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怎么养殖产量高(小龙虾怎么养殖产量高一些)

养殖吧 2023-01-09 05:05 编辑:admin 245阅读

1. 小龙虾怎么养殖产量高一些

有如下3种方法可以高密度养殖小龙虾:

1、营造良好的龙虾生长环境。龙虾属虫壳类动物,有一对特别发达的螯,有掘洞穴居的习惯,一般在水边近岸掘穴。龙虾喜阴怕光,光线微弱或黑暗时爬出洞穴,光线强烈时,则沉入水底或躲藏在洞穴中。根据龙虾的习性,可在河塘边加设50厘米高的防逃网,防止龙虾外逃。同时河塘模拟自然条件下龙虾的生态环境,池边浅种植10-15%的水草、隐蔽物,营造龙虾栖息和脱壳的环境,减少相互残杀。

水质对龙虾产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龙虾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养殖过程中,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间,透明度为30-40厘米,要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溶液,调节水质,防止病害发生及脱壳不遂等。

2、合理投喂饲料。龙虾在饥饿和食不足的情况下,会自相残杀,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龙虾的饲料是动植物饲料。植物性饲料为小麦、水草、菜籽饼等,动物性饲料为杂鱼、杂肉以及畜内脏等。平时根据龙虾昼伏夜出的习性及池内虾的密度来确定投喂时间、投喂量及投喂方法。否则,会增加饲料加本,降低养殖效益。

3、科学捕捞。在龙虾养殖过程中,幼虾在温度适宜、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60-90天即可长到商品规格。3月份放苗,6月左右开始轮捕,卖大留小。由于捕大留小、轮捕轮放,可提高回捕率,卖出好价钱,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淡水龙虾,学名克氏螯虾,又称龙虾、大龙虾、大红虾。该虾原产于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该虾属温热带淡水虾类,适应力强,繁殖率高,食性杂,生长快,抗病,耐高温,耐低氧,离水数小时也不会死亡。虾肉味细嫩,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较低,并含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较高。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出口量也日渐增加,销售和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养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

淡水龙虾广泛生活于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水沟及稻田等水域,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及各种水草均是适口饵料,在这些水域中生长良好。幼虾生活在浅水区或池边,喜穴居,有时躲藏在石砾水草的隐蔽处,通常虾穴挖在大水面周岸粘土较多沼泽地芦草丛生的滩岸地带,虾穴一般圆形,向下倾斜,深达30厘米左右,且曲折方向不一。淡水龙虾栖息地点常有季节性移动现象,春天水温上升,虾多在浅水处活动;盛夏不温较高时就向深水处移动;冬季在洞越冬。淡水龙虾蜕皮、生长和繁殖。

2. 小龙虾养殖面积多大合适

1、藕田套养。莲藕地里养着小龙虾,是非常热的小龙虾养殖模式。 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模式。 实际上,莲藕旱田是水产养殖和栽培相互利用,相互补充的生态养殖模式。

2、虾稻套养。目前,稻虾间作模式已在南方多个水稻种植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已成为提高稻农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

3、水芹田养殖。荷兰芹田的养殖小龙虾是将小龙虾比较喜欢的蔬菜和小龙虾混合种植的。 荷兰芹的栽培期间是从8月开始到第二年3月。 3月份收割荷兰芹的时候,会有很多广阔的田地。 已知广阔的田地容易长草,而小龙虾具有杂食性,经常吃草。

4、茭白套养。池塘里长出了豆子,池塘底饲养着小龙虾,是现在广泛普及的立体养殖的模型。 麻口白田有机质丰富,底栖生物丰富。 另外,红薯章鱼可以同时将稻草和枯叶作为小龙虾的食物。

5、虾鱼套养。虾和鱼的混植是收益高的品种,类似于虾池的精细养殖。 但是,也有黑金枪鱼和鲇鱼等小龙虾的天敌鱼,因此最好在养殖前将其清除。

6、蟹池套养。小龙虾的习性和食性与梭子蟹基本相似,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管理方便等优点,是提高梭子蟹池中养殖小龙虾综合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

7、水质要求。一般来说,在人养殖的情况下,有必要尽量将水中的温度控制在15℃到35℃之间,最佳温度为20℃到25℃之间。

3. 小龙虾养殖规模

养殖小龙虾没有补贴。

水产养殖中,养殖罗非鱼每尾补助120元,每亩养殖2000尾,就可以获得补贴24000元,养殖对虾每只补助160元,所以养殖对虾每亩就可以获得补贴80000元,石斑鱼养殖每只补助200元,每亩养殖50只,就可以获得10000元,田螺养殖每只可以获得20元,每亩可以获得补贴4000元。

4. 小龙虾养殖产量不知每亩多少

一亩池塘能养20-30公斤小龙虾苗。

(1)新塘亩投放30斤,老塘亩投放不超过20斤。

(2)新塘第一次亩投放10斤,过两天再投放20斤,苗种投放完毕,全池泼洒“银玫瑰”。 20天之后再投放20斤左右(这样,每年可投放苗种4批~5批,共计投放苗种80斤~120斤)。

(3)养殖30天开始试捕,45天不断捕捞。捕捞100斤成虾,需要补放25斤左右虾苗。

养殖小龙虾一是土质、二是水质、三是大小。

(1)土质:不能是纯粹的沙土质,沙土质不宜保种;比较硬的土质也不太适合苗种的增殖。

(2)水源:水源不好的地方,直接打井抽水。

(3)大小:塘口的大小要便于管理(塘口太大不便于管理,塘口太小管理成本高)。一般池塘10亩~20亩为宜,稻田30亩~50亩比较适合。

5. 如何提高小龙虾产量

你这个问题首先一点小龙虾在技术达标的情况下,养殖周期本身就在25天左右,强调长短是忽略了技术因素而错在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对技术的期望值要在理性和科学允许的范畴内进行,不能超出违背小龙虾生长规律的极限。那么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养殖的规格呢?需要从下面几个角度入手。

第一,低密度。抛开小龙虾养殖最重要的水和草两大因素,如果虾塘的虾苗密度超出水草环境载荷,不管你怎么调水和养草,都很难把小龙虾的规格和产量提升。所以,真正要养好小龙虾,首先就必须明白在25天周期内,一亩水面我们应该放多少苗,养殖多久出虾,把密度的问题解决好了,后面的水、草、饲料、肥水、改底、补钙、解毒等做了才有意义。小龙虾养殖其实就是一环扣一环,不管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很难达到理想的养殖状态。

密度建议:春季投苗667平/亩虾塘,120尾规格,投放40斤或者5000尾虾苗。大家对这个数字不要疑惑,也可以投放8000尾,但是卖虾时间和规格产量就没有那么高,8000尾可以卖456,5000尾可以卖789,在这中间8000尾投的饲料是5000尾投的饲料多投三分之一,饲料、改底、解毒等成本都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卖到最后你会发现,5000尾的成本比8000尾的成本省了接近一半,但是卖价和产量并没有少多少。这是因为5000尾在18天左右时就可开始上市,卖的价格最高,8000尾需要在25-30天左右上市,早春高价行情已经下跌,这就是高密度与低密度的差异,5000尾的大规格的产量会弥补8000尾的产量。

第二,水质好。小龙虾养殖,首要一条就是小龙虾的水质要好,小龙虾对水质的要求就是塘内水质处于活水状态。所谓活水就是爽和嫩,这就需要定期调水,培菌培藻,使水体藻相和菌相保持平衡。

但是,很多新养殖户对通过培菌培藻提升水质的重要性认识欠缺。456月份升温后培菌培藻极少,过度专注于消毒杀菌,长期忽略水体的菌种和藻种培植,水体的菌失去平衡以后,有害细菌更会在虾塘底部加速繁殖,五月瘟的预防更加难以见到成效。我们曾做过大量实验,定期泼洒乳酸菌的池塘,使用内服药是能够抑制五月瘟期间小龙虾死亡的,不泼洒菌种的池塘,水质恶化以后,药品治疗小龙虾肠炎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水质调理,首在菌种活水。

第三,水草多。虾塘水草生长茂盛,能够快速吸收分解底部有机质,减少细菌虫害寄生,阻止亚硝酸盐和硫化氢产生。同时,水草好坏决定小龙虾蜕壳环境的好坏,水草越多,小龙虾蜕壳频次也会增多,生长速度和产出规格也会随之提升。

无草不虾,就是说没有水草小龙虾蜕壳就没有好的环境,产量就很难提高。所以水草管理必须贯穿整个过程,要定期打草头。激活水草高频次促长,多发绿芽,多长新叶;要多开水路。开水路是防止水草封塘的有效办法,不能等到水草封塘后才开始修剪,要确保水草中部茎叶和底部根须能够正常光合作用,通过阳光照射缓解水草底部的老化、死亡和腐烂问题,延长水草生长的生命周期。

第四,底质佳。除了密度、水和草外,最重要的就是底部环境的管理。大多数虾农对小龙虾养殖还停留在“投喂的越多长的越快”这种表面认识。

如果盲目投喂,不注重底部环境的管理,一旦恶化,投喂的饲料残饵就会越积越多,而底部越来越差的时候,投喂的饲料摄食比例就会越来越低,残饵也会越来越多,进而进入一个死循环,饲料投了,虾子还是不长,而且虾子越来越脏,底板发黑,纤毛虫滋生,这就是典型只知盲目投料不知改底的养殖事故,通俗得讲就是你把几顿饲料投到水里了并没有变成钱,相当于你几万元的饲料钱丢到水里。

这种现象在安徽比较普遍,我曾在安庆、滁州、芜湖等地进行了大量的走访,与100亩左右的养殖户进行了不少于10人次沟通,他们2019年100亩投喂饲料20-25吨不等,但是产量每亩仅仅只有130—160斤之间,平均每3斤饲料才长一斤虾子,饲料2.5元/斤,一斤虾子的饲料成本就是7.5元,饲料系数超高。除去地租、水电、人工和其它调水产品,这类养殖户怎么可能赚钱呢?所以虾农确实要认真反思,要么停止养殖,要么改变养殖思路,才能真正止损有路。

我的建议就是:降低饵料系数,增加改底频次,提升摄食环境。意思就是说饲料每十亩地1.5吨饲料,增加改底投入,每月定期改底4次,把底部环境改好了,水草长的也好,草越好,水就好了。水好了环境就好了,环境好了小龙虾摄食转化率就会提升,生长的速度就会提高,养殖周期就会缩短。这就是健康的虾塘环境循环,所谓一益百好。

严格来讲,全国小龙虾的养殖成本每日支出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养殖周期的不同,才导致各个地区的养殖成本不同。以湖北潜江为例,潜江5月初虾子卖完了就落水干塘,养殖成本投入最低;而安徽、湖南、江苏等地4月中旬以后才投苗或者才出苗,养殖刚刚开始,直至6月中旬结束,养殖周期延长成本肯定提高了,饲料、药品使用周期超长,成本想不提高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