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较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鹅鸭苗的成活率?

养殖吧 2023-09-26 10:13 编辑:admin 219阅读

一、天气较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鹅鸭苗的成活率?

天气较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鹅鸭苗的成活率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冬季鸭鹅提高成活率的注意事项:

1、温度。

一般温度要求是,1—5日龄为27~28℃,6—10日龄为25—26℃,11~15日龄为22—24℃,16~21日龄为20—22℃。早春育雏温度可高些,晚上温度比白天高1~2℃,温度高低可灵活掌握。适宜的湿度,鹅虽然是水禽,但怕圈舍潮湿,雏鹅更怕潮湿。特别随雏鹅日龄增大,采食和排便量加大,湿度将更大,为此,日常管理中——定防止饮水外溢,保持地面干燥,垫草勤换勤晒。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60%左右。

2、通风和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鹅群拥挤,强弱采食不均,雏鹅的发育易出现两极分化,容易发生啄癖。密度过小,虽有利于成活和发育,但不利于保温,同时房舍的利用率低。一般是1~5日龄为25只/平方米,6—10日龄为20只/平方米,11—15日龄为15—12只/平方米,16—20日龄为10—8只/平方米。

雏鹅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粪便,产生潮气、硫化氢和氨气等有害气体,如不及时排出,就会影响雏鹅的健康发育,并易诱发疾病。在生产中,注意保温而忽视通风,造成雏舍空气污浊,环境恶化。为此,要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打开门窗通风,但不能有贼风,不能让进入舍内的风直接吹到鹅身上,防止受凉而引起感冒。

鹅鸭苗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只能在室内保暖饲养。一般用红外线射灯保暖。 1、育雏温度:刚出壳的雏鸭,其体温调节能力差,必须做好保温工作。1~3日龄的育雏温度30℃~32℃,以后每隔2天温度下降1℃,当舍温降至与外界温度相近时停止加温。2、舍内育雏密度:1~7日龄时,地面育雏每平方米20~40只,网上育雏每平方米40~60只。3、及时饮水喂料:雏鸭出壳12~24小时后,及时给予饮水和喂料,饮水器要充足及分布均匀,必要时人工调教饮水。雏鸭饮水后1~2小时,用全价优质小鸭料(1~3日龄可用小鸡料代替)用水软化后,均匀撒在料盘或塑料布上,诱其采食,全部能正常觅食后,改用料槽供料自由采食。4、光照:雏鸭的食量少,消化能力强,生长快,昼夜不断地采食,故育雏舍应有充足的光照,晚上也要有电灯照明,让其24小时采食。5、注意通风换气:育雏舍内的通风要良好,以防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诱发疾病和引起中毒。

育雏前的准备在育雏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要保证育雏室中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也要保证温度和通风以及安全卫生各方面都符合遇处标准,要为育雏室消毒,除此之外就应该选择鸭苗了。肉鹅在一生中雏鹅阶段非常关键,并且在这阶段它的身体...

育雏前的准备

在育雏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要保证育雏室中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也要保证温度和通风以及安全卫生各方面都符合遇处标准,要为育雏室消毒,除此之外就应该选择鸭苗了。肉鹅在一生中雏鹅阶段非常关键,并且在这阶段它的身体比较脆弱,无论是在食物上面,温度上面还有湿度上面都应该加以小心,而且要对雏鹅有一定的耐心,才能提高它们的成活率。

育雏中的管理

首先要保证有充足的饮水,在雏鸭出壳24小时左右,大部分的雏鹅会自动的站立,并且有吃食的欲望,这是要注意不要给它们进行喂食,首先应该先饮水。可以将水放在育雏室中,让雏鹅自由的蠕动和饮水在水中,应该加入少量的葡萄糖或者是维生素,这样有利于清理它们的肠胃,可以让肠胃中的胎粪便排出。在饮水过程中水源一定要充足,同时水质要保持清洁,应该让每一只雏鹅都可以喝到水,还可以在水中加入预防有痢疾的药物,这样能有效的防止拉稀现象。

在饮水之后就开始喂饲料了,在开食的时候可以把饲料撒在塑料布上面,然后让雏鹅自由的啄食。虽然首次吃饲料不建议雏鹅吃得太饱,但也要保证每一只雏鹅都能够吃上食物。开始的饲料可以采用清洁的青饲料,比如说莴笋叶或者是苦麦菜,把它们切碎和米饭拌在一起。等到开始三天以后可以在开始饲料的基础上加入17%的青草料,或者是绿嫩的青菜让雏鹅自由的吃食。要注意不能喂雏鹅干料,一定要拌湿以后才可以进行,这样才能防止出因为吃饱过后口渴大量的饮水,导致腹胀死亡。

雏鹅破壳三天之内可以适当的喂一些精饲料和青饲料,精青饲料的比例为1:3,等到生长在10日龄左右比例为1:10,10日龄以后比例为1:15。每天喂养的次数也可以按照每日增长的速度适当的提高,在喂食的时候可以先让它们饮水,然后再喂饲料,能够做到定时定量的喂食,才可以让雏鹅更好的生长,并且要做到少食多餐,每天吃饲料的次数都应该在6次左右。

在雏鹅生长到两周龄左右,就可以进行放牧了,第一次放牧应该选择天气比较晴朗的上午,在放牧之前应该先喂它们一些饲料,在吃的半成饱以后再把雏鹅赶出育雏室中,让它们在草地上自由的才是嫩草。每天可以放养两次,每次放养的时间在三十分钟左右,第一次放养以后应该每天都坚持的放养,而且可以放养的次数和时间,随着它们日龄增加也跟着不断的增长。

等到雏鹅在20日龄以后,如果气温比较温暖,可以进行全天放牧,但是在这期间也应该及时到补精饲料。在放牧的时候一定要远离水源,避免有中暑的现象,还要注意如果天气比较寒冷,或者是有阴天雨天大风恶劣的气候,为了预防雏鹅有疾病发生,应该合理的安排放牧时间。

在育雏阶段,为了防止出现压伤或者压死的现象,也为了保持每一只雏鹅都可以正常的生长发育,应该进行适当的分群,可以根据处鹅生长的大小以及身体的强弱来进行适当的区分。在开水开始之前进行第一次区分,等到开始以后两天进行一次群分,在这以后应该每天都适当的观察。密度应该控制好,7日龄内的雏鸭每平方米可以养25只,15日龄以内的雏鸭,每平方米只能养15只,15日龄以后每平方米可以养10只雏鸭,能把密度控制好,才可以让雏鸭更好的生长。

平时的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鸭体的抗病能力。这是养好鸭子的根本条件,也是搞好防疫的基础。要精心饲养,做到饲料配合得当,营养齐全,饲喂及时,饮食清洁;同时要加强科学管理,保持鸭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饲养密度,保持通风良好,环境安静,尽量减少人员走动或其他不良因素的刺激。生长良好的鸭子可避免发生营养性疾病,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注射疫苗的免疫效力。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由外场或外地引入病鸭,这是防病措施中最重要的内容。如果必须从外地或外场购入鸭时,一定要了解被购场的疫病发生情况,并经兽医人员检疫,千万不要从发病场、发病群或刚刚病愈的鸭群引入,引入后先经隔离饲养30天后,无任何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时,方可混群饲养。严禁将参加过展览或送往集市或送屠宰场不合格的鸭子运回本场混入鸭群。也应禁止将生长缓慢的病鸭挑出与小日龄的健康鸭混群饲养。此外,自繁自养还有助于免疫程序的制定。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即一栋鸭舍只饲养同一日龄的鸭,同时引进饲养,同时转群、出售或屠宰。在每次进雏前,有1~2周的空舍时间,便于清扫和消毒,确保下批雏鸭的防疫安全。

2、做好免疫接种工作许多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疾病发生后往往没有相应的对策,因此,对那些已有市售的疫苗或本地区已有的鸭传染病要进行定期的预防接种。如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和鸭霍乱等,通过免疫注射,使鸭只产生特异性抵抗力,这是预防和控制鸭传染性疾病的可*而又经济的方法。要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全年免疫计划,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

3、采取适当的药物进行预防如在饲料、饮水中加入某些药物或保健添加剂等,也是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但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或耐药性,要考虑定期更换药物,并注意某些药物的残留问题。

4、搞好卫生消毒、灭鼠和粪便处理这也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消毒对象包括:进出人员、车辆、饲养鸭车间、饲养管理用具、垫草、鸭运动场等。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可采用不同的消毒药剂和方法。鼠类是多种疫病的传播者或贮存宿主,养鸭场的鼠类已成为公害。饲料房、开放式鸭舍、鸭场废物和废用设备堆集的地方,都是鼠类藏身和繁殖的良好场所,因此,应将消毒、灭鼠作为养鸭场或养鸭户的经常性的工作。

5、防止与野生水禽直接或间接接触野生水禽也是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贮存宿主和传播者,如鸭瘟、鸭球虫、禽流感等。由于鸭场户外饲养家鸭,残留的饲料和户外饲槽常可招致野生水禽的飞临,而与家鸭发生密切接触,污染饲料与水源,致使疾病传播。

6、防止蛋传疾病所谓蛋传疾病就是能从感染母鸭通过受精蛋传给新孵出后代的疾病。有两种情况:一是病原体在蛋壳和壳膜形成前感染卵巢卵泡(卵巢传递),在蛋的形成过程中进入,而由鸭蛋内部携带的,如沙门氏杆菌等;另一种情况是鸭蛋在出生时或因蛋产下后因环境卫生差,病原体污染蛋壳,如一般肠道菌,特别是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时而有绿脓杆菌和葡萄球以及霉菌。在孵化过程中可能造成死胚,但多数污染的蛋经孵化后,形成弱雏或带菌雏。当不良环境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如育雏温度过低,则小雏可能发病或死亡。因此,预防蛋传疾病是提高雏鸭成活的重要因素。所以,平时注意种鸭房的环境卫生,勤打扫或消毒产蛋场地,更换垫草,并保持干燥,以减少粪污染蛋。蛋壳表面越干净,则壳上污染细菌就越少。此外,要增加拣蛋的次数。孵化用蛋宜集中后用甲醛液熏蒸或用温热的洗剂冲洗,晾干。严禁用粪便污染的脏水洗蛋,这不但起不卫生消毒的目的,反而会造成扩大污染。新生幼雏进入育雏室后,在饲料中加入万分之四的氯霉素,连喂3~5天,能提高弱雏的成活率。

(二)发生疾病时的扑灭措施

1、及时发现疫情并进行确诊。鸭群中出现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多为精神不振或沉郁,缩颈,喜卧,眼、鼻有分泌物,减食或不食,母鸭产蛋量急剧下降等。此时应迅速将可疑病鸭隔离观察,并将死亡鸭送兽医部门检验,以便尽早作出诊断,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隔离病鸭,污染的场地和鸭舍进行紧急消毒。严禁饲养员及工作人员串圈,以免扩散传染。

3、停止向病群引进或出售活鸭,确诊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4、病死鸭深埋或焚烧,粪便发酵,垫草焚烧或堆肥,严禁病鸭或死鸭出售或加工食用。

5、根据确诊的疾病,选用专用疫苗进行紧急疫苗接种,对病鸭进行合理的治疗。对慢性传染病病鸭宜早淘汰。

二、鸭场的消毒

请参照鸡场的消毒方法进行操作。

三、鸭常见疾病防治

(一)鸭瘟

1、病原或病因疱疹病毒

2、症状病鸭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流泪眼周围羽毛沾湿或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也有分泌物,呼吸困难,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病鸭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者粘膜外翻,粘膜面有黄绿色的假膜,不易剥离。

3、防治在2月龄时注射鸭瘟疫苗,一般在1周内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发病初期肌注抗鸭瘟高免血清,每鸭注射0.5毫升,有一定疗效。成年鸭一次肌注聚肌胞1毫克,3日1次,2~8次有良好疗效。

(二)雏鸭病毒性肝炎

1、病原或病因鸭肝炎病毒

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左右的雏鸭,发病半日到一日即发生全身性抽搐,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背脖”,两脚痉挛性反复踢蹬时在地上旋转,咀壳端和爪尖淤血呈暗紫色。

3、防治初发病鸭群或受到此病威胁的鸭群,可注射康复鸭的免疫血清或高免血清或免疫母鸭蛋黄匀浆,经皮下注射每只0.5~1.0毫升可起到降低死亡率,制止流行和预防发病的作用。

(三)雏鸭传染性浆膜炎

1、病原或病因鸭疫巴氏杆菌

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2~3周的雏鸭,最急性病例看不到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表现为嗜睡,缩颈或嘴地面,眼鼻有浆液或粘性分泌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摇头或点头、背脖和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不久抽搐而死。

3、防治氯霉素或土霉素按0.04%混于饲料中,边疆辅助4天。并改善良雏室的卫生条件。

(四)鸭霍乱

1、病原或病因多杀巴氏杆菌

2、症状此病的最急型无明显可见的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2.3~43℃,口渴、嗉囔内积食或积液,病鸭咳嗽,打喷嚏,呼吸加快常张口呼吸,并常摇头,故称此病为“摇头瘟”。病鸭排出腥臭的白色或铜绿色的稀粪,少数病鸭粪中混有血液,有此病鸭两脚发生瘫痪,不能行走,常在1-3天内死亡。

3、防治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按0.4~0.5%混于饲料中,或用其钠盐按0.1~0.2%溶于饮水中,连续喂服数日。复方新诺明按0.02%混于饲料中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喹乙醇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的剂量拌于饲料中喂服,每天一次。青霉素肌注每鸭2000~5000单位,每天2~3次。

(五)副伤寒(沙门氏菌病)

1、病原或病因多型的沙门氏菌

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1月龄前的雏鸭,病鸭食欲消失,口渴、下痢、流泪、眼睑水肿鼻孔流出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喘息,有痉挛抽搐等神经症状。

3、防治注意种蛋和孵化器的消毒。饲料中添加0.5%的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基嘧啶,连服2~3天,链霉素肌注,每鸭每日2.5毫克,分两次注射。0.02%的呋喃唑酮加入饮水中,连用7天,以后剂量减半,再喂7天。

(六)雏鸭流行性感冒

1、病原或病因流行性感冒杆菌

2、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20目龄以后的幼鸭。病鸭精神萎靡,体温升至42.5℃以上,咳嗽打喷嚏,流清鼻涕或鼻塞,喉管内有痰液,呼吸时发生“咕咕”声。病鸭常在游水时出现神经症状,病鸭肝脏肿大至正常的6~8倍,为此病的特征性病变。

3、防治磺胺嘧啶片(0.25克)第一次日服半片,以后每隔4小时服1/4片。20%硫胺噻唑钠肌注1毫升,隔4小时注射0.5毫升。氯霉素肌注10-12毫克,每天2次,一般4次有良好效果。

(七)鸭葡萄球菌病

1、病原或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病

2、症状(1)关节炎型:常见于中鸭和种鸭,蹼和跗关节肿胀、发热、跛行。(2)内脏型:多见于成年种鸭,腹部下垂。(3)脐炎型:1周的雏鸭,病鸭腹部膨大,脐部肿胀坏死。(4)皮肤型:多见于3-10周龄幼鸭。皮肤损伤而发生局部感染,胸部皮下化脓或局部坏死。

3、防治氯霉素按饲料量的0.04%混入饲料,连喂3天。

(八)鸭丹毒病

1、病原或病因猪丹毒杆菌

2、症状病鸭拒食,羽毛松乱下痢,有些病鸭关节肿胀。

3、防治青霉素G钾(或钠),每鸭每日5万单位肌注,连续2~3天。

(九)鸭曲霉菌病

1、病原或病因最常见的为烟色曲霉素

2、症状主要发生于雏鸭,5~7日龄雏鸭最易感染。病鸭呼吸困难,张口吸气时常见颈部气囊明显胀大,一起一伏,当气囊破裂时,呼气发生尖锐的“嘎嘎”声。有的病鸭表现出曲霉性眼炎。

3、防治用制菌霉素按每日每鸭3~5毫克拌入饲料喂服,连喂3天停2天,连续2~3个疗程。以1:3000的硫酸铜溶液,作饮水用,连用3~5,每鸭口服黄连素500毫克、每天2次,连服3天。

(十)鸭黄曲霉素中毒病

1、病原或病因黄曲霉

2、症状病鸭初期症状为采食减少和生长缓慢,羽毛脱落,常见跛行,腿和趾部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病鸭死之前常见共济失调,抽搐,死亡时呈角弓反张。

3、防治无有效药物治疗。防治方法是更换掉含有黄曲霉素的饲料。

(十一)鸭佝偻症

1、病原或病因钙、磷和维生素D缺乏或比例失调

2、症状常发生于1~4周龄的幼鸭。表现为生长缓慢,行走时步态僵硬、费力,不愿走动或频频蹲卧,长骨骨端常增大,特别是跗关节骨质疏松,鸭嘴壳变软。

3、防治可一次喂15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或喂给维生素AD液或浓鱼肝油2-3滴,每天1-2次,连喂2天。同时合理调整日粮钙、磷的含量和比例,舍饲鸭尤为重要。

(十二)鸭骨短粗病(骨腱症)

1、病原或病因饲料中缺锰、胆碱、烟酸、叶酸、维生素B6,鸭舍潮湿等。

2、症状此病多发于1-3周龄的雏鸭。首先在生长较快的鸭出现症状。病鸭初期双腿轻度弯曲,随后呈不同程度的“O”型或“X”型腿。腓肠肌腱向关节一侧滑动,重病例可完全滑出,使腿不能直立。

3、防治每千克饲料中应含有锰40~50毫克,胆大2000毫克,烟酸55毫克和合理的钙、磷会计师及比例。注意维生素B的补充,同时使饲养密度不要过高,防潮湿。

(十三)鸭有机磷农药中毒

1、病原或病因敌百虫、1605、1059、3911、敌敌喂、乐果、马拉松、二秦农(地亚农)等农药。

2、症状鸭中毒后瞳孔缩小,不安,食欲废绝,频频排粪,中毒严重口吐白沫、呕吐、张口呼吸,站立不稳,行走困难或两腿麻痹,最后倒地,全身抽搐昏迷而死。

3、防治肌注“解磷定”注射液,每只成鸭0.2~0.5毫升(每毫升含40毫克),并同时注射硫酸阿托品液,每只成鸭0.2~0.5毫升(每毫升含0.5毫克)。如果是1605中毒,也可灌服1~2%生石灰水(上清液)3~5毫升。

(十四)鸭食盐中毒

1、病原或病因鸭的最小食盐致死量为每千克体重4克。饲料中的含盐达3%以上,饮水中含盐量达0.5%以上即可引起中毒。

2、症状病鸭食欲不振或废绝,嗉囔扩张膨大,口和鼻流出粘性黄色分泌物,渴感强烈,出现下痢,两脚无力或完全麻痹、瘫痪,蹼向后弯曲,行走困难。病程后期极度衰弱,呼吸困难,抽搐,虚脱死亡。

3、防治日粮中食盐含盐量不能超过0.5%。如用咸鱼粉应测定其含盐量,控制日粮含盐量不超过标准。发现中毒,立即停喂含盐饲料,供给充分饮水和青绿饲料。

(十五)五氯酚中毒

1、病原或病因五氯酚钠

2、症状急性中毒几小时内死亡。慢性中毒时,病鸭会衰弱乏力,食欲减少,视力减退。皮肤接触中毒时,病禽的眼、口、腿、蹼疼痛,粘膜发红,局部脱毛,口渴、心跳和呼吸加快,肌肉痉挛。

3、防治禁止鸭群到施药区的水沟或池塘中放牧。中毒鸭群立即喂给较高浓度的碳酸氢钠液。肌注三磷酸腺苷,每只5~10毫升,效果较好。头部、口腔、肛门、腿、蹼等处用肥皂水洗擦。

(十六)鸭腮丝虫病(鸭乌龙线虫病)

1、病原或病因鸭腮丝虫

2、症状多寄生在幼鸭下颌部的皮下,其次是两腿胫部外侧的肌肉和嗉囔部的皮下严重感染时可在腹部、泄殖腔周围,甚至头顶部、肩部、尾部和眼睑皮下形成结节,俗称“疱疱”病,放牧鸭群容易感染此病。

3、防治用1%四咪唑(0.1~0.5毫升)注入病灶,7~12天病灶消失。用0.5%高锰酸钾溶液,以0.5~2毫升(根据患部大小增减)剂量注入患部2~10天内病灶消失

、要因地制宜发展养鹅生产。 鹅是草食性水禽,能充分消化和利用青绿饲料中的营养物质;鹅非常喜欢干净,喜欢在水中嬉戏,且只有在水中才有利于其交配活动的顺利进行,没有水面供其洗浴或水质污染严重都会影响其健康、生产和繁殖。因此养鹅生产必须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水源充足、青草资源丰富的条件下适度发展。有些地区水源缺乏,却盲目大量养鹅,这样很难满足鹅的生理需要,也就很难获得理想的生产效果。有的养殖户在院内修建一个小的水池作为鹅的水上运动场所,这对于小规模生产仔鹅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种鹅或大规模的仔鹅生产则不一定适合。如果不经常换水或消毒次数少,出现水质恶化,势必会影响鹅洗浴的积极性,也容易使鹅相互传播疾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引种和种质问题。 一个地区饲养什么样的品种合适以及种质的优劣是关系到养鹅生产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养鹅主要利用产品是肉用仔鹅,另外是毛绒。我国鹅的品种类型比较多,不仅在体型、外貌方面有差异,在生长速度、产蛋性能、毛绒质量和产量方面也有明显差别。一般而言,体型大的鹅种其繁殖性能多数比较低,生长速度较快,而产蛋多的鹅种其体重则较小,生长速度较慢。 根据目前养鹅的产品主要利用方向,四川白鹅、扬州白鹅、皖西白鹅是比较适合我省饲养的鹅种,他们都属于中型鹅,产蛋性能比较好,仔鹅早期生长速度比较快,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10周龄前后其体重可以超过3千克。在生产中也有采用杂交模式进行的,不仅能够降低鹅苗的成本,而且表现了杂交优势。不足之处在于有时由于种鹅的体重差别较大,配种的成功率相对较低,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调整。 3、育雏是关键。 雏鹅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力较差,抗病力较弱,必须加以精心的饲养管理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鹅群健康生长。首先要提供适宜的育雏环境。适宜的温、湿度和饲养密度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温高湿容易引起病菌大量繁殖,造成雏鹅发病率上升;大群饲养时要分割成小群,以免打堆时压死、压伤;同时注意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并注意防止贼风。其次要精心合理地饲养管理。雏鹅开食前要先饮水,最好加适量的多维或葡萄糖等,增强抵抗力;饲喂要根据多餐少食的原则,先喂精料后喂青饲料,既避免挑食又满足雏鹅对营养的需要。 4、卫生防疫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鹅的抗病力强是相对的,在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饲养过程中,其疾病很少发生。在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由于饲养密度增大,造成其生活环境恶化,加之鹅群相互争斗次数增加、饮水和采食的不自由,导致鹅群抗病力严重降低。所以我们要做好鹅病的防治工作,坚持消毒和防疫相结合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建立现代化大型养鹅场,在场地选择上十分重要,首要条件要有利于卫生防疫,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源方便。通常场地应远离铁路和旅游胜地,火车和旅客来往频繁,容易传播病原,同时场地的地势要有利于防涝排水、污水处理及排放,以利环境保护,场地的周围及空间应无有毒有害物质及空气污染,确保安全生产。场内建筑物协布局要周密策划,生产区和生活区要严格划分,而且要有相当距离,彼此间应用围墙隔离,严防闲杂人员随意进出,传播病原。

雏鹅绒毛稀少,个体小,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差,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忽视疾病防治,极易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所以,要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雏鹅绒毛稀少,个体小,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差,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忽视疾病防治,极易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所以,要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精心准备育雏舍

首先根据进雏数量计算雏舍面积,对舍内照明、通风、和保温设施进行彻底检查和维修。进雏前要对育雏舍彻底清扫和消毒,用高压水冲洗育雏舍地板、墙壁,晾干后铺上垫料。同时还要按育雏数量备足优质青绿饲料、精饲料、药品和疫苗等必需品。

2 选择健壮的雏鹅

健壮的雏鹅是保证育雏成活率的前提条件,而对于弱雏、病雏要及时淘汰。健康的雏鹅绒毛粗长,有光泽;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脐部周围没有水肿和炎症;手握雏鹅,挣扎有力,腹部柔软有弹性,叫声大;体重符合品种要求。

3 选择适宜的育雏方式

鹅的育雏方式以地面垫料平养为主。育雏室要求保温性能好,垫料柔软、吸水性好、不易霉变:可选用锯屑、稻壳、稻草、麦秸等作垫料。有条件的可进行网上平面育雏,使雏鹅与粪便彻底隔离,减少疾病的发生。网上平养的高度以距地面60~70cm为宜,便于喂料及饮水。

4 提供适宜的育雏条件

4.1 温度

雏鹅体积小,绒毛稀薄,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易拥挤扎堆,导致窒息而死亡;若鹅舍温度超过32℃,雏鹅则出现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因此,适宜的育雏温度是:1~5日龄为27℃~28℃,6~10日龄为25℃~26℃,11~15日龄为22℃~24℃,16~20日龄为20℃~22℃,20日龄以后为18℃。

4.2 湿度

鹅虽属于水禽,但干燥的舍内环境对雏鹅的生长发育和疾病预防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当环境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雏鹅即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扎堆、呼吸困难、腹泻、绒毛松乱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啄羽,严重时雏鹅整个头颈和背部的绒毛全部被啄光,造成雏鹅发育不良,生产力、抗病力下降,发病率增高。因此,采用地面垫料育雏时,一定要避免饮水外溢,防止垫料潮湿、发霉,并及时更换潮湿垫料。

4.3 通风换气

雏鹅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时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粪便、垫料发酵还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而雏鹅对舍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当环境中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的含量超标时,雏鹅就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眼睑水肿、流泪、流鼻涕,进而食欲废绝、运动失调等症状,最后仰头、抽搐、瘫痪而死。因此,必须及时对鹅舍进行通风换气。一般夏秋季节打开门窗即可,冬春季节,在通风前先使舍温升高2℃~3℃,然后逐渐打开门窗或换气扇,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鹅体。通风时间多安排在中午前后,避开早晚时间。

4.4 光照

育雏期间,一般要保持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鹅熟悉环境,增加运动,便于雏鹅采食、饮水,满足其营养需要。适宜的光照时间:1~3日龄为24小时,4~15日龄为18小时,16日龄后逐渐减为自然光照,但晚上需开灯加喂饲料。光照强度:1~7日龄为每15平方米用1个40瓦灯泡,8~14日龄为每15平方米用1个25瓦灯泡。灯泡距鹅背部2m左右、

4.5 饲养密度

一般雏鹅地面饲养时的密度:1~2周龄为20~25只/平方米,3周龄为15只/平方米,4周龄为12只/平方米,随着日龄的增加,密度逐渐降低。

5 “潮口”与开食

雏鹅开食前要先饮水,第一次下水运动与饮水俗称为“潮口”。雏鹅出壳后24小时左右,即可“潮口”,一般在水盆中进行,将30℃左右温开水倒入盆中,深度3cm左右,把雏鹅放入水盆中,把个别雏鹅喙浸入水中,让其饮水,反复几次。在饮水中可加入0.02%高锰酸钾,起到消毒饮水、预防肠道疾病的作用,一般用2~3天即可。对于长途运输的雏鹅,为了迅速恢复体力、提高成活率,可以在饮水中加5%葡萄糖和维生素C,并按比例加入速溶多维电解质。雏鹅开食时间一般在出壳后24~30小时。开食料一般用黏性较小的籼米,把米煮成半熟,用清水淋过,使饭粒松散,吃时不黏嘴,最好掺一些切成细丝状的青菜叶,如菠菜叶、白菜叶、油菜叶等。开食时不要用料槽或料盘,直接将料撒在干净的塑料布上,便于全群同时采食。第一次喂食,雏鹅吃到半饱即可。

6 加强饲养管理

6.1 合理饲喂,保证营养

雏鹅消化器官功能不健全,因此要饲喂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和优质青饲料。饲喂时可先精后青,少喂多餐。2~3日龄雏鹅;每天喂6次,日粮中精料占50%;4~10日龄:每天喂8~9次,精料占30%;11~20日龄;每天喂5~6次,以食青饲料为主,开始放牧,口粮中精料占10%~20%;21~28日龄:每天喂3~4次,精料占日粮的7%~8%,并延长放牧时间。

6.2 及时分群,降低饲养密度

及时分群是保证雏鹅健康生长、提高育雏成活率和均匀度的重要措施。分群时按个体大小、体质强弱进行。第一次分群在10日龄时进行,每群数量为150~180只;第二次分群在20日龄时进行,每群数量为80~100只。若发现残、瘫、患病、瘦弱、食欲不振及行动迟缓者,应及早隔离治疗或淘汰。

6.3 适时放牧

放牧能使雏鹅提早适应外界环境,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力,提高经济效益。放牧应选在无风晴天的中午,把鹅赶到鹅舍附近的草地上进行,牧地由近到远。放牧时间为20~3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中午赶回舍中休息。

7 做好疫病的预防和治疗

7.1 隔离饲养

雏鹅应隔离饲养,不能与成年鹅和外来人员接触,育雏舍门口设消毒间和消毒池,定期用百毒杀、新洁尔灭、消毒宁等对雏鹅、鹅舍及用具进行喷雾消毒。

7.2 接种疫苗

如果种鹅未接种小鹅瘟疫苗,雏鹅可在3日龄皮下注射1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0.2ml,1~2周后再接种1次;也可对刚出壳的雏鹅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0.5ml或高免蛋黄1ml。

7.3 饲料中添加药物

为了预防雏鹅腹泻,可在饲料中拌入硫酸新霉素,每100克拌料150斤;若发现少数雏鹅腹泻,可使用阿莫西林,每袋饮水150公斤,饮水8~10小时;雏鹅感冒时可用抗病毒,加水300斤,连用2~3天,同时口服磺胺嘧啶,首次1/2片(0.25g)/只,以后每隔8小时服1/4片/只,连用2~4天。也可以在料中加入适量的板蓝根、大青叶、黄芪、红花、党参等中药制剂,以提高雏鹅的免疫力。

二、鸭苗成活率多少正常?

鸭苗成活率有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正常的。

现在很多专业户通过养殖鸭子致富了,特别是近阶段,鸭肉价格持续走高,养鸭子的利润越来越丰厚。鸭子和其它动物一样,不可能百分之百存活,因为有些鸭苗体质比体弱,受到各种疾病侵扰,就养不了,所以,能有百分之九十五养活就很成功了。

三、如何提高竹子成活率?

移栽植物怎样提高成活率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尽量少伤根,如果是株型较小的植株要带土坨移栽。

第二,称栽的时间上,傍晚移栽成活率一般较其他时间高。

第三,移栽时去掉一些枝叶,少带些枝叶移栽易成活。

个人认为,综合考虑温度、湿度、土壤、水分以及竹子的生长势等因素,还是秋季移栽稍好一些,成活率和长势都略高于春季移栽。具体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竹子移栽,最好选择在苗圃中生长一年以上时间、根系健壮的苗。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在挖苗后尽快装车,注意根系保湿,运到种植地后立即栽种。栽种完毕浇一遍透水,如果当时风比较大,可以立风障防风。移栽一年之后再施肥,可选用草木灰等淡肥,二氨类的肥料不宜使用。

除了上述常规操作外,提前断根是我提高竹子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一般春季3、4月份移栽,可在头年12月断根;秋季8月份移栽,可于春季3月断根。此外,断根过程中,还要给竹子根系施用由多效唑和防治病虫害的农药混合的溶液,二者的含量各占50%。如此操作,春季移栽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秋季则可达到95%以上。

四、如何提高嫁接成活率?

嫁接法:此法是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嫁接法。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成活率高,愈合速度快。其嫁接操作程序是:当接穗苗龄l0—12天、胚轴6—7厘米、砧木苗龄8—10天、胚抽长5—6厘米时,即可起苗嫁接。这时的幼苗,生活力强,嫁接后愈合快,成活率高.是最佳嫁接期。起苗前l天,应先浇1次水,使土壤疏松,以减少根系的损伤。起苗时,于轻轻从育苗土的底层抄起,每次l0一20株。在起苗时.应注意尽量照顾砧木与接穗苗的高度大体一致。如果砧木过高,可以适当降低切削位置,以保证根部平齐。

砧木苗的切削:将起出的苗、先去掉生长点。如果同时切去1片子叶,此法称之为单子叶靠接法;留2片子叶称之为双子叶靠接法。结合口的位置离子叶基1厘米左右最合适。下刀时,从上往下约45。角切入胚轴的1/3稍多一点,切结合口时,应一刀下去切到适宜处,刀口不宜来回移动.否则会破坏茎秆的输导组织而影响伤口愈合,降低成活率。

接穗的切削与嫁接:黄瓜苗比南瓜苗的胚轴细而软,切削时要准、狠,不能回刀或错刀。其切削部位根据南瓜苗的高低在下胚轴离子叶基约1厘米处下刀,由下向上呈30。角切削一刀.切入胚轴粗的l/2。

当砧木、接穗都切削好之后,随即将二者接合在一起。接合的方法是:一手拿南瓜苗,用大拇指或食指将结合口稍分开,把黄瓜苗的上切位插入南瓜苗的下切位,使之吻合。在嫁接时,不得来回移动,一次插牢,否则.易造成错位而影响成活率。接合好后,用嫁接夹将其夹住即可。为了不影响幼苗体内营养物质的输导与交换,嫁接夹的松紧度应据胚铀的粗细进行适当调整,嫁接夹的下沿应与接合口的下位取平,以利愈合后的黄瓜苗根茎的切割。

(2)插接法:把南瓜子直播到营养钵中,黄瓜子播在苗盘中,因要求接穗苗小于砧木苗,所以二者可同时播种。待南瓜苗吐心时、把南瓜苗的心叶挖掉,将竹签的一端削尖成1厘米的半圆锥形,其尖端0.5厘米处粗度同黄瓜苗胚轴粗度相近。然后用竹签在南瓜苗生长点处往下垂直扎孔,深0.5厘米。在黄瓜苗子叶下1厘米处,以30。角斜切,切口长0.5厘米,再从另一面下刀,把下胚轴切成楔形,然后拔出竹签,插入接穗。

(3)劈接法:用刀片在接穗子叶下l厘米处,切成“楔形”,楔长1厘米。把砧木生长点挖掉,用刀片自—下而上沿下胚轴中间,向下纵切1.2—1.3厘米的嫁接口,然后把接穗插入、并用嫁接夹固定。

(4)腹接法:接穗同插接法—样削成“楔形”。砧木同靠接法一样,在子叶下1厘米处,斜30。角下切l厘米接口。然后把接穗插入砧木的接口中,并用夹子固定。

查看全部3个回答

新品种苹果树苗 24小时更新批发价格

规格多,品种全,下一亩田APP找新品种苹果树苗 真方便...

app.ymt.com广告 

南方苹果树苗 24小时更新批发价格

规格多,品种全,下一亩田APP找南方苹果树苗 真方便...

app.ymt.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复绿树苗哪家比较便宜?

可以了解一下东莞市望牛墩佳兆树木种植场,种植场创立于2005年,集生产、销售和种植工程服务为一体。主营业务包括:各类蕉苗、绿化(复绿工程)树苗、特色热带果树苗木、江南特色花卉园林绿植苗木、技术服务等。为客户提供种苗、农资一站式采购服务,是客户种苗种植的好伙伴,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包括售前选购和科学种植的专业建议,为客户提供车队送货上门和技术员实地考察,提供科学的种植、水肥、病虫害问题的指导。

12 2018-11-14

如何嫁接树苗

(1)靠接法:此法是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嫁接法。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成活率高,愈合速度快。其嫁接操作程序是:当接穗苗龄l0—12天、胚轴6—7厘米、砧木苗龄8—10天、胚抽长5—6厘米时,即可起苗嫁接。这时的幼苗,生活力强,嫁接后愈合快,成活率高.是最佳嫁接期。起苗前l天,应先浇1次水,使土壤疏松,以减少根系的损伤。起苗时,于轻轻从育苗土的底层抄起,每次l0一20株。在起苗时.应注意尽量照顾砧木与接穗苗的高度大体一致。如果砧木过高,可以适当降低切削位置,以保证根部平齐。   砧木苗的切削:将起出的苗、先去掉生长点。如果同时切去1片子叶,此法称之为单子叶靠接法;留2片子叶称之为双子叶靠接法。结合口的位置离子叶基1厘米左右最合适。下刀时,从上往下约45。角切入胚轴的1/3稍多一点,切结合口时,应一刀下去切到适宜处,刀口不宜来回移动.否则会破坏茎秆的输导组织而影响伤口愈合,降低成活率。   接穗的切削与嫁接:黄瓜苗比南瓜苗的胚轴细而软,切削时要准、狠,不能回刀或错刀。其切削部位根据南瓜苗的高低在下胚轴离子叶基约1厘米处下刀,由下向上呈30。角切削一刀.切入胚轴粗的l/2。   当砧木、接穗都切削好之后,随即将二者接合在一起。接合的方法是:一手拿南瓜苗,用大拇指或食指将结合口稍分开,把黄瓜苗的上切位插入南瓜苗的下切位,使之吻合。在嫁接时,不得来回移动,一次插牢,否则.易造成错位而影响成活率。接合好后,用嫁接夹将其夹住即可。为了不影响幼苗体内营养物质的输导与交换,嫁接夹的松紧度应据胚铀的粗细进行适当调整,嫁接夹的下沿应与接合口的下位取平,以利愈合后的黄瓜苗根茎的切割。   (2)插接法:把南瓜子直播到营养钵中,黄瓜子播在苗盘中,因要求接穗苗小于砧木苗,所以二者可同时播种。待南瓜苗吐心时、把南瓜苗的心叶挖掉,将竹签的一端削尖成1厘米的半圆锥形,其尖端0.5厘米处粗度同黄瓜苗胚轴粗度相近。然后用竹签在南瓜苗生长点处往下垂直扎孔,深0.5厘米。在黄瓜苗子叶下1厘米处,以30。角斜切,切口长0.5厘米,再从另一面下刀,把下胚轴切成楔形,然后拔出竹签,插入接穗。   (3)劈接法:用刀片在接穗子叶下l厘米处,切成“楔形”,楔长1厘米。把砧木生长点挖掉,用刀片自—下而上沿下胚轴中间,向下纵切1.2—1.3厘米的嫁接口,然后把接穗插入、并用嫁接夹固定。   (4)腹接法:接穗同插接法—样削成“楔形”。砧木同靠接法一样,在子叶下1厘米处,斜30。角下切l厘米接口。然后把接穗插入砧木的接口中,并用夹子固定。

1 浏览1258 2016-03-27

如何管理嫁接苗?

(1)芽接苗的管理检查成活、解绑和补接。大多数果树嫁接10~15天后即可检查成活。在检查的同时,发现绑缚过紧的要及时松绑或解除,以免影响加粗生长和绑缚物嵌入皮层,使芽片受损伤。加粗慢的树种,3周后也应解除绑缚物。未成活的应及时补接,过迟则砧木不能离皮,影响成活。 防寒:嫁接成活而接芽未萌发的苗叫半成苗(或芽苗)。冬季严寒、干旱的地区,为防止接芽受冻,应为半成苗灌足防冻水,或埋土防寒。埋土深度以超过接芽6~10厘米为宜,春季解冻后及时扒掉。 剪砧:半成苗在翌春萌芽前及时剪砧,促进接芽萌发。剪砧的部位在接芽上方0.3~0.5厘米处,剪口要平滑,并稍向接芽对面倾斜,不要留的太长,也不要向接芽一方倾斜,以免影响接口愈合。越冬后未成活的,春季可用劈接法补接。 除萌:剪砧后,砧木会发生很多萌蘖,要及时除去以免消耗水分和养分,影响接芽生长。 立支柱:在风大的地区要对芽接苗立支柱。一般新梢长到5~8厘米时,紧贴砧木立一小棍,将新梢绑在棍上,立支柱可使苗木生长直立,并防止被风吹断。剪砧时剪下的枝条可以插在苗旁作支柱用。 圃内整形:为加速幼树成形,可在圃内进行整形。一些树种如柑橘类、桃的大多数品种当年可萌发多次副梢。苹果中的金冠、红玉等,梨中的巴梨、日面红等均有较强的副梢萌发力。利用这种副梢萌发特性可以进行圃内整形。准备用于整形的苗木株行距要加大,株行距不小于60~70厘米×25~30厘米。采用的手段有摘心和涂抹发枝素等。 摘心时期依定干高度及当地气候条件而异,应避免过晚,过晚不能形成充实的副梢。如在渤海湾地区,苹果苗木一般应在6月下旬以前摘完,对未达摘心标准的苗木不可勉强摘心。摘心部位在节间已充分伸长而尚未木质化处,摘去嫩梢10厘米左右。对整形带以下萌发的新梢及时抹去。只在整形带内选留一定数量的副梢作为主枝和中央领导干。 涂抹发枝素,可促进苹果新梢侧芽萌发,萌发率可达80%。发枝素是一种化学整形药剂,可以促进新梢侧芽萌发并使形成的副梢角度加大。华北地区以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效果为好。将绿豆粒大小的发枝素软膏涂抹到饱满芽体上即可。经试验证明,发枝素在多数苹果品种上均有明显效果。(2)枝接苗管理枝接后,砧木上也容易萌发萌蘖,要及早抹去。如果枝接接穗多,成活后应选留方位好、生长健壮的保留一枝,其余分次剪除。留下的接穗如有好几个萌条,应选上部的使之延长生长,其余的根据方向和空间大小决定去留。春季风害严重的地区要支柱保护。其他有关管理参见芽接苗的管理。 嫁接苗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实生苗。

浏览20 2019-01-31

怎样进行嫁接苗管理?

专家解答 (1)嫁接后1~3天的管理此期是愈伤组织形成时期,也是嫁接苗成活的关键时期。一定要保证小拱棚内湿度达95%以上,棚膜内壁应挂满大量露珠,从外面看不见嫁接苗。可依室内湿度大小,每天对嫁接苗喷雾1~2次,其中1次喷500倍液的百菌清,以预防病菌侵染。喷雾时以喷头朝上,雾点自然下落为佳。由于温床内高温、多湿易发生病害,所以需每天进行2次换气,换气后再次喷雾。温度白天保持25~27℃,夜间16~20℃,地温20℃左右。冬季黄瓜嫁接育苗,关键问题是小拱棚内地温、气温偏低,为保证小拱棚内的较高温度,必须在苗床下增设电热线。嫁接前2天,小拱棚应覆盖纸被进行全天遮光,第3天可在早晚适当揭开纸被见弱光。 (2)嫁接后4~6天的管理嫁接后4~6天正是假导管形成期。此时棚内的湿度应降低至90%左右,为此小棚顶缝应开3~6厘米小缝,每天通风1小时左右。小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5℃左右,夜间15~18℃,温度超过30℃时应继续用纸被遮阴降温。光照逐渐加强,只在中午强光时适当遮阴。如管理正常,接穗的下胚轴会明显伸长,子叶叶色由暗深绿色转成淡绿色,第一片真叶开始吐心。 (3)嫁接后7~10天的管理此期是真导管形成期。棚内湿度应降至85%左右,湿度过大,不仅砧木子叶容易感染,而且接穗容易长出许多不定根影响成活,或造成接穗徒长。因此,小棚要整天开3~10厘米的缝,进行通风降温,一般不再盖纸被。正常条件下,接穗可长出1~2厘米有光泽淡绿色真叶,此标志接穗已与砧木完全愈合,应及时将已成活的嫁接苗移出小拱棚。凡真叶不足1厘米或真叶长到1厘米以上但叶色暗绿的,应在小棚内多放几天,达到上述标准时,再移出小棚,不可操之过急。 (4)嫁接后10~15天的管理移出小棚后的嫁接苗,经2~3天的适应期,接穗第一片真叶已长到3厘米左右时,同自根苗一样进行大温差管理,以促进嫁接苗花芽分化,育成健壮的嫁接苗。 提示板 靠接后12~13天,在嫁接夹下方,将黄瓜下胚轴用手指捏伤,破坏输导组织,间隔3~4天,再从接口下方把黄瓜下胚轴割断。嫁接苗成活期间,砧木会随时发生萌蘖,如发现后要及时去除,否则会严重影响黄瓜幼苗的正常生长。

1 浏览20 2019-02-25

怎样培育嫁接苗?

(1)嫁接前的准备①GB9659国家标准对接穗的要求a.接穗须从母本园或采穗母树上采集,采穗母树应经县级以上果树主管及植检部门鉴定,确认为品种纯正的优质高产树,且无检疫病虫害。 b.从外地引进接穗,除严格要求品种纯正外,还必须经植物检疫部门检验,取得“植物检疫证书”后方能引入。 c.采接穗应在树冠外围中上部选取充分成熟、健壮的一年生营养枝,每枝接穗应具备3个以上有效饱满芽。 ②接穗的采集和贮藏处理。接穗应按GB9659国家标准要求进行采集。采穗时应选择无风晴天的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阳光较弱时进行。采下后应立即剪去叶片,每50~100条扎成1捆,用湿布包好。 采集的接穗最好马上嫁接,如果不能及时接完要贮藏起来。贮藏接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河沙层积法,即在室内选干净的地面,用干净的细河沙与接穗分层埋藏。沙的湿度以手插入沙中抽出后手上粘有沙粒而指甲无沙为宜,如指甲上有沙表示太湿,手上无沙表示太干。底层和面层的沙厚约3厘米,中间几层放接穗后沙盖到看不见接穗便可,最后加盖薄膜保湿。以后每7天检查1次,挑除腐烂接穗,调节沙的湿度。一般可贮藏50~60天。另一种是湿草纸包装法。接穗量少或需要远运时,先把优质草纸浸湿后尽量捏干,把接穗摊在4层厚的湿纸上卷起来,外面再包以蜡纸或塑料薄膜,定期打开检查除坏,可贮1~2个月。少量接穗用塑料薄膜包好,放进冰箱保存。如果育苗地与采穗距离不远,最好是随采穗随嫁接,能更好提高成活率。 夏季嫁接的,时值高温季节,接穗不耐久藏,应即采即接,最好不超过7天,否则成活率低。 嫁接时应进行接穗消毒处理,一般用1000单位/毫升的盐酸四环素液(每千克水配25万单位的盐酸四环素针剂4支)浸2小时,然后取出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从溃疡病区剪取的接穗最好用700单位/毫升的硫酸链霉素和1%乙醇的混合液浸30分钟,取出静置20~30分钟,清水冲洗摊开晾干表面水分,用清洁草纸包装保湿贮藏或嫁接。 ③剪砧。冬季嫁接,接前3~6天把砧木在离地面10厘米处剪去砧顶,以降低砧木水分,促进愈合。剪后做好清园工作。夏接分2次剪砧,接后5~7天半断干倒砧,成活后全断干。秋接可不断干,或剪去1/3,待成活后才从接口上方0.5厘米处断干。适当高位嫁接可避免流胶病发生,尤其是大棚营养筒密集型育苗。 ④准备好用具和包扎物。嫁接前要准备好用具和包扎物,包括嫁接刀、盛芽盆、磨刀石以及切好塑料薄膜带(宽0.6~1厘米,长20~25厘米)等。(2)嫁接时期。 嫁接以接穗枝条充分成熟又无萌芽时为好,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但以立春前最为适宜。冬天暖、枝条充实早可提早嫁接,反之则延迟。为了快速育苗可采取夏接和秋接。嫁接天气春季应选晴暖天进行。下雨天雨后土太湿或强北风的寒冷天气不宜嫁接,以免降低接活率。如夏秋嫁接应避免在风雨天及中午阳光强烈时进行。(3)嫁接方法。 嫁接方法有多种,有芽片腹接、单芽切接、芽接等。广东采用单芽腹接法较多。近年有采用单芽腹接法。因单芽腹接法可省去切接涂蜡工序,又不受时间限制,还可用于较小的砧木。现把单芽腹接法介绍如下。 ①削接穗。单芽削法:左手拿接穗,右手拿刀,接穗基部向外,平整一面向下,菱形一面向上,在芽下约1厘米处向前斜削成45°角的削面,再将接穗平整一面翻转向上,从芽点附近起向前削去皮层(从芽点上方削起的为通头芽)。要求削面平滑,恰到形成层(呈黄白处)。最后将穗侧转,芽点向上,在芽点上方约0.5厘米处刀口斜面为60°角将其削断,放入盛有清水的盆中备用。这种不通头的接芽叫普通单芽。 长片小芽的削法:芽眼向上,在芽下方约1厘米处以45°角斜削一刀,然后在芽眼上方约0.5厘米处落刀向前平削,将芽稍带木质削下,放入盛有清水的盆中备用。 ②切削砧木。在离地8厘米左右的腹部或更高的位置选平直一面切削皮层,刀要沿皮部和木质部交界处向下纵切,长度视接穗长短而定,再将削下的砧皮切短1/3或1/2,以利包扎和芽的萌发。 ③放接穗。应选与砧木切面大小一致、长短适宜的接穗。如接穗小的可放在一侧,使一侧的形成层对正密接。接穗基部的砧木切口底部要紧贴,上面不要“架桥”。 ④扎塑料薄膜带。自下而上均匀作覆瓦状缚扎,仅露出芽眼以利发芽。如用普通单芽,则可先把薄膜带折成小条,中间先扎一圈,然后向下,再向上包扎,使接穗与砧木切口密接,容易成活。 为了减少剪第二次砧工作的麻烦,潮汕地区目前采用单芽切接法以塑料薄膜带包扎、接穗露出部分以及砧木的切口用接蜡涂封的办法很好。但夏秋接仍采用长片小芽腹接法。 ⑤鉴于病毒病、类似病毒病等病害可能存在,在嫁接时应实行嫁接工具随时消毒。一个品种嫁接完后再接另一个品种,以免交叉感染。(4)嫁接苗的管理①初期管理。接后15天左右检查成活情况,发现接芽变黄或变褐色,表明不能成活就即行补接。及时疏除砧木上的萌芽。接穗萌芽后如有两个芽以上的,应除去弱芽、歪芽,留一壮而直的芽。如见花蕾要摘除,遇天旱土壤太干应适当淋水,促进春梢萌发生长。 ②施肥。原则是春芽期不施或少施肥。待春芽充分成熟后,施腐熟液肥,促夏芽生长。做到:培养第一次夏梢,照顾第二次夏梢,猛攻秋梢,控制冬梢。 具体做法:嫁接前1个月应施1次重肥,以供春芽健壮生长。在春芽停止生长前不施肥。如苗生长差,可以施1次腐熟的薄肥,但不要伤嫩芽。春芽基本停止生长时施1次薄肥,至谷雨前再施1次重肥,促进第一次夏芽健壮达到剪顶高度,这是培育健壮苗木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苗木整形是第二次夏芽要完全剪除,因此第一次夏芽基本停止生长后保持苗木不缺肥便可。秋芽是构成苗木的分枝,培养秋芽是苗木的整形关键,故剪顶前应施1次腐熟的麸水肥,最好剪前1个月施花生麸粉每667米250~60千克。秋芽萌发后施1~2次薄肥,促进秋芽强壮。如果苗木冬季不出圃,则注意控制水肥,防止晚秋芽和冬芽萌发。并于翌年春芽萌发前施1次重肥,以提高苗木质量。春芽萌发后可酌施1次薄肥。 ③解除包扎物。一般接穗抽出的第一次芽老熟后解除,过迟影响苗木生长。同时还要剪去接穗以上过长的砧木,剪时在贴桩齐接口处斜剪,不能挤伤接穗及压伤砧木接口周围皮部,切忌过高或过低。 ④整形。为了保证嫁接苗按要求生长,必须进行整形,包括疏芽、摘心、剪顶等。 疏芽、摘心。第一、二次夏梢发生后,要注意疏芽,每次选留1条直而壮的夏梢,其他疏除。留下的第二次夏梢,要进行摘心,减少养分消耗,以充实第一次夏梢。 剪顶。一般在立秋前后进行剪顶。寒露风来得早的及容易干旱的地方或秋末冬初出圃的适当提前,才能保证秋梢充实。剪顶的方法是:在第一次夏梢中上部,选择节间疏密一致、叶片完整的部位,距地面25~30厘米高度剪断。如春梢超过这个高度,则在春梢上剪除。 ⑤苗木剪顶后的管理。苗木剪顶后应立即进行苗圃清洁,清除杂草和落叶,并喷射0.5~0.6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混合洗衣粉400~500倍液,或喷松脂合剂15~20倍液1~2次,以减少秋梢病虫害。 及时摘除早吐的零星萌芽,待绝大部分苗木有3~5个芽萌发后才放梢,保持分枝生长均衡,也有利于病虫防治。待芽生长至3厘米左右时,选留健壮、均匀分布于各个方位的主枝3~4条,其余的及时疏除。 整个秋梢生长期,要保证肥水供应充足,使新梢生长健壮,并要特别注意做好潜叶蛾、红蜘蛛、溃疡病的防治工作,保证秋梢生长正常,叶片完整,不受为害。(5)苗木出圃①优良苗木的标准。优良苗木的质量标准是无黄龙病及其他检疫性病害如溃疡病等,苗木健壮,接合部位愈合良好,要求符合GB/T9659的有关规定。苗高50厘米以上,主干高20~30厘米,茎粗0.8厘米以上并有分布均匀、颜色鲜黄的须根,整株的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均衡等。各柑橘主要产区嫁接苗出圃标准按国家标准GB/T9659规定执行(见表24)。 表24 柑橘嫁接苗分级标准注

浏览23 2019-01-31

怎样管理嫁接苗?

(1)芽接苗的管理秋季芽接后10~15天即可检查是否成活,一般接芽新鲜,叶柄一触即落即已成活。接后25天即可解除绑缚,对未成活的要及时补接。带木质部芽接的可于翌年初春解除绑缚。嫁接苗通常在第二年春天萌芽前剪砧,以促进接芽生长。剪口距接芽0.5厘米左右,并向接芽对面稍有倾斜,以利愈合。剪砧后应及时除去萌蘖,以免影响苗木生长。夏季嫁接的当年出圃苗应在接后2周解绑,一般需2次剪砧。第一次在解绑后从接芽上一节剪砧,保留叶片,并除去腋芽;第二次在接芽萌发后,在芽上方0.5厘米处剪砧,并及时除去接芽下发生的分枝,使砧苗向上顺直。8月中下旬为促进组织充实要进行摘心,对未停止生长的二次枝和主梢要全部摘心。(2)枝接苗的管理接穗发芽后,选留一个方位正,生长健壮的新梢,将其余萌芽抹除,以利苗木生长。其他管理与芽接苗相同。 无论芽接苗还是枝接苗都要加强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五、如何提高辣椒移栽成活率?

辣椒苗一般株高18-25cm,茎杆粗壮,节间短,茎粗0.3-0.5cm,有真叶7-8片,子叶完好,真叶叶色深绿,叶片大而厚,有70%-80%植株带大蕾,无病虫害,根系发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备上述条件的辣椒苗,移栽后缓苗快,抗逆性强。

六、马铃薯,如何提高扦插成活率?

呵呵 不知道楼主是哪人啊? 我给你介绍种方法吧 用辣椒嫁接 辣椒的成活率远大于马铃薯 在苗期 将马铃薯嫁接在辣椒上 事先先剃除辣椒的芽跟根 将马铃薯的芽插入 然后扦插入穴盘

七、如何提高虾苗成活率?

要从选虾开始,选有活力的,四支健全。没有出现腐壳黑底的。不要软壳的。肠道要有食物的。

放苗前要肥水,不能有青苔。肥水可以为虾提供适口性饵料。增加容养量。解毒,池塘有腐烂的草,重金属,放苗前全面消毒。放苗之后的3天要给虾杀菌杀虫。虾在成长过程中的成活,跟水草,水质,天气有很重大的关联。只有今后的管理中做好流程,增强管理,注重细节。才能提高虾的成活率。

八、如何提高月季移栽成活率?

如何提高月季移栽的成活率?

不知题主是要移栽到哪里,是地栽还是盆栽,是地栽换地方,还是地栽换盆栽,或者是盆栽换盆,或者盆栽移地栽。这四种情况我分别说明。

地栽月季移栽到另外一个地方

这种情况移栽是最好解决的一种情况了,地栽月季移栽到另外一个地方。首先移栽之前,浇一遍水,这样挖起来比较方便,移栽保留根系尽量多,所以挖的土球要大一点,尽量不要土球散掉。

挖坑的深度和直径和土球稍大接口,移栽过去之后浇透水,然后,第二天,第三天下午分别在浇两次水就可以了。

地栽月季移栽到花盆

地栽月季移栽到花盆,挖植株的方法和前面相同,要根据盆的大小来确定土球的大小。可以直接栽种花盆即可。

如果对土壤不是很满意的话,可以自己配置土壤。用营养土栽种的话,月季要进行洗根,洗掉原来带的园土。如果用园土调配的土壤,和原来土壤差距不大,原来的土去掉一部分即可。

上盆之后,浇一次透水,放在通风背阴的地方进行缓苗。

盆栽月季换盆

盆栽月季经过一段的生长,原来空间太小,就要换一个大盆。换盆适宜在春秋两季进行,换盆也是非常简单。

首先是脱盆,前几天不浇水,这样脱盆更容易一些。然后对于一些老根和腐烂的根系进行适当的修剪,然手就是上盆了,新的土壤和园土差不多即可。

换盆之后,浇一遍透水,防治通风背阴处缓苗。

盆栽转地栽

脱盆方式和上面一样。转地栽的话,首先要挖一个坑,坑的大小和花盆稍大即可。是否去掉原来的土壤,这点和上面的地栽移到花盆差不多。如果是营养土,就去掉,裸根种植,园土的话,直接种植就行了。

地栽之后的管理,就是浇水了,一般每天浇一次水,浇2-3天即可,剩下就不用管它,基本没啥问题。

九、如何提高果树嫁接成活率?

果树嫁接一般分春接和夏接。春季多采用枝接(穗接),嫁接的方法多采用劈接、切接、插接等,夏接多采用芽接。当前正是果树春季嫁接的大好时期,要提高嫁接的成活率,需注意以下5点:

1.掌握好嫁接时间。嫁接早了,树体汁液未流动,接穗的叶芽未萌动,嫁接后不易成活。嫁接晚了,枝条已长出叶片,水分蒸发量大,嫁接也不易成活。冀中南春接一般在“春分”前后,夏接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宜。

  2.选择健壮枝条。枝条健壮,叶芽饱满,生命力强,易成活。

  3.避开下雨、刮大风天气。要及时收听天气预报,选择气温较高、晴朗天气嫁接。一般嫁接后3~5天无大雨最好。

  4.接穗封蜡。为减少接穗水分蒸发,要把接穗封蜡处理,方法是把工业石蜡融化,待蜡温达到95℃~102℃时,把剪好的接穗枝条一头迅速在蜡液中蘸一下,再换另一头迅速蘸一下。

  5.嫁接速度要快,绑条要勒紧。枝条最好是随剪随用,当天用不完的接穗枝条,最好装入塑料袋内放在阴凉潮湿处。嫁接所用的刀具要锋利,剥面要平整,并及时嫁接,时间长了容易脱水和氧化,影响嫁接成活率。

十、如何提高腊梅移植成活率?

为提高腊梅移植的成活率,对于刚移栽的腊梅可喷洒生根剂,同时应在一个月后浇水施肥,施肥时应用喷雾器进行根外追肥。腊梅怕涝,土壤湿度过大对腊梅生长不利,影响花芽分化和开放,因此,每次浇水时要浇透,不要频繁浇水。

最后要巧修技,早春花谢后进行回剪,基部保留三对芽,促使腊梅多抽枝。夏末秋初要修去当年生新枝顶梢,使中下部枝条花芽发育充实、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