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肉鸡的养殖和防医(肉鸡养殖应预防哪些疾病)

养殖吧 2023-01-12 03:40 编辑:admin 256阅读

1. 肉鸡养殖应预防哪些疾病

1.1 病毒性疾病

1.1.1 新城疫、传染性囊病 新城疫和传染性囊病是影响放养雏鸡成活率的主要传染病。这是因为:①放养鸡所养鸡种大多数是本地鸡,各种鸡场的免疫程序千差万别,初次免疫时间不易确定。②套用现代肉鸡、蛋鸡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不尽合理,免疫方法不得当等,易感染传染性囊病,表现为接种新城疫疫苗后不能产生应有的抗体,造成免疫失败。③日粮中营养物质缺乏,以及饲养管理不善,如环境温度骤变、饲养密度过大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免疫效果。在放养期,放养鸡因其饲养环境的特殊性,免疫接种时,常常采用饮水法进行免疫。饮水法常因群体过大,易造成饮水不均;鸡采食青绿饲料和饮用坑洼地的积水,饮水减少,直接影响饮水量和免疫效果,经常发生散发性新城疫。尽管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流行,但散发性非典型新城疫仍是危害放养鸡的疫病之一。这是由于散发性非典型新城疫多发生于免疫鸡群,病情比较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并且常常诱发其他疾病,伴有大肠杆菌病或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被其他疾病的外表症状所掩盖,往往不引起人们注意,而给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在生产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1.2 马立克氏病

多年来人们思想上普遍认为本地鸡抗病力强,不用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然而,调查中发现,马立克氏病对本地鸡同样会造成巨大损失。主要是有些放养鸡场购买商品蛋鸡鉴别雏时,一不声明要求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二仅顾眼前利益少花些钱,不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结果快到仔鸡上市时,大面积鸡只消瘦、死亡,经检验方知得了马立克氏病。但为时已晚,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对来年的防疫也极为不利。通过对放养鸡场的调查发现,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的,无论是本地鸡还是专门化配套品种均未出现病例,而个别未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的鸡场,其规模越大、饲养管理越差的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高者可达20%~30%。

1.1.3 呼吸道疾病

调查中发现,在育雏期间,往往由于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温度忽高忽低、卫生条件差等而引起呼吸道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放养阶段,春季、夏季和秋季,舍内外通风条件好,所以一般较少患呼吸道疾病。而到了冬季,为了保温却忽视了通风换气,致使舍内粉尘、氨气、硫化氢的浓度增高,呼吸道病时有发生。

1.1.4 鸡痘

放养鸡一般饲养在林地、田间、草地。潮湿的草地、林地是孳生蚊蝇的地方,周围环境中蚊蝇多,易患该病。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恶劣,可使病情加重。若伴有葡萄球菌病并发感染时,可造成鸡大批死亡。尽管调查中未发现大面积流行,但个别发生鸡痘的鸡场,其感染率在20%以上。预防的重点,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孳生;二是在秋季来临前刺种鸡痘疫苗。

1.2 细菌性疾病

1.2.1 沙门氏杆菌病

调查中发现,沙门氏杆菌是严重危害雏鸡成活率的病因之一。鸡白痢杆菌病在放养鸡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有些种鸡场未做鸡白痢杆菌病净化,一是带菌鸡通过种蛋传给下一代;二是种鸡孵化场的孵化条件、卫生状况、管理等较差,而造成水平传播;三是放养鸡场育雏条件较差,温度忽高忽低,卫生条件差,易诱发本病;四是不能按时预防性投药。以上这些因素是造成放养鸡育雏期间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育雏期间,给3~7日龄雏鸡投喂适量的抗菌药物,可显著降低雏鸡鸡白痢杆菌病发病率,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1.2.2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在育雏期间,饲养管理不良、鸡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环境卫生条件差等多种不良因素,均可降低鸡的抵抗力,诱发或促进大肠肝菌病的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温多变季节多见。放养鸡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接触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及受外界应激因素(雨淋、温度变化等)的影响,易感染或并发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既是放养鸡最易患也是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该病的发生贯穿于整个饲养周期,而且常与某些疾病并发感染,或继发于某些疾病流行过程中,其危害甚大。

1.3 寄生虫病

1.3.1 球虫病

球虫病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下的小鸡,其中15~45日龄最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放养鸡接触地面,被病鸡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土地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天热多雨、鸡群过分拥挤、运动场太潮湿、大小鸡混群饲养、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以及日粮搭配不当,都是诱发本病流行的因素。调查中,尽管死亡率不是太高,但各场均有病例发生。在饲养管理和药物预防上双管齐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3.2 线虫、绦虫病 线虫、绦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

放养鸡场大多数能做到定期驱虫,但有时粪便得不到及时清理、堆沤发酵以及清除场内的污物,使得虫卵“接力传染”,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到定期药物驱虫。

1.4 其他

1.4.1 啄癖

这往往是由于鸡群太大,不同品种、年龄、强弱不一的混养;日粮搭配不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饲料、钙,食盐不足或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补料不足、时间无规律均可引起啄癖。

1.4.2 营养性缺乏症

导致放养鸡营养不良有以下诸多因素:患有某些寄生虫病;因鸡群太大,食槽、水槽太少,布置不合适;补料量不足,时间太短或不适宜,日粮搭配不当;牧地植被差以及过载均可能引起营养不良,降低鸡群整齐度,推迟上市时间,降低经济效益。

2. 养鸡注意的疾病防治

改善鸡群的饲养环境,饲槽和用具要定期洗刷,保持清洁卫生。饲料要优质新鲜,用湿料喂鸡时,料置食槽时间过长容易发生酸败,要引起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勤扫鸡粪,勤换垫料,按时消毒。加强幼鸡饲养环境的改善,因为幼鸡的抵抗力不如成年鸡,所以幼鸡的卫生环境状况不能忽视。适时光照。 做好免疫工作,有病及早治疗,具体治疗方法

1、传染性支气管炎:抗病毒药呼独康配合呼吸道药万呼宁,如有黄白便再配合大肠杆菌药杆立克,兑水饮用4天

2、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药杆立克。

3、雏鸡白痢:雏鸡白痢用药肠杆宁,治疗兼预防

3. 养鸡防病知识

一、选择适宜品种

1.1规模化养殖土鸡切忌贪图便宜,从市场或农村小型孵化场购买来源不明、成活率低、市场销路差、价格低的黄杂鸡苗或土杂鸡苗。

1.2规模化养殖土鸡必须坚持从正规种禽场选择经选种选育、提纯复壮的青脚红麻羽良种土鸡苗,苗鸡价虽高,但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快、易饲养、市场销路好、售价也高,如河南固始鸡、福建贡鸡、农大麻花鸡和山地乌骨鸡,成活率达95%以上。

1.2.1固始鸡 原产河南固始县,因外观漂亮、肉美汤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驰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土鸡之王,明清时期定为宫廷贡品。选育后的固始鸡抗病力强、生长快、性成熟早、产蛋多、好养好销、经济效益高。青脚、青嘴、皮白、羽色红、麻黑。公鸡红羽黑尾、冠大鲜红,50日龄公鸡开始啼鸣。70日龄公鸡体重1.5公斤、母鸡1.25公斤,100日龄公鸡体重2-2.5公斤、母鸡1.75-2公斤、料肉比2.4-2.6:1。育雏成活率95%以上,市场最低盈利价8.0元/公斤。

1.2.2农大黑脚麻花鸡 四川农大选育的优良土鸡品种。快羽、早熟、生长性、抗病力强、成活率高。黑脚、黑嘴、公鸡冠大红羽、黑尾、母鸡麻羽。70日龄公鸡体重1.75公斤、母鸡1.5公斤,料肉比2.2-2.4:1。育雏成活率98%,市场最低盈利价7.50元/公斤。

1.2.3山地乌骨鸡 四川地方珍贵鸡种,因肉质鲜美、细嫩,具有滋补和药用价值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商品鸡和所产的绿壳蛋供不应求。黑羽、乌皮、乌肉、乌骨、乌内脏、耐粗饲、抗病、生长快。70日龄公鸡体重1.6公斤、母鸡1.3公斤。90日龄公鸡体重2公斤,母鸡1.6公斤。料肉比2.4-2.6:1。育雏成活率95%,最低盈利价8.00元/公斤。

1.2.4贡鸡 原产福建永安市,毛色好,肉质、风味美,深受市场宠爱,经国家立项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国农业精品展销会上荣获金奖,是国内最为畅销的优质土鸡品牌。土鸡羽色、快羽、早熟、生长均匀、毛色一致,冠大面红,色泽自然,黑胫不褪色,腿细、肉质细嫩,风味鲜美,体型适中。10周龄公鸡体重1.65公斤以上,母鸡体重1.3公斤以上,料肉比2.3-2.5:1。育雏成活率98%以上,市场最低盈利价8.00元/公斤。

二、适度规模 全进全出 适时出栏

2.1养鸡户应根据庭院宽窄、林果地的面积和经济条件进行适度规模化饲养,克服小打小闹的做法,向规模要效益。一般每户批养200-500只为宜,年养3-4批。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第一批鸡全部出栏后立即对饲养场地和用具进行彻底的清扫、冲洗和消毒,一周后再接下一批雏鸡饲养。

2.2商品土鸡90-100日龄、体重2公斤左右出售肉质好、味道鲜、经济效益最好。饲养时间过短和超过120日龄出栏都会降低经济效益。

三、每周加喂砂粒

室内养殖的土鸡每周加喂1次经高锰酸钾水清洗晒干的小米粒大小的河滩细砂粒。每1000只鸡1-4周龄喂2.5公斤,4周龄以上4.5公斤。

四、饲养和供温方式

4.1规模化养殖采用烟道供温较为理想,小批量养殖可采用红外线电灯供温,每个250W红外线电灯可育雏50-100只。

4.2规模化养殖土鸡最好采用网上平养的饲养方式。在离地面60-80厘米架设鸡床,鸡床上铺设专用塑料网,鸡不与粪便接触,减少疾病的传播。

4.3养殖数量少,经济条件差的农户可采用地面垫料平养方式。地面铺有垫料,垫料选择干燥、吸水性好、无污染霉烂的麦秸、谷草和锯木屑,厚度为5-10厘米,并视垫草潮湿程度经常更换、使用前先阳光暴晒消毒。

五、进雏前的准备

5.1严格消毒 进雏前一周,育雏室打扫干净,用华神消毒灵或百毒杀对墙壁、门窗、地面、屋顶全面进行喷洒消毒。所有用品、用具先用清水洗刷干净,再用消毒灵药液浸泡消毒2小时,捞出放置在阳光下晒干。经消毒、晾晒的用品、用具全部放置在育雏室内,密闭门窗,然后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高锰酸钾14克、福尔马林28毫升,保持24-36小时,打开门窗通风24-48小时方可进鸡。

5.2预热 育雏室要求保温。除盛夏外育雏室应提前1-2天进行预热,使室内温度达32-35℃。

5.3器具 饲料桶和饮水器育雏期每50-80只鸡配1套,育肥期每20-30只鸡配1套。同时还要备用消毒器械、连续注射器和干湿温度计。

5.4药品 华神消毒灵、复合酚、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电解多维、氧氟沙星、病菌净、球痢净、禽肠净等。

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雏鸡是指1-6周龄的鸡。雏鸡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最娇嫩的时期,抗病力弱、抗寒能力差、胆小怕惊、消化机能发育不健全。必须科学的饲养精心的管理才能获得良好的育雏效果。

6.1温度 温度是规模化养殖成功的关键。农村养殖雏鸡大批死亡主要原因是育雏温度低,雏鸡层层扎堆、互相挤压,时间稍长造成大量压死现象。第一周最关键育雏温度35-33℃,第2周33-30℃,以后每周下降2-3℃,降到18-20℃的保持稳定。

育雏期供温程序

(单位:℃)

周 龄 1周 2周 3周 4周 5周 6周 7周以后

育雏温度 35-33 33-30 30-27 27-24 24-21 21-19 20-18

温度是否适宜还可根据雏鸡群的表现状况来判断。温度均匀适宜时,雏鸡活泼、分布均匀、自由活动;温度过低时,靠近热源、拥挤成堆;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展翅张口呼吸,食欲下降,大量饮水;雏鸡在某一部位打堆说明有贼风。

6.2 湿度 育雏头三天相对湿度60—65%,3天以后相对湿度55—60%。

6.3 饮水 雏鸡运抵育雏室后,休息1小时左右开始诱导饮水,先将雏鸡的嘴浸入水中使其学会喝水。第1周饮凉开水,水温与室温大致相同。前5天饮水中加入2%葡萄糖、电解多维和氧氟沙星。1周龄后饮用清洁、新鲜的地下水,饮水中加入0.01—0.02%高锰酸钾或华神消毒灵,可起预防疾病和消毒胃肠的作用。应做到饮水不断,自由饮用。

6.4 饲喂 雏鸡最好在出壳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2小时先饮水。1—4周龄使用成都正大1100小鸡全价料。5—6周龄使用成都正大1200中鸡全价颗粒料,使用自配料能降低饲料成本,饲喂效果更好。1周龄每天喂8次,2周龄每天喂6次,其中早晨5点和晚上10点必须各喂1次;3—6周龄每天3次,更换饲料逐渐过渡。做到少喂勤添,保证鸡群吃好吃饱,每次喂料时间应固定。

6.5 密度 1周龄40—60只/m2,2—3周龄30—50只/m2,4—6周龄20—30只/m2。

6.6 光照 1—3日龄24小时光照,4—7日龄18小时光照,8日龄以后自然光照。光照尽量用弱光、红光,强光会引起啄癖。室内照明每平方米配白炽灯2.7W。

6.7 通风 确保室温前提下,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8 分群 根据大小强弱及时分群,弱鸡增加营养,使鸡群发育整齐,保持较高的均匀度。

七、育肥期的饲养管理

雏鸡6周龄脱温后,即转入育肥期。7—10周龄的鸡为中鸡,70—100日龄的鸡为大鸡。这个时期的土鸡对环境适应性强、消化机能提高、长势快,容易饲养。

7.1 温度 适宜温度18—25℃。

7.2 湿度 相对湿度55—60%。

7.3 密度 10—20只/m2。

7.4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7.5 分群 弱鸡加强营养,病死鸡挑出淘汰,提高鸡群均匀度。

7.6 饲料 最好采用自配料,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缺粮户7—10周龄饲喂成都正大1200全价颗粒料,适当添加5—10%的完整麦粒或碎玉米和10—15%青绿饲料。10周龄以后,选用成都正大1300全价颗粒料,适当添加10—20%完整麦粒或碎玉米和15—20%青绿饲料。更换饲料应逐渐过渡。

7.7 饲养方式 7—10周龄采用室内平养,减少运动量,提高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10周龄后采用室内平养与庭院散养相结合,白天将鸡放入用尼龙网圈好的庭院林果地中散养,饮水不断,自由采食昆虫和野生青绿杂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冠红羽亮,保持土鸡特色。饲料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增加。

八、日常卫生防疫要求

8.1 鸡舍门口设消毒池、洗手消毒盆,进出口遵守消毒制度,必须换鞋、更衣。每周用华神消毒灵带鸡喷雾消毒1次。

8.2 鸡舍必须保持清洁,天天打扫卫生,每3天消毒1次。料桶和水桶每2天用高锰酸钾水清洗晒干。

8.3 每天清晨必须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饲料消化及粪便情况:白天观察采食、饮水情况,夜间观察呼吸情况和鸡的动态,防止打堆,发现问题及时诊治。病死鸡深埋或焚烧。

8.4 防止鸟兽、昆虫传播疫病。防止猫、狗进入鸡舍,采取措施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

8.5 鸡对痢特灵、喹乙醇、敌敌畏敏感,容易中毒。

九、免疫程序

搞好鸡的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是规模化养殖土鸡成功的关键。

土鸡免疫程序

日龄 病 名 疫 苗

1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疫苗 皮下或肌注

7 新 城 疫

传染性支气管炎 新城疫+传支H120=联苗 滴鼻点眼

14 传染性法氏囊病 法氏囊病弱毒苗 饮水滴口或滴鼻

21 新 城 疫

传染性支气管炎 新城疫+传支H52=联苗 滴眼、滴鼻或倍量饮水

28 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 痘 法氏囊病中毒苗

鸡痘弱毒苗 饮水滴口或滴鼻

刺 种

十、预防用药程序

用药

日龄 药 物 名 称 用 药 方 法 用 药 目 的

1—5 华神电解多维

+氧氟沙星 兑水连用5天 补充营养,减少应激预防霉形体大肠杆菌和鸡白痢

9—12 球虫杀手或逐球 拌料、连续3天 预防球虫病

16—18 电解多维+呼康泰+氧氟沙星 兑水、拌料,连喂3天 补充营养,减少应激,预防早期呼吸道感染

24—26 呼康泰+杀菌星 兑水、拌料,连喂3天 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炎

35—36 球虫杀手或逐球 拌料连续3天 预防球虫病

60—100 病菌净+恩诺沙星

克瘟灵+大巴灭 拌料或兑水,连续3天,间隔20天,加强一个疗程 预防病毒和细菌感染

4. 肉鸡养殖三大疾病

养殖肉鸡三十天左右出现问题大多数是药物产生了毒副作用,属药物中毒引起的。

1,药物中毒首先引起发烧,在发烧的时候致病菌会快速繁殖的,首先感染呼吸道,就是甩鼻、呼噜等,这时一般以为是突发的呼吸道病,还继续喂药,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喂药中毒越重,中毒越重越引起发烧,越发烧致病菌繁殖的越快,到最后造成鸡只不吃不喝,全都变成了严重的大肠杆菌病,当然这是最严重的,也是在养殖肉鸡当中损失最大的。

2,养殖肉鸡必须注意用药安全,养殖肉鸡使用兽药就行,无需加量,主要用预防与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药物,其它药物用不着,要严格控制用药时间,比如三十天的肉鸡用药天数应不超过十八天,要用几种肠道药物轮流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5. 肉鸡养殖常见疾病

可能的原因有:

1、神经性麻痹;

2、白色念珠菌(俗称素囊炎);

3、新城疫、病毒性疾病;

4、热应激;

5、腺胃炎;

6、呕吐毒素;

7、胃酸过多;

8、舍内温度高,湿度大,通风小。

总结了以上8种因素,每一种都会引起肉鸡的吐水现象,但因素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是不同的,下面教大家辨别各种因素引起的症状。

1、神经性麻痹:蛋鸡较多,日龄均在150天以上,外观嗉囊肿大,吐水程度较轻,其他并无明显症状。

2、白色念珠菌:地养鸡多发,采食不卫生,易食入腐败的稻壳垫料,外观特点、羽毛松乱,慢慢减少或不增,吞咽明显,吐水程度不是特别大、偏瘦、一抓即跑。解剖主要在嗉囊形成白色荚膜,严重可引起像白色乳状溃疡。

3、新城疫及病毒性疾病:会引起体温升高,饮水大,但新城疫的吐水较为粘稠,并多数伴有呼吸道,采食下降明显,粪便黄绿较多,解剖会明显区分。

4、热应激:夏季多见,舍内外温度高,舍内降温不到位,饮水增加量大,吐水明显,但此症状容易区分。

5、腺胃炎:腺胃炎分很多种,会出现很多种症状,今天只和大家说说哪种腺胃症状会导致吐水严重,20天以后发病最明显,采食连续几天不增加或增加量不达标,饮水增加不明显,出现过料现象,羽毛发乌、嗉囊充满液体,无料,解剖嗉囊积水严重,腺胃肿大如肌胃,腺胃中储存大量饲料,松弛无弹性,肠道壁变薄、易碎,死淘不多,有此症状鸡,吐水及其严重。

6、呕吐毒素:一般存在于饲料,当肉鸡不断采食到含有毒素的饲料后,蓄积到一定量,就会发生中毒,外观表现为吐水,腹泻,采食不达标,吐出水的颜色一般为浅褐色,解剖嗉囊、腺肌胃内有黑褐色内容物,腐败严重,肝脏肿大,颜色淡黄。(就是同样饲料鸡的发病率是不同的,鸡的耐受率也不同,可能造成有的户发生,有的不发生,这是正常现象)

7、胃酸过多:酸性腺胃炎,饲料酸败、肌胃溃疡等原因均会造成胃酸过多,但一定有原因才会胃酸增加,它只是我们在养殖过程中看见吐水,就想象成人的烧心、吐酸水一样,觉得一个症状,就是胃酸多了。

8、舍内温度高、湿度、通风小:在一笼养鸡场观察二批鸡发现,同样温度,通风、湿度下,两个鸡舍面积相同,管理、用药一样,唯独鸡的数量不同,吐水情况相差很大,鸡数量多的舍吐水严重,鸡数量少的吐水很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