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螺运输需要注意什么
养殖场地
一般选择海水清澈、无污染、引水距离较短、排水方便、没有淡水冲击、周年盐度高、夏季水
温较低、受台风影响小、地面平缓的地方。
2.水源
水源条件要求:周年盐度保持25‰35‰之间,PH值在7.88.5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33℃。
3.养殖管理
螺苗选择和放养密度:选择活力强、外壳色泽好、没有外伤、壳高0.8cm以上的螺苗,放养密
度每平方米800粒1000粒之间;
水质控制:水质控制很关键,要控制水温、盐度、溶解氧和浑浊度等。方斑东风螺的养殖采取
连续充气、适量流水培育的方式,水温要控制在22℃30℃,当水温降到20℃时,螺体会缺乏活
力并降低食量,应减少或停止投饵。海水盐度对方斑东风螺的生长有很大的关系,当盐度长时
间低于15‰时,方斑东风螺会出现死亡。所以,大雨天气时,应该注意养殖池盐度的变化。此
外,养殖池每710天冲洗一次。
4.饵料与投饵
方斑东风螺主要以杂鱼、虾、贝及蟹为食。人工饲养多投放低质杂鱼,每天傍晚投喂一次,一
般日投饵量为螺体重的3%5%。
5.主要病害防治
方斑东风螺病害较少。在水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出现腹足肿大或腐烂,每天可采用
3ppm5ppm的复方新诺明或2ppm3ppm氟哌酸浸泡3小时5小时,连续3天5天即可有效治疗。
东风螺运输需要注意什么如下,若长途运输,在途中每隔4~5小时应淋水一次,保持螺体湿润。
田螺在运输装之前在地上最好成一个不漏水的,塑料做的编织袋,将箩筐在水中浸湿田螺。
东风螺的运输要采取连续充气、加适量流水泵的方式,水温要控制在22℃~30℃。盐度不能低于低于15‰时,方斑东风螺会出现死亡
需要注意水质和温度问题。
田螺在什么季节搬家?
除冬天外,田螺天天都在搬家。
田螺的放养
1、施用有机肥
田螺放养前3至4天先在池子里投入适量已经熟化的有机肥,如鸡鸭牛猪粪等,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至50公斤,主要是培养池子里的有机微生物,有利于田螺的生长及食物饵料的供应。第5天可以投放500至1000尾/亩小规格的泥鳅苗,作为试水鱼和搭配养殖鱼类。以后视田螺的生长及池塘水质情况继续施用有机肥。
2、田螺种的购买
田螺种可以从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或专业的种苗供应场选购。应选择壳颜色淡褐色,外壳完整,无缺损或砂眼的鲜活种螺。按8至10万个/亩的投放量进行购买种螺。
3、种螺的放养
种螺购买回来后应尽快投放到池塘中,但也要注意温差,特别是池塘水较冷时,应将池塘水与田螺桶装水进行混合,温差接近时就可以投入池塘养殖了。在本地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气温维持在20℃以上,池水温度维持在15℃以上时就可以进行螺种的投放。
日常管理
保持池塘水质鲜活,可在池塘里种植水草或水浮莲,供田螺栖息。夏季可在池塘边种植牵藤的瓜果,供田螺遮阴。平时注意检查田基有无漏水或老鼠洞,严禁生活污水、农药、化肥污水直接排入池塘。由于田螺喜欢攀爬,因此最好在田基上用细网制作反向的防逃网。日常的饲料投喂可投发酵的有机肥,如鸡鸭猪牛粪肥等,也可以投喂新鲜的菜叶、瓜类等,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至3%计算,2至3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田螺的快速生长周期为4个月,每年的5-9月生长生长最快,产量也最高。在夏季气温较高时可加深水位至40至50厘米。当池水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田螺会钻入稀泥冬眠,此时池塘也必须保持10至15厘米的水深,可定期换水,每10至15天换水一次,在池塘中2/3的位置铺上一层薄一点的稻草起到保温的作用,有利于田螺安全越冬。
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至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至15厘米,一般7至10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并向水体撒一写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收获与运输
待仔螺质量超过10g时,其肉质细嫩肥实,最受人们欢迎,可分批采捕出售。田螺怀胎产仔期为每年6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下旬,这一时期应严禁捕售。采捕田螺时,可遵循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原则,选择性捕捞成螺,留养幼螺,并筛选部分母螺,达到自然补种的目的,夏秋季节可在早上、夜间在岸边或水体中放置的竹竿、草把上捡拾,冬春季节可在晴天中午捡拾。此外,可下池摸捉或将水排干后捡拾。田螺运输非常方便,可用普通的木桶、竹娄盛装,或用编织袋包装。运输过程中避免暴晒,保持田螺湿润即可。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在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扩展资料:
常见的田螺种类:
1、中国圆田螺
壳高可达60毫米,宽40毫米。壳薄而坚固。有6~7个螺层。缝合线深。栖息于湖泊、沟渠、池塘和稻田内。对干燥和寒冷适应力强,能将身体缩入壳内,用厣封闭壳口,缩入土内,待环境适宜时再爬出活动。北京地区的中国圆田螺的繁殖季节为4~8月。
交配多在白天进行,时间不固定,长者可达12小时;雌螺产仔多在夜间,6~7月产仔最多,育儿囊内怀胚螺数平均70余个,最多达100余个,发育成成熟仔螺后陆续产出体外,营自由生活,仔螺生长1年可发育成成螺。成螺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的食用田螺主要种类为中国圆田螺。
2、螺蛳
为螺蛳属的模式种,在云南的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大屯湖均有分布。壳巨大,壳高可达77毫米,宽47毫米。壳厚,外形呈塔圆锥形,有6个螺层,壳面具有螺棱和棘状突起。
全年皆可繁殖。育儿囊内怀胚螺3~7个,胚螺壳高10余毫米,仔螺产出后生长迅速,不到1年即可发育成熟。肉味鲜美。螺肉、螺黄(雄性生殖腺)都为人们所爱食。
3、耳河螺
耳河螺为河螺属的模式种。分布于湖南和广东省。个体较前两种小,壳高一般为25毫米,宽15毫米。有4个螺层,螺旋部低矮,体螺膨大,占整个贝壳的绝大部分。壳口大,呈卵圆形。栖息于河流内
田螺没有搬家的习性 但是会进入泥穴冬眠
田螺对于干旱和寒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温低于8℃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待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