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养殖穿山甲
穿山甲是一种专食性动物,野性强,孤僻,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白天匿居洞中,夜晚出洞觅食。穿山甲食性特异,专食蚁类,每天每只穿山甲需进食80-120克白蚁,一般一窝白蚁最多的不超过1000克,况且蚁巢难于发现,即使有蚁巢,掘巢也特别费劳力,给人工饲养增加了难度。
2. 穿山甲有没有养殖的
穿山甲是独居的动物,不能混养,这就给养殖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地本身就是钱。
另外,穿山甲是肉食性动物,并且吃的是蚂蚁和白蚁,你别看蚂蚁很多,但是如果你把它当肉来买的话,那是非常贵的,远比什么鸡肉猪肉要贵,并且,光吃蚂蚁还不行,加上其他配合的食物,那就更贵了,任何养殖都要降低饲料成本,但是穿山甲食性单一,消化系统脆弱,无法接受别的食物,这就带来了巨大的饲料成本,我看有些地方用猪饲料配合来养穿山甲,那根本就是不可能成功的,猪饲料里蛋白质含量太低,吃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出现低蛋白血症的问题。养活都困难,怎么可能繁殖。
3. 穿山甲能养殖吗?
在6月8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称绿会)甚至宣布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大陆地区已“功能性灭绝”。然而国家林业局在上世纪末进行的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的中华穿山甲数量约有6万头左右,2008年数量约为25100-49450只之间。但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在2018年初发布的数据,中华穿山甲在过去20年里数量减少了90%,而如今中华穿山甲被定义为功能性灭绝,说明其数量顶多只有几百只了。
但是穿山甲目前在中国仍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多年来也有相关人士在不断推动穿山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不过如果其已经真处于功能性灭绝的境地的话,即便是一级保护措施,也很难使得野生中华穿山甲恢复数量了,或许需要从我国台湾地区引进该品种,并以养殖和建立野生中华穿山甲保护地的方法来恢复数量,但这样是需要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
4. 穿山甲有养殖的吗?
现在只有广东地区才有人工饲养穿山甲。
1980.12—1985年,高安县林业科学院研究所汪远根小组率先实现了穿山甲的人工饲养,获得宜春地区优秀成果一等奖。此事不仅通过了省科委的鉴定,更惊动了首都的专家。1984.7—1985.5,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科教片《穿山甲》,从此开启了穿山甲这一动物的特色养殖新篇章
5. 养殖 穿山甲
中国现在拿了执照的就两家一家在浙江,他们那养了几只,还有一家在广东东莞,这是一家和华南师范大学合作的研究基地,现在又四十几头,已经有2年了,也成功的繁殖了,环境虽然艰苦,但是他们有着非常优秀的团队,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成功,因为我看到了他们对穿山甲养殖如此执着和坚持,一路走来太多困难和所承受的压力之大,还有慢慢摸索出来的技术真的太不容易,过一阵网站马上就做好了大家也可以看到中国第一个穿山甲的养殖基地。
6. 有没有人工养殖穿山甲
就是因为人工养殖无法存活,才把这个东西吃成了保护动物,生长周期很长,而且人类对它的习性也不是很了解,还没有人敢去尝试。
7. 想养殖穿山甲赚钱吗
30斤重的穿山甲需要10年左右。
穿山甲形体狭长,成年穿山甲体长33~59厘米,体重3~7千克,雄性比雌性粗壮。穿山甲的头呈圆锥形,嘴尖,耳朵较小,没有牙齿。舌头细长可伸缩,在20厘米以上。尾巴扁平,长21~40厘米。四肢短而粗壮,前后肢均有5趾。爪强大,锐利,特别是前肢的中趾及第二、四趾有强大的挖掘能力,因此被叫作“穿山甲”。中华穿山甲的全身鳞甲如瓦状,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18列,鳞片间杂有硬毛,下颌、胸、腹、尾基部和四肢内侧无鳞而有稀毛。老年兽的鳞片边缘呈褐或灰褐色。
8. 穿山甲可以养殖
穿山甲幼崽的养殖更是要注意方法,在幼崽六个月的试试,才可以脱离母亲生活。
家养的穿山甲食物和环境的条件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有的时候还会引起穿山甲生理上的不适。
所以在养殖穿山甲幼崽的时候,养殖想的地方一定要定期清洗,消毒,每天要定量喂食。
由于穿山甲是野生动物,它对于生活环境的温度也是有要求的,不可过热也不可过凉。一定要冬暖夏凉。穿山甲的繁殖力是很低的。由于人们的过度猎杀,使得穿山甲的栖息地急剧破坏,种族数量急剧减少,我国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开展对穿山甲的保护和繁衍计划。
而且穿山甲是野生动物,或许身上携带着某种我们不知道的病毒。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穿山甲人人有责!
9. 想养殖穿山甲怎么办
穿山甲有养殖的,但是穿山甲不好繁殖。
充足的饲料以及正确地引诱其摄食人工配合饵料,是养殖的关键所在。
穿山甲的天然饵料较多,可捕捉白蚁或者养殖蚂蚁等进行投喂。
但这造价较高,并且很难满足其生长所需,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只是在怀孕期间间隔投喂一些以增加食欲,而大量使用的天然饵料是人工饲养的蚯蚓、蝇蛆、黄粉虫、蛞蝓等。
这些天然饵料,一般是埋在洞穴附近或活动场内的土中,也有少部分放在洞穴之内,根据其掘土习性,便会主动摄食。
天然饵料虽是穿山甲的适口饵料,但在养殖中使用起来麻烦,并且往往很难全部满足其生长繁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