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只蒙古国野生黄羊入境觅食,是否该把它们赶出去?
并没有赶出去,动物的活动范围都是跨境跨区的,不是根据行政地界来走动。黄羊是我国Ⅰ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属于极危级动物。
这群黄羊入境中国,为了保护好这批野生黄羊,我国边防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密切关注黄羊群动向,并加大了重点区域巡逻力度。
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保护无国界、无省界。野生动物保护的跨区域合作也是多国、多地区探索的重要议题。动物的活动范围都是跨境跨区的,不是根据行政地界来走动,因而跨界跨国的合作是必须的。我国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资金,在南方、北方的边境地区与邻国都有合作。
比如在东北黑龙江流域与俄罗斯、蒙古合作。黑龙江流域面积 184.3 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具有全球重要性的、跨国界的淡水、森林和草原生态区,它由中国、俄罗斯和蒙古三个国家部分组成。这一地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东北虎、远东豹等全球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在这里栖息,鹤类、鹳类等全球濒危水鸟在这里生活繁衍。
对于该流域的保护,中俄双方一直在深入探索跨区域的协同保护机制,诞生了“中俄跨境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战略”。2008 年,中俄双方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环境保护合作分委会第三次会议纪要》,决定“共同制订黑龙江流域跨界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战略”。
究其合作背景下的深层意义,主要是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严重。经济发展对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很大影响。而野生动物多生长在贫困地区,不少人为了获得经济的利益而进行非法野生贸易。单纯建设保护区把野生动物圈养起来保护起来,长远来看是不够的。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推动下,2016年 6 月 28 日,中俄黑龙江流域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部门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签署了“关于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和研究”的相关协议。中俄共计 28个自然保护区成为中俄跨境合作的网络成员,其中中国 16 个自然保护区成为网络成员。
黄羊,为洞角科原羚属的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广泛迁徙在Steppe草原(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中国内蒙古)。千年以来,几百万只黄羊主要在蒙古高原(蒙古国东部和内蒙古北部草原之间)随季节变化迁徙。图为2015年12月,在中蒙两国边境中方一侧拍摄到的野生黄羊。
1959年―1961年中国大规模饥荒期间,发生了有组织的到中国内蒙古大规模捕杀黄羊行动,导致内蒙古北部几十万只迁徙的黄羊基本灭绝。图为由于蒙古国大范围降雪,野生黄羊迁徙到中方一侧觅食。时值立冬,草叶枯黄、寒风瑟瑟,锡林郭勒草原上成群结队的野生黄羊跳跃奔跑、嬉戏玩耍,为孤寂的草原带来了勃勃生机。
苏尼特左旗红格尔苏木牧民陶都格日勒家附近,野生黄羊嬉戏玩耍的身影清晰可见。陶都格日勒家的冬营盘和夏营盘都紧靠边境线,为野生黄羊迁徙的必经之路。每年这个季节,他会在草场里多摆十几个水槽,供自己家牲畜和野生黄羊饮用。同时,在沿途撒放盐粒和草料,为黄羊们提供必要的食物。
黄羊又名黄羚、蒙古羚,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和蒙古国、俄罗斯等地区,多栖息于半沙漠地区的草原地带。体形纤瘦、头部圆钝、耳朵尖长、善于奔跑,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秋冬交替季节是黄羊的迁徙季节。近期,大批黄羊沿中蒙边境一线,从二连浩特市经苏尼特左旗向阿巴嘎旗迁徙。黄羊各个家族汇集成几个大群,少达百余只,多达近千只,浩浩荡荡行走在边疆草原上,为即将到来的发情期和寒冷的冬季做准备。
联合巡逻。
自黄羊入境以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边防支队重点加强对野生黄羊的保护力度,积极协调相关单位成立野生黄羊保护小组,进一步分析当前边境地区生态环境情况和偷猎盗猎形势,共同签订了《保护野生黄羊联合声明》。边境一线边防派出所、森林公安、解放军连队常态化联合行动,加大对黄羊迁徙区域的巡逻力度,通过在边境线安装红外监控器、在草原路口放置钉子板等方式,严防不法分子趁机作案,切实为野生黄羊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
到牧民家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
巡逻队发现并救助了一只腿部冻伤的小黄羊。
夕阳下的黄羊群。
萌萌的小黄羊。
红格尔边防派出所副所长李明说:“近年来,苏尼特左旗开展围封转移项目,草场休整恢复,生态系统全面好转,边境地区草场复长率基本达到100%,为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创造了充足条件。具不完全统计,现有野生黄羊3大种群近五千多只。
不应该,只要不影响到国家,就可以任由它们觅食,不用理会。
不应该把它们赶出去,因为黄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所以首先应该保证它们能够存活下去,而不是把它们驱逐。
不应该,这是动物的天性所致。证明我国境内的水土和草资源丰盛,这样更能吸引野生动物的青睐。
蒙古国严冬迫使草原黄羊“闯入”首都郊区越冬,黄羊这种动物有什么习性?
黄羊是我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它还有一个学名叫蒙古原羚。从这个学名上我们就能知道黄羊是生活在大草原上。我后来查了一下资料,知道黄羊其实是生活在半沙漠的草原草原地带。天地宽广才适合黄羊跳跃奔跑。
黄羊喜欢群居,碰到都是一大群一大群的羊群,很少有单独一两只生活。黄羊的活动范围非常大,能长距离的移动。一般都是追随着草原牧草的生长而迁移。哪里草长的丰茂,水源充足,那个地方就有很大机会看到黄羊。
黄羊被正式记录是在一八八八年,但在一八七五俄罗斯的博物学家普热瓦尔斯基就在内蒙的鄂尔多斯草原上发现黄羊的身影。因为黄羊长得跟藏羚羊很相似,曾一度被认为是藏羚羊。所以在首次发现后的十三年后才正式被命名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在我国西北很多地方都有,在新疆、青海、内蒙等很多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从化石的记录里分析出可能在几万年前的地质年代里,中国西北地区是草原和森林很茂盛的地方。普氏原羚可能在当时是种群数量上很有优势的动物种类。但是当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后普氏原羚种群也随着环境变化而有了种群分化。
普氏原羚也被称作滩原羚,之所以被我们广泛的称作黄羊,跟它的皮毛特征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绵羊的毛都是白色的,即使外面的毛因为环境变得脏而呈现出灰色,但是剃毛的时候就能知道内里的毛颜色还是白色。但是黄羊的毛不管是里面还是外面都是黄色的。长期的奔跑跳跃使它的四肢都比其他的羊类的四肢粗壮发达。
羊是食草性的,喜欢吃禾草、苔草的嫩叶嫩茎。春夏季水草丰美的时候自然是不愁吃。但是到了冬季厚厚的积雪会阻碍它们寻找食物,就只能往南边温暖的地方迁移,到植被比较多或者雪比较薄的地方去,而且也只能吃一些干的草、茎和枯叶。
咱们北边的蒙古是一个土地面积比较广阔的国家,但是国土大部分是荒漠的草原地带。蒙古的北面跟俄罗斯西伯利亚相邻,冬季非常漫长,常常会有大风雪天气;夏季很短,昼夜温差也很大;春秋两季更不用说也是非常短暂的。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不利于植物生存,很难有大片的森林和水草丰美的草场。
蒙古的畜牧业主要以自由的放牧为主。家畜跟野生动物争抢草场,在草原植被本就不丰盛的情况下,情况会更加恶劣。冬天寒冷的天气会让雪都变的坚硬,被雪覆盖住的枯草叶会更加难以挖掘。往南迁徙到气候温暖的地方去是动物的一种本能。
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到的责任,虽然是从外国来的,既然到了咱们家门口,看到它们又累又饿,也要尽所能的帮助一下。
对这些野生动物来说草原就是它们的家,草原都是连成一片的,它们可不认什么这个国那个国的。
黄羊喜欢群居,很少有单独一两只生活的。它们长期奔跑跳跃,所以一般在广阔的地方居住。他们活动范围很大,吃草。
它有季节性水平迁移现象,集群活动 ,它有季节性水平迁移现象,集群活动,喜集群活动,群体大小从数只到50-60只不等。像其他许多有蹄类动物一样,普氏原羚也有同性别个体聚群现象。即在非繁殖季节,同一性别的个体聚在一起活动。雌羚产羔后,幼羚跟随母羚一道活动,直至成年。
栖息于半沙漠地区的草原地带,性喜群栖,集群的时间比较长,移动的距离和范围也大,一般随着牧草的生长情况而游动,冬季时南移到达杂草草原的边缘和南方的荒漠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