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鲵(娃娃鱼)幼体~!??
提供些资料,你根据这些资料修改下你家娃娃鱼的生活环境吧
根据娃娃鱼独特的生态习性,在养殖场设计时要考虑适合于娃娃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所需的生态环境。
(一〕养殖场的总体规划 娃娃鱼的生长发育一圾分为幼苗阶段、幼体阶段、成体阶段、亲体阶段,必须按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养殖目的分池饲养。
1.各类养殖池
(1)注排水池。包括给水池、蓄水池、沉淀池、过滤池。
(2)养殖池。幼苗池,面积约20平方米,幼体池,面积30~40平方米;成体池约150平方米;亲体池30平方米;孵化池10平方米;隔离池10平方米。
2.注排水工程 必须有完整的注排水系统。注水工程一般有水泵、净水设施、缩水管等。每个养殖池要有注诽水开关。
3.养殖机械系统 主要有增氧机、饲料加工机组、水泵、电机、直冷式空调机组;
4. 生产、生活区 办公室、宿舍、实验室、冷库、仓库、工具室、车库等。
(二〕养殖池的设计与建造 娃娃鱼养殖池分为两种:一种为露天养殖池;一种为人防工程及地下室养殖迟。露天养殖池要设置遮荫物。
1.养殖池结构
(1)池壁结构 其要求:一是不漏水;二是安全牢固,池底不沉陷,池壁不破裂;三要有防逃设施。
(2)池底结构 一般先用石块夯实,厚度20~30厘米,中间用小石渣填空,最后用混凝土铺平。为了便于排水、池底由进水口向诽水口倾斜,池底用瓷砖再铺一层。
(3)进水口与排水管 进水与排水相对设在池角。进水口高于池壁,要设置过滤网和控制阀。排水口要低于池底8.5厘米,并要安装控制阀及金属防逃网。
2、养殖池的建造 娃娃鱼池建造要依据其生态学要求及养殖方式来确定。一个规范养殖场要建造幼苗池、幼体池、成体池、亲体池、孵化池等。
(1)幼苗池、刚出膜的幼苗没有完成变态,娇嫩、抗逆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弱,幼苗池的建造要求更高。出水口要比池底低5厘米,以便排水、排污:出水口管径约5厘米。池壁、池底均要用瓷砖铺面,保持光滑。出水口要用不锈网做成栅栏防逃;
(2)幼体池、成体池:养殖池建造要求与幼苗池基本相同,面积50――150平方米,出水口、进水口视池水量大小而定。由于幼体和成体均具有穴桐栖息习性,池内应安装供其栖息的石块、卵石筑成的穴洞。石块、卵石筑成的穴洞占池面积的三分之二。
(3)亲体池、均要求在室内建造。亲体池基本建造及设施与成体相同,但要增加一个设备,即冲水设备。天然娃娃鱼是在流水的环境中性腺发育成熟。因此,人工培育亲体时需要冲水刺激使娃娃鱼性腺发育成熟。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工繁殖率。
养啥嘛・・・
弄回家一锅煮就最好了・・
小娃娃鱼怎么养?能吃乌龟吃的饲料吗!进来说,
外面所谓的蛙蛙鱼就是东方蝾螈,并不是真正的娃娃鱼。
东方蝾螈可以在鱼缸饲养,还要经常见见阳光,不过不要太多。它喜欢吃活食,如果水蚯蚓、红虫。
怎样饲养
蝾螈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蝾螈产卵用。
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殖留的氯气会导致蝾螈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蝾螈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蝾螈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蝾螈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怎样繁殖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蝾螈,产卵期在3-4月间,以5月份产卵最多。室内饲养的东方蝾螈,由于室温往往高于自然界温度,产卵期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在2-3月间,平均气温的在10℃以上时,大腹便便的雌蝾螈便开始产卵,4月为盛期,以后逐渐减少。
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的,蝾螈很特别,它是体内受精。雄蝾螈在排精之前,不断地围绕在雌蝾螈后面游动,用吻端触及雌蝾螈的泄殖腔孔,同时把尾向前弯曲,急速抖动。求偶成功之后,雌蝾螈随雄蝾螈而行,雄蝾螈随即排出乳白色精包,很快沉于水底。这时,雌蝾螈用生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前端,徐徐将精包内的精子纳进,保存于输卵管内。此后,精子将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受精。
雌蝾螈产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分裂,卵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
细心观察
先观察蝾螈的外部形态,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在水底和陆上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
蝾螈的雌雄区分:
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1楼的不对啊,不是野生的娃娃鱼可以养啊.娃娃鱼的话...一般不吃什么东西,好象只有他饿了才吃...食物:肉食性以鱼、蛙、蟹、蛇、螺、蚌、水生昆虫等。
怎样饲养
蝾螈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蝾螈产卵用。
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殖留的氯气会导致蝾螈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蝾螈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蝾螈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蝾螈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怎样繁殖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蝾螈,产卵期在3-4月间,以5月份产卵最多。室内饲养的东方蝾螈,由于室温往往高于自然界温度,产卵期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在2-3月间,平均气温的在10℃以上时,大腹便便的雌蝾螈便开始产卵,4月为盛期,以后逐渐减少。
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的,蝾螈很特别,它是体内受精。雄蝾螈在排精之前,不断地围绕在雌蝾螈后面游动,用吻端触及雌蝾螈的泄殖腔孔,同时把尾向前弯曲,急速抖动。求偶成功之后,雌蝾螈随雄蝾螈而行,雄蝾螈随即排出乳白色精包,很快沉于水底。这时,雌蝾螈用生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前端,徐徐将精包内的精子纳进,保存于输卵管内。此后,精子将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受精。
雌蝾螈产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分裂,卵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
细心观察
先观察蝾螈的外部形态,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在水底和陆上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
蝾螈的雌雄区分:
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回答得太精彩了!楼主的娃娃鱼是蝾螈的一种开发的观赏型主要以吃自然类活成虫类为主长不大活不了多久
百度上找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内在成体养殖方面已取得了成功经验和技术,其主要养殖方式有室外养殖、地下室、人防工程养殖及我们研究开发的工厂化控温养殖。概括起来主要分为静水养殖和流水养殖。
天然娃娃鱼是以自然环境中的饵料作为营养基础,因此,生长缓慢,一般需要5龄才能达到成体。人工养殖娃娃鱼,是创造其良好生态环境及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一般只需要2~3龄即可达到成体阶段。
娃娃鱼由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其经济开发价值巨大。因此,娃娃鱼增养殖技术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水产行业重点竞争焦点,娃娃鱼也将是今后重点开发品种。
(一)养殖方式 娃娃鱼养殖方式各地可根据情况选择,以下介绍控温养殖技术――娃娃鱼工厂化立体养殖方法,这项技术已取得了发明专利权。
(二)成体放养
一.放养前的准备
(1)成体池的维修与消毒 主要是检查进出水管。拦栅网有无破损,检查过滤池、过滤装置及控温机器有无故障,并进行维修,清查成体池,看是否有损坏,及时维修,然后对成体池进行消毒,待药性消失后再行放养。
(2)成体消毒 成体消毒主要防止水霉病和细菌性疾病,消毒方法及药物和幼体相同。放养时要使成体养殖池水温与幼体池水温相同。
(3)放养前检查 要对成体的数量和规格进行检查,以便按成体个体大、中、小分级分池饲养。这样,同一种规格的成体在摄食能力和摄食强度上基本相同,生长速率基本一致,这就能避免大小混养造成相互残食。
2.放养密度 娃娃鱼成体放养密度要根据各地的养殖方式、技术水平、养殖条件而定。现将成体不同养殖方式的放养标准归纳于表于5-2。
三、饲料与投喂
饲料与投喂是整个娃娃鱼养殖技术的中心环节。饲养管理工作的优劣对成体生长发育。娃娃鱼病的发生、水质稳定以及成体成活率产量等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成体生态生理习性
1.生活习性成体在自然环境中栖息于阴河暗泉水之处,人工养殖的栖息于人工穴洞之中。
2.饵料 成体为肉食性动物,饵料分两大类:鲜活及冰冻动物(但含脂过量不适宜)、人工配合饲料。
3,水温 成体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决定因素,其适宜范围为 16~25℃,最佳范围在18~23℃。
4.耗氧量 白天为20.28~32.89毫克/千克・公顷,夜间则为21.69~36.24毫克/千克・公顷。
5.PH 成体适宜PH为6.5~7.5。
6.光照 成体是背光运动―一即畏光,要求光照强度为100~500勒克斯。
(二)饲料和投饲方法
1.饲料种类 娃娃鱼是肉食性动物,其天然饵料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为鱼、虾、蛙、贝、泥鳅、鸡鸭胚胎、羊肉、牛肉、兔肉、蚯蚓等,人工配合饲料可选用鳗鱼配合饲料,我们已研制成娃娃鱼人工配合饲料。天然饵料饲养成体的饵料系数3.5~6.3。人工配合饲料饲养成体的饵料系数为2.8~3.6。各地可根据当地饲料资源情况而决定投饵品种。
2.投饲 为了提高娃娃鱼的养殖效益,降低饲料成本,在投饵前,要了解成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利用能力,以确定合理投饵。合理投饵包括娃娃鱼营养、生长、代谢、生理、生态环境等因子和投饲量、投饲次数、投饲方法和投饲原则等问题。
(1)投饲时间和次数 娃娃鱼在适温条件下,消化吸收旺盛,一般 2~3天投饵1次,若湿度低于10℃则每隔5~7天投喂1次。娃娃鱼昼伏夜出,夜间摄食,因此,夏天投饲时间在每天下午8~10时,冬天可在下午6~8时。
(2)投饲量 影响娃娃鱼摄食因素很多,如水温、溶氧、水质、病害、饲料品种、饲料质量等。娃娃鱼对饲料的需要量,可视池中成体的数量、日投饲率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A=W×E
式中 A――日投饲量;
W――娃娃鱼体重;
E――投饲率。
水温是影响娃娃鱼摄食的重要因素,因为娃娃鱼是变温动物,随水温的高低,机体的生理代谢随之变化。娃娃鱼在适温范围内,其摄食与生长是随水温上升而呈正相关。一般在12℃以上摄食生长,以18~23℃时的摄食量最大,生长也最快,水温升至26℃以上,摄食量下降,28℃以上就进入“夏眠”。在适宜温度和同样的饲料质量条件下,溶氧、水质就起主要的作用。因此成体的投饵量要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我们经过10年来研究结果,得出一个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投饲标准,可供成体养殖中的投饲。
(3)投饲方法 投饲要根据娃娃鱼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习性来确定合理的投饲方法。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投饲必须坚持四定投饲法,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①定时 就是根据娃娃鱼生物学习性夜间摄食特点按时投饲,同时也要根据季节、水温、水质状况适当提前或推迟。一般投饲时间:夏天确定晚上1O时,冬天为晚上8时。
②定位 养成娃娃鱼定位摄食习惯,能促进娃娃鱼集中摄食,集群摄食不但能提高娃娃鱼的食欲,增加食量,而且还可减少饲料的流散,提高饲料效率。
③定质 若投饲是人工配合饲料,要保存在低温、干燥、不受潮之处,成体因养殖目的不同,其饲料添加剂的添加也不同。为了提高配合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饲料在调制中要添加油脂,一般要求添加鱼油、植物油等。油脂的添加量随水温不同而增减,一般水温在18~23℃时,添加鱼油和玉米油各5%,水温在14~l.7℃时,油脂的添加量为5%~6%,低于12℃以下时可不添加油脂。天然饵料要求新鲜洁净,对于变质饵料绝不能投饲。天然饵料以泥鳅、蛆蚓、鲫鱼、鸡鸭胚胎为理想的饲料。
④定量 根据娃娃鱼的摄食、消化情况、个体生长、个体大小、水温、水质等不同因素,投给适量的饲料。
四、养殖管理
(一)成体池的管理 成体经过一段时间饲养,个体增长,密度相对增大,而娃娃鱼病也随之发生,因此,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成体池的日常管理归纳起来就是一勤、二早、三看、四防。
一勤:就是勤巡池。每天巡池3次,早晨巡池看摄食后情况,中午巡池注意水温变化,晚上巡池观察成体摄食状况。
二早:就是早放养、早开食。注意春节后水温上升时,是否在摄食,若未摄食要采用加温使成体尽早摄食。
三看;就是看摄食、看是否抢食或有无吐食现象、看水质。看摄食主要是看成体在食场摄食是集中还是散乱。看是否抢食或有无吐食现象,以便调整投饲量。看水质主要是看水质是否清新、透明度是否高,以便采取措施改善水质。
四防:就是防暑、防病、防逃、防水变。
防暑是夏天成体池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夏季水温高,成体易死亡,因此要采取防暑降温,有利娃娃鱼生长,室外防暑主要采取设置遮荫物,使光照强度低。换水采取在深夜进行,这样有利成体“度夏”。
防病就是要防止娃娃鱼病。要随时注意娃娃鱼的摄食活动情况,如发现成体有离群独游,要检查研究病况,采用隔离防治措施,及时治疗。
防逃就是要防成体逃走,要经常检查进出水处,加强管理,防止外逃。
防水变就是要防止水质变坏。
成体池除了做好投饲管理工作之外,还要进行水质管理、成体病害等防治工作。
1.水质管理 成体池要求水质清新,浮游动物和敌害生物量少,透明度为50~60厘米,成体池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娃娃鱼的摄食和娃娃鱼病的发生。水质好,成体摄食能力强,体质健壮,发病就少。
(1)换水。成体池水的自净能力差,要经常更换池水。一般每天换水量为2/3.当夏季高温及水质恶化时要将池水排干,再加注新水。
(2)做好保持地水的清洁工作,日常管理中要及时捞除浮在水面上的残饵、污物及死娃娃鱼等。保持池水的清洁,防止由于此类物质的腐烂而污染水质。
(3)注意池水中的浮游生物及敌害生物变化情况,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是造成成体池水质变化和成体发生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发现池水中浮游生物量较多时,要及时处理,并且进行消毒。
2.疾病防治 娃娃鱼病的发生将直接影响成体摄食及成活率和产量,娃娃鱼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娃娃鱼病的防治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成体用水最好用自来水或地下井水,减少细菌及污染源,利用水库、山溪泉水、阴河水等自然水源的养殖场,进水必须经过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成体池。
(2)成体池中不混养有病原体的鱼虾。
(3)新引进成体地的娃娃鱼消毒后才放入池中养殖。
(4)定期进行池水消毒,投喂药饵成药浴,防止疾病的发生。
(二)成体分养 由于成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因摄食、消化和吸收的差异,故个体大小差别显而易见,这种差别将日趋加剧。因为大规格的成体摄食强度大。摄食量大,其生长快;而小规格的成体抢食能力差,摄食量少,生长日趋缓慢。因而同一成体池的娃娃鱼就出现个体大、中、小分化,为了避免弱肉强食,必须进行成体分级分池饲养。
1.分养前的准备
(1)娃娃鱼池及工具 分养前要准备好分养的娃娃鱼池和工具。娃娃鱼池要先消毒和培养水质。其方法见放养一节。成体分养工具有塑料桶、塑料盆。
(2)停食 成体分养前要停食5~7天,这样能防止捕捞时造成损伤。
2. 捕捞 将准备好分养成体池排干水,然后将各种不同规格、且准备分养的成体捞起,放人事先准备的塑料盆中,最后放入各自新的成体地。
3.成体分养的几个问题
(l)娃娃鱼是畏光动物,故分养要选择在阴雨天进行。阴雨天气温较低,空气湿度大,成体在起捕中不易受伤。夏季温度高,光照度强,分养要选择在深夜进行,切忌在阳光直射下起捕分养操作。
(2)分养娃娃鱼池水温度要基本相同,若两池水温相差较大,易造成成体反吐,产生病害。因此,分养成体池水要求水温相接近,这样不会发生娃娃鱼拒食。(资料来源:摘自戈贤平主编《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
你那是蝾螈 不是娃娃鱼 卖商叫那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