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香科柑橘亚科柑橘属,常绿小乔木。学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起源与分布
橘类原产中国,品种品系繁多,在中国南部山区仍有许多野生类型,是柑橘类人工栽培最早的一种,至少有4000年历史。史书记载甚多,公元前2,3世纪的《禹贡》、《尔雅》有较详细的描述。还有屈原的《橘颂》等诗篇,可见在中国栽培柑橘历史中,橘最早为人普遍认识。其后南宋韩彦直撰写《橘录》(1178年),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对其品种、性状以至栽培要点都有较详细的记述。印度发现橘类较早,故有些学者认为印度是橘的原产地;也有认为印度橘类是由青藏高原沿雅鲁藏布江传入的。西汉时(公元前200年)波斯人已将橘类带到伊朗,其后又传入阿拉伯国家及土耳其、希腊等国和欧洲气候温暖的沿海地区;及至12世纪已成为地中海国家栽培品种,比甜橙传入这一带为时要早。1493年经哥伦布带到美洲。18世纪以后橘类已成为世界栽培广泛的宽皮橘类,品种芽变及其杂交变种也特多。橘类主要生产国有中国、摩洛哥、美国、巴西、西班牙、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中国主要产地以四川、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较多;其他各省如安徽、江苏、以至云贵高原、陕西、甘肃南部约有少量栽培。
特征与特性
橘类形态因品种而异。为小乔木或大灌木,树高多在3~6米之间。枝条一般较柔软细长,也有一些品种硬枝直立型,枝多有刺。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翼叶不明显。花及花萼均为小型,盛开时开张度在3厘米以下,花瓣直立稍向外弯曲,绝不向外翻卷;子房7~13室。果实扁圆形,橙黄或橙红色,也有朱红色的,果顶常凹入,蒂有沟棱。多数品种果面较光滑,果皮薄而韧,橘络较易分开,仅少数品种果皮稍厚而粗糙。橘的油泡层平整稍凹陷,海绵层薄易与果肉分离,中心柱空虚。汁胞粗短而具棱角,十分柔软。种子较小,卵圆,胚深绿色,子叶绿色,多胚,偶有单胚的。
橘类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绝对低温不低于-9℃,都能正常生长。也较柑、橙耐高温,崭棠茉谀昶骄25℃中正常生长。在柑橘类中虽较耐阴,但高产优质仍需较多的光照。对土壤选择范围也广,在pH4.8~8.5均可种植,红壤、黄壤、紫色土、粘壤土以至海涂、砾壤土等都可种橘。因附生的菌根需较多氧气,故对土壤要求首要是排水透气性良好。中国橘类产区,多利用山坡地栽植,在南坡日照长,果实成熟较早;而在东北坡则果实着色好,寿命长。橘类耐旱,在抽梢、开花、果实生长发育期均需保持土壤一定湿度,因此在山坡地要加强水土保持及必要的灌溉。
主要品种
橘类品种多且种源复杂,按其基本特征,中国栽培品种分为6个类型。
红橘
树高大强壮,枝条细密较直立,树冠圆头形,多刺。叶椭圆状卵形,基部稍宽,叶柄短。果扁圆形,深红色,油泡突出。12月上旬成熟,由于果皮鲜红美观,适应性强,耐旱也较抗寒,丰产,所以在中国栽培最广。但易出现大小年,不耐贮藏。由于栽培条件和芽条变异,形态特征稍有差异。大红袍、福橘、川橘、樟橘、江南柑均属此类;由此分化出来的地方品系更多。
朱橘
树势开张,分枝稍疏,有短刺。叶狭小先端尖。果小、朱红色,果顶有小脐,果皮粗糙,汁泡较大,橙红色,品质中下。适应性强,耐寒耐旱,抗病力较强,是中国栽培种中古老品种,遍及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品系很多,朱红、衢橘、迟红、金钱橘、草橘、三湖红橘、朱砂橘、洞庭红、京橘均属此类。
崭
又名芦柑、汕头蜜橘、有柑、白橘(见图)。
树冠高大,分枝角度小,直立性强,老树较开张,主干起梭,枝条丛生。叶椭圆形,叶缘呈波纹状,翼叶小,叶面深绿背较淡,叶着生角度也较直立。花稍小。果大质优,蒂平有放射沟纹,果皮橙黄至橙红有光泽,油泡密而稍突,果皮松厚易剥离,囊瓣长肾形,汁泡大而脆嫩,汁多香甜,风味极优。多胚、子叶绿色。11月下旬至12月初成熟。为世界公认的鲜食优良橘种。优良品系福建有硬芦、软芦、少核崭蹋汗愣卸13和阳2号、长源1号:台湾有大叶大果、小叶大果、小叶小果等品系。中国以广东汕头市、惠州地区、广州市郊,福建樟州地区,浙江衢州市,广西柳州地区,台湾新竹等地为主产区。印度、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日本鹿儿岛也有栽培。
年橘
树冠圆头形,枝软细长,有短刺。叶长卵形,基部广楔形先端尖长,叶柄长,色浓绿。花小,白色。果扁圆,果皮鲜黄光滑,果心空,汁泡柔软。种子多胚,卵圆形。1月至2月成熟。品种有广东的年橘、广西的黄皮酸橘、湖南的滑皮橘和大红柑(又名茶枝柑)以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主产区。
乳橘
树势较强,主枝发生多,枝叶密集,半圆头形树冠。叶卵状椭圆,先端较尖色浓绿,有大叶系和小叶系等品系。花小。果大小因品种而异,以小果为多,皮薄橙黄,囊瓣肾形,囊衣薄,汁泡柔软,风味清甜而化渣。果成熟在11月。此类橘以黄岩乳橘、本地早(天台蜜橘)、南丰蜜橘栽种最为普遍,是中国古老品种。蜜橘以鲜食为主,本地早多用作罐头。
土橘
枝粗干大,是古老树种之一。果扁圆,也有圆锥状扁圆形的,果面粗糙,油泡突出,品质欠佳。原产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品种有土柑、建柑等。由于经济价值不高,已少发展。
世界柑橘产区种植橘类最多的品种,首推克里迈丁橘(Clementine),性状类似红橘,树势中等,枝细长开张,树冠圆头形。果扁圆也有呈梨形的,果皮橙黄或橙红,果肉深橙色,柔软多汁,甜带微酸,种子单胚。主要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国家及美国和巴西,总产在100万吨以上。1965年引入中国。其次是橘与金柑的杂种四季橘(C.microcarpe Bge),为灌木状,树姿似金柑。泰国、菲律宾栽种面积较大,果汁为当地食物主要调味品。中国多用作盆栽观赏,也有用作加工凉果、蜜饯。
栽培技术要点
橘类在粗放栽培下也易生长。用种子播种寿命长但结果较迟,且大小年差异大。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普遍采用耐旱耐瘠的酸橘类作砧木,以获早果丰产。在集约化栽培条件下,崭逃眯∫断佃卓腔蚝炷首髡枘荆苫裨缙诜岵2柚Ω逃媒骱扉僮髡枘究商嵩缃胧⒐冢镜卦缭蛳肮哂霉雇烦茸稣枘尽T耘嗑嗬胍蚱分侄欤倮嘣谥泄戏揭灾晷芯2.5×3米为最常见,除去工作行及道路,每公顷1200~1350株。橘园进入盛果期必须注意回缩修剪以免过早封行,如树冠扩大至荫蔽则应间伐,以避免冠内下部枝叶干枯导致产量下降。橘类容易发生大小年,必须在收果前后增施有机肥,并进行环剥促进花芽分化;在花多果多的年份,适当进行疏花疏果,也是保持年年丰产稳产的必要栽培技术。橘类栽培管理方法与柑橙类相同。
经济价值
橘类除崭獭⒉柚Ω獭⒚坶俚染眉壑到细咄猓矶喙爬掀分种柿拷喜睿竦每购郧浚视π怨愕挠帕计分忠胁欢涎≈帧V泄钟虚倮嗥分种杏行矶嗥分质粲谟帕颊枘荆绻楹衢佟⒔骱扉俚染斜匾魑帕颊枘酒分旨右苑敝场崭淌枪适谐∠碛惺⒂氖澜缑坶伲柚Ω坦は阄杜ㄓ粑笠┎模戏崦坶俟∥断闾鹗窍适臣压镜卦缭蚴情侔旯尥妨贾郑蟹⒄骨巴尽
《橘录》(Monograph on Tangerine)
(Monograph on Tangerine又名《永嘉橘录》,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韩彦直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柑橘专著,1923年译成英文,为世界上不少柑橘名著所介绍。浙江温州(古名永嘉郡)自古盛产柑橘。《橘录》是韩彦直在永嘉为官期间调查、总结当地橘农的栽培经验写成的。全书三卷,共5000余字。卷上与卷中记述温州当时栽培的柑橘类果树的种和品种,分别对其性状予以描述。他将柑橘类果树分成柑、橘和橙子三大类,又进一步区分:“柑自别为八种,橘又自别为十四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又自别为五种,合二十有七种。”这种分类方法在当时是一项创举,《橘录》可称世界上第一部柑橘分类专著。卷下占全书约1/3篇幅,叙述了育苗、定植、栽培管理及贮藏加工方法等,内容丰富,且颇有独到之处。《橘录》系统地总结了柑橘栽培技术,对柑橘的种植、嫁接、灌溉、土壤、病虫防治、采收、贮藏诸方面都有详细记述,反映了中国宋代柑橘栽培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