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林下三七种植技术优点)

养殖吧 2023-05-12 07:55 编辑:admin 298阅读

一、林下灵芝种植技术?

林下灵芝的种植技术。

栽培期确定→砍树→截段→装袋→常压灭菌→冷却→接种→接种→培养→脱袋→筑畦、搭荫棚→人畦→出芝管理→芝体采收(收集孢子)→烘干→贮藏。

二、林下菌类种植技术?

林下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以为例。 1 菌棒的运输和摆放 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

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 ℃以下,高于35 ℃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 ℃超过2 h菌丝将烧死。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 d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几天滚动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滚动。

此间温度管理适温22 ℃ ~ 26 ℃,要及时掀膜通风降温,中午前后可适当喷水降温,一般要求少量即可。 2 养菌转色 2.1 管理。经过15 ~ 20 d,当白色菌丝基本长满菌棒,菌棒全部转白并有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气,以加快菌丝的生理成熟,一个菌棒可扎100个左右微孔。

此时应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将孔减小、减少,不使之过分失水。扎眼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 ℃ ~ 22 ℃;12 ℃以下不利转色,大于30 ℃会造成菌丝伤害,此时菌龄已达80 d以上,正处于转色及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期。扎眼后5 ~ 7 d,浇水闷棚2 ~ 3 d。

当菌棒内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黄水时,大通风,使白色绒毛倒伏黄水变干,菌棒即转变成棕褐色,转色完成。 2.2 注意问题 2.2.1 高温高湿条件下,链霉菌发生较多应及时用柴油或机油浸蘸,以防止扩散传染。

     2.2.2 只有在白色菌丝长满后才可进行扎眼放气,促进菌丝向生理生长转化,不可过早,否则不利转色。 2.2.3 浇水闷棚的2 ~ 3 d内,不可见大风,否则不利转色。

色度以棕褐色为宜,浅则产量低品质不佳,深则产量低但品质好。 2.2.4 养菌转色期内菌袋内有出小菇现象。 3 脱袋排场 3.1 当整个菌袋内2/3以上转成棕褐色时,可脱袋排场。菌棒于棚内架上交错摆放,菌棒间距10 cm,4个延长米140个菌棒,每延长米35个左右。 3.2 注意事项 3.2.1 转色必须完全,否则不应急于脱袋。 3.2.2 菌棒码放距离不应少于10 cm,否则出菇后由于空间较小,易造成香菇互相挤压,影响产量和品质。 3.2.3 脱袋后,湿度以85% ~ 90%为最好,温度为21 ℃ ~ 35 ℃,适温为21 ℃ ~ 23 ℃,昼夜温差最好在10 ℃左右。 3.2.4 脱袋时可用木棒适当拍打震动加强刺激,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加快出菇。 3.2.5 一般第1潮菇不需注水即可出菇,特殊情况如菌棒失水过多,则必须注水方可出菇。 4 出菇前期管理 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突然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干湿交替、昼夜温差、外来震动),菌丝开始相互交织,扭结成盘状组织,并不断分化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形成的特征是菌膜破裂,不规则的菌丝露出,继而变成浅褐色,从裂口逐渐隆起,隆起部分慢慢增大而分化成菇蕾或从爆裂处直接形成小菇蕾。

此时应注意水分和通气管理,如遇上高温或过于干燥的环境,会致使菇蕾枯萎死亡,此期湿度应控制在85% ~ 90%,温度22 ℃ ~ 28 ℃,此条件下,菇蕾长成成品菇只需3 ~ 4 d,反之则需1周或更长时间。温度在22 ℃ ~ 25 ℃,光线适中,则菌肉厚、菇柄短、色深、质量好,为所谓厚菇;当温度在4 ℃ ~ 8 ℃,湿度50% ~ 60%时,菇顶出现龟壳状裂痕,此菇质量最佳,为所谓花菇。 5 出菇期管理 菌丝分化成小菇蕾后即进入出菇阶段。湿度控制在85% ~ 90%,温度以不高于30 ℃为好,此间早、中、晚各喷水1次;早晚喷水增加湿度,中午喷水降低温度。正常天气情况下,促进出菇,白天基本覆盖,晚上小对流通风,人工制造较大的温湿度差,以利于菇蕾形成长出。出蕾后白天早、中、晚均需通风1次,以利于菌丝呼吸,夜间温度不低于18 ℃则通对流风。 6 采菇 当香菇菌盖直径6 ~ 8 cm,成伞形,菌盖未展平,盖下菌膜开裂为适宜采收期,早则产量低,晚则开伞质量差。菌棒出厂时,一般2 kg左右,每出一潮菇,重量减少1/3 ~ 1/2。所以每潮菇采收完后,需养菌丝15 ~ 20 d,使菌丝休养生息,恢复生长,然后利用注射针进行补水,全生育期补水4 ~ 6次,多的可达8次,第1次注水使菌棒恢复到2 kg,不超过4 kg,以后每注水一次重量均较前一次轻一些。 7 注水管理 夏季第1批注水第3 d开始出菇,第6 d即可采收,采收期3 ~ 5 d,所以第2批注水应较第1批晚注水3 d,即第1批注水3 d后开始注第2批,依此类推,直到全部注完,等最后一批注完后,使第1批注水的正好采收后已养菌20 d左右,随即可进行第2潮菇的生产。以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出菇变得缓慢,分批注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缩短间隔期,达到均衡上市连续采收。所注水应为无污染的地下水,且水温越低对菌丝刺激越大,越有利于出菇。

三、林下苦参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与施肥

       苦参为深根性植物,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向阳的黏壤土、沙质壤土或黏质壤土栽培。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堆肥或厩肥3000kg捣细撒匀,深翻40~50cm耙平整细,作成1.3m宽的高畦。

        2、繁殖

       苦参用种子繁殖,也可分株繁殖。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封冻之前。

        种子繁殖:播前先将苦参种子放入50℃左右的水中浸泡10—12小时。然后按行株距65×50厘米点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3公斤。每穴放3—5粒种子。

        分根繁殖:将苦参芦头按芽眼多少切成数块;每块有芽眼2—3个,作为繁殖材料。待伤口愈合后按行株距65×5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3、田间管理

        天旱及施肥后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要注意排涝防止积水烂根。

        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保持田间无杂草和土壤疏松、湿润以利苦参生长。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5月中、下旬进行,每亩施稀粪水2000kg;第2次在8月上、中旬进行以磷、钾肥为主。贫瘠的地块要适当增加施肥次数。

         除留种地外要及时剪去花薹以免消耗养分。

          4、采收加工

          根可在栽种2~3年后的8~9月茎叶枯萎后或3~4月出苗前采挖。刨出全株按根的自然生长情况分割成单根,去掉芦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烘干即成。鲜根切成1cm厚的圆片或斜片,晒干或烘干即成苦参片。

四、三七南方种植技术?

1.土壤

盆栽三七需要使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腐殖土,园林土,沙河土都可以,也可加入少量的珍珠岩,增强其排水性。

2.选盆

盆栽三七宜选择大小适合的花盆,使用陶土盆或者瓦盆都可以。花盆可选偏大一些的,为其植株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

3.种植

宜选择长势良好的三七种子进行播种种植,三七种子可直接撒播在准备好的盆土中,浇水适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4.浇水

三七播种后3-4个月即可长出种苗,期间必须合理控制浇水。最好使用喷头喷洒水,20-30天浇水2-3次水即可。浇水时需要一次性浇透,雨季来临以后选择雨水浇灌也可以。

5.光照

生长两年的三七对光照需求量不大,因为其透光率比较低。但是生长三年以上的三七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每天应至少保证8小时的光照时间。

6.追肥

三七生长期为每年九月份,此时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施肥,主要使用稀释的农家肥,比如充分腐熟的家禽粪肥等,同时还应使用稀释的氮磷钾复合肥作为辅助肥料。

五、三七院子种植技术?

种植方法: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土,而且喜欢水排畅通的土壤。

六、三七根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宜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农田地前

 三七规模种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块选好,要休闲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风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5000千克,饼肥50千克,整平耕细,作畦,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厘米,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1)选种种子处理:每年10-11月,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荫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人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可与种衣剂混用),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

 播种:用工具划印行,以行株距6厘米×5厘米进行点播,然后均匀撒一层混合肥(以腐熟农家肥或与其它肥料混台),畦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用种7万-10万粒,折合果实10~12千克。

 如播种浇水后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显的增产和良好的保水节肥等效果。

 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气干旱时,应经常浇水,雨后及时排去积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为主,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齐后进行,后2次分别在5月、7月进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光照度变化加以调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起根时,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胞。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栽培。三七苗根据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级:千条根重2千克以上的为一级;千条根重1.5~2千克的为二级;1.5千克以下的为三级。移栽行株距:一、二级为18厘米×15~18厘米;三级的为15厘米×15厘米。

 【3】田间管理

 除草和培土:三七为浅根植物,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的地表层,因此不宜中耕,以免伤及根系。幼苗出土后,畦面杂草应及时除去,在除草的同时,如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地面时应进行培土。

 淋水、排水:在干旱季节,要经常淋水保持畦面湿润,淋水时应喷洒,不能泼淋,否则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别是大雨过后,要及时除去积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发生。

 搭棚与调节透光度: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栅高1.5~1.8米,棚四周搭设边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预制行条作棚柱,栅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竹子编织成方格,铺设棚顶盖。棚透光多少,对三七生长发育有密切影响。透光过少,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少;透光过足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一般应掌握“前稀、中密、后稀”的原则,即春季透光度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为45%~50%,秋季气温转凉,透光度逐渐扩大为50%~60%。

 追肥: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则。一般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每亩用50~100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4-5月施1次混台有机肥(厩肥、草木灰2:1),每亩用2000千克,留种地块加施过磷酸钙15千克,以促进果实饱满。冬季清园后,每亩再施混合肥2

000-3 000千克。

 打薹: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于7月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并向叶面上喷施药材根大灵,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提高三七产量。打薹应选晴天进行。

七、树林下南瓜种植技术?

一、南瓜种植技术要点

(一)南瓜品种及播期

1.南瓜品种的分类

按成熟期分: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果实大小分:大南瓜、小南瓜;果实形状分:圆南瓜、长南瓜;用途分:食用品种、观赏品种、嫁接品种。

2.南瓜的适宜播种期

不同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育苗设施条件、栽培方式、定植时期以及市场需求确定。

3.南瓜的播种量

要根据种发芽率、种子纯度、定植密度等条件来确定,此外要增加10%~20%的备用苗以备补苗。一般情况,如种子发芽率高,纯度好,用种量为每公顷4.5~13.5千克(每亩0.3~0.9千克)。

4.南瓜育苗的苗龄

露地栽培:苗龄一般20~25天并具有2~3片真叶;保护地栽培:苗龄30天左右,此时幼苗3~4真叶。壮苗的标准:苗龄25~35天,株高10厘米左右,茎粗0.4~0.5厘米,有3~4片真叶。

(二)栽培技术

南瓜可以直播或育苗移栽。地温稳定在12℃~13℃以上时,开始露地直播,要使幼芽在断霜后出土。

1.整地与施肥

南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沙壤土、壤土最为适宜。若是爬地栽培南瓜(西葫芦除外),行距为2~3米,株距0.5~0.7米;若是搭架栽培行距为1.5~2米,株距0.7~1.0米。栽培西葫芦行距为1.2~1.5米,株距0.7~0.9米。栽培南瓜播种前,要进行深翻,并施入圈肥做底肥,一般每亩施基肥2500~4000千克。

2.播种与育苗

南瓜栽培可以育苗移栽,也可以直播。

育苗移栽,先准备好苗床或育苗杯,浇透水,将种子平播于土上或芽尖朝下每个育苗杯中播1粒种子。播种后覆土2~3厘米。保持床温或育苗杯温度在20℃~25℃,3~5天就可出苗。南瓜出苗期间,注意随时轻轻摘掉种壳,以利子叶展开。苗期,要适当控制土壤湿度、苗间温度,防止苗徒长。为了促进南瓜根系发育,利于蹲苗,可进行1次移植,当秧苗有2~3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直播,每穴播种2~3粒,要防止老鼠将种子吃光,造成缺苗。补苗后,由于苗生育时间不一致,不利于田间管理与操作。

3.定植

由于云南各地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南瓜的定植时间也不一致,只要能保证南瓜苗不要受低温冻害,正常生长,就可以定植或直播。注意定植时不宜过深,以子叶露出地面为宜。浇定根水时,苗叶上不要沾水和泥土,以免影响缓苗和成活。

4.中耕与除草

结合除草进行中耕,由浅入深。注意在除草时,不要移动苗和伤着苗或根系。为促进根系发育,中耕时,要往根上培土。整个南瓜生育期间,一般要进行中耕除草2~3次。无论那次进行操作,都要注意在操作时不要将南瓜植株及叶搞坏。

5.灌溉与追肥

南瓜定植后,如果墒情好,一般不需要灌水。应在这个阶段,应多次进行中耕,同时,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以利壮秧。伸蔓后,距根15~20厘米处,开沟施肥,每亩可施500~1000千克的腐熟粪肥,或15~20千克的速效氮肥,施肥后要灌水,防治速效氮肥烧根。肥料的追施要做到少施、勤施,并在肥后要注意预防烧根及肥害。

6.整枝与压蔓

栽培西葫芦一般不进行打顶整枝。栽培南瓜时,有时,由于枝叶过旺,易引起化瓜。因此,一般在真叶出现6~8片时,进行摘顶,促进发生侧枝。一般南瓜的侧蔓最多留3~4条,留3条最佳,若是有特殊栽培需求,则根据需要进行整枝打蔓、留侧蔓。

7.授粉

若是在设施中栽培南瓜或露地栽培南瓜(花期遇雨天),为提高南瓜座瓜率和产量,预防僵蕾与僵果,可以进行人工授粉或放蜂辅助授粉。南瓜花都是在早晨6点以前就开放,为提高授粉效率和座果率,授粉要在早晨9点以前完成。

八、林下三七种植的特点?

种植特点:想要养植物需要选择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类型。喜欢充足的阳光,但是不能受到强光照射。它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

九、为什么三七不能林下种植?

因为三七是一种喜阴潮湿环境的植物,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柔和的光照,而大部分林地的光照和空气湿度都不适合三七的生长。

此外,林地因为生态环境复杂,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乱插种植物可能会对林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如果想要栽种三七,可以选择在适宜的地方、环境下进行种植,比如选择荫蔽、潮湿的山林或者专门的种植基地。

十、三七树的种植技术?

种植三七以沙质黑壤土为佳,播种后用混合了肥料的土壤进行覆盖,再在上面盖上一层草皮。一年后进行易地栽植。适当的调整天棚的透光度。及时的除去田间杂草,每年要施肥四到八次,进行人工浇水。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