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鮸鱼养殖
国内养殖鱼胶主要有 本港赤嘴,台山型赤嘴,湛江型赤嘴,白花胶。近些年出现石肚型赤嘴,刺花赤嘴等。为什么说台山型和湛江型?因为这些养殖赤嘴是按照台山赤嘴和湛江赤嘴的样子来定型的,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台山赤嘴和湛江赤嘴,只能称为养殖赤嘴。赤嘴和白花这两款很受养殖户青睐,因为在国内市场比较好卖,很多十几二十头以上赤嘴基本是养殖的。白花胶相对养殖难些,养殖户养两三年的鱼差不多就一两了,鱼也差不多成熟了,长大速度会变得很缓慢。一两胶十斤鱼,一般超过一两以上的养殖非常少, 一条50斤的鱼的鱼胶才5两,晒干后可能只有3两,养殖户养不了50斤,而且会亏本,养殖户要的是效率,养两三年换一批小鱼,再两三年又换一批小鱼,有利可赚才是养殖业的根本。吃鱼胶不必太过于追求野生鱼胶,国内养殖赤嘴和养殖白花胶在市场上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国外也有很多养殖小鱼胶。
毕竟我们都能意识到海洋资源极其有限,随着人类吃鱼胶越来越多,再加上不是所有的鱼鰾都能做成干鱼胶,所以大海赠予人类的海洋胶原蛋白产物是少之又少。
2. 鲥鱼 养殖
不好,鲥鱼,别称为迟鱼、时鱼等,鲱科鲥属动物,因每年定时初夏时候入江,其他时间不出现,因此得名。分布于中国、朝鲜、菲律宾沿海等,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其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体长椭圆形。头侧扁,前端钝。头背通常光滑。顶骨缘无细纹,少数顶骨缘或有很窄的细纹。
3. 鳡鱼的养殖
鳡鱼是属于中上层鱼,耐缺氧能力差。因水的中上层溶氧量较为丰富,所以鳡鱼多生活在中上层。
在江河中鲸鱼有半徊游的习性。生殖期常逆水而游,到江河的中上游产卵。冬季到下游水势比较平缓的深水区越冬。
小水域是没有鳡鱼的,鳡鱼多生活在大、中型的水库、湖泊中以及江河中。在我国,黑龙江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长江水系、红河水系以及它们的大支流,洞庭湖、巢湖、太湖、洪湖等水域都有鳡鱼
4. 鮰鱼 养殖
斑点叉尾鮰在养殖周期上一般需要10到15个月,全年皆可投苗,但由于每年的6~10月是叉尾鮰的生长黄金期,养殖户们一般选择在年底投入幼苗,或者在次年上半年直接投入标粗苗,每年的9、10月是叉尾鮰的出塘黄金期,其中1~2斤左右规格最受市场的欢迎。
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精养、池塘混养、网箱养殖,单斤叉尾养殖成本大致在5元/斤左右,按照近几年的价格趋势,只有不发生大的病害,养殖叉尾鮰是有利可图的。
5. 鳊鱼的养殖
选择鱼塘时要看鱼塘里的水源是否充足,水质是否是干净没被污染的,池塘的水深一般不能少于两米的深度。在放养鱼苗还得进行一遍消毒,在放水进塘前十天,要用生石灰泼洒池塘进行消毒,每亩用生石灰50斤,暴晒十天后再排水进塘,这样可以减少病菌。
2、鱼苗放养
选择好的鱼苗,鳊鱼成长得才会更加迅速,挑选时候尽量选择身上没有伤口的、长势好的、体质也相对强的鱼苗,放在食盐水或者是高锰酸钾溶液里过一下才可以放进鱼塘。
3、放养时间
鳊鱼放养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投放,天气较冷的地方是过了清明后再投放鱼苗。
4、放养密度
养殖鳊鱼一般都是混养形式为主,比如和鲢、鳙鱼、草鱼、青鱼、鲫鱼、罗非等,一起混养有助于鳊鱼活跃起来,每亩大约放鳊鱼200尾,要是主供养鳊鱼的话,每亩放养500-800尾。
6. 鲻鱼 养殖
最大500-1500克。
鲻鱼俗名乌头鲻、鲚鱼等。它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15-40厘米,一般体重150-250克,大者500-1500克。它是温热带中上层优质经济鱼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有的地方已进行人工养殖,人工繁殖鱼苗亦已成功。
鲻鱼为广盐性鱼类,生命力较强,从盐度为38‰至咸淡水直至纯淡水都能正常生活。适温范围为3-35℃,较适暖水水域。鲻鱼为杂食性,以食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小鱼小虾和水生软体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喜食动植物颗粒饵料,故食物物来源广,物化成本低。
7. 鮟鱇鱼 养殖
活着和和把自己的基因传承下去都是生物的本能。对于公螳螂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我是要把自己的DNA传下去呢?还是保住自己的性命不靠近母螳螂呢?”最终每一只公螳螂都选择了冒险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这真是应了匈牙利大诗人裴多菲的那句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啊!
图示:螳螂
母螳螂吃雄螳螂的时候,雄螳螂为什么不跑呢?这么说吧!当雄螳螂被雌螳螂咬住的时候,处于生存的本能肯定想逃跑的,可是它跑不了了。为什么呢?雄螳螂自己心里最清楚了,被母螳螂的那对铁钳般的“大刀”夹住了,岂能是说跑就能跑的。螳螂的那对大刀的威力有些朋友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有句话大家一定听说过吧。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可是真的能捕蝉的。蝉算是个头比较大又有力量的昆虫了,但是难逃螳螂的那对“魔爪”。而雌螳螂的体型是雄螳螂的3倍大。所以雄螳螂一旦被雌螳螂抓住了,那肯定是逃不掉的。
图示:螳螂扑蝉
关键问题是雌螳螂为什么要残忍的吃掉雄螳螂呢?螳螂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昆虫。有时候螳螂为了填饱肚子甚至会捕食自己的同类。雌螳螂在交配后吃掉雄螳螂是出于生存捕食的本能。
生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如果母螳螂吃饱喝足了,这时候公螳螂与之交配的话是不会发生被吃掉的悲剧。如果公螳螂遇到了一只饥肠辘辘的母螳螂,那么它就悲剧了。这时候在母螳螂的眼里,公螳螂就是一块能够填饱肚子的食物。公螳螂连传递自己基因的机会就没有了。如果一只公螳螂正好点儿背,在和母螳螂进行基因交流的时候正好赶上母螳螂肚子饿了,母螳螂也会毫不犹豫的把公螳螂吃掉。
图示:被母螳螂吃掉的公螳螂
我们不能以人类的道德标准去评判螳螂的这种同类相残的行为。大自然是很残酷的,每个能够活到现在的物种它们身上的那些奇怪的行为都是有存在的道理的。母螳螂为了产卵需要更多的食物,而雄螳螂出于动物繁衍的本能,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和比自己大三倍的母螳螂交配。
图示:正在产卵的母螳螂
能够留下自己的后代,即使是被母螳螂吃掉了,公螳螂这短暂的一生也是值得了。因为等到秋后霜冻来临,所有的公螳螂、母螳螂都会被冻死,唯一能够活到明年春天的都就是它们的“爱情的结晶”——螳螂卵。
8. 魟鱼的养殖
做淡水养殖水质标准为国家地表水标准,分1-5类,每类24项水质指。只要符合国家地表水标准99%的水生动物都没有问题,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对水质要求过高的水生动物不可能生存到今天。
9. 鲽鱼 养殖
巴沙鱼,芒鲶属动物。它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湄公河流域中一种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巴沙鱼体无鳞圆润,背部蓝黑色,腹部较白;头部扁宽,腹部狭窄;圆头扁平而宽,端部圆宽,吻鼻周围具肉质和白须;身侧有暗带,尾鳍较暗;最大体长可达120厘米。
鲽鱼就是比目鱼,是辐鳍鱼纲鲽形目动物。分布于各大洋的暖热海域中,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食。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其体甚侧扁,呈长椭圆形、卵圆形或长舌形,最大体长可达5m。成鱼身体左右不对称。两眼均位于头的左侧或右侧。口稍突出。鳍一般无鳍棘。背鳍和臀鳍基底长,与尾鳍相连或不连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
10. 鲩鱼的养殖
科学养殖三四个月即可上市
喂养事项
条件
1.A、B池塘四周为水泥沙批砌塘基,面积共1hm2,池塘深度2.5m,可蓄水深度17m,塘底为白善泥沙底质。池塘向阳,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并配备2台1.7kW增氧机。进水口用固定竹拦网,排水口用钢筋焊成拦鱼栅,加固防逃。
2.B塘用作培育供应A塘放养的大规格鱼种,饲料采用全价颗粒沉水性的广东湛大草鱼料投喂。鱼种体重达到2500~3000g/尾,规格匀整,活泼健壮,质量好,无疾病。
3.整个试验过程以投喂东北产蚕豆为主,平时加喂少量青饲料配合。
方法
1.鱼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①建好守塘鱼屋及饲料仓库,并加固防止漏水,不损坏饲料。
②建好投料篷台,因投喂鱼时间长,需作好备雨备晒设施。
③塘中养鱼、塘埂周围种象草,节约开支、补充青饲,提高鱼品质,减少药品,达到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目的。
④清塘消毒。鱼塘干塘除杂,经曝晒30d,蓄水0.5m后,667m2用150kg生石灰彻底清塘。
⑤水质为无污染、无异色、无异臭、无异味的水库水及山水。含氧量在4mg/l以上为佳,pH值为7.0~7.5。
2.鱼种放养
A塘养殖脆肉鲩,经“试水”后于2003年6月3日投放大规格草鱼种及家鱼种1100尾混养(详见表1)。
表1 鱼种放养情况表
品种 规格(g) 数量(尾)
草鱼种 2800~3000 20003.技术措施
①在投饵过程中,遵循“四定”投喂的原则,日投2次,投饵时间一般在10:00和18:00。日投量一般以估算的鱼体重的2%~3%为依据,在投喂时观察投料后1h残饵的情况灵活决定,既要保证鱼能吃得饱又不至于暴食和饲料浪费。在高温季节,看塘水色情况换水,使水质清新、鱼抢食。
②投喂的蚕豆必须经过浸泡催芽,把蚕豆催出笑芽后经过冲洗干净无臭味才投喂,催芽时间与投喂时间衔接起来,以不断食为好。投喂催芽蚕豆,鱼肯食,易消化吸收,转换率高,鱼长速快,肉质鲜味,肌肉变脆。4.鱼病防治
通过调节池塘的水环境,使环境因子保持生态平衡,为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适合鱼类生长发育,使鱼类不发病或减少发病。并做好防治工作,一般用0.8mg/l的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遍洒,或三氯异氰尿酸0.4mg/l或二氧化氯0.2mg/l,每月1次,3种药物交替使用。5.日常管理
①巡塘以检查进出水口是否完善,有无漏洞,观察鱼活动是否正常,以及生长和水质变化情况;严格看守,防偷防盗,减少人为因素对项目试验影响。
②不定期抽样检测鱼的体重,以此估计鱼的总重量便于掌握投饵量。
11. 鲮鱼 养殖
1、鱼塘准备
准备一面积在5-8亩的池塘,水位在1.2-1.5米深,池地的淤泥不宜超过20cm,如果过深,要进行清泥,要求水质清晰无污染,排灌方便。在放苗前3-5天要将鱼塘的水排空,经过太阳暴晒后,再每亩用2-3千克的漂白粉进行清塘消毒。
2、鱼苗分塘放养
放苗的时间在6-10月,可分三段,按照各地上市时间选择放苗时间,第一段在6月底到8月初,放养的规格为每公斤5000尾左右,每亩放养4-5万尾,待出塘时每千克120尾左右,亩产300千克左右;第二段在8月到9月初,放养的规格为每公斤1000尾,每亩放苗1万尾,出塘时每千克50尾左右,亩产150千克;第三段在9月到10月初,放养的规格为每千克150-250尾,每亩2000-300尾,出塘规格1-2尾,亩产500-600公斤。
3、水质管理
在鱼苗下塘后一周内要以清水为宜,不能直接使用肥水,控制水位在80cm内,待一周后即可施肥,增加水体肥度。一般每亩施入鸡粪5-7.5千克,全池均匀泼洒,待池水透明度在25-30cm即可,在鱼苗生长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每周注水一次,控制水温在1.2-1.5米。
4、投饲管理
鱼苗下塘后,体型较少,饲料一般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每天泼洒两次豆浆,辅以少量的菜饼,待鱼苗培育7-10天,等鱼苗上滩,可在池滩脚上种浆。而分塘后的鱼苗要根据底质的好坏施用有机肥,一般要每亩投喂100-150千克的红虫作为开囗料,在投喂菜饼,每生产1千克的鲮鱼则要消耗1.5千克的菜饼。
5、病害防治
鲮鱼的抗病力较强,但在鱼苗期间极易得气泡病,所以要做好气泡病的预防工作,首先要清水下塘并定期的注入清水,保持水质清晰。另外还要防治寄生虫病,可用百虫净全池泼洒,第二天再用鱼蛙烂皮止血灵全池泼洒,效果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