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鱼放养密度
通常情况下一亩鱼塘放多少草鱼苗养多少草鱼,根据淡水鱼塘养殖户经验,一般情况下,一亩鱼塘在第一季,即在春节前后,放草鱼600尾,规格为350~400克/尾;适当混养鳊鱼500尾,规格为200~250克/尾;鳞鱼100尾,规格为300~400克/尾;鳙鱼20尾,规格为150~200克/尾;鲤鱼100尾,规格为100~150克/尾,以保证端午节前能全部上市。
第二季为端午节后开始,全部投放草鱼鱼种600尾,规格为150~200克/尾。
2. 草鱼的放养密度
鱼塘养草鱼的密度在每亩800到1000尾左右。具体占比为草鱼65%,鲤鱼15%,花鲢20%,这样混养可提高经济效益。
3. 草鱼苗放养密度
草鱼养殖分为了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方式,网箱养殖小型草鱼鱼苗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0~500尾,中型的草鱼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30~50尾,选择中型的草鱼苗,可以让草鱼苗繁殖速度更快,池塘养殖草鱼每亩可以放草鱼苗2500~3000尾,还可以辅助放鲤鱼苗1000~1500尾。
4. 草鱼养殖密度每平方米放多少
草鱼养殖分为了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方式,网箱养殖小型草鱼鱼苗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0~500尾,中型的草鱼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30~50尾,选择中型的草鱼苗,可以让草鱼苗繁殖速度更快,池塘养殖草鱼每亩可以放草鱼苗2500~3000尾,还可以辅助放鲤鱼苗1000~1500尾
5. 养殖草鱼密度
草鱼的放养密度依计划产量而定,一般采取大、中、小混养(大规格草鱼种500-700克/尾、中规格150-250克/尾、小规格20-50克/亩)。
如混养亩产900-1000公斤,放养大规格草鱼种80-100尾;中规格120尾;小规格200尾。另外,具体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实地情况和要求来确定。
6. 草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一亩鱼塘放养草鱼500-1000尾/亩。
1、放养密度大
苗种密度投放过高,则生产过程容易造成鱼苗缺氧浮头,或者因排泄物过多导致池塘水质恶化,容易引起鱼病暴发。密度太大,饵(饲)料往往不足,活动空间变小,特别是到后期鱼体长大时,水质条件较差、溶氧量低,生长就变慢,可能饵料系数会高一些。如果密度过大,超出水体承受能力,会造成低溶氧综合症,导致个体偏小,从而达不到上市规格。
2、放养密度小
苗种密度投放过低不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单产低,效益可能差一些。密度过小,虽然生长较快,但浪费池塘水面,肥料和饵料的利用率也低,单位成本往往还会增高,影响效益。
7. 草鱼放养密度多少合适
亩池塘的适宜养鱼密度一般取决于鱼的类型,一般养殖常规的鱼种可亩放600-1200尾鱼苗,而养殖黄颡鱼、云斑鮰等鱼种时其放养密度可增加至1500-2000尾。
对于体型较大或者成长速度较快的鱼种来说,其养殖密度可以稍微减少一点,如果是体型较小并且生长得较慢的鱼,则初期的养殖密度可以适当增加。
例如:
青鱼 10~15尾(总重200~250公斤) 可搭养鲢亲鱼8~10尾或鳙亲鱼4~5尾。
草鱼 15~20尾(总重125公斤左右) 可搭养鲢亲鱼5~10尾鳙亲鱼1~2尾,池内螺蛳多时,搭养青鱼2~3尾 鲢鱼 15~25尾(总重60~100公斤) 可搭养鳙亲鱼2~3尾,池内水草多时可搭养草亲鱼2—3尾或后备草鱼10~15尾。
鳙鱼 10~15尾(总重75~125公斤) 可搭养鲢亲鱼1~2尾(或不搭养),池内水草多时搭养草亲鱼2~3尾或后备亲鱼10—15尾。
混养密度:
草鱼为主体混养鲢、鳙鱼,混养比例为2:1或2:2;以草鱼、团头鲂为主体混养鲢、鳙鱼,草鱼、团头鲂的比例为1:3或1:4,草鱼、团头鲂与鲢、鳙鱼的比例为1:1,鲢、鳙鱼的比例任何时候均为4:1或5:1。
鲤鱼为主体混养其他鱼的比例为6:4或7:3,鲤鱼的允养量为每100平方米水体90~180尾
8. 草鱼放养密度不浮头
主要养殖品种混养浮头顺序
团头鲂----罗非鱼----- 鲢鳙鱼----草鱼----青鱼----鲤鱼----鲫鱼
水体缺氧时,鱼类一般在池塘上风处,不时把头浮出水面,呼吸空气,这时鱼类游动无力。随着缺氧程度的增加,可出现大批死亡或全部死光,这种情况俗称为“泛塘”。
经常浮头的鱼,下领唇肿大突出,草鱼呈圆形,鲢、鲫鱼呈方形,体色也随之变浅。虾池缺氧时,虾类也会浮到表层水,有蹿跳的现象。蟹在缺氧条件下,可能爬到岸上。
缺氧浮头的原因
1、水体溶氧的不足引起鱼类浮头
(1)水中溶氧量求大于供。夏季如遇连绵阴雨、大雾、光照条件差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水中溶氧的补给量减少,而池中各种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要消耗大量的氧造成溶氧不足。
处理措施: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合理施肥,科学投饲。
(2)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偏高,水色过浓,有机物分解耗氧过多而引发的浮头。
夏季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加以大量投饵,水质肥,耗氧大。由于水的透明度小,增氧水层浅,耗氧水层高,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就容易引起鱼类浮头。这种水质如不及时加注新水,水色将会转为黑色,此时极易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因缺氧而全部死亡,水色转清并伴有恶臭(俗称臭清水),则往往造成泛池死鱼事故。
(3) 水体上下层强对流引起的缺氧浮头。炎夏晴天,特别是一些精养鱼池,其水质浓肥,白天上下水层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的氧过饱和(产生氧盈),下层水严重缺氧(产生氧债)。由于上层水水温高,其密度小,所以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傍晚以后,如遇雷阵雨、刮大风时表层水温急剧下降产生密度流,使上下水层急剧对流,溶氧量较高的上层水迅速对流下沉,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耗尽,偿还氧债,而上层水氧量又得不到大量补充,因而使整个池塘的溶氧量迅速下降,极易造成浮头甚至泛池。
处理措施:增加换水次数,使水质的肥度下降;在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使上下水层的水对流,提高下层水中溶氧量。
(4) 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如施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如强氯精等)以及杀虫剂(如硫酸铜等)药物不但杀灭了浮游动物而且杀灭了浮游植物,影响了氧气的产生,同时,浮头藻类的大量死亡分解耗氧,导致水中氧气减少可能导致缺氧浮头。
控制药量,计划施药时间,施药后应加强巡塘。
(5)养殖水体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浮头春季轮虫或水蚤大量繁殖形成水华(轮虫为乳白色,水蚤为桔红色),它们大量滤食浮游植物,当水中浮游植物滤食完后,池水清晰见底(渔民称“倒水”),池水溶氧的补给只能依靠空气溶解,而浮游动物的耗氧大大增加,溶氧远远不能满足水生动物耗氧的需要,引起鱼类浮头。
处理措施:及时消灭部分浮游动物。
2、由鱼类鳃部疾病引起浮头
鳃部发生病变后,影响其正常呼吸而游于水体上层。这类浮头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无论是晴天还是阴雨天,鱼类长期浮于表层,加注新水或开增氧机也不下沉。如病情严重再遇上天气突变,往往造成大批死亡。
处理措施:对症用药,如果是寄生虫为主引起的,依据寄生虫种类不同采用相应的杀虫药并结合内服抗菌药;如果是细菌性的则采取内服抗菌药,同时全池泼洒杀菌药物,结合采取防止缺氧浮头措施。
3、养殖水体pH,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严重超标之后,引起鱼类呼吸功能障碍引发的缺氧浮头。
其主要原因是池水的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造成鱼类中毒,池塘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严重超标后,一方面是直接腐蚀鳃,影响鳃的呼吸,另一方面降低了鱼体血液中氧的运载能力,导致鱼类的生理性缺氧。pH过高,碱性过强会直接腐蚀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而窒息。
处理措施:定期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和腐殖质;合理投饲,及时清除残饵;泼洒石灰水或用光合细菌改良水质;禁止污染水体进入鱼池等。
鱼类缺氧浮头轻重程度的判断
1、看浮头的鱼的种类:由于各种鱼耗氧率、窒息点不同,浮头先后顺序也不一。因此,也可以根据规律来判断浮头轻重。不同养殖种类、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对池水溶氧的要求各不相同。
青鱼、草鱼、鲢、鳙通常在水中溶解氧下降到1.5-1.8mg/L时开始浮头,当低于0.4毫克/升时就窒息死亡;卿鱼最耐缺氧,一般在溶解氧低于1.0mg/L时才开始浮头。鲤、鲫的窒息范围为0.1-0.4毫克/升。
缺氧浮头多发生在夏季,通常野杂鱼先浮头,鲤、鲫开始浮头时表明缺氧已相当严重。一般野杂鱼及虾类先浮头,次之为团头鲂、罗非鱼、鲢、鳙鱼;再严重则为草鱼、鲤、青鱼、鲫。
白鲢、花鲢为一般性浮头;草鱼浮头,表示浮头严重;鲤鱼浮头时则更为严重;如鲫鱼也浮头,则其它鱼类早已大批死亡,这时可能损失已无法挽回。因此,发现花、白鲢浮头时应引起重视。
9. 草鱼放养密度多少
热带鱼的放养密度应视鱼体大小、充气设备、水体生态条件而定。水温适宜,水草茂盛,有充气设备,氧气充足,可以多放,反之少放。
一般水族箱规格60厘米×35厘米×35厘米,可放小型鱼30~40尾,中型鱼16尾左右,或体大的鱼6尾左右。
水族箱规格40厘米×30厘米×30厘米,可放养小型鱼20尾左右,中型鱼6~8尾,或大型鱼4尾左右
10. 草鱼混养密度
这个要分具体的情况来定。首先要看200条草鱼是鱼苗还是商品鱼。商品鱼的鱼,单养一种草鱼,养殖密度不一样。单养鱼的密度可以每亩可以养1000多条,如果是搭配混养鲢鳙,鲤鱼这种,每亩可以500条左右的草鱼。如果有增氧机,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数量。水深一般要求2~3米。