负蹙褪チ艘徽购晖肌⑹送咎诖锏南MA绦∑撸湮嘀樱远饕癫构伲送疽廊毁儒坎坏弥荆慰龊刂庋燃业乐新洌质疲直簧钗录傻乃交是坠荨:刂杂敕⑵拚允仙钋殓诅梗健熬善苄论饬揭酪馈保蟾懦瓷钪械南噱σ阅赡芤不褂姓庵置酥械谋嘁庖灏桑

贺铸晚年致仕归隐吴中,不仅绝意仕途,而且在一边思念亡妻的日子里,一边冷眼旁观,看着这个所谓朝廷的腐败与黑暗,看着这个曾经的大宋王朝别无可救的一头扎进命运的深渊。他性格的偏激、他冷静的批判,以及他词中的深情,其实都是为了不与这浊世同流合污!其实,都是为了显现他独立的人格与自洁的操守,他要用一个人落寞的命运、一个人独自深情的思念,一种人格的微弱烛光,去反衬、反照出这个朝廷、这个时代的无望与黑暗。所以,终于到了徽宗宣和七年,一生贫病交加却淡泊平静的贺铸贺方回终于病逝于常州僧舍,而在他死后第二年便是靖康元年。接下来,一代民族英雄岳飞岳鹏举,在《满江红》里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而那个与贺铸其字相同的、所谓江西诗派殿军的变节诗人方回,竟也悲痛地说:“绍圣南行多不返,靖康北狞欲谁尤。儿时曾读前朝史,几夜寒灯见泪流。”

贺铸是幸运的,七十三岁的他离世的时候,没能看到祖宗之辱,没人看到“靖康之难”,但他其实已用他的特立独行、用他的别具深情、用他的冷静评判、用他不堪命运的微弱烛火,甚至用他发妻的“旧栖新垅”,映照了那些不择手段、所谓成王败寇的胜利者的他们的无耻、黑暗,以及所谓煊赫一时的命运的必将崩盘!所以,一个人的爱情、一首词的悼亡,貌似简单,却其实内蕴着一个时代、一种命运的悲鸣。

_web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