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养殖周期(鲶鱼的养殖周期大约是多少?)

养殖吧 2022-12-03 18:16 编辑:admin 274阅读

1. 鲇鱼养殖周期

种类不同,生长环境不同,鱼生命的周期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冷水鱼的寿命较长。热带鱼的寿命相对来说短一些。

比如鲤鱼的寿命很长,在我国曾发现40多岁的鲤鱼。据说,鲤鱼还可活到300多岁呢!狗鱼的寿命也很长,据说狗鱼已在湖中生活了200多年了;

比如鲶鱼的寿命也不算短,可活100多年。比目鱼可活60~70年;鲟鱼类能活50—60岁;

由此可见,鱼的生命周期是无法一语概之的。

生命周期就是指一个对象的生老病死。生命周期(Life Cycle)的概念应用很广泛,特别是在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社会等诸多领域经常出现,其基本涵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整个过程。

对于某个产品而言,就是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的全过程,也就是既包括制造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的采集、加工等生产过程,也包括产品贮存、运输等流通过程,还包括产品的使用过程以及产品报废或处置等废弃回到自然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的生命周期。

2. 鲶鱼的养殖周期大约是多少?

 

鲶鱼是一种杂食成长较快的品种,一般在1斤以上就可以收,从25克左右的苗到可收约要5个月左右的时间,但以后的增重较快一年可到3斤以上,所以,在半年就开始收.

鲶鱼是高密度养殖行业,每亩产量在1万斤以上,也就是说,养殖户养殖中华鲶的纯利润基本保持在1.5-2万元之间。而且,鲶鱼的生长周期短,基本上在80天-90天,一年可出两季。按照这样的计算方式,假设鲶鱼养殖面积10亩,一年的纯利润最低为1.5万/亩*10亩*2季=30万。

3. 鲇鱼养殖周期是多少天

三个月。扩展说明如下:

鲶鱼的生长周期在3个月左右。也就是80天左右长大。

鲶鱼是高密度养殖行业,每亩产量在1万斤以上,也就是说,养殖户养殖中华鲶的纯利润基本保持在1.5-2万元之间。而且,鲶鱼的生长周期短,基本上在80天-90天,一年可出两季。

4. 鲶鱼能活多久

5天,鲶鱼买回来最多能养5天。鲶鱼的寿命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长的,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达到10年,有的鲨鱼寿命更长,可以达到12岁。目前,鲨鱼的最长寿命记录在20岁。它们有这么长的寿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的免疫系统十分强大,不容易生病;再者,它们伤口愈合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不过,它们的具体寿命也会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

5. 鲇鱼怎么养殖

鲶鱼养殖虽然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也不是什么水质都可以随意破坏然后用来养殖鲶鱼。鱼池放养鱼苗前也是需要先进行消毒的。放养鱼苗之前七天左右就可以培肥水质了,建议可以在水面上种植一些类似睡莲类的植物,这样主要是为了起到防止鲶鱼出逃以及遮荫的效果。

  鱼池里面的水一般十天到十五天左右就要进行更换,三分之一的水量更换即可。水质呈黄绿色,就说明水质较好。一旦发现鲶鱼常常窜出水面,那很可能是缺氧了,注入新水放掉一些老水这时就非常关键。闷热的天气要及时增氧。

6. 鲇鱼一年能长多大

鲶鱼一年能长5斤重

鲶鱼属温水性鱼类,主要栖息在江河的中下游和水库、湖泊、泡沼中。生活在水生植物丛生的静水域或缓水流处。鲇颌齿锋利,肠短、有胃,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条件下鱼苗阶段可摄食轮虫、水蚤、水蚯蚓及其他鱼苗。

望采纳,谢谢。

7. 鲇鱼的寿命有多长

一般说来,鱼类的寿命与其个体大小和性成熟年龄有关。鱼体越大,性成熟越晚,寿命就越长。从这个角度讲,世界上最大的鱼——鲸鲨的寿命应最长。可惜,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它的寿命一无所知。

据报道,生活在里海和黑海里的欧鳇,体重可达1500千克,寿命高于100年;而我国长江里的白鲟,寿命也接近100年。很多小型鱼类,如淡水里的鱼假虎鱼、青鱼将、银鱼,寿命只有一年左右。尽管鱼类的寿命种间差异很大,但绝大多数鱼的寿命集中在2~20年之间,其中又有60%集中在5~20年,能活到30年以上的鱼类不会超过10%,而2年以下的也只有5%。

在我国的淡水鱼中,银飘鱼:鳌鲦鱼、红鳍鱼白、铜鱼、黄颡鱼、银鲴、沙鳢的寿命在2~4年之间;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鲂鱼、翘嘴红鱼白、鳜鱼的寿命多在7~8年,个别可活到10年以上。

海水鱼的寿命较短些。

8. 鲇鱼苗好养活吗

 不可以

大口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大口鲶鱼苗阶段以鲜活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等浮游动物为主要摄食饵料,鱼苗长至1.5cm时,可适当补充投喂水蚯蚓,投喂时应将水蚯蚓切碎。据观察大口鲶在1.5cm时,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有相互残食的习性,所以活饵投喂要充足适口,尽量让每尾鱼苗随时都能摄食到。

 当养至3cm左右时,池中可投放鲢、鳙、鲤、鲫水花苗供其摄食,并补充投喂水蚯蚓及牛肝等动物内脏,牛肝等应用绞肉机绞碎兑水全池泼洒,也可驯食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9. 鲇鱼生长环境

饲养鲶鱼要保持水质良好,在鱼池消毒完毕放养鱼苗前一周开始培肥水质。可在水面上种植一些水浮莲,起到遮阴、防逃及调节水质的作用。池水须经常更换,一般10~15天须换掉1/3池水。应经常观察池水水质的变化,一般水质以黄绿色为宜。若发现鱼苗窜出水面,说明池水过肥水中缺氧,应及时注入新水放掉老水。特别是在闷热或雷雨天气,要注意勤注新水及时增氧,有条件的还可安装增氧机增氧以防死鱼。注水达0.9米后可用沼渣作鱼池基肥,每平方米鱼池投放沼渣250克左右。

待池水中出现大量轮虫时放入鲶鱼苗,放养鱼苗应无伤、无病、体健活泼,鱼种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大小尽量一致,以免互相残杀。在鱼苗投放时,做好鱼体消毒,将1公斤盐用30公斤水稀释后将鱼苗放入盐水中浸泡5分钟方可放苗。放苗前可将少量池水放入一容器中,把几条鱼苗放入试养。若鱼苗一天内生活正常,则可向鱼池中投放鱼苗。放养时间在晴天为宜,一般亩放养3厘米长鲶鱼苗种6000~1万尾。每隔2~3天,加新水1次,再追施少量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