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卖虾,言不二价 是什么意思
白石卖虾,言不二价
著名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一生与虾结下不解之“缘”,他画的虾,以形神俱佳而饮誉画坛。
齐先生少年时代就对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到溪流中观察这种逗人喜爱的小动物,并用棉花为诱饵钓虾,乐此不疲。这种兴趣使齐白石早就萌发了画虾的艺术种子。他一方面学习八大山人、李复堂、郑板桥等人画虾的技法,一方面在画案的水碗里,长期养着几只活虾,每天细心观察其形状、动态。经过数十年的艺术磨练,到了晚年,白石老人画的虾,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白石老人年轻时,以卖画为业。他不欺不装,正正堂堂地出一告示:“白石画虾,10两一只。”人们深知他克勤克俭,求画的人向来不同他讨价还价。
一次,有个乖巧的人拿了35两银子,向白石先生购画,他自以为得计,必有便宜可赚,可是第二天,他得到画后一看,画上有3只虾和几株水草,心下怒起。但仔细一看,还有半只虾隐在水草之中,但见虾尾,不见虾头--35两银子正好买了3只半虾。真可喟,白石卖虾,言不二价。
说说齐白石的作品能称得上经典的原因
一、情感美
齐白石是在不同于一般艺术家的自身生活经历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农民的心境歌咏农民,显现了淳朴的情感美。这种情感美,是经由生动、强烈、深刻而又具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反映出现实生活。他画根钓竿、几条游动的小鱼,题上“小鱼都来”;画小鸡争吃蚯蚓,名为“他日相呼”;画一根钓丝、一只小虾,上题“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为饵钓芦虾;今朝画此头全白,记得菖蒲是此花。”;画牧牛图,铃“佩铃人”印章,题诗云:“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东复东;身上铃声慈母意,如今亦作听铃翁。”;画白菜,题“杏子坞老民咬菜根八十年,香味犹清”。
齐白石把文人画家所鄙夷的畚箕、柴耙之类的农具收入画图,并且声明:“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过之物一一画之。”从上述画面中,我们不难看出,齐白石对农村风物怀有多么真挚的感情。
齐白石说过,他“所画的东西,以日常能够见到的为多,不常见的,我觉得虚无缥缈,画得虽好,总是不切实际”。他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歌颂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为此,他常把民间美术里吉祥图案的题意引入画中。比如:他画蝙蝠,题曰“大福”;画荔枝,题曰“大利”;画秋菊,题“益寿延年”;画雄鸡、鸡冠花,寓意“官上加官”;画鹊、石、牡丹,题“喜富贵之坚固”。一九五0年之后,生活趋于安定,老人欣慰之余,以鸽子、万年青等为题材,画出了《和平颂》、《祖国万岁》等作品。
齐白石擅长以描绘为人们所熟知的生活常景,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深刻感触。比如《发财图》,只画了一具老式算盘。他在题词中幽默地写道,奸商手中的算盘,较之官场中的印玺衣冠和盗贼手中的刀枪绳索,对老百姓来说,还算是“仁具”了。此画作于民国十六年,正值北伐与军阀混战时期。这对于当时社会,是相当辛辣的讽刺!此外,他在《不倒翁》中也曾题曰:“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其用意,不言自明。
二、构成美
齐白石笔下的各种物象,从不以表现真实空间的大小为准则,而是从心灵空间出发,强调物象的本质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一九五四年所画的《蜻蜓荷花》,蜻蜒两翼的长度与盛开后荷花半径差不多,这种比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恐怕是没有的,但在画面上根据构思的需要却是合理的,从而使观者得到更真实、强烈的生活感受。
他在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时,有时像《发财图》那样题好多字,显得密不通风;也有时在一幅画面上只画一只草虫,可谓疏可走马。特别是他驾驭空白的能力,几乎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程度。《雏鸡图》宽与高的比例为一比四。在这幅狭长的画面底部,画了三只头朝画面左方的小鸡。画面左上角,题白石山翁四字,并铃一朱砂名章。全加起来,着墨的面积,不到全画的百分之一。从平面构成的角度看,这三只小鸡所形成约两组榄圆形的点,与左上角题字占用的长方面积形成的点之间,构成了一个既有变化、而又均衡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张力充盈犹如铁铸,丝毫不可更动。巧妙的虚实处理,使得画面生机盎然,清新灵动。
三、意象美
齐白石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遵循上述美学原则,创作了无数种前无古人、独具的完美艺术形象。他笔下的虾、蟹、青蛙、雏鸡、牵牛花等等,无不焕发着质朴、天真的情趣。其意象之美,主要表现在:具有新颖独创性。齐白石弟子李苦禅曾经言及,老人自叙所画虾是河虾与对虾﹙海虾﹚的综合体,“河虾活泼但失之单薄;对虾丰满,但失之灵敏。两者结合,便可取长补短”。齐白石也曾在画虾的作品中题道:“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祇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此三变也。”到七十岁左右,画法才定型。他画的虾,强化了虾最基本的特征:虾体透明且有弹性,浮游动势轻捷有力,每根虾须都很活跃。这些形象来源于生活而又多了番省思,是他把对客观物象的独特感受表现出来的结晶,绝对可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齐家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