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全生态水产养殖(绿色生态水产养殖)

养殖吧 2022-12-10 08:40 编辑:admin 216阅读

1. 绿色生态水产养殖

第一条 为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我省水产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浙江省综合治水工作规定》和《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促进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我省水产养殖污染预防和治理。

第三条 本规范中水产养殖的含义是指养殖生产者在人工构筑设施内,繁育或放养水产苗种,通过投喂饲料(饵料),使用渔药、投放肥料或者其它养殖投入品等人工管理措施,收获半成品或成品的行为。

第四条 本规范中水产养殖污染的含义是指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尾水、产生的淤泥、养殖中病死水生动物和渔药、饲料包装物等废弃物,未经处理和收集,直接排放或丢弃到养殖场所周边,对水环境或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把水产养殖产生的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利用纳入当地渔业产业规划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鼓励发展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的水产养殖业,将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二、禁养区和限养区的划定整治

第六条 禁养区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制订并发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中禁止养殖行为的区域,包括一级饮用水源、水环境敏感地带和航道等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部门依法划定的不适合水产养殖的区域。

第七条 禁养区划定前已有的养殖生产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限期搬迁或关停。

第八条 限养区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制订并发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中限制养殖行为的区域,包括二级饮用水源地、水环境承载力较弱和重点港湾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部门依法划定的不适合水产养殖的区域。

限养区内的开放性水域禁止施肥养鱼,水产养殖生产活动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不得污染环境。池塘养殖排放的尾水须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循环使用。

第九条 限养区划定前已有的养殖生产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相关规划和水环境承载力,要求养殖生产者限期对可能造成周围水环境污染的水产养殖设施进行整改。整治不到位的,应限期搬迁或关停。

第十条 因禁养区、限养区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予以补偿。

第十一条 鼓励和支持在禁、限养区水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的增殖放流活动,促进禁、限养区内的水环境持续修复和改善。

三、养殖区的污染防治

第十二条 养殖生产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与养殖废弃物产生相适应的沉淀处理设施,采取物理、生物方法进行生态化处理,防止水产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到周边水域。

养殖尾水排放应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十三条 养殖生产者在养殖生产过程不得使用农药进行清塘、清涂。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和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指导生产者采取以下措施,有效减少养殖污染的产生、积累和排放:

1.对以吃食性品种为主的养殖模式,推广单一品种单一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并搭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或贝类。

2.配备与养殖生物总量相适应的电力、增氧设施,提高养殖水原位处理效率,减少养殖污染积累,提高养殖生物环境质量水平。

3.选择合法企业生产的苗种、饲料和渔药等投入品,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不投喂动物源性冰鲜饵料,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和产品质量安全。

4.定期清除养殖塘的淤泥,改善养殖池塘底质和水体水质,并配备使用相应的病死水生动物深埋等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渔药、饲料投入品包装物等收集箱。

5.建设并运行与养殖用水和排放尾水相适应的物理沉淀和生物净化设施。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应引导生产者发展生态循环模式,示范推广以下技术,持续修复和改善水域环境:

1.稻鱼共生轮作,开放性、半开放性水域不投饲利用的生态渔业模式;

2.浅海贝藻养殖和贝类底播,发展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围网;

3.池塘循环水和工业化循环系统。

第十六条 扶持现代渔业发展的财政补助资金优先支持生态健康养殖和生态循环渔业项目,重点补助循环水养殖和与养殖生产设施相配套的废弃物处理、水质监测等设施装备建设。

四、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和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制订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年度计划,加强对水产养殖集中区域养殖尾水监测与评估,编制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报告,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辖区内限养区、养殖区的养殖污染处理设施档案,加强养殖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巡查,督促养殖生产者正常使用。

第十九条 村级集体组织可以制订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的乡规民约,鼓励水面流转时将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内容写入流转合同。开展水产养殖污染防控宣传教育,发现水产养殖污染环境的,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二十条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渔政执法机构应当依据《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三条、第五十四条和第五十六条的相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发现养殖生产使用农药清塘、清涂的行为的,应移交农业执法机构或公安机关处理。

2. 水产绿色健康养殖

水产养殖也属于养殖业,养殖过程会投入饲料、药品,这些会给水体环境带来影响。密集型养殖会产生大量排泄物,也会给水体环境带来影响。水体是有自净能力的,但是这种自净能力又是有限的。少的养殖废水排放可能会被水体净化,但如果养殖废水含污染物多,超过了水体自净的极限,那就有带来水体污染的危险。

所以,倡导绿色养殖就是当下的主旋律。从另外一方面说,我们也喜欢我们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吃健康的鱼。

绿色水产养殖模式,通过降低能耗和污染,实现我们美好生活需要的目的。

例如:

大水面生态养殖。在水库等适合养殖的库区,采用人放天养的方式进行增养殖。一般放养的种类是鲢鳙鱼、草鱼等常规鱼类。这样既可以养出生态的鱼,又可以以渔净水。

循环水养殖。利用净水设备,使养殖废水重复利用,使养殖用水达标排放。

稻渔综合种养。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利用生物间关系,达到减少农药、化肥、饲料投入的目的。

3. 生态水产养殖网

五大生态模式

01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最终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优质稻米和名优水产品等,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018年农业农村部开始推广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工作,并给予这些示范区政策倾向和扶持,2019年相关政策将继续。

02

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

今年年初,我国首个针对水产养殖业的意见出台,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

03

休闲渔业

未来休闲渔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也将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04

鱼菜共生的新商业模式

“鱼菜共生”是一种集蔬菜栽培与高密度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鱼产生的排泄废弃物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经农作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

物种之间和谐共生,双方之间形成生态互利关系,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的低碳生产模式,这个前景也是非常被看好的。

05

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

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对于农民来说,收益相当可观。

4. 特色水产生态养殖

现代可控生态零污染水产养殖,必须实行工厂化操作,其理由如下:一,工厂化生产摆脱了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就无关系了,生态环境就受到了保护,也是控制污染的有效手段。更能保证水产品的质量,提高产量,实现对生态环境零污染。真正做到绿色无污染的有机水产品。

二,工厂化养殖必须借助人工智能化,实行智慧水产养殖,模拟大自然环境,从水源到水产品的习性与生物饲料的配制等全部实行智慧数字化管理,比如广东某水产品养殖场,利用集装箱养魚,自然环境下每年只能生产一次,但通过工厂智慧化养殖产量翻番。经济效益比自然养殖显著提高,我国有些代表性的水产品养殖企业已提前了布局,对智慧水产品养殖经验奠定了基础。这对实行现代可控生态环境零污染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现代可控生态环境零污染的水产品养殖不是一句话这么简单,它是系统工程,需要探索,需要研究,需要总结数据和经验,更是需要高端科技水产品人才,更是需要资本的助推。要解决这些要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是需时间来换取的。

不管社会怎样发展,科学技术是绕不开的路经。必须坚持以科学技术为主导,才能实现我国的现代化,现代可控环境零污染水产品的养殖也得遵循科学技术才能得以实现。

写到这里吧!写太长怕担误网友们的时间,来今日头条都是来吃快餐的。亲爱的网友们您觉得我写的有点道理就给赞吧!欢迎评论。谢谢!

5. 生态水产养殖基地

目前成都真正成规模的水产养殖基地只有通威的龙泉驿区养殖基地,整个养殖基地占地多达三百亩,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主要业务是各种淡水鱼类的养殖,成都有很多大小鱼塘,但真正的养殖基地只有通威一家。

6. 环保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中有害物质最主要的就是硫化氢,它是因为水体中的残饵、代谢产物、肥料没有及时分解,缺氧的情况下经过转化形成硫化氢。它对鱼类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含量达到0.1毫克/升就会影响正常生长,当达到6.3毫克/升时,鱼类会出现中毒死亡。

硫化氢过高造成的危害

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硫化氢,达到了一定的浓度,鱼类就可通过呼吸将硫化氢带入体内,头部的鱼鳃和粘膜最先吸收,经过与体内的钠离子产生反应形成刺激性的硫化钠,还可以与细胞中的铁元素结合,使血红素的比例减少,造成鱼类吸吸困难,鱼体的鳃部表现为紫红色,鳃盖也会打开,鱼体表面没有光泽,漂浮在水面上。水产养殖中硫化氢的比例要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的范围是比较安全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会产生危害。

降低硫化氢的主要措施

投喂的饲料要注意质量,减小氨氮的排放。饲料中含有可消化的氨基酸是最基础的条件,再配合使用一些酸制剂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氨氮的排放。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微生物制剂的益生菌,可以使鱼的粪便和血液中氨含量降低,利用合适的投喂量,减少浪费饲料残饵的现象发生。

池塘里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这些植物可以吸收一些硫化氢。适当控制浮游动物的量,因为这些浮游动物也会排放氮。合理使用增氧机来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保持良好的水质循环可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消除硫化氢。

当池塘中的硫化氢已经超标,要对池塘进行换水处理,稀释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降低氨氮浓度。每亩鱼池里可以加入适量的沸石粉,利用沸石粉的离子来吸收有毒物质,降低硫化氢的含量。

水中要合理施肥,减少有机肥的使用,在高温的季节应适当添加磷肥,磷肥可以促进有利于鱼类的水生植物生长。每隔一段时间,最好是配合光合细菌来使用,利用它来消除有害物质,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硫化氢主要是由于氨氮这些物质产生的,在平时养殖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这类物质的产生。只有前期做好预防,水质环境不会恶化,才可避免硫化氢的形成。

7. 绿色生态水产养殖论文

往往提到一个地方,就会想起一个人,比如提到集美,就会想到陈嘉庚。

在去集美的路上,就听到许多关于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事。说他年轻时就闯南洋,一生勤俭节约,把赚来的钱和省下的钱都捐给祖国文教事业,得到人们的尊敬。毛泽东称赞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集美是个美丽、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高大的行道树在微微的海风里婆娑。陈嘉庚先生创办和资助的学府隐藏在绿树红瓦龙脊凤檐之中,学子的朗朗书声绽开了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匀的涛声,像先生均匀的呼吸。

嘉庚路145号为先生故居。“陈嘉庚故居”七字为廖承志手书。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陈嘉庚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故居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走近一排陈列橱,看到他用过的一把布伞,布伞是从南洋带回来的,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还看到他的一只用破瓷杯做的烛台,家人建议买一只新烛台,他不许,说:“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他的故居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先生17岁去南洋学商。他说:“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他集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1913年他创办集美小学,以后又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集美解放时,周恩来曾下达命令:“集美学校是陈嘉庚创办的,一定要保护好。”

先生热爱和拥护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曾于1940年冲破国民党的阻挠,到延安慰问抗战军民。他在1910年就参加了中国革命同盟会,橱窗里陈列着他于1911年12月与孙中山先生的合影。他创办的集美学校被称为“民主堡垒,革命摇篮”。

先生一生献给文教事业的款项,价值人民币一亿五千万元,临终时还把300多万元献给国家。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他的墓地在附近的鳌园。在去鳌园的路上,经过“归来堂”,关于这座建筑,有这样一段故事:陈嘉庚是位多子女的父亲,弥留之际曾嘱咐家人,建一座小祠堂,让海外回来的子孙有个聚会的地方。周恩来知道他的遗嘱后,指示有关部门为他动工兴建了这座“归来堂”。堂前有先生的铜像,高2.3米,一手执杖,一手拿帽,行色匆匆。铜像背后的墙上,有毛泽东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先生的墓地在鳌园靠海的一端,面对大海,背倚“集美解放纪念碑”。墓成马蹄状,由13块青石组成,青石护栏上刻有20幅浮雕图像,概括了先生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8. 绿色生态水产养殖图

养殖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水产益生菌(水产em菌)进行调水,稳定水质,防止水质变坏。

益生菌是一类从宿主体内分离的正常有益菌群制成的活菌制剂及微生物发酵产品。 益生菌发挥功效是其菌体本身具有丰富的营养,且能够分泌拮抗物质与病原菌争夺黏附位点或营养物质等。因此在水产饲料中应用微生物发酵产品益生菌素替代抗生素等,不仅能促进水产养殖物的生长发育,还能诱化养殖动物的消化道,提高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有效的预防或减少水产疾病的发生,保障水产品安全,降低水产养殖业的风险系数。

9.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

一、池塘内循环

池塘内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将池塘养殖传统的散养模式变圈养模式。池塘內循环系统主要由养殖水槽、推水装置、投料装置、增氧装置、集污及排污装置、挡水墙、养水区、推水设备等组成,该系统的最大特别就是能有效控制养殖鱼类排泄粪便的范围,并能有效地收集这些鱼类的排泄物和剩余饲料,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后,再变为陆生植物的高效有机肥,既有效减少了水体污染,同时也提高了废弃物的利用率。

 二、内封闭循环养殖模式

 泰国虾农Arunsopha的内封闭循环养殖模式,其系统由四种不同类型池塘配合在一起工作。第一种类型池塘用于养虾,池塘配有增氧机和集污系统,养殖污水流经第二种类型池塘,该池塘饲养有罗非鱼,罗非鱼用于处理虾池的残饵等有机物,并净化水质。然后,罗非鱼会进入第三种类型的池塘,该类池塘中饲养有尖吻鲈或鲈鱼,用以控制罗非鱼的种群数量。该池塘的水会通过落差进入第四类池塘,在添加了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并进一步净化后返回到养虾池。

三、水产养殖仿生学系统 

  水产养殖仿生学的重点在于让池塘水体模拟自然的河口条件,利用浮游动物大量增殖作为养殖虾类的营养补充并且有益菌可以调节水质。一般的操作是前期用发酵好的米糠等泼水培养桡足类,同时投喂发酵豆粕、花生麸等,全程不使用商业饲料。定期在池底缓慢拉动链条或绳索防止生物膜的形成,同时可以释放底泥营养,起到改底、调水、培养浮游动物的作用。

四、生物絮团技术

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是借鉴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技术,通过人为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如糖蜜、葡萄糖等),调节水体中的碳氮比(C/N),提高水体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含氮化合物转化成菌体蛋白,形成可被滤食性养殖对象直接摄食的生物絮凝体,能够解决养殖水体中腐屑和饲料滞留问题,实现饵料的再利用,起到净化水质、减少换水量、节省饲料、提高养殖对象存活率及增加产量等作用的一项技术。

五、离岸深海网箱养殖

  由于近岸养殖易受人类活动,特别是陆源污染的影响,海水养殖与生态环境问题、食物安全问题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除了研究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与技术外,发展离岸深海养殖技术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海水养殖新方向与趋势。目前国际上深水养殖技术的研发主要聚焦于鱼类网箱和养鱼平台方面,关于深水抗风浪筏式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则很少。简单来说,就是把大海当成一个很大的水净化池了。

六、红树林-水产养殖藕合模式

通过在海边种植海桑、秋茄和桐花树等3种红树植物,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N、P含量,减轻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红树林恢复后在其水域生态放养斑节对虾或南美白对虾,养成后以有机虾的名号出售,获得不错的收益。

七、生态湿地

 生态湿地的技术就是使用人工湿地生态环境净化池通过水循环来净化部分养殖排水水质,实现养殖废水对环境零排放。通过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从而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为水中营养物质提供了输出的渠道。同时还能提高水体溶解氧,为其它物种提供或改善生存条件。水生植物除了直接吸收、固定、分解污染物外,还通过对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调控来进行环境的修复。

  八、鱼菜共生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由于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是鱼菜共生技术的基石,鱼菜共生可以通过组合不同模式的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系统。

九、高位池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高位池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就是通过四周增设的增氧机不断运转,使塘水产生水平环流,残渣产生“水力聚污”现象,并向中央底部聚集,再由中央排污管和水泵将池塘底部污水抽到池边宽十多米的水槽里,利用浅层沉淀原理分离水中悬浮有机物,停留20——40分钟后,固液自然分离。溢出水槽的水,水层厚度小于0.3毫米,经过30——60度坡度的池壁斜面,利用薄水层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原理脱氮解毒,最后返回池里。

  十、浮动湿地和浮岛

 浮动湿地和浮岛很容易理解,通过在浮床上种植植物,以减少水体的污染,增加水的透明度,去除营养物质、悬浮固体和重金属。此方法适用于水产养殖、湖泊、水道、池塘、水坝和其他淡水体,当然海水同样也是适用的,不过要找到适合海水环境下生长的植物。

10. 绿色生态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是一个联合结构词组,其基础是养殖,顾名思义,养殖就是把水陆动物通过营造人工环境和投喂饲料将其由小养大、由少养多的过程,它们都是由农副产品转化过来的,它们的基本价值功能是满足人们的食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影响养殖动物食用安全因素中,健康是关键,就此,人们构建起了健康养殖。以水产养殖为例。健康养殖就是无公害、无病害养殖。它是水产养殖的基础,在健康养殖之上,人们发现,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生态健康养殖,例如传统的池塘四大家鱼混养,山塘水库、河涌湖泊网箱养殖,鱼塭、鱼菜和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另一条是人工健康养殖,主要是指集装箱、工程化、工厂化、流水线养殖。它们共同将水产养殖推向水产绿色健康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